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意涵與實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究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與實踐、促進幼兒族群關係正向發展的多 元文化教學、及幼兒族群關係發展,以作為本研究多元文化教學設計、執行及評 估成效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意涵與實踐

多元文化教育能讓主流學生以開放、正面的心態面對多元族群組成的社會,

並且讓非主流學生有接受教育均等的機會,促進學校與社會多元和諧的發展,以 下就其意涵與實踐原則這兩方面做論述。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於 1960 年代多族群的西方國家,這些國家裡的弱勢族群意 識覺醒、並且對同化主義的質疑,而產生後現代主義對教育的反思,最後演變成 的教育改革運動(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其教育理念主張積極對待文 化差異,尊重與包容教室裡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學生,使其獲得均等的教育 權利。

Banks(1997)提到多元文化教育是為了減少因種族、社經地位、及不同性別 產生的社會分裂現象,而規劃的一項追求自由的教育計畫,為使學生能全面參與 民主社會,所有的學生(包含主流學生)都需藉由多元文化教育來學習人際溝通 的方法,轉化在社會化過程中文化封閉的現象,學習必備的技能,能在跨文化的 經驗中適應快速變遷的多元社會。也就是說多元文化教育是因應多元社會文化的 差異而產生,希望透過教育的力量,引導人民肯定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各種 族群的人權,以及增加生活方式的選擇,進而促進公平、平等社會的實現(譚光 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

Banks 和 Banks(2004)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本質在三方面:首先它是一種教

8

育機會均等的概念,係指不同性別、社會階級、民族、種族或其他文化特質的學 生皆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對待,而隸屬於少數族群、文化特質的團體也應得到更 好的學習機會。再者,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教育的改革,它希望可以改變學校以 及教育機構的環境以及教學,好讓不同性別、社會階級、民族、種族或其他文化 特質的學生可以受到同等的學習機會。第三,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因為它所追求的教育均等、自由和正義仍會在族群的交流中不斷產生偏見,所以 多元文化教育也需要持續的改革因應。所以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內涵是追求「異 中求同,同中存異」,其意義在於調和文化差異的「分殊性」與「共通性」,希望 各種文化差異以及特色能夠被平等的對待,彼此尊重、接納,並協助多元族群學 生建構正向的自我概念與認同發展,理解不同族群文化各有存在價值,對整體都 有不同貢獻(吳俊憲、吳錦惠,2009)。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教育是要使學生能夠適應多元不斷變遷的社會,讓他們 能尊重、接納社會中的文化差異,並且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認同發展、與人際 溝通技能;此外,多元文化教育也強調學校應該重視各個不同族群的人權與均等 的教育機會,增加跨文化間有效的運作,減少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分裂、壓迫與 不公義。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

多元文化教育並不僅限於瞭解各種族群的文化,它具有寬廣的概念,以下歸 納各學者的看法,將其實踐的原則分以下三方面陳述:(一)教學內容、(二)對 學生的看法、(三)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

(一)教學內容方面

在教學內容的實踐原則方面可以分以下三點陳述:1.以具體議題為探討面向的 統整式教學、2.採用多元文化背景人員的觀點設計教學、3.以生活經驗做情境式的 設計。

9

1.以具體議題為探討面向的統整式教學

多元文化教育認為挑選與學生家庭生活經驗相關的統整議題,將可以促進學 生深度的思考。多元文化教育認為知識有社會脈絡可以依循的,教學設計也應該 由社會上的具體議題為面向,以統整的方式呈現。多元文化教育建議在教學的過 程中,應透過具體的議題引導學生討論,去檢驗各項知識的觀點、假設、偏見及 其與社會中各變項的關係,透過討論,學生不再被動的接收知識,而能理解知識 建構的過程(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在幼兒園的實際執行層面,可以 透過實際接觸各族群文化的代表物,經由討論探究族群象徵物在生活裡的呈現、

運用與由來等等,進一步加以創作、運用、操作等,例如將透過對排灣族的陶甕 的觀察,發現其圖案的特別意義,並且實際於將陶甕的排列與意義運用在自己的 圖畫創作中(周梅雀,2009)。

所謂具體議題學習意指運用實際社會行動的事件或問題,作為多元文化教學 的主題,其中事件指的是曾經、現在、或即將會發生的事件,問題指的則是讓學 生嘗試解決開放性的問題。而具體議題的內容常牽涉不同的學科領域,所以教學 設計時要整合概念之間的相關性,減少重複學習的情形,以符合知識的多元性與 統整性(劉美慧,2010)。教學時應該以各個不同族群的文化例子或內容,來介紹 概念、原則、推理或理論,帶領學生以多元的觀點理解教學內容,推翻單一的、

主流的觀點(Banks & Banks, 2004)。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希望學生能減少歧視與偏 見,因此強調培養學生針對爭議性議題蒐集相關資料並分析、做理性決定,付諸 個人、社會、或公民層次行動的能力,是一種重視求知、價值選擇與實踐的動態 教學(劉美慧,2010),例如越南飲食裡的健康、珍惜資源的概念。

此外多元族群文化涵蓋各種不同種族、族群、宗教及文化等各種團體的經驗 與文化的資料,為避免多元文化教育在平衡主流與弱勢教育的觀點,因涵蓋過多 內容而產生教學超載的情況,多元文化教育認為教學設計必須在多元族群的文化

10

相關概念中,慎選與家庭生活經驗相關的議題、具體可操作或扮演的情境與事物,

擴充學生對議題的具體描述,並將重點放在以不同角度與方式來做知識建構與衝 突的處理,從中深入探討,達到超越表面知識的學習,深化學生的認知與應用(劉 美慧,2010,幸曼玲,2014;羅鳳珍,2011)。

2.採用多元文化背景人員的觀點設計教學內容

多元文化教學的發展,要徵詢多元族群人員的意見,以更全面的提昇學生的 學習。現在社會已經是在一個多元族群共存的環境,學校教育應該採取多層面的 認同,讓學生認同、嘗試以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觀看世界,理解多元的社會樣貌,

並且讓他們在教育體制上和結構上擁有更多元選擇,如此才能展現多元差異之 美,可以減少偏見及階層劃分現象,(湯仁燕,2002)。

多元文化教育運用不同族群文化經驗中,提供不帶偏見的族群文化知識,引 導學生探討各族群的文化內涵,使多元文化社會下各族群團體的交會能有良好正 向的發展、建構多元的文化知識(Banks,1997/1998)。因此教學設計應該邀集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員的意見參與,採取了不同角度的觀點,擴大了參與層面,以期更 貼近各族群文化的真實面貌(劉美慧,2010)。要使不同族群的學生都能體認自我 的價值、成功的學習經驗,最後達到增能的目標,學校的文化和組織必須由學校 全體教職員檢視並參與改造,包括教學理念、校園環境、師生互動、成就不均衡 等;學校應成為一個產生涵化的文化環境,不同族群的學生與老師在文化互動之 中日益充實,學生的學業成就將因為他們的觀點被接納而提高、增能(Banks &

Banks,2004)。

3.以生活經驗做情境式的設計

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以為幼兒的生活經驗是重要的認知線索,必須要配合幼兒 背景設計相關情境以提供脈絡讓幼兒整合相關族群知識。新制定的「幼兒園教保 活動課程暫行大綱」認為由於每位幼兒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帶著不同的文化進

11

到幼兒園學習,因此在幼兒園進行多元文化教學是很重要的,在接觸不同文化的 異同中教師應引導其培養接納與尊重的多元文化的能力,「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 行大綱」規劃原則中便提到,首先應將幼兒生活經驗、社會中流傳的文化資源、

當地的慶典節日或活動當作教學設計的材料;接著提供幼兒與環境人事物互動探 索與省思的機會,透過社會文化情境的學習,統整零散的生活經驗去認知與欣賞 多元文化,進而養成傳承與適應文化的能力(幸曼玲,2014;羅鳳珍,2011)。此 外,幼兒生活經驗是教學中珍貴的資源,如幼兒在食、衣、住、行的日常活動中 皆有多元族群的線索,藉由這些線索,如越南小吃的營養特色、烹煮方法等,解 構原有主流教學的架構,運用更脈絡化的技巧,讓幼兒透過遊戲或扮演將生活經 驗複製在課堂活動中,如此更整體的比較觀點去產生知識,幼兒將更深刻與自然 的建立健康的族群關係(劉美慧,2010)。

(二)對學生的看法方面

多元文化教育在對學生的看法可以分下列三點做陳述:1.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 角,2.學生的偏見必須減低,3.每位學生都是平等的地位。

1.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角

多元文化教育認為教學必須由學生對知識質疑、比較,而從中瞭解知識的不 同樣貌。知識的本質是社會共同建構的歷程,經過不同族群的觀點解釋而有不同

多元文化教育認為教學必須由學生對知識質疑、比較,而從中瞭解知識的不 同樣貌。知識的本質是社會共同建構的歷程,經過不同族群的觀點解釋而有不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