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如來藏基本困難以及從梵文分析「一切眾生有如來藏」

第二節 如來藏一詞的解析——現代學者的看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來藏思想透過「唯有如來能了知,這是不可思議的。」來回應,並且「客塵」

的確引起「現象界」的煩惱,也就是說,被染是現象界的事實。再者,「眾生不 被染」來說,這是如來藏思想的本意。因此我們對於上述兩點提問的回應,我們 能說,如來藏思想在「本質上」同意「如來藏不被染」,但在「現象上」仍舊是

「有客塵所染」的情況。

第二節 如來藏一詞的解析——現代學者的看法

一、一切眾生有如來藏與如來藏三義的關係

「如來藏三義」與「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最清楚 的莫過於《寶性論》陳述:「需要透過三種『實體』(自性,svabhāva)去表達

『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的基本命題,也就是說,兩者前後的關係彼此無法分開。

一開始,我們應該先把「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的主張再進一步的梳理清楚,此部 分我們透過梵文語法中「六離合釋」的其中兩種:「有財釋」與「依主釋」兩種 複合詞來進行分析,30 在之後的分析,我們將可以發現,僅僅透過兩種複合詞來 分析「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將會面臨到好幾種詮釋與解讀。

再者,除了希望了解「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的解讀,也希望了解「一切眾生 有如來藏」與「如來藏三義」之間在梵文「依主釋」與「有財釋」的關係,以下 我們將比較Ruegg教授、高崎直道與Zimmermann教授的看法。並且了解Ruegg教 授對於兩種梵文分析,教授認為兩種梵文可以對應到如來藏三義:「真如、法身 種姓」,因此也暗示教授認為如來藏三義之間彼此是「有差別的」,然而教授沒有 更進一步把文法與三義之間作詳細的解釋。其二、Zimmermann教授對於「如來 藏」解釋「眾生包含如來」的單一解釋。此爭論表示不一致的看法,也就是「如 來藏三義」是否表達如來藏作為同一意涵?或者如同Ruegg教授認為「如來藏三 義」有不同意涵。

(一)「有財釋」與「依主釋」複合詞的翻譯 1、Ruegg教授提出「如來藏三義」有兩種梵文分析

最 早 把 “tathāgata-garbha” 提 出 兩 種 解 釋 為 Ruegg 教 授 , 他 認 為

“tathāgata-garbha”可以翻譯為:(1)「擁有如來作為胚胎」(having the tathāgata as embryo)此「有財釋」的關係,並且對應於如來藏三義的「真如」、「種姓」

為代表。(2)「如來的胚胎」(embryo of the tathāgata)作為「依主釋」的「屬

30 根據金克木《梵佛探》認為:「複合詞大類算四種,其中一種又分出兩種,所以共六種,叫『六

離合釋』或『六合釋』。此外還有別的。《月光疏》則說成五種。」頁48。

(the Matrix of the Tathāgata)32,在此作為(1)「依主釋」的解釋。(2)「有財 釋」的解釋:「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則翻譯為「一切眾生擁有如來的子宮」(all living beings are always possessed of the Matrix of Tathāgata)。在此限定把”garbha”翻譯 為「子宮」的解釋。

一開始,教授把「一切眾生有如來藏」作為「有財釋」是為了表示「某人承 擔一位如來在裡面」(one who bears a Tathāgata in the inside),意味如來是隱藏 在煩惱之下,因此高崎直道教授把此意義轉向「某人『擁有』如來的胚胎」(one who is possessed of the embryo of Tatāgata),他認為他的解釋是受到由西藏翻譯 的影響。後來高崎直道教授受到Schmithausen教授影響,高教授改變他的《寶性 論》日文翻譯,以「如來的胚胎」(embryo of the Tathāgata)此「依主釋」的翻 譯為主,松本史郎教授認為此翻譯在《如來藏經》並非適當,並且建議翻譯為「容

31 參見David Seyfort Ruegg , “The Meanings of the Term Gotra and the Textual History of the Ratnagotravibhaga” , p. 353.

32 參見 Takasaki, Jikido, A Study on the Ratnagotravibhāga(Uttaratantra)Being a Treatise on the Tathāgatagarbha Theory of Mahāyāna Buddhism. p. 143.

33 Takasaki, Jikidō, “The Tathāgatagarbha Theory Reconsidered: Reflections on Some Recent Issues in Japanese Buddhist Studies,” p. 7.參見英文原文:while I translated the term as a bahuvrīhi compound to mean “one who bears a Tathāgata in the inside.” As this Tathāgata is hidden under the sheeth of defilements, I interpreted the meaning to have gradually shifted to “one who is possessed of the embryo of Tatāgata.” This interpreta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Tibetan translation of tathāgatagarbha as de bshin gśegs paḥi sñiṅ po can. With this translation, however, I faced a difficulty in translating the first sentence given in the Ratnagotravibhāga as one of the threefold meanings of tathāgatagarbha. My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Ratnagotravibhāga was complicated, and after receiving critical suggestions from Professor L. Schmithausen, I changed the translation in my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the

Ratnagotravibhāga into simply “embryo of the Tathāgata.” Matsumoto indicated that this translation is wrong in the case of the Tathāgatagarbha-sūtra, and suggests the term “receptacle” instea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兩種梵文複合詞解釋 “tathāgata-garbha”,但是不同於上述Ruegg教授的翻譯,

Zimmermann教授認為“tathāgata-garbha”作為複合詞來說,必須被理解成兩種情況:

(1)「含有如來」(containing a tathāgata)作為「有財釋」。(2)「如來的胚 胎、倉庫」(store of a tathāgata)作為「依主釋」的關係。

二、「有財釋」(bahuvrīhi)的解釋

(一)比較Ruegg、Zimmermann 兩位學者對「有財釋」的看法

Ruegg與Zimmermann教授皆以兩種複合詞去分析” tathāgata-garbha”,由於兩 人在「依主釋」的翻譯差異不大,接下來我們可以比較兩位教授採取「有財釋」

的翻譯:

Ruegg:「擁有如來作為胚胎」(having the tathāgata as embryo)。

Zimmermann:「含有如來」(containing a tathāgata)。

兩位教授的翻譯乍看之下都同樣在於「(眾生)擁有如來」的相同詮釋,但 是,需要值得注意,Zimmermann教授不同Ruegg教授單單把”garbha”解釋為「胚 胎」的意思,他進一步把”garbha”解釋為「包含」(to contain、containing)的意 思。因此我們會問,為何把”garbha”解釋為「包含」?

”garbha”解釋為「包含」,在高崎直道教授也持同樣的看法:

將”garbha”,作為一語之末尾的構成要素的複合詞時,其內部是持有 放在前面之語所示之意思的。34

如同上述,”garbha”可以作為附合詞之末,同樣的,根據Monier Williams辭 典也認為,雖然”garbha”通常解釋為:「子宮」(the womb,the inside)的意思,

不過”garbha”若在「梵文複合詞」之後則表示(ifc. f(ā)「擁有在內部」(having in the interior)、也就是「包含」( containing)的解釋。35

再者,根據Zimmermann教授的解釋,由於「如來藏」一詞最早被使用在《如 來藏經》,用於眾生被比喻為「蓮花」(萎華、padma),佛盤腿坐在眾生的中 心,所以蓮花「包含」佛,意味一切眾生「包含」佛、或者一切眾生「擁有」佛 的這層意思,此外,因為沒有把“garbha”涉及到「胚胎」的解釋,因此避開胚胎 具有「變化」的現象。以此被使用在「包含」的意思也適用於《寶性論》,由於

《寶性論》即是引用自《如來藏經》的九種譬喻之一的「萎華中諸佛」,因此,

《寶性論》與《如來藏經》具有相同的解釋。

(二)Zimmermann 教授在「有財釋」的三種解釋

34 參見高崎直道作,〈如來藏思想的歷史與文獻〉,頁 25。

35 參見 Monier Williams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2008 revision)對“garbha”的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根據Zimmermann教授進一步解釋,當”tathāgata-garbha”以「有財釋」複合詞 解釋時,還可以分析為以下三種解釋:36

A、「一切眾生包含如來」(Living beings contain a tathāgata)。

B、「一切眾生擁有如來的胚胎。」(Living beings have an embryo of a tathāgata)

或者「眾生擁有作為胚胎的如來。」(Living beings have a tathāgata as an embryo )。

C、「一切眾生作為子宮,其中有如來」(Living beings “having a tathāgata as a womb”)

在第一種解釋「一切眾生包含如來」(Living beings contain a tathāgata),

是根據《如來藏經》最適合把“garbha”解釋為“to contain”。根據Zimmermann教授 說明,在A的情況,傳統上可能還被解釋並且翻譯為:(1)「眾生包含如來作 為胚胎」(Living beings contain a tathāgata as an embryo)。或者(2)「眾生有 如來在它們的核心」(……have a tathāgata at their core)、或者更抽象的「眾生 有如來作為他們的本性」(……have a tathagata as their nature)。

從蓮花的譬喻來說,如來坐在花萼的中心(garbha),如來變成蓮花的核心,

經由花的枯萎部,展現出如來,在此譬喻,「並非成長的過程」(no growing process)。

因為任何改變的過程是暗示有關「如來的胚胎」此說法可以會被誤導,也就是說,

成熟過程通常暗示「胚胎」,基於此理由Zimmermann教授決定採用簡單的翻譯:

「包含如來」(contain a tathāgata),因此也就沒有「胚胎」此術語。然而,在 第二種解釋與翻譯,因為如來代表一切眾生的「本性」(nature)沒有被明確提 及,只是藉由經論的九個譬喻去說明此事實。

再者,根據B情況翻譯的「眾生擁有作為胚胎的如來。」(Living beings have a tathāgata as an embryo )。此翻譯相近於Ruegg教授的「(眾生)擁有如來作為 胚胎」(having the tathāgata as embryo)。

Zimmermann教授認為,當“garbha”作為「子宮」、「胚胎」、「本質」而非 解釋為「包含」的時候,在此B的複合詞還可能有三種情況:

(a) 「眾生擁有如來的胚胎。」 (Living beings have an embryo of a tathāgata.)

(b)「眾生擁有如來在它們的子宮。」或「眾生擁有作為胚胎的如來。」

(Living beings have a tathāgata in their womb or Living being have a tathāgata as an embryo.)

(c)「眾生擁有如來的核心。」(Living being have the tathāgata-core)

36 參見 Michael Zimmermann , A Buddha Within: The Tath̄agatagarbhasūtra :The Earliest Exposition of the Buddha-Nature Teaching in India, pp. 43-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述的(a)、(b)並沒有太大區別在於表達「胚胎」仍然有「發展」為成 熟的如來。

最後,關於(c)的翻譯「眾生擁有如來的核心。」 Zimmermann教授認為,

此情況反映西藏文獻的理解,「如來核心」作為一種單獨元素,或多或少離開具 體材料的領域,表達一種較強「一元論」(monistic)。

在C的解釋、「一切眾生作為子宮,其中有如來」(Living beings “having a tathāgata as a womb,”)Zimmermann教授認為,眾生他自己作為「生出如來」(born from a tathagata.),而譬如第八喻:轉輪聖王(cakravartin),有貧窮女在她的 子宮生出如來的隱喻。

三、「依主釋」(tatpuruṣa)的解釋

(一)Zimmermanner 教授對「依主釋」的解釋

以下我們說明“tathāgata-garbha”在「依主釋」分析,還可細分為三種翻譯:

I. 、「『如來的胚胎』在一切眾生」(“embryo of the tathāgata” within all living beings)。

II. 「眾生作為『如來的子宮/空間』」(A living being as the “womb of a tathāgata”)。

III. 「眾生作為『如來的胚胎』」(The living being as “embryo of the Tathagata”)。37

上述我們說明在「依主釋」的三種翻譯,以下我們進一步解釋三者的差異:

I. 在此的解釋為「如來的胚胎」在於一切眾生,這樣的意義暗示如來的可 能、潛力在於一切眾生,《寶性論》可適用此解釋,但是《如來藏經》

並不適用。

II. 此情況表示眾生作為如來的子宮或空間,松本史郎教授採用翻譯為「如 來的容器」(如來の容れもの),他們以「蓮花藏」(padmagarbha)

為解釋,此概念表示蓮花、眾生就像是提供一種「空間、容器」可以讓 如來坐下來,如此建構眾生與如來的關係將會同於第一種「有財釋」解 釋「如來藏」可作為「包含如來」的概念。上述概念也適用於《寶性論》

的「萎華譬喻」。

III. 此適用《寶性論》中的「法身」概念,表示一切眾生被「法身」穿透,

37 參見 Michael Zimmermann,A Buddha Within: The Tath̄agatagarbhasūtra : The Earliest Exposition of the Buddha-Nature Teaching in India, pp. 39-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或表示法身遍一切眾生的意涵,以下我們將進一步分析。

從上述我們發現,《寶性論》與《如來藏經》同樣都引用九種譬喻作為基礎

從上述我們發現,《寶性論》與《如來藏經》同樣都引用九種譬喻作為基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