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於寫作論證活動中之要素與能力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於寫作論證活動中之要素與能力

本節內容分為五個部份,依序討論學生於科學繪本、同儕間、探究活動、啟

一、

學生對科學繪本寫作論證之要素與能力

射,撞到布、木材…等東西會停下來 (R)

g27R1:當光一撞到某處,那個地方會變亮,會變的更亮(C),如果沒有撞到就 會不見了(R)。

從以上五位學生的敘述,學生反駁繪本內容時,從學生 g26R1 的敘述「因 為應該是會看到樹後面的光(C),光碰到某些東西會擴散(D)」,發現學生會舉出 不確定的資料(光碰到某些東西…)來支持自己的主張,而不是具體的資料以進 行有力的反駁。但從學生 g16R1 的敘述「光射到玻璃應該會穿過玻璃(C)。因為 玻璃是透明的(D),所以會穿過去」,則發現學生提出合理的資料(…因為玻璃是 透明的(D)…)支持主張,在此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提出資料的表現上不穩定。

而從g20、g27 的敘述「…如果沒有撞到就會不見了(R)、如果碰到鏡子或金屬物 會反射,撞到布、木材…等東西會停下來(R)…」,在此研究者觀察到少數學生可 以在反駁時提出要素反駁。

Toulmin (1958) 論證模式提到一個完整的論證是由主張、資料、理由、支持、

修飾、反駁等要素來組成。從本活動結果學生雖然在主張有86.2%的表現,但因 其餘要素所佔比率於論述中均偏低。表示研究對象儘管針對繪本內容加以反駁,

可是在論點的完整性上仍需加強。換言之,應協助學生多使用主張以外的要素來 支持自己的主張以進行有效的反駁論述,而非僅提出主張立場而已。

(二)學生第二次對科學繪本寫作論證之要素

研究者針對學生進行第二次對科學繪本寫作論證的活動,將學生的文字敘 述,經由編碼進行探討,了解學生於此次寫作論證活動中的要素。由表4-1-2 之 要素統計數據繪出圖4-1-2 可知:

 

著蠟燭的經驗,光是散開的,遇到牆會反射(D),所以如果 20 頁的圖,

燈泡發出的光線會跑到後面去,因為他沒有說燈罩不是用紙做的(W)。

g30R2:牠撞到鏡子後,如果鏡子是三稜鏡,會折射,那麗茲會在表面折射而反 到黑暗的角落,或會照進三稜鏡後出來折射到另外的角落(D)。※ 我會 把繪本的內容修改成這樣是因為:繪本內容寫鏡子反射,但反射回去的 話,就不會照到那角落,所以應該是折射的吧(C)!鏡子分為平面鏡和三 稜鏡,只有三稜鏡才會折射而已(D),但光照進三稜鏡後,部份的光會折 射進去再折射出來,但部分的光會在三稜鏡表面反射了(D),所以我要這 樣改(依據第二次探究活動)。

從學生上述的內容來看,學生提出探究活動的證據支持主張。此現象呼應了 林燕文、洪振方(2007)認為論證的探究是為了瞭解成為科學知識的過程外,讓 學習者對自然現象進行成因的解釋,尋求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宣稱。實驗證據來自 學生於研究過程中兩次探究活動的結果或將實驗結果加以延伸而得的資料證 據,發現學生在經過探究活動後能夠將實驗觀察的結果應用到論證中以支持主 張。

同樣依據學生上面之敘述,分析並探討學生使用要素理由的情形。結果發現 學生在反駁繪本內容時以「布幕的材質是否透光或光滑」作為從資料到主張合理 化的理由,例如:b16R2:…另外因為布幕是不透明的

(W)…或 g24R2:…

但布幕

不會透光

(W)…。或以「科學原理」作為理由,如:b08R2

按照我的論證查到

的資料是因為所有東西都受到光的反射而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才能看見東西

(W)…、b11R2:…

光是先照到阿諾再照到鏡子,所以鏡子上才會有阿諾的身體

(W)。綜上所述,歸納學生提出的理由可從物理的性質或原理方面來解釋資料和

主張之間的關係。

(三)學生二次對科學繪本寫作論證之要素比較

比較學生前後兩次對科學繪本反駁的論證要素表現情形,依據兩次的統計數 據繪出表4-1-3,並由表 4-1-3 之要素統計數據繪出圖 4-1-3 可知:

表4-1-3 學生兩次對科學繪本寫作論 證之要素統計表

Step1 Step2 要素* 次數 % 次數 % (86.2%)、資料(6.9%)、反駁(6.9%),未提出任何的支持和修飾(0%)。Toulmin (1958) 的論證模式提出一個完整的論證應該由主張、資料、理由、依據、條件、反駁等 飾(0%)。雖然主張、反駁所佔百分比從第一次的 86.2%、6.9%分別減少為 38.6%

和5.7%,但資料、理由、支持從第一次的 6.9%、0%、0%分別增加為 40%、12.9%、

(四)學生對科學繪本寫作論證之能力

的資料或反駁支持著主張,呈現出高於層級一的論述。其他學生的論述則為要素

射,碰到稜鏡時會射散,碰到玻璃會穿透過去(D)另外:繪本說光會停

Step1 Step2 層級 次數 % 次數 %

反駁科學繪本」上和「第一次反駁科學繪本」比較,能力有所成長,學童的第一 層論證能力所占比率從84.0%降至 12.0%。而第二層論證能力所占比率從 16.0%

增至12.0%,第三、四層論證能力則皆從第一次所佔的 0%分別增加為 36.0% 和 28%,因此論證能力多從第一層跳至三、四層。若以兩次論證層級比率比較則發 現學生在層級三的論證能力表現增長最多。可見學童如何利用主張、資料以外的 要素進行反駁論述,是需要加強的。觀察二次學童於論證中使用資料的情形也可 發現,學童使用資料以支持主張來進行論證反駁的能力有所提昇,以下述個案進 行分析討論。

b04R1:光是直線前進的。

b04R2:第一次我做了光是直線前進的,第二次光直線的,但碰到鏡子會反射(D) 但是繪本裡的實驗結果光是會停下來,因為按照反射定律,光照到光滑 的平面時,會反射(B),而繪本因布幕表面有光滑(W),所以光碰到布幕 是會反射的(C)

由上述的學童敘述中呈現出了學童於探究後可以使用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 象和資料(D)即「第一次我做了光是直線前進的,第二次光直線的,但碰到鏡子 會反射」,更以「按照反射定律,光照到光滑的平面時,會反射」為支持(B),

連結「光行進的反射現象和布幕的表面是否光滑」有因果關係的理由(W),最後 去支持主張(C),此結果呼應了 Bell 與 Linn (2000) 於研究中發現了 172 位中學 生於設計實驗、蒐集證據,探討光的來源、視覺、反射等現象,並向同學報告後,

學生的論證內容包含了更多的證據,且學生會使用教材外的資料當證據且學生對 證據產生更多解釋、學生使用的證據與既有經驗產生連結(引自黃柏鴻、林樹聲,

2007),所以學童可以利用探究式實驗裝置中獲取資料,並從資料和繪本中找到 可以說服他人的論述,使自己的論證反駁敘述更具說服力。

本研究以科學性議題「光的行進」為學童寫作論證反駁活動的主題。由於議 題的內容為學童日常生活經驗中的一部份,因此學童除了使用探究式教學中自行 設計的裝置「動手做」獲得數據作為資料。在形成反駁論點的過程中,研究者呈 現給學童的,是透過「動手做」以獲取資料來擁有更多的論點來支持自己的主張 的情境。

二、 學生對同儕論點寫作論證之要素與能力

31.1%,佔所有要素中的百分比僅次於主張。而要素理由、修飾和反駁,所佔比 率皆低,發現學生在此活動還比較不能夠提出主張、資料之外的論證要素以支持 其反駁他人的論述,以以下質性資料敘述之。

b07 vs.g30:我覺得光碰到鏡子應該會反射(C)

b09 vs.b08:我覺得他說的不太完整,不一定全部都會停下來(C),像透明的就可 以穿透(D)

b10 vs.b16:我要反駁 00 號,我覺得光並不會彎曲前進(C),只會直線、反射、

折射(D),因為我都沒看過會彎曲走的(W)。

b17 vs.g29:我是 00 號,我對 00 號的主張有意見,我想問他,紙如果剛剛好會 如何?(Q)

b14 vs.b04:光如果碰到金屬的物體有可能會停在那個物體上(C);或者如果在有 光線的地方,有可能會看不清楚(R)

學生於第一次對科學繪本寫作論證後,進行對同儕論點的第一次寫作論證,

由於學生寫作論證的對象分別是繪本和同儕,研究者檢視學生兩個活動的文字敘 述,分析出學生在面對不同對象進行寫作論證時表現出現了以下幾點差異,研究 者以學生b10 的敘述來加以說明。

b10 R1:因為應該是會看到樹後面的光(C) 。

b10r1-1:我覺得光不全是直線前進(C),也會有折射、反射的現象(D) 。 b10r1-2:光遇到鏡子應該不是全部都反射吧(C) 。

b10r1-3:我覺得光碰到薄的紙穿過去,並不會又直線並進,而是變折射形成影 子(C)。

b10r1-4:光不是全部都遇到物品會停下來(C),例如:鏡子也會反射(D)。

b10r1-5: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物品碰到光會有影子(C),例如:光碰到鏡子會反射,

而不是產生影子(D)。

b10r1-6:我要反駁 00 號,我覺得光並不會彎曲前進(C),只會直線、反射、折 射(D),因為我都沒看過會彎曲走的(W)。

b10r1-7:我覺得光遇到鏡子並不是會折射(C),而是會反射(D),因為我看過光 照到鏡子是反射(W)。

b10r1-8:我是 00 號,我要反駁 00 號,我覺得光遇到鏡子會反射而不是折射(C),

會折射的是遇到水(D)。

b10r1-9:我覺得光遇到鏡子也會反射(C),應該是光照到鏡子的角度不同(W),

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b10r1-10:我要反駁 00 號,我覺得光並不會彎曲前進(C),只會直線、反射、折 射(D),因為我都沒看過會彎曲走的(W)。

從學生b10 對繪本和對同儕的寫作論證文字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 b10

在對同儕論點寫作論證時,提出較多的論點以及較豐富的敘述質疑同儕的論述,

主張、資料之外的論證要素以支持其反駁他人的論述,但經過探究實驗後已較能 提出主張之外的要素來支持自己的論述,且引用的資料不限於日常生活經驗。

研究者舉學生於本次活動的文字敘述進行說明如下:

g20 r1-1:光遇到鏡子應該是反射吧!(C)。

g20r1-2:我覺得光又不一定是直線的走(C),因為如果碰上的是鏡子不是會反 射?(D),那這樣還叫直線的走嗎?。

g20r1-3:如果是玻璃,光還會下來嗎? 那又爲何要在房子裡裝窗戶呢?(D)。

g20r1-4:我要反駁 12 號,如果那個物體是無色透明的東西,那樣會有影子 嗎?(C)?比如說:光從玻璃照進來,那看地上應該有玻璃的影子,可 是地上並沒有任何玻璃的影子(D)。

g20 r2-1:光其實是在沒有「重力」的影響下才會直線前進,光如果在「重力」

的影響下,他是會轉彎(C),不過如果你說是在無重力的影響下,我承 認它是不會轉彎的。

g20 r2-2:光如果是有重力的影響下是慢慢的變成彎曲前進的,還有光照到鏡子 是折射,所以我把我的主張修改成:光是有直有彎的,會彎是因為在

g20 r2-2:光如果是有重力的影響下是慢慢的變成彎曲前進的,還有光照到鏡子 是折射,所以我把我的主張修改成:光是有直有彎的,會彎是因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