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與機構典藏的關係本質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學與機構典藏的關係本質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近年來各國均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而其學術研究成果的高低則是直 接或間接影響到該國社經與科技的發展,同時這也是展現國力的櫥窗。因此各 國均對高等教育投注大量的資源,提升各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學術水準及研究競 爭力,而大學的發展和提升更是其中的重點,各大學如何將其多元但分散的學 術研究產出,集中且具體的呈現,完整展現該校豐富的研究能量,則是各大學 亟思突破的一環。

這樣的需求舉世皆然,故自 2004 年起世界各主要大學開始建置機構典藏以 集中管理和整體呈現學術研究成果,增強機構典藏的各項優勢和功能,提升機 構學術研究成果能見度和影響力。究竟大學與機構典藏之間有著何種關係?機構 典藏對其相關利益者可以產生哪些效益,在大學中推廣機構典藏的模式為何?

和一般的推廣有何不同?期刊論文的作者對建置在大學的機構典藏理解情況如 何?機構典藏在大學內被認同程度及對此平台的使用意見為何?作者所投稿的國 內學術期刊對機構典藏的理解及支持意願高低,機構典藏目前的功能與服務是 否滿足學術期刊的需求,以下各節將介紹相關的概念。

第一節 大學與機構典藏的關係本質

一、大學的定義

蕭富元(2006)指出自九○年代末期以來,全球的高等教育從菁英走向普 及,大學以及大學生的數量,以十倍速成長。各國政府的教育重心,逐漸從中 小學轉向大學,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產品—研究成果和所訓練的人 才,是創造國家財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兩大關鍵要素。大學以及大學生的實 力,就決定了國家的實力。

劉兆漢(2005)對大學的分類有以下的舉例,公立大學的分類最成功的例子 是加州高等教育在 1960 年代開始推動的宏觀規劃(Master Plan),它將加州的 大學分為三個系統:研究型的加州大學系統,教學型的加州州立大學(學院)

系統及社區學院系統。研究型大學接受加州前 12.5%的高中畢業生,以培養未 來從事研究或擔任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為主;教學型大學則接受其次前三分 之一的學生,以培養普通社會上從事各行各業如教師、商人或企業家等人士為 主。社區學院則提供人民兩年高等教育的機會,多半注重職業訓練。各類大學

6

因為任務不同,所需經費也有相當大的差別。研究型大學內的教授,其工作是 以學術研究為主要重點,教學型大學中,教學的比重就增加很多。

「美國大學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前主席 Rosezweig(1982)指出,美國研究型大學是一所可以「結合基礎研究、研究訓練 與大學部教育,並經常由同樣一群人在同一時間進行此三件事情」之學術機構。

Tighe(2003)則對美國研究型大學定義有較詳細的說明:「首先,它們提 供研究所博士班的課程,包含藝術、科學、專業學院。其次,這些院系研究所 必須是在其專業領域擔任新知的開創者,而且也須能成功地爭取到聯邦經費,

特別是在科學與工程兩領域上」,但他也強調通識教育與大學部教育仍是一所 研究型大學不可忽視的部分。Baker(2007)描述這一小群但持續成長的美國研 究型大學為「能對人類社會之科學、科技及知識,產出前所未有之貢獻。而除 了有建校歷史及穩定的經費為基礎外,這些大學也持續在美國擴展,其數目也 穩定在增加之中」。

蔡秀玲(2008)則認為研究型大學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國家知識 與技術創新的中心,也是世界科學技術的重要發源地。美國研究型的大學則是 具高度研究活動,能多元爭取研究經費,精選學生來源,學校具備良好教學與 研究設備,擁有優良的師資料及重視學術表現的大學機構。

綜上可得知大學為同時具有通識的基礎教育及重視學術研究產出的學術單 位,而研究型大學則是更積極的透過高度研究活動及成果,對人類社會的科學、

科技及知識做出貢獻。

二、機構典藏的定義

羅靜純(2005)認為機構典藏是以機構為單位,運用數位科技將其成員產出 的研究成果予以保存,並提供利用。在其研究中將機構典藏的單位限定於大學,

並定義為由單一或數所甚至全國大學共同合作,對機構所屬成員的研究成果,

提供一系列數位媒體服務,蒐集、組織,並提供永久保存、取用傳播。

Gierveld(2006)提到機構典藏主要是由機構的圖書館所發起的,是典藏願景 的一個成果,它安全而且提供一個新的數位方式來檢索學術產出。以多樣的因 子來建置和整合這些典藏,包括使用革新的技術來管理一個大學的學術產出,

希望透過這個機制來舒解期刊費用的壓力,使用機構典藏以達到廣泛的散佈和 快速檢索到學術出版品。Blythe(2005)指出機構典藏是必要的發展,廣泛地管理 及影響機構的數位內容,並為機構典藏的學術產出帶來極大的價值。Payne(2005)

7

將機構典藏定義為管理典藏機構的數位物件,為相近的物件提供一致性的資 料、詮釋架構、發展及拓展資源,使物件產生影響力。

Bankier(2009)強調機構典藏不僅是解決研究者檢索上的困難,它也提供一 個方法來集中存放大學的智慧財產和研究產出,並建置了一個途徑,發展永久 性及提供公開取用大學的學術產出和學生的研究計畫成果給世界各地的研究 者。

Blythe(2005)指出機構典藏主要目標在於增進和擴展機構成員學術產出的 價值,雖然建置機構典藏的費用昂貴,但是建置機構典藏可以提升學術影響力,

它可以典藏已授權的資源,維護這些內容完整性和可檢索性,忽視機構典藏的 效益所付出的代價將比建置機構典藏還要高。Chan(2004)認為機構典藏是一個 以大學為基礎的數位管理系統,它可以快速整合公開取用資料庫中關鍵的因 素,並且可以使學術溝通的模式呈現一致性。

由上述各學者的觀點可得知,機構典藏是透過數位化的技術和資訊科技將 大學中各種型式的研究產出,包括研究社群的學術研究成果、學生的研究計 畫……等,加以整合以集中管理的方式,提供各界瀏覽、分享及合理使用。

三、大學與機構典藏的關係

Chan(2004)認為機構典藏是一個以大學為基礎的數位資料內容管理系統,

它可以快速整合公開取用資料庫中關鍵的因素,並且可以使學術溝通的模式呈 現一致性。

項潔(2005)指出臺灣學術環境現況和契機有:臺灣學術研究被引用機率 小、網路上可下載全文的論文被引用機會大、大學圖書館主導建置機構典能增 加圖書館能見度與重要性。以下將做一整理說明:

(一)臺灣學術研究被引用機率小

在國際學術傳播環境中,臺灣研究者對國際學術發展貢獻卓著,但由於缺 乏整合平台,研究者往往看不見臺灣整體的學術研究成果,甚至於臺灣學術界 要使用本國的學術研究成果,都比使用英文學術資源還不容易。

(二)網路上可下載全文的論文被引用機會大

網路的發展的確是資訊傳播的重大革命,但是不少研究者仍然無法具體理 解到網路能夠倍增研究能見度、使研究成果易於取用,及提高使用率的威力。

由 Lawrence (2001)的研究所獲致的結果:網路上可自由下載的文獻,其被引用

8 性。最明顯的例子即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建 置 該 校 機 構 典 藏 時 , 該 校 校 長 便 責 成 圖 書 館 負 責 建 置 機 構 典 藏 (DSpace@ MIT),如今 MIT 圖書館的機構典藏建置成功經驗已成為各國與各機 構爭相仿效的重要標的,提升了 MIT 圖書館的重要性,同時也為該校帶來高度 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羅契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ton of Seattle)等 主 要 7 所 大 學 和 其 他 的 學 校 組 成 Dspace 聯 盟 , 以 合 作 分 享 為 共 同 目 標 (Ware,2004)。而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AIR,http://taIR.org.tw/)入口網站,則是在臺灣機構典藏和各大學機構的一個 合作模式。

同處亞洲的日本在機構典藏方面也有其發展和特色,在 2005 年日本國立情 報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NII)為擴展現有文件服務模式和擴

9

展下一世代的學術基礎,由 NII 負責全日本大學機構典藏推介和開發的工作。

NII 為此計畫的主要領導者,從 2005 年有 19 所大學開始建置機構典藏,2006 年受託負責機構典藏推展計畫,從 77 所大學中選擇 57 所建置機構典藏,到 2007 年為止,又增加了 13 所大學機構典藏,該計畫至 2010 年為止,已建置機構典 藏的大學總數達 120 所。(見圖 2-1)

圖 2-1 NII 全日本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網址:http://www.nii.ac.jp/IRp/list/,檢索日期:2010 年 4 月 11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