• 沒有找到結果。

毒理學之劑量響應曲線(Dose-response curve)

科技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發展下,引入無數新的化學物質於工業應用,許

多化學物質在未被探討其可能毒性的衝擊前提下,卻以被廣泛的運用。此種現 象處處可見,最明顯之例子是早期 DDT 之運用,因此開發經濟可行性之毒性分 析,刻不容緩。

事實上,毒理學最早期普遍應用於環工、藥物開發…等領域,基於毒理學乃 是源自及探討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學問,因此演變出許多評估的模式,而劑量響 應(Dose-response)就是其中的一種最基本之評估模式。[36~38]

劑量響應(Dose-response)是一探討『劑量』與『毒性反應』關係的理論,在藥 物開發的領域中,在人類醫學的進步之下,『安全與有效的治療』成為被同時廣 泛討論的重點[36][37],優良的藥物最好是能夠將低劑量投藥與有效期延長的條件 下達到治療效果,而透過劑量響應的分析就可以清楚了解藥物在劑量範圍不同 時對測試對象所產生的毒性反應(或治療效果),(圖 2.3.1)為一般劑量響應的 常見典型曲線,由 A、B、C、D 四條曲線的分佈位置可以判斷因毒性所產生的 反應。圖中的曲線在相同的 Response 基準下,曲線呈現越低劑量(亦即越往左 邊)則毒性反應越明顯,其中斜率較小的曲線(較粗之曲線),代表物質所產生 之毒性反應較弱,而 ECCruve A及 ECCruveD則是代表曲線 A 與曲線 D 最小可產生 毒性的劑量濃度到對大毒性的劑量濃度之區間,由此數線的長短可判別毒性物 質的毒性,圖中 ECCruve A之比 ECCruveD較短,代表毒性物質 A 的毒性較毒性物 質 B 強,相對的曲線 D 的斜率(Slope D)也比曲線 A 來的平緩,所以量化曲線的 斜率與毒性物質的最大及最小劑量濃度範圍是有正比之關係。

在藥物研發的範疇內,有效的治療曲線與毒性曲線之間的關係(圖 2.3.2),將 會被更深入的討論,MaxED 是藥物治療的最佳劑量濃度,此時是維持最小毒性 的治療劑量,若劑量濃度再增加治療效果會微幅增加後達最大值不再增加,但 毒性也隨之上升。若劑量濃度再持續的增加到最大可容忍的毒性劑量濃度,即 為 MTD,所以 MTD 為最大可容忍的治療劑量濃度上限,劑量濃度再增加都因 劑量所產生的毒性,而為不可接受之劑量濃度。[36]

在本研究將只討論測試微生物對藥草萃取物的毒性反應,以了解及推測藥草萃 取物在不同濃度下的抗菌效果。

當測試微生物受到毒性作用使生理活性受到影響時,就會產生如(圖 2.3.1)

的 S 型曲線分佈,在(圖 2.3.3)可更清楚的看出劑量響應曲線所要探討的重點,

在(圖 2.3.3)中可分為『無效應』(No-effect)、『正比效應』、『最大效應』

(Maximum-effect)三區域。由無效應範圍是指劑量 0 到最小會產生效果所需的劑 量之範圍(亦即 EC0),而最小可產生效果所需之劑量範圍稱為『閥值』(Threshold) 劑量,在閥值劑量以下測試微生物完全沒有毒性反應,可能測試為生物體內產 生一『防衛機制』抵抗毒性物質的作用使本身不受毒性物質的影響。在正比效 應區域劑量原則上是與毒性反應成正比之關係,且毒性物質已超過防衛機制可 容忍之極限,因此測試微生物會產生毒性反應,所以當劑量超過閥值時就會開 始有毒性抑制效果產生,而當劑量持續增加達到某一劑量而使測試微生物完全 失去指標活性時,就稱為『最大效應』,測試微生物會以失去生理活性或死亡來

表現。[39]

實質上,將不同種類的毒性物質對測試微生物進行測試,若毒性物質對測試 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不同時,應會產生不同的劑量響應曲線(Dose-response

curve),若比較不同曲線的閥值,可得知不同毒性物質在低濃度下的毒性反應,

如(圖 2.3.4)所示在最大效應的部份也有 Max1<Max2 的差異,但是並非 Max1

<Max2 就等於 Th1<Th2,因為毒性物質在高濃度和低濃度的毒性反應並非一 致。

一般常見的『毒性劑量-反應模式』至少有為 Probit、Weibull 及 Logit 三種評 估模式[41],這三種評估模式都基於不同之假設發展而成,Probit 模式示假設毒性 物質對於測試微生物的容忍度本身為常態分布,Weibull 模式則是假設毒性物質 和測試微生物產生某些化學作用,而 Logit 模式則是假設毒性反應的形式與測試 為生物體內的某種酵素作用相似。

Probit 模式是一般最常用的劑量-反應模式[42],此模式也被廣泛的使用在各領

[37~39],主要將實驗經驗而得之經驗模式,假設生物對毒性物質的容忍度分佈

為對數之『常態分佈』(Log-normal disribution),其主要以毒性物質之對數值與 反應率之 NED (Normal equivalent deviation)具線性關係為評估基礎,其中反應率 及測試微生物對毒性物質之反應比值。此模式將劑量-反應模式之 S 型曲線,

轉換成為 NED 尺度上的直線關係,例如: 原劑量-反應曲線 50%反應率之位置 對應到 NED scale 上對應值為 0,84.1%反應率對應為 1,而 NED scale 之座標

加 5 即轉換為 Probit 座標,Probit 單位及反應率與毒性物質劑量間之轉換關係如

劑量響應曲線計算以紙錠擴散法(Disc diffusion method)所得之抑菌圈(Inhibition zone)大小,推估在不同濃度下毒性物質所造成之抑菌效果,將抑菌圈大小經由

不同。因此外插值之推估在歸納及定義上,在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實質上有相當 代表之意義。

在各種不同假設之前提(即使用風險與劑量之比值)下,在低劑量濃度的推 算曲線可能至少會有三種不同之結果(及外插理論值曲線)[43],如(圖 2.3.5)

所示。高劑量濃度時曲線趨勢差異不大,但在低劑量濃度時卻有三種不同之外 插推測曲線,圖中 Curve A、Curve B、Curve C 在相同的使用風險(Risk)下所使 用之劑量卻也有所不同,此三條曲線代表三種不同的閥值,而不同的閥值也代 表不同毒性作用模式。對於藥物而言,需要外插理論曲線的情形,此三種模式 可作為參考,Curve A 稱為『線性模式』(Linear model),此模式是假設一個或多 個的機制或毒性現象與致癌物質相關,無法讀出閥值所以無法運用,而 Curve B 稱為『半線性模式』(Sublinear model),此模式顯現比直線模式更低的使用風險,

可用於懷疑可能導致基因突變的物質上,無法找出閥值也無法運用,Curve C 稱 為『閥值模式』(Threshold model),若毒性物質經由劑量-響應曲線量化後,曲 線呈現此模式即可找出閥值,也可了解在任何對濃度下的劑量與毒性之毒理現 象,代表日後可進行後續之研究或應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