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生-試題表分析理論

 

 

22 21

12 11

W W

W W W

第三節 學生-試題表分析理論

壹、S-P 表分析理論

要探討學生學習的成效,通常由學生與題目之間的對錯關係來判斷,於是產 生了S-P表(Student-Problem Chart)的相關研究,S-P表是由日本學者佐藤隆博所 創造(Sato, & Kurata, 1977; Sato, 1985),S-P表藉由試題注意係數(Item Caution Index)及受測者注意係數(Student Caution Index),可以判斷不尋常的反應組型,

提供診斷訊息(Dinero, & Blixt, 1988; Chen, Lai, & Liu, 2005; Lin, & Chen, 2006a;

Lin, & Chen, 2006b),試題注意係數可以檢視試題適當性,也可以藉由受測者注 意係數,將受測者學習成果區分成不同的學習類型(Lin, & Liu,2010; Yih, & Lin, 2010)。S-P 表不但可以使用於學習中的診斷評量,對於已經成形的課程進行評 量更能發揮其改進效用(余民寧,1995,2002)。

S-P 表的橫座標是試題,縱座標是受測者的人數列。由右至左順序排列,最 左邊表示最容易的項目,最右邊表示最困難的項目;由上而下的狀態為:最上方 表示認同難度的人數較多,最下方表示認同難度的人數較少。將受測者對於試題 內容反應,呈現在 S-P 表,教師可以快速判斷全部受測者的學習狀態和試題難度,

而能夠檢討課程內容的適當與否。S-P 表的矩陣結構,如圖 2-1 所示(許天維等人,

2012a)。

問題編號Pj j1,2~n (總分)

學生編號

S

i i 1,2~m A

[

xij

]

高分

低分 (答對人數) 多 少

圖 2-1 S-P 表結構圖

因為從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可以使用 S-P 表來找出題目的適切程度與學生反 應類型,但是在計算此類資料的軟體如 Bilog 等的使用上,需要大量的受測對象 形成的參數統計資料,因為現在少子化的影響,班級人數太少,以致於在計算相 關資料上有所限制。因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教師任教的班級上,受測人數同樣 較少,所以必須改採用無參數統計的方法來進行 S-P 表的數據處理。

貳、灰關聯分析理論(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由鄧聚龍在 1989 年所提出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 theory),是研究灰色系 統分析、建模、預測、決策和控制的理論,藉由預測與決策等方法來探究整體系 統,並以此結合數學方法,針對系統模型的不明確性或不完整性進行關聯分析

(Relational Analysis),發展出一套解決訊息不完全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溫坤禮、

張簡士坤、葉鎮愷、王建文、林慧珊,2006; 溫坤禮、趙忠賢、張宏志、陳曉 瑩、溫惠筑,2009)是為灰關聯分析理論,其中灰關聯度計算如下所示。

GRA 的計算公式如下:

(一)建立原始數列:建立原始數據之參考數列x0和比較數列

x

ii

1 , 2 ,  ,

mn

j1,2,, ,如下所示。

))

行計算(Yamaguchi, Li, & Nagai, 2005, 2007),其中局部灰關聯度(Local GRA)

的參考數列為x0,比較數

x

i,當

0i愈趨近於 1 時,表示

x

0

x

i關聯程度越高。

(三)灰關聯之排序(Grey Rielational Ordinal):將計算所得數據整理後,進行

決策的依據是依照灰關聯度

0i值進行比較,透過大小排序可清楚各因素的重要程 度,進而找出最大或最小的影響因素,成為系統中的關聯準則(Yamaguchi, Li, &

Nagai, 2007)。

藉由 S-P 表來檢視學生與試題的狀況也是一種決策過程,若利用灰關聯度的 無參數計算特性來進行 S-P 表的分析運算時,可以在少量的對象進行統計處理,

產生的灰色學生問題表(Grey Student-Problem Chart, GSP 表)(許天維等人,2010)。

參、Rasch Model GSP 表分析理論

(Rasch Model GSP, RGSP) 表是永井正武於 2010 年所創造出來的理論。透過

( )

(misconceptions’ domain for problems ), 透 過 教 師 所 建 立 之 試 題 概 念

定義 2-4:迷思率(Misconceptions’ Rate)

令迷思率為

定義 2-5:迷思序(Misconceptions’ Order)

令迷思序為ˆ

ˆ

()

(ˆ

( 1 ),ˆ

( 2 ),,ˆ

(),ˆ

(),,ˆ

(

l

))

0

ˆ

()

ˆ

()

1

k1,2,,,,,,l。 (2-10)

其中,ˆ k( ):將(k)重排數列,由最大到最小,亦即ˆ k( )為第 k 大

(蔡清斌等人,2013b)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