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擬題類型及錯誤類型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學生擬題類型及錯誤類型分析

本節主要的目的,首先在於依據「數學擬題測驗」的結果,呈現出學生擬題 類型共十四類;其次,研究者從高、中、低分數能力的學生中挑選出十二位學生 進行晤談,進而針對學生錯誤比例較高之類型做錯誤類型分析;最後,呈現出學

生對於題型、有無餘數及不同未知數位置擬題的晤談分析結果。

一、學生擬題類型

依據本研究「數學擬題測驗」所訂定之擬題評分規則,學生之擬題類型共可 分為十四類,以下將呈現學生在這十四類之範例:

(一)非題目

整段文字並不屬於題目性質,如圖4-4-1:

圖4-4-1 學生擬題(一)

(二)非數學

是一個題目,但不必運用數學算則或不是一個數學題目,如圖4-4-2:

圖4-4-2 學生擬題(二)

(三)運算符號錯誤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所運用的運算符號是加法或減法,如圖4-4-3:

圖4-4-3 學生擬題(三)

(四)未知數的位置錯誤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其擬題內容所列出之未知數的位置與研究算式不同,如 圖4-4-4:

圖4-4-4 學生擬題(四)

(五)數據的位置錯誤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其擬題內容所列出之數據資料的位置與研究算式不同,

如圖4-4-5:

圖4-4-5 學生擬題(五)

(六)數學邏輯不合或有矛盾

是一個題目,但有數學邏輯不合或有矛盾之問題,如圖4-4-6:

圖4-4-6 學生擬題(六)

(七)數據資料錯誤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其擬題內容所列出之數據資料與研究算式不同,如圖 4-4-7:

圖4-4-7 學生擬題(七)

(八)缺乏單位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題目並未提供其內容物的單位詞,如圖4-4-8:

圖4-4-8 學生擬題(八)

(九)未知數不完整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題目所列出之未知數資料不足與研究算式不同,如圖 4-4-9:

圖4-4-9 學生擬題(九)

(十)單位詞錯誤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其內容物的單位詞前後不一,如圖4-4-10:

圖4-4-10 學生擬題(十)

(十一)數據資料不完整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題目所列出之數據資料不足與研究算式不同,如圖 4-4-11:

圖4-4-11 學生擬題(十一)

(十二)遺漏部分字詞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題目某部分敘述不完整,修改後即可成為完整題目,如 圖4-4-12:

圖4-4-12 學生擬題(十二)

(十三)資料超過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題目中有部分解題不需用到的資料,修改後即可成為完 整題目,如圖4-4-13:

圖4-4-13 學生擬題(十三)

(十四)資料適中

是一個數學題目,但題目敘述完整,如圖4-4-14:

圖4-4-14 學生擬題(十四)

二、錯誤類型分析

在學生數學擬題測驗中,發現「運算符號錯誤」之錯誤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為擬出減法的題目(53次);另一為擬出加法的題目(18次)。以下將呈現此 兩種擬題內容的範例,並透過個案晤談呈現「運算符號錯誤」之錯誤類型。

1.擬出減法的題目

在受試學生擬題測驗中,學生所擬出之題目的運算符號是減法的擬題。

個案H3在擬題測驗第六題和第七題中,就呈現「運算符號錯誤」之錯誤類型。

如圖4-4-15和圖4-4-16:

圖4-4-15 學生擬題(H3-P6)

圖4-4-16 學生擬題(H3-P7)

在晤談過程中,研究者試圖釐清個案H3對擬題算式的瞭解,發現其對除法算 式的瞭解並不清楚且有矛盾之處。個案H3在晤談中的陳述如下:

T:第六題算式中的96,在你所出的題目中代表的是什麼?

H3:96張紙。

T:算式中的括號呢?

H3:不知道幾張紙。

T:24呢?

H3:剩下24張紙。

T:算式中的96是什麼數?

H3:被除數。

T:算式中的括號呢?

H3:除數。

T:算式中的24呢?

H3:餘數..嗯..不對..是商。

T:沒關係,你想好再回答老師24是什麼?

H3:是商。

T:那第七題算式中的17代表什麼?

H3:也是商。

T:那1呢?

H3:是餘數。

T:算式中的÷代表什麼意義?

H3:是除。

T:除是什麼意思?

H3:嗯…(搔搔頭…靜默)。

T:那商是什麼意思?

H3:不知道。

T:餘數是什麼意思?

H3:是剩下的。

T:所以你所出的題目和算式的意義一樣嗎?

H3:不一樣,我寫成減法了。

個案H3在除法概念測驗中的表現非常優異,但從晤談中發現他並不瞭解「÷」

和商的意義,以至於把它寫成了減法的擬題。

在個案M1的擬題測驗第八題中也看到相同的情形,如圖4-4-17:

圖4-4-17 學生擬題(M1-P8)

個案L1在晤談中的陳述如下:

T:算式中的括號,在你所出的題目中代表的是什麼?

M1:大大有一些餅乾。

T:÷呢?

M1:給中中。

T:7呢?

M1:7包。

T:8呢?

M1:剩下8包。

T:那麼4呢?

M1:剩下的。

T:你認為4也是指剩下的嗎?

M1:嗯。

T:算式中的括號代表什麼數?

M1:除數。

T:7呢?

M1:被除數。

T:8呢?

M1:忘記了。(低頭)

T:沒關係,那麼4呢?

M1:剩下的。

個案M1在從晤談中發現他並不瞭解除法平分和除法算式的意義,以至於把它 寫成了減法的擬題。

2.擬出加法的題目

在受試學生擬題測驗中,學生所擬出之題目的運算符號是加法的擬題。

個案L4在擬題測驗第一題和第二題中,就呈現「運算符號錯誤」之錯誤類型。

如圖4-4-18和圖4-4-19:

圖4-4-18 學生擬題(L4-P1)

圖4-4-19 學生擬題(L4-P2)

在晤談過程中,研究者試圖釐清個案L4對擬題算式的暸解,發現其對除法平 分的意義不瞭解並且在擬題的過程中,看到未知數不知道要如何出題。個案L4在 晤談中的陳述如下:

T:請你唸出第一題的題目?

L4:(大聲唸完題目)我寫錯了。

T:哪裡錯了?

L4:寫成加法了。

T:那你認為應該怎麼改呢?

L4:不知道。

T:算式中的12是什麼數?

L4:被除數。

T:算式中的2呢?

L4:除數。

T:算式中÷呢?

L4:(搖頭)。

T:哪括號呢?

L4:商。

T:商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呢?

L4:不知道。

T:第二題前面的括號是什麼呢?

L4:被除數。

T:被除數是什麼意思?

L4:(搖頭)。

個案L4在從晤談中發現他並不瞭解「÷」和除法算式的意義,晤談中發現他 知道自己寫成了加法的擬題,但因為對運算符號不熟悉及未知數該如何在擬題中 表示出來,以至於寫出加法的擬題。

在個案L3的擬題測驗第五題中也看到相同的情形,如圖4-4-20:

圖4-4-20 學生擬題(L3-P5)

個案L3在晤談中的陳述如下:

T:請你唸出第五題的題目?

L3:(大聲唸完題目)。

T:算式中的74是什麼數?

L3:忘了。

T:那3呢?

L3:這個都忘了。

T:÷呢?

L3:除。

T:算式中括號呢?

L3:(搖頭)忘記了。

T:2呢?

L3:(搖頭)忘記了。

T:第二題的算式( )÷9=5,你怎麼出題?

L3:哥哥有9枝搖搖筆,又給弟弟5枝搖搖筆,總共有幾枝?

T:答案是多少?

L3:答案就9×5=45

T:你以前有出過除法的題目嗎?

L3:沒有,可是我會算。

個案L3在除法概念測驗中,除法概念部分表現並不理想,但是在除法計算部 分卻是表現優異,從晤談中發現他不瞭解「÷」的意義和以計算所得的答案來做 擬題,以至於題目前後矛盾或者是寫出加法的擬題。

(二)「非題目」錯誤類型之晤談分析

在學生數學擬題測驗中,發現「非題目」之錯誤類型佔全體比例略居於「運 算符號錯誤」之後。以下將呈現此類型擬題內容的範例,並透過個案晤談呈現「非

題目」之錯誤類型。

個案L2在擬題測驗第七題中,就呈現「非題目」之錯誤類型。如圖4-4-21:

圖4-4-21 學生擬題(L2-P7)

個案L2和個案L1在從晤談中發現由於不瞭解除法平分和除法算式的意義,而 且不知未知數該如何在擬題中表示出來,以至於草草結束擬題。

T:請你唸出第七題的題目?

L2:(唸完題目)。

T:你題目中的52粒米是代表算式中的52嗎?

L2:是。

T:那括號呢?

L2:(搖頭)不知道。

T:不知道如何寫嗎?

L2:嗯。

T:算式中的52是什麼數?

L2:被除數。

T:÷呢?

L2:除啊。

T:那括號呢?

L2:除數。

T:17呢?

L2:商。

T:1呢?

L2:餘數。

個案L1在擬題測驗第四題中,就呈現「非題目」之錯誤類型。如圖4-4-22:

圖4-4-22 學生擬題(L1-P4)

T:請你唸出第四題的題目?

L1:(唸完題目)。

T:你的題目中有提到算式的內容嗎?

L1:嗯…沒有。我不知道怎麼出題目?

T:算式中的100是什麼數?

L1:(思考了一下)不知道。

T:÷呢?

L1:除法。

T:除法是什麼意思呢?

L1:(思考了一下)不知道怎麼講。

T:那6呢?

L1:嗯…(思考了一下)不知道。

T:那16呢?

L1:嗯…好像是商。

T:那括號呢?

L1:應該是餘數。

T:那什麼是商呢?

L1:(搖頭)不知道。

T:那什麼是餘數呢?

L1:好像是多出來的。

個案M3在擬題測驗第三題中,也呈現出「非題目」之錯誤類型。如圖4-4-23:

圖4-4-23 學生擬題(M3-P3)

T:請你唸出第三題的題目?

M3:(唸完題目)。

T:算式中的365是什麼數?

M3:被除數。

T:那7呢?

M3:除數。

T:÷呢?

M3:除法。

T:等號後面的括號呢?

M3:商。

T:最右邊的括號呢?

M3:是餘數。

T:為什麼最後會問狗的顏色呢?

M3:因為不會寫。

T:你可以舉生活中我們用到除法的例子嗎?

M3:(思考了一下),把東西分給別人。

T:可以再講詳細一點嗎?

M3:那個商不知道怎麼講。

個案M3從晤談中發現雖然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但是因為不瞭解除法平分和 如何將商的意義呈現在題目上,以至於擬出「非題目」之錯誤類型。

綜合上述,中、低除法能力的學生對「÷」的意義、平分的概念並不清楚理 解,雖然知道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和餘數的位置,但是並不能完整解釋它們 所代表的意義。

本研究採用「除法概念測驗」及「數學擬題測驗」來探討四年級學生的除法 概念,從「除法概念測驗」結果發現,學生在整體試題的通過率達87.1%,顯示 出學生已具備相當之除法概念;然而,在上述之「數學擬題測驗」中,無論從量 的統計分析研究,甚至質的晤談分析研究來看,學生對於「運算符號錯誤」及「非 題目」的錯誤類型的比例達9.1%及7.6%。研究者認為學生已經習慣於「解題」

是一大主因,總是能夠盡其所能找出「答案」,所以當採用「擬題」的策略後,

學生只能將他們不甚瞭解的除法概念曝露出來,這也正是本研究想深入知道的。

三、不同題型、有無餘數及不同未知數位置擬題的晤談分析

(一)被除數的位數不同

在被除數位數不同的題型中,研究者在對學生的晤談中發現,十二位學生都 覺得二位數除以一位數比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式簡單,其晤談資料綜合如下:

T:你覺得在出題目的時候,二位元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式,哪一種比較 簡單,哪一種比較困難?它們有什麼不同?

H1:二位數除以一位數。因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被除數數字比較大,計算比較麻煩。

H2:二位數除以一位數比較簡單。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會比較大。

H3:二位數除以一位數。它們的答案不一樣。

H3:二位數除以一位數。它們的答案不一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