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者的時間與能力,在訪談及問卷調查部份均以立意取樣 為主,此研究結果未必能延伸至其他大學或普及至所有國內學術期刊,以下依 使用者統計資料、擴大使用者研究範圍、著作權適法性等,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的建議如下。

一、機構典藏使用者研究擴及大學中其他成員

本研究僅對清華大學教師進行訪談研究,而在校園內尚有學生(尤其是研究 生),也同時具有使用者及資料提供者的身份,他們對於機構典藏的理解與態度 也是值得加以探究的。在未來研究中可對學生進行全面意見調查,以了解學生 使用者的理解與使用意見,提供機構典藏更多元的增能面向。

二、機構典藏使用者統計資料的後續分析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了解機構典藏的效益後,提出能對機構典藏產生的 數據做衡量和分析,如衡量機構典藏對教師研究的幫助、文章被瀏覽的細部情

77

形,瀏覽的數據對教師研究的幫助如何具體有效的衡量,則是受訪者想進一步 了解的部份。

關於使用者資料的分析,至 2010 年止清華大學機構典藏有 2,124,515 造訪 人次,這樣龐大的使用數據中哪些是內部使用者?哪些是外部使用者?使用網 站資源種類、使用目的為何?透過何種方式連結到清華大學網站?這些均有待 後續研究者加以分析,以了解使用者的使用模式和對機構典藏使用滿意度。

三、機構典藏與著作權合理使用適法性問題

機構典藏的資料提供者往往因對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概念不清,在擔心觸法 的疑慮下,對於全文是否授權裹足不前,影響機構典藏內容徵集甚大,這部份 研究者認為在(1)典藏資料之著作權合理引用的判斷,(2)作者著作權授權從擬 定、填寫、移交如何有完整的規劃,(3)智財權相關法律規範整全的提供,(4) 其他著作權有爭議的部份:如共同著作是否需所有著者的授權或主要作者授權 即可;著作權授權書草擬時的注意事項;受贈的資料,是否只需贈與人授權即 可或尚有其他需注意的事宜,均很需要後續研究者作深入的採討。

機構典藏陸續在各大學建置,並進入實際運作階段,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

作者的訪談、學術期刊出版單位的意見調查,以了解二種文獻徵集主要社群對 大學機構典藏的態度,以增進機構典藏在大學中運作效能,以此成為推升大學 學術能見度的助力。

78

參考文獻

Bankier, Jean-Gabriel, Foster ,C. and Wiley,G. (2009)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Strategies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he Serials Librarian 56 1-4 (2009): 109–115. http://works.bepress.com/connie_foster/4/

Bankier, Jean-Gabriel, and Perciali,I. (2008)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Rediscovered: What Can a University Do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Serials Review 34, no. 1: 21-26.

http://works.bepress.com/jean_gabriel_bankier/1/

Begstrom, T.C.(2001). Free labor for costly journal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5(4). Retrived November.21, 2005.

http://www.econ.ucsb.edu/~tedb/Journals/jeprevised.pdf

Blythe, Erv, and Vinod Chachra. (2005). "The Value Proposition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DUCAUSE Review 40, no. 5: 76-77.

http://www.educause.edu/ir/library/pdf/ERM0559.pdf

Chan, Leslie (2004). "Supporting and Enhancing 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The Role of Open Acces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9, no. 3. http://eprints.rclis.org/archive/00002590/

Crow, R. (2002). The case for institution Repositories:A SPARC PositionPaper.ARL Bimonthly Report 223. http://works.bepress.com/ir_research/7

Gierveld, Heleen. (2006) "Considering a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roach for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Ariadne, no. 49.

http://www.ariadne.ac.uk/issue49/gierveld/

Harnad, S. (2006), Generic Rationale for University Open Access Self-Archiving Policy. http://eprints.ecs.soton.ac.uk/12078/01/genericSApolicy-linked.html Johnson, G. J.(2007). In the Kingdom of the Blind: Successfully Implementi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Sherpa Partinership Experience.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Vol. 13, Nos. 1_2.

Kotler, Philip, Armstrong,G, , Saunders, J., Wong,V. (1999)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Second European Edition, Prentice Hall, 1031 p.

Kristick, Laurel (2009). Using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and SHERPA RoMEO to Facilitate Conversation 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Collection Management, 34:1, 49-52.

Lawrence, S. (2001). Free online availability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a paper’s impact.Nature 411(May 31).Retrieved Novenber 22, 2005,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11/n6837/full/411521a0.html

Maness, Jack M, Miaskiewicz, Tomasz (2008). Using Personas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and Goal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sers. D-Lib Magazine V. 14 Number 9/10. http://www.dlib.org/dlib/september08/maness/09maness.html Payne, Geoff (2005), “ARROW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 Report on the

Decision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ARROW Project, ” presentation to Information Online, Sydney, Australia, February 1, 2005,

79

http://arrow.edu.au/docs/ .

Prosser, D (2003). Institutional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 Open Access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 23 (2003) 167–170 167. IOS Press.

Rosenzweig, R. M. (1982). The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Their Patr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viii.

RWWR(Ranking Web of World Repositories (2010).Top 400. Repositories) http://repositories.webometrics.info/top400_rep.asp?offset=50

Rieh, soo Young (2009).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The Great Debate.ASIS&T Bulletin, April/May 2009. Topic 1: All Univeristies should Have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http://www.asis.org/Bulletin/Apr-09/AprMay09_Rieh-Smith.html#affirmative#

affirmative

Sale, A. H.J. (2007, May). Repositories in Australia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Unpublished seminar presented at Southampton University, UK, and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Retrieved February 23, 2009,

http://eprints.utas.edu.au/1031/2007

SHERPA/RoMEO(2006) http://www.sherpa.ac.uk/romeo/romeofaq.html#about Tighe, T.J.(2003). Who’s in charge of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Ware, M. (2004).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Learned Publishing 17, no. 2: 115-124.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alpsp/lp/2004/00000017/00000002/art 00006

Yeates, R.(2003).”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VINE:the Journal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33:2.

全日本大學機構典藏網站(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NII)(2010)。上網日 期:2010 年 4 月 11 日。網址:http://www.nii.ac.jp/irp/list/

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網站(CONsortium on Core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aiwan,CONCERT)。網址:

http://www.stpi.org.tw/fdb/consortium/dnload/Selection_Policy_3rd_rev.pdf

80 9 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list/B0039/附件-1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 頂尖研究中.pdf

清華大學(2008)。清華大學機構典藏計畫目的。上網日期:98 年 3 月 19 日。網 址:http://nthur.lib.nthu.edu.tw/web/intro.html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2009)。THCI Core收錄期刊名單。上網日期:98 年 12 月 1 日。網址:

http://www.hrc.ntu.edu.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

425&Itemid=425&lang=zw

國科會人文處(2009)。TSSCI期刊收錄名單。上網日期:98 年 12 月 1 日。網址:

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2008-10.htm#2

項潔 (2005)。臺灣機構典藏發展芻議。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2,頁 173-189。

曾品方,林呈潢 (2006)。從作者觀點探討機構典藏—以國立政治大學為例。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 文,台北市。

劉兆漢(2005)。臺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從研究型大學談起。上網日期:

2010 年 4 月 2 日。網址:http://huang.cc.ntu.edu.tw/pdf/CCB3502.pdf 蔡秀玲,戴曉霞 (2008)。 「新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商業化之探究—以美國的研

究型大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機構典藏計畫網站(2009)。機構典藏簡介。上網日期:2010 年 2 月 6 日。網址:

http://ir.org.tw/Wiki.jsp?page=%E6%A9%9F%E6%A7%8B%E5%85%B8%E8

%97%8F%E7%B0%A1%E4%BB%8B

羅靜純、黃鴻珠 (2005)。「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2,頁 191-214。

羅淑美、柯皓仁 (2008)。「機構典藏網站功能研究與實作」。國立交通大學電機

81

資訊學院數位圖書資訊學程碩士論文,新竹市。

蕭富元(2006)。為什麼要上大學? 天下雜誌 360 期。

http://ad.cw.com.tw/cw/2006edu/article01.asp

82

附錄 一 訪談邀請信 老師,您好:

這份「機構典藏使用者意見訪談」,主要想請校內教師們,提供您使 用清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的經驗和意見,您的寶貴經驗和意見是本研究的重要 資料來源,資料彙整之後將提供清華大學作為提升清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服務 品質的參考。

意見調查訪談,預計在 2009 年 7 月 5 日至 9 月 5 日暑假期間進行,訪 談時間約 30-40 分鐘,在老師您認為合適的時間與地點進行訪談,關於訪談詳 細資料請參見附件「訪談提要與問題」。

本訪談結果僅供學術研究之用,個人資料絶不對外公開。感謝您閱讀 此信,更期待能有機會穫得您的寶貴意見。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數位圖書資訊組碩士在職專班 指導教授:柯皓仁博士 研 究 生:林美玲

83

附錄 二 訪談提要與問題 訪談提要

首先,謝謝您願意接受訪談。清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建置已快滿一年,也 有了一些初步的進展,然而要如何才能使系統有更好的典藏品質和服務,您的 經驗和意見是很重要的部份。以下先對「機構典藏」略做說明。

一、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

由機構內專屬單位,來負責收集機構內研究成員的各項學術產出,以數位 資 料 的 型 式 提 供 服 務 及 長 期 保 存 , 並 呈 現 在 網 路 上 提 供 開 放 取 用 ( Open Access,OA),以增加機構學術研究能見度,擴展學術研究呈現的途徑,達到 提高機構學術聲望的目標。

訪談問題

一、可否請您分享最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

二、您通常以何種方式來呈現您的研究成果?

三、您認為透過機構典藏能否提高研究能見度?對您的研究有助益嗎?

四、您曾使用過清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嗎?可否談談您的使用經驗?

五、對清華大學機構典藏您使用和操作上感覺滿意嗎?可否請您提供建 議?

六、您認為鼓勵教師參與機構典藏最好能提供那些配套措施?

84

附錄 三 訪談文字稿樣本與編碼 訪談提要與問題

首先,謝謝您願意接受訪談。清華大學機構典藏系統建置已快滿一年,也 有 了一些初步的進展,然而要如何才能使系統有更好的典藏品質和服務,您的 經驗和意見是很重要的部份。以下先對「機構典藏」略做說明。

一、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R),

由機構內專屬單位(以清華大學而言,以圖書館為此專屬單位),來負責 收集機構內研究成員的各項學術產出,以數位資料的型式提供服務及長期保 存,並呈現在網路上提供開放取用(Open Access,OA),以增加機構學術研 究能見度,擴展學術研究呈現的途徑,達到提高機構學術聲望的目標。

開場白 :

1 問:老師,您好 ! 感謝您接受我的訪談,我研究的主題是「機構典藏 的使 用者相關研究以清華大學為主要研究範圍」。

2 問:今年 7 月機構典藏清大 IR 進入全世界 70 名,台大為全世界 20 名,

台大有一個工作小組在做機構典藏,清大只有一個全職工作者和數位工讀生。

3 G:所以他們的資料收集會較完整,台大有 4 萬 5 千筆資料,清大只有 1萬多筆,所以清大需要增加在這部份的人力,才能將我們的資料放上去。

4 問:其實全文資料也很需要老師的提供和支援,通常很多理工的論文都

是在資料庫,國外大多數的出版社同意放作者版在機構典藏,清華大學機構 典藏小組有專人協助老師,能加快文件上傳的速度。

5 G:近期的都有,都可以給,相信大部份的老師都是如此,作者版的資 料和量很多,作者版的資料我認為效果會較差,也會影響資料的可讀性會較差,

稿件在出版過程,有修改但作者版沒修改到。

6 問:可否請您分享最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

7 G:我的研究領域主要與熱傳導有關。

8 問:您有位已畢業的研究生他的文章在清大機構典藏被瀏覽的次數很 高。

9 G:那個學生的研究,有特殊設計,那篇文章較實用,大家也較有興趣。

85

10 問:您通常以何種方式來呈現您的研究成果?

11 G:早期用吊架式檔案夾,現在是在電腦中有一個資料夾,有我的論文,

11 G:早期用吊架式檔案夾,現在是在電腦中有一個資料夾,有我的論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