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 、 、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參 參

參、 、 、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

學習檔案雖然對於教學與學習有相當助益,但是因其學習檔案本身的多元 性,也增加作為教育評量用途的複雜性,使得實際施行的困難度大大提升(岳修 平,2004)。

范淑惠、段曉林(2006)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學習歷程檔案來評量國 二學生的理化課程學習成效。第一階段由教師決定學習作品的主題與形式,第二 階段是讓學生參考研究者設計的歷程檔案範本模組,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作品主題

與形式。歷經二個學期的實施後,研究者發現第一階段的困難是學生製作的檔案 未依教師規定呈現完整的作品內容。在第二階段實施困難是學生出現嚴重的遲交 現象,導致研究者考慮以校規處罰未繳交作業的學生。另外研究者發現解釋與分 享檔案,導致教學進度落後,學習作品批閱耗費許多時間。最後研究者建議規定 學生定期(每二至三星期)繳交,並運用同儕互評可以有效率評量並達觀摩學習 的效果。

在大學生的研究,林奇賢、郭明修(2006)以改善台南大學的師資培育品質 為目的所設計的數位學習歷程檔案系統(digital portfolio)的系統效能與學生使 用行為分析的研究,結果發現同儕或老師在系統中對所提交的學生學習檔案給予 回饋者僅佔參與數位學習歷程檔案使用者的少數,而且回饋的評語,特別在同儕 的評語皆偏向正向誇獎居多,因此回饋的內容缺乏批判性。這個研究顯示學習歷 程檔案回饋,不管在量或質皆未達數位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建置的預期成效。研究 者也發現儘管文獻一再強調學習歷程檔案對於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種種優點,但在 這個研究發現教師與學生在數位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中所使用的教學與學習策略 仍屬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

蔡淳娟等(2008)以台北醫學大學的醫學系實習學生為對象,建立「學習歷程 檔案」,並研究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看法。結果發現 學生對於使用「學習歷程檔案」的反應冷淡,且喜好程度不如先前的「學習護照」。 推測反應冷淡的原因有下列三項可能:

一、無完整的配套措施來提供參與研究學生的持續輔導,以至學生對學習歷 程檔案了解不足。

二、無完整的監督或獎勵機制,且不列入學生的考評計分,因此學生普遍在 沒有時間的情況下,缺少完成本項作業的動機。

三、台灣學生很可能向來習慣於填鴨式學習,偏向於選擇可以快速獲取的學 習,並不認為反省或自我主導的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旦被要求蒐集自 己的學習成效時,更不知道要收集些什麼。經過多次宣導與示範,學生 對這項新的措施,從抗拒、接受以至於歡喜感激,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

與心態調適。

因此,研究者建議在臨床實習中欲成功施行「學習歷程檔案」,需要更多的 溝通、指導並有行政監督機制。尤其學生學習歷程追蹤的責任主要是落在教師身 上,必須透過不斷的會談,由教師輔導學生對其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反省、提供協 助、並共同擬定學習計劃。師生雙向會談次數會因此而需要增加,老師的熱忱投 入與參與是「學習歷程檔案」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儘管如此,研究者仍然認為,

若能成功施行「學習歷程檔案」,將能提升醫師自我主導學習與自我反省能力的 養成,進而提升臨床技能品質、改善教學方法,假以時日應可影響師生的教與學 行為(蔡淳娟等,2008)。

研究者綜合各文獻,將學習檔案的實施困難與缺點(盧雪梅,2001;林榮梓,

2002;柳雅梅,2002;張添洲,2004),依教師與學生面向整理如下:

一、教師層面:

(一)評分標準設計不易,造成評分困難。評分者的主觀因素導致評分之 信效度容易遭受質疑。

(二)評量較費時、費工,所以無法快速且針對大量的學生進行評量。若 不能及時進行評量,無法提供適時回饋,對學生的學習缺失無法及 時矯正與補救。

(三)儲存與管理學習檔案的時間、人力及空間問題,造成教師負荷變重,

經費和設備的花費比紙筆測驗多。

二、學生層面:對於缺乏高層次思考策略、自我反思能力弱、動機不足、

文書能力差的學生較吃力,也比較無法自行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專 專 專業能力與學習檔案的 專 業能力與學習檔案的 業能力與學習檔案的關係 業能力與學習檔案的 關係 關係 關係

近幾年來,就業市場的競爭激烈,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業者為了選取更適 任的新進人員,會要求應徵職務者以檔案型式的個人履歷取代傳統的履歷表,甚 至訂為求職的要件。求職者為了勝出,也會依規定以工作職位所需之能力內涵,

主動採用能呈現個人過去在校的相關學習成果與經驗的個人履歷型檔案,作為有 力的具體證明,以獲得該項職務。

這樣的氛圍也傳入了醫學教育。隨著時代變遷,社會對醫師臨床能力的內涵 與期待標準也隨之改變。過去認為是好的醫療行為現在可能成為不好的,評量的 重點不再是知識(knowledge)的獲取,而是直接測量學生能展現出來的能力 (performance)。為了要評量醫學教育是否培訓出 ACGME(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對於醫學系學生的六大能力,評量的重點由學習 的結構(structure)面或過程(process)面項目,轉向醫學系學生的能力與表現

(outcome),必須要使用多種評量方法與工具,在愈接近工作情境的場合下,直接 觀察考生之表現,才愈能反應考生臨床工作的真實能力。此外,ACGME 的六大 臨床能力還包括執業醫師必須具有反思能力,能在工作中不斷成長並自我導向學 習,會搜尋實證資料、評估與判斷資料並求得改進(practice-basc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這種在執業中自我學習與自我改進的能力,單單依賴傳統的教學 方式是很不容易培養達成的,也很難用傳統的紙筆評量法呈現。尤其是實務導向 的醫護教育中,醫護人員臨床能力的培養極其依賴學習經驗的累積,越多正確的 學(實)習經驗累積,可以正向激發其專業能力的成長。因此,國外已有將「學 習歷程檔案」運用於醫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最近幾年,更因著電子資訊的進步,

結合掌上型電腦的學習歷程檔案,使學生有及時紀錄的方便性、可近性,及隨時 掌握資源的好處,也可減少紙筆的文書工作,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也減少了許 多時空的阻礙。

王維典(2003)提及台灣醫學教育為了導正以疾病治療為導向的醫療型態,

提供以人本為中心的醫療服務,自 2003 年開始施行「一般醫學訓練」 (PGY),

以學習護照(passport)做為紀錄學習與評量歷程的工具。他的研究結果發現這種

「學習歷程檔案」模式,讓醫學生能掌握學習進度方向,也能紀錄學習過程的變 化情形。他並建議醫療專業人員之生物、心理、社會層面專業素養及實作能力培 育的方式,可以學習歷程檔案的模式進行實作評量。檔案中的具體證據,也可以 作為專業資格評量之客觀標準,可彌補證照考試偏重於測驗知識記憶能力的缺 點。同時也建議可用來作為專科醫師執照資格的審核及參考依據。

蔡淳娟等(2008)也將「學習歷程檔案」用來作為醫學系學生核心課程的執 行狀況、登錄病例經驗、累積評量結果,並呈現學習成果的紀錄。為了有效訓練 醫學系學生自省與自我主導學習的能力,試著在年輕醫師的養成教育推動「學習 歷程檔案」的實施,研究台灣醫學教育使用「學習歷程檔案」的可行性。同時研 究者也比較現行的「學習護照」與「學習歷程檔案」等兩種工具的優缺點。他們 以台北醫學大學的醫學系實習學生為對象,研究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對於「學 習歷程檔案」的看法。研究者將醫學系學生臨床實習該涵蓋的學習內涵設計製作 成各種表單並附上使用方法,收集在活頁式資料夾中。「學習歷程檔案」規劃的 內容項目包括自評與個人學習計畫、師生會談紀錄、實際操作與病人照顧經驗登 錄、累積評量結果(評量日期與成績),學習成果紀錄(由學生自由呈現各種病 患照顧中衍生的問題研究、病例報告、教學活動心得紀錄、讀書研究心得、計畫 的執行等)用來作為醫學系學生核心課程的執行狀況、登錄病例經驗、累積評量 結果,並呈現學習成果的紀錄。

綜合上述文獻,透過長期的、有系統的資料蒐集,學習檔案已成為學生展現 學習成果與個人特色的重要工具。一份完整的學習檔案,更可作為呈現學生在學 期間的各個向度的整合性學習成果的具體證據,評量者可深入檢視決定學生是否 具備某項或某些能力,來決定是否符合入學或就業的資格。因此,研究者試圖建 立護理畢業生職場專業能力因素的架構,並據之以收集相應的學習檔案項次,以 及計算各職場專業能力因素與學習檔案項目的相對權重及重要性作為護理教育 工作者與護理實務界的參考。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