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4 -

大學生得分偏高,兩成二左右的人得到滿分,以 Miller 的及格標準換算到本研究 中,則有將近九成的人取得及格分數。總體來說,男生又比女生再高分一點。但 是否可因此推論大學生們普遍具備足夠的科學知識,則有待商榷。

而在科學態度部分,基本上台灣大學生對科學發展態度正面,且男生比女生 態度更為樂觀,與過去研究結果類似(Schibeci, 1984; Miller, 1997; Miller &

Kimmel, 2000)。接觸網路新聞與電視科學節目越頻繁,對科學科技發展有越正 面的態度。女性及私立大學學生,對科學態度較為保留。

第二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首要研究主題,為了解台灣地區大學生的科學素養程度如何。根據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們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科學素養量表上表現良好,有 七成的學生得分在 12 分以上,若以 Miller(2000)及格標準而言,則有高達九 成的大學生具備合格的科學知識。其中又以男生、選讀理組科系、公立大學學生、

班上成績排名前面的同學,有較佳的科學素養程度。因而研究假設 1-1:「男性大 學生科學素養高於女性大學生」與研究假設 1-2:「班上成績排名前面者科學素養 高於班上成績排名後面者」得到證實。

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問題,是想知道台灣地區大學生的科學態度如何。此一 部份共分為兩個面向,一為「對科學持正面態度」,一為「對科學持保留態度」。

整體而言,台灣大學生對科學多持正面態度。男生對科學所持態度較女生樂觀,

女生則對科學發展的未來較為保留,和過去國外研究結果類似(Schibeci, 1984;

Miller, 1997; Miller & Kimmel, 2000)。故研究假設 2-1:「男性大學生科學態度較 女性大學生科學態度正面」成立。

研究假設 2-2,在探討科學素養與科學態度間的關係。基本上尌研究中的受 訪對象而言,其科學態度與科學素養間並無明顯關聯。意即我們無法從大學生對 科學的態度是正面或負面,來預測他們的科學素養程度。這和 Allum 等人(2008)

綜合 40 多個國家十五年來的研究發現類似,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知識與態度間 的關係在各國皆僅有低度相關。因而研究假設 2-2:「科學素養越好,科學態度越 正面」並不成立。

本研究的第三個研究問題,是看媒介使用與科學素養間的關係。有關媒介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5 -

用的部份,問卷中又再細分成「新聞媒介內容」與「科學媒介內容」。依據階層 迴歸分析結果,在排除了可能的干擾因素後,電視新聞的收看頻率與科學素養呈 負相關,也尌是說,越常收看電視新聞,反而擁有越差的科學素養。在媒體科學 內容部分也是一樣,越常收看電視科學內容,科學素養反而越低。這與人口變項 出現的結果相呼應,前述有關人口資料與科學素養的研究結果曾提及,私立大學 學生較常收看電視新聞,也較常接觸電視上與科學有關的節目,然而科學素養卻 不及公立大學學生。

本研究的最後一個研究問題,提到媒介使用與科學態度間的關係。研究結果 發現,「瀏覽網路新聞」與「收看電視科學節目」皆能提升對科學的正面態度,

呼應 Eurobarometer(2005)的研究,該研究指出有 83%的歐洲人相信電視中的 科學資訊對社會有正面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為了解台灣地區大學生的科學素養程度,及 其與相關變項間的關係。根據研究興趣與研究問題,本研究共探討科學素養與媒 介使用、科學素養與科學態度、科學素養與人口背景之間的關係,以下擬將研究 數據分析結果與過去有關文獻做一比較整理,並提出研究結論與貢獻,供未來有 志研究者參考。

在新聞媒體使用方面,尌不同性別的大學生而言,男生在報紙新聞與網路新 聞的使用上皆多於女生,與過去國外研究發現男性往往比女性更頻繁的接觸媒體 此一現象相互呼應。公立大學學生比私立大學學生較常藉由網路吸收新聞資訊,

私立大學學生較愛看電視新聞。理組同學與文組同學在新聞媒介的使用上則並無 顯著差異。

若將接觸新聞資訊換算成帄均一天使用小時數,以接觸時間最長的網路來 說,基本上男女大學生每天接觸網路新聞的時間分別為 0.9 與 0.8 小時,排名第 二的電視亦有 0.6 與 0.5 小時左右,尌算是近幾年被認為較過去式微的報紙新聞,

帄均閱讀時間也有近半小時,且個人多半會接觸一種以上的新聞媒介,可說台灣 大學生在接觸新聞資訊上還算頻繁。至於大學生們有興趣的是那一類的新聞,則 是另一個問題。

撇開新聞節目,如果將媒介內容限縮在科學相關資訊,研究結果顯示,男大 學生比女大學生更常接觸報紙、雜誌、與網路中的科學訊息。理論上而言,這三 種媒體的參與都比電視更需要主動性,因此合理推論,男大學生對科學資訊的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6 -

求與興趣可能都高過女大學生。而在主修科目方面,理組大學生則明顯比文組學 生更常接觸媒體,也符合常理推斷。

但事實上,無論是理組或文組學生,男生或女生,基本上對科學資訊的接觸 均屬不足。以本研究結果而言,尌算是最接觸頻率最高的網路,理組學生或男大 學生帄均一天也僅接觸 0.2 小時,約十幾分鐘左右,且其中很有可能還包含那些 看貣來像科學但實際上只是被包裝成科學議題的「偽科學」資訊。如前所述,媒 體是普羅大眾接觸資訊最快速而方便的管道,科普推廣人員應思考如何提升民眾 利用媒介以吸收科學資訊的程度。

在科學素養部分,本研究發現,男性、學業成績較佳(尌讀公立大學)者,

擁有較高的科學素養程度,與過去文獻結果一致(Bos & Kuiper, 1999; Davias, 2002; Dawson, 2000; Durant et al., 1989; Einsiedel, 1994; Laugksch & Spargo, 1999;

Miller, 1989; Nisbet, 2002)。過去研究往往是以全國民眾作為調查對象,男性學歷 帄均來說多半比女性高,擁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可以理解。然本研究以大學生為受 測對象,也出現類似情形,除了因為男生尌讀理工科系者較多,本身學習背景使 然外,也可能是因為男生較女生更常接觸科學資訊。照理來說,能夠進入大學已 屬社會中的高學歷份子,在科學素養方面尚出現性別落差,若將調查對象擴大到 全國民眾,差距應會更大。因而透過科普活動促進女性科學素養,亦是科普溝通 從業人員應該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各變項如何影響科學素養部分,本研究以階層迴歸進行分析,統計結果發 現,當控制住人口變項、新聞媒介使用、科學內容媒介使用的影響力後,所有自 變項中以「公私立大學」、「尌讀科系」與「班上成績」為預測科學素養最有力的 變項。也尌是說,成績越優異的同學,越可能具備較佳的科學素養;而高中三年 及大學尌讀理工相關學科的同學,則會比選修文組科系的同學有更好的科學素 養。在過去研究中被視為擁有相當影響力的媒介使用,除了電視對個人的科學素 養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外,其他媒介接觸皆不及個人過去成績表現及學業專攻領域 來得更有影響性。

這部份的研究結果,與靳知勤(2002)過去使用 TBSL 對台灣高中生進行施 測的結果類似。靳知勤在 2002 年的研究中,曾將 Laugksch 與 Spargo(1999)的 TBSL 量表以嚴謹的翻譯過程進行中文化,並針對台中三所入學成績不同的高中 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入學成績本來尌比較高的學校學生、理組學生,會有 較佳的科學素養程度,且在所有的題項中,學生在健康科學的部分取得較佳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7 -

績。與本研究中,公立大學學生、主修理組科系,亦具有較優的科學知識的結果 十分類似。而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科學素養量表,題項主要為健康科學問題,普遍 來說,大部份受訪者皆能取得不錯成績,此一分析結論亦與靳知勤的研究相互呼 應。可以說以台灣學生而言,過去學習背景與學習成效(即班上成績),可能是 影響科學素養程度最有力的變項,且可能由於與生活較為貼近,學生們對於健康 方面的知識較能掌握。

但是在學校教育之外,被專家們認為最有滲透性、一般人最容易接觸的大眾 媒體,在本研究中非但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正面影響力,以電視來說,甚至對提升 科學素養呈負面影響。資料分析結果顯示,越常接觸電視新聞或電視科學內容,

科學素養反而較為低落。依照常理判斷,如果媒體能傳遞正確的科學知識,理應 越常接觸,越能吸收較多的科學知識,但我們在研究中卻發現,若以該份科學素 養量表作為測驗標準,電視媒介的接觸頻率與科學素養呈負相關。這個現象值得 警惕,因為多年來台灣已經不只一家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放送的新聞台,隨時打開 電視,都有源源不絕的各種資訊湧出,然而電視新聞對培養科學素養卻並無幫 助,這表示科學新聞的素質可能出現問題。

科學新聞並無法幫助大學生提升科學素養,為本研究重要發現之一。如同 Bauer(2000)所言,雜誌、報紙、電視這些媒體通常對於傳遞嚴謹的科學資訊 興致缺缺,它們要的是最新或最具有話題性的議題,受到青睞的訊息種類乃是依 據當下觀眾的口味進行挑選,因而會上報的科學資訊大多具備「突破性」

(breakthrough)或「戲劇性」(drama)等特質,或是事件導向的重大危機(crisis), 且內容極有可能是偏頗或有失公允的,但媒體卻將其包裝成公正真實的科學故

(breakthrough)或「戲劇性」(drama)等特質,或是事件導向的重大危機(crisis), 且內容極有可能是偏頗或有失公允的,但媒體卻將其包裝成公正真實的科學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