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態度的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習態度的意涵

一、態度的意義

態度是社會化的產物,一個人對於某些事物、情境和他人如何反應,會受到 態度的影響,所以如果知道一個人對某些事物有怎樣的態度,就可以預測其反應 如何。近代社會心理學家 H.Gleitman(1991)認為態度是一種穩定的心智狀況,

代表對一些理念、物體或人的看法(洪蘭譯,2001)。Rokeach(1968)將態度定 義為:「對某一事物或情境之信念,具有持久性且支配個體的反應方式」。

張春興(2001)將態度定義為:「是個人對人、事、物以及周圍世界,憑其 認知及好惡所表現的一種具有持久又一致的行為傾向。」張春興(2000)指出,

態度應有下列四項性質:

1.態度是一種行為傾向,而非指行為本身。

2.態度的產生必有其對象,可能是人、事、物。

3.態度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

4.態度是有組織的,組成的成分包含認知、情感、行為。

李美枝(2000)也提出,態度除了上述三種成分之外,還有下列性質:

1.態度一定有一個特定的對象。

2.態度是一種內在結構,或稱為假設性的概念建構。

3.態度具有相當的持久性。

4.態度是一種行動傾向,是一種動機喚起的準備狀態。

5.態度有簡單與複雜的區別,其簡單與複雜反映於三種特性:多面性、協調度、

關聯性。

態度是透過學習得來的,它是由生活經驗和練習以導致行為永久改變的歷 程。個人會經由聯結、增強和模仿等歷程,來習得一些反應進而形成了態度。

二、學習態度

學生學習的動機與學習效率,往往受制於對學習情境好、惡程度的影響,擁 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將使學習者傾向於喜好與參與;反之,若是消極的學習態度,

將使學習者退卻、拒絕學習。不同的學習態度,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許 定邦,2002)。茲將各學者對於學習態度的定義整理如下表2-2:

表2-2 學習態度定義與類別

學者 態度的定義及類別

秦夢群(1992) 學生在環境的影響下,對所學事物的內

容,持正向或負向的評價,或是贊成與 反對的行動傾向。

姚如芬(1993) 學習態度的研究內涵應包括學習方法、

學習計畫、學習習慣、學習慾望、學習 過程、準備考試等。

黃信誠(2003) 學習態度所包含的層面是廣泛的,可以

是學習的本身,即學習的習慣、欲望等;

可以是對課程本身的態度;可以是對學 習環境、學校老師及對學校的認同。

黃朝凱(2003) 學習態度為下述四個層面:對課業的態

度、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學習環境。

鄭文輝(2005) 學習態度乃指學習者於接受學習活動

後,對於學習活動所產生的一些一致性 與持久性的思想與行為,而這思想又包 含認知與情感兩種層面。

Pintrich、DeGroot (1990) 學習態度包括價值(Value)、期望

(expectancy)、情感(affection)。

Baron & Greenbery (1990) 態度是由評價成分:反應對各種事物之 喜、惡程度。認知成分:對於人、事、

物的信心。行為成分:對態度標的物之 某些行動企圖,以上三種成分組合而成。

Baron & Byrne (1996) 對於態度對象評價的連結。更簡單地 說,態度是對世界中各種人事、物的持 久評價。

資料來源:樊繼雄(2009)

綜合以上研究,學習態度所包含的層面是多樣的,它可以是學習的本身,即 學習的習慣和欲望;也可以是對課程本身的態度;亦可以是對學校的態度,如對 學習環境、學校老師以及對學校的認同等等。本研究所採用的數學學習態度量表 分成:學習信念、學習過程、上課態度、三角函數信念等四個層面來討論,將於 第三章第三節有詳細的說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