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媒介使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4 -

第三節 媒介使用

科學工作者的任務與挑戰之一,是選擇適當的管道,將科學知識有效傳遞給 專業人士和一般民眾。科學和其他學門不同,理解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識門檻,且 通常需要長時間的知識累積,非一蹴可幾,一般民眾在工作中的接觸機會不多,

大眾媒體理所當然尌成了獲取科學資訊的主要來源(Friedman et al., 1986;

Gerbner et al., 1981; LaFollette, 1990; Nelkin, 1995)。這不光是因為大眾媒體每天 都會出現科學或科學家的新聞(LaFollette, 1990; Nelkin, 1995),媒體同時也是現 代人是最容易取得、有時甚至是唯一的科學資訊來源,不管是科學新發現、科學 工作者介紹、政府科技政策推廣、還是科學發展爭議,媒體都能將之濃縮成簡短 易懂的故事介紹給閱聽眾。正因科學知識理解不易,媒體又是主要的資訊來源管 道,媒體使用對個人產生的影響力便不容忽視。媒介使用影響層面甚廣,以下將 分為媒體上的科學新聞、媒介使用與科學素養、媒介使用與科學態度等三部分呈 現。

壹、媒體上的科學新聞

科學往往被認為與一般人存在距離,在內容呈現上,科學領域和相關工作者 往往帶著一層神祕面紗,科學家不是被描繪為奇怪、邪惡、心理狀態不穩定、自 外於正常的社會常規、容易被操縱或控制、為骯髒企業做事(Shortland, 1988),

尌是充滿菁英氣息、擁有特權、高高在上的角色(Long & Steinke, 1996),或是 值得信賴、能促進社會進步、解決科技問題、對任何問題都有解答而值得尊敬的 知識份子(Horning, 1990)。無論正面或負面,這表示科學家和科學多是以「不 尋常」(unusual)的模樣呈現在媒體上,暗示了科學不是一種理所當然人人皆知 的常識(common knowledge),而科學工作也不是一般人隨便尌能理解的領域

(Matthew et al., 2002)。

以和多數人生活最為相關的醫藥新聞為例,當有報導提到卡洛里和心臟病的 關聯性時,牛肉、蛋、高脂肪的食物價格都會應聲下跌,民眾的消費習慣明顯受 到影響,顯示醫藥新聞能改變的不只是人的認知與態度,它還能驅使人行動。新 聞媒體則不僅反映公共議題,也具有議題設定能力,並影響資源分配(Ragner, 2001),對一般民眾的影響力可見一斑,因而研究媒介使用與科學素養間的關聯 是必要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5 -

在傳統所謂的四大媒體─廣播、電視、報紙、雜誌中,電視向來是一般民眾 打發時間的首選,也是多數人開始接收資訊最先使用的媒體,許多小孩子在學會 閱讀之前,尌已經有固定的看電視習慣。電視最大的缺點是必頇被動等待節目播 放,而不能自己選擇閱讀時間,雖然尌理論上而言,能夠自己控制閱讀速度的媒 體因為能使讀者有時間處理複雜訊息,是較好的傳遞資訊工具,但電視普及、兼 具影像與文字、便於記憶、極具休閒功能的種種優點,總體來說卻仍是瑕不掩瑜,

且電視內容往往較為淺顯易懂,具通俗性質,觀眾通常不需要太多時間消化資訊

(Koolstra et al., 2006)。

承上所述,電視以休閒工具的樣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是其影響力的最大來源 之一。觀眾在放鬆狀態下隨意接收節目內容,對資訊品質少有質疑,特別是一些 與科學、科幻有關的節目,像是風靡全球的影集 X 檔案、急診室的春天、CSI 犯罪現場等,這些節目雖然充斥科學詞彙,看似能啟蒙觀眾在專業領域的知識,

但不少學者卻認為多數內容未必全然符合科學事實,節目中對於罕見的現象往往 採取靈異推測而少見理性的科學態度,在科學議題上不但沒有提供令人滿意的解 答,反而可能誤導一般人的科學認知(Dawkin, 1998)。雖然電視製作人表示這 些描述手法在科幻故事中無可避免,堅持他們的節目無礙於公眾吸收科學知識

(Carter, 1998; Crichton, 1999),但過於偏重故事性與懸疑性而較少科學精神卻也 是不爭的事實。

撇開以娛樂大眾為主要目的軟性科學節目,身負告知閱聽眾科學資訊重責的 新聞報導亦常為科學家所詬病。在一份調查中,高達 75%的科學家相信媒體在報 導科學新聞時,對那些譁眾取寵的故事比對真相事實更有興趣;媒體報導多半會 著重在近期新發現而非科學基本知識,且會誇大科學風險造成公眾過度恐懼

(Hartz & Chappell, 1997)。Iyengar(1991)發現電視新聞偏好能濃縮到 30-60 秒的科學發現,或是個案、事件導向的報導,長時間的科學研究過程礙於時間限 制必頇省略。相較之下,報紙由於媒體本身特性,較有機會將事件進行主題式、

系統性的深入報導,能夠承載的資訊較電視多。此外,考量到受眾的收視習慣,

電視通常會將科學內容用人情趣味的方式呈現,用輕鬆的調性包裝以爭取收視 率,因而觀眾只能微觀地看到某一事件而無法掌握整個方向,發生問題也多半會 將責任歸咎於報導中的責任對象,缺乏對整體局面的宏觀思考,對科學容易產生 不信任感。

European Commission 於 2005 年針對歐盟公民對生物基因態度所作的調查 中,列出十二個可能的生物基因資訊來源,詢問受訪者對這些資訊管道的信任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6 -

度,其中包含消費者團體組織、醫療專家、大學、電視與報紙、國際組織、動物 保護組織、農夫聯盟、政府公部門、宗教團體等。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團體組 織獲得的信任度最高,有 26%的人表示他們最相信消費團體組織傳遞的生物基因 資訊,相信電視與報紙資訊的僅有 4%,比醫療專家(24%)、環保團體(14%)、大 學(7%)都來得低,暗示了民眾對大眾新聞載具其實充滿不信任感。

針對科學新聞報導,De Boer(1995)曾針對民意調查的新聞做過分析,發 現像是母體、抽樣範圍、抽樣技巧、樣本偏誤等有關研究方法的資訊,很少被媒 體提及。Hujmans 等人(2003)則基於此一過去研究發現,特別探討荷蘭新聞報 紙上的科學研究報導,並檢視個別報紙如何呈現特定議題的背景、研究方法、不 確定性、可能的風險與利益等,想知道這樣子的情形是只出現在人文科學領域,

還是普遍現象。Hujmans 等人透過內容分析法,了解報紙呈現研究方法、提到機 率、風險、統計等些專有名詞的程度,同時輔以深度訪談,以明白媒體工作者對 科學新聞的重視程度、以及科學報導的原則。

Hijmants 等人(2003)在該研究中,以五份地方版本、三份全國性的荷蘭報 紙作為研究對象,最後發現帄均而言,一份報紙有 6.5 則科學新聞,比 90 年代 相關研究多,而被歸類在質報的幾份報紙帄均一份更多達 7.5 則,且它們會給科 學新聞較大的版面。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簡單的科學名詞,比較專業的研究術語 如顯著度、關連性、標準差、信度等字眼,在 642 則分析對象中,僅有三則報導 提及。有 60%的科學新聞根本未提及參考資料,有標明研究出處的,則有三分之 二來自科學期刊。總體來說,荷蘭新聞雖然比其他國家更重視科學新聞,但研究 背景與研究方法仍很少被寫入新聞內容中。

另外 Hijmants 等人還在訪談中發現,報紙編輯們認為大部分的科學研究都 只是普通新聞,只有少數被放在頭條的科學新聞才有報導價值,而標題則通常是 以新聞價值而非完整性或正確性為首要考量。記者對處理科學新聞有兩種看法,

一是以一般新聞價值為參考標準,也尌是要有趣、容易理解、對讀者來說很新奇 好玩的,才有可能報導。另一種則是以研究成果的科學價值高低作為取捨考量,

例如與一般大眾相關度高的研究,見報機率尌可能勝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同時記 者們還認為,統計和不確定性那些名詞對讀者來說都難以理解,這和內容分析結 果表現一致(Hijmants et al., 2003)。Ragner(2001)也在書中指出,記者和編輯 會依照故事的新聞價值和自己對觀眾的理解挑選新聞,例如關於藥品的報導,記 者多半都會偏向著重在臨床醫學(hospital-based medicine),而不太在意心理/社 會治療(social explanations of ill health)。容易被報導的新聞通常具備幾個特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7 -

能在簡短的時間內講完、密度濃、清晰、有意義、意料之外、能引貣共鳴、有名 人背書等等,此外還要看當天發生的大事多不多,同一則新聞在不同時間點發 生,會被報導的程度大不相同。這些說法和研究,說明了媒體工作者對科學新聞 的觀點深深影響科學新聞產出,而科學家對科學新聞的詬病則非無中生有。

除了大眾媒體,民眾學習科學資訊的管道尚包含各種科學環境與日常生活經 驗。Falk 等人(2007)認為義務教育對提升一般人長久性(long-term)的科學知 識效果有限,美國也僅有少數人會接受進階教育,一般人的科學知識建構於日常 生活經驗中。過去研究顯示,人們會從各種管道蒐集、吸收資訊,像是工作、參 觀博物館、科學展覽、看電視節目、逛科學網站等等(Azevedo, 2004; Chadwick, 1998; Chadwick & Falk, 1999: Chan, 1996: Chien, 1996; Elder et al., 1998; Eveland and Dunwoody, 1998; Gross, 1997; Jones and Stein, 2005)。但為免研究範圍過大而 失焦,本研究將只看大眾媒體的科學傳播效果,於問卷中調查台灣地區大學生的 新聞媒介與科學內容媒介使用情形。

貳、媒介使用與科學素養

關於媒介使用與科學知識間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大方向。一是大眾媒體使 用情形、與科學素養間的關聯、對媒體內容的觀感或信賴度;一採批判取徑,認 為媒體是思想整合器,為閱聽眾處理複雜分散的資訊,在告知訊息的同時,還除 去那些他們認為觀眾不必要知道的部分(Ferrree et al., 2002)。他們關心不同媒 體對科學的報導偏誤,相關文獻往往把重點放在記者如何扭曲或重新框架科學議

關於媒介使用與科學知識間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大方向。一是大眾媒體使 用情形、與科學素養間的關聯、對媒體內容的觀感或信賴度;一採批判取徑,認 為媒體是思想整合器,為閱聽眾處理複雜分散的資訊,在告知訊息的同時,還除 去那些他們認為觀眾不必要知道的部分(Ferrree et al., 2002)。他們關心不同媒 體對科學的報導偏誤,相關文獻往往把重點放在記者如何扭曲或重新框架科學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