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本節將分成三個部份,首先分析學習滿意度之意涵;其次探討學習滿意 度之相關理論,最後探討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藉以正確了解學習滿意 度的概念。茲將分述如下:

滿意度 (satisfaction)的定義很廣泛,也是一個含糊且抽象的名詞,其 意義往往因為對象、目的而有所差異。根據學者張春興(1991)指出,滿 意度 (satisfaction)是指:(一)個體的動機(生理或心理)促動下的行為 表現,在達到所追求的目標時,所產生的一種內在狀態。(二)個體慾望或 需求實現時的一種心裡感受;Tough(1982)指出,滿意是學生對學習活動 的感覺或態度,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是「滿意」,不高興的感覺或消極 的態度是「不滿意」;也就是說每個人在不同的需求或感受中,個人達成這 種需求或感受,即是感到滿意,反之,則會感到不滿意,因而可能不再參 加學習。綜合來說滿意度是指一種感覺或態度和願望和需求的達成。

一、學習滿意度之意涵

「學習」(learning)的意義是指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行為產生較 為持久之變的歷程。Knowles(1970)認為學習滿意度是為學習者對學習活 動的愉快感受或態度。Stank and Thompson(1994)曾指出「學習滿意度」

的研究,可以瞭解活動的缺失並加以改善,進而並增進我們所服務的學習 者之利益,引導我們發展的方向。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得到 滿足,便能保持高度的學習動機而持續學習。因此,本研究認為學習滿意 度是指學習者在學習上是否滿足與衡量學習成果的重要指標,也是激發學

習者動機並作為各項活動或學習效能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

林博文(1998)認為學習滿意度係指個體參與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

這種感覺或態度表示個體對學習活動的喜歡程度或個體願望、需求獲得滿 足或目標達成的程度。所謂「學習滿意度」乃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 態度。此種感覺或態度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喜歡該學習活動,或在學習過程 中,其願望、需求獲得達成(林美智,2000);而林珮怡(1999)指出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而這種感覺或態度即表示學生 對學習活動的喜歡程度或期望、需求獲得滿足或目標達成的程度;劉明川

(2002)指學習者對於整個學習情境感覺的反應程度;亦即在學習過程中

,學習者實際獲得的學習內涵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學習成果之間的差距。如 果差距越大,滿意度越低;差距越小,滿意度就越高;柯敏屏(2002)指 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感覺或態度,此種感覺或態度的形成是因為 學生在學習活動能得到其願望與需求的滿足感,並可表示出學生對學習活 動的喜歡程度;林姿利(2006)綜合學者對學習成效滿意度的看法,對學 習成效滿意度的界定,大都強調個人內在主觀的感受,歸納對「學習成效 滿意度」的涵義是指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一種感覺或態度,在學習過程中 學習者的需求或期望,最終能知覺獲得或滿足的程度。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定義之「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 中,所學習活動能滿足個人學習上的需求,並對學習活動的喜歡而產生完 滿的感受和正向態度。

二、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

由於影響滿意度之因素有許多,許多學者依探討的重心不同,陸續提

出不同理論,讓滿意度之理論呈現多元化的狀態。綜整各學者的看法,整 理如下:

(一)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 (1970) 提出以動機研究為基礎的需求層次理論,並將人類的 需求分為五個階層:依序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

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如圖 2-4 所示。

1.生理的需求(Physiologcal Needs):饑餓、睡眠、性、保護身體等基 本需求。

2.安全的需求(Safety Needs):穩定、安全、保護、依賴、免於害怕 及焦慮等。

3.愛與隸屬的需求(Social Needs):歸屬、感情、被人接納等需求。

4.自尊的需求 (Esteem Needs):個人的自尊、對自己的成就能力與自 信,以及受他人的尊重。

5.自我實現的需求 (Self-actualization Needs):升遷、工作成就及挑 戰、自我實現,強調個人潛能所可能發展完成的成就,以及創造力的發揮。

圖 2-4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

資料來源:引自盧俊宏(1996)。運動心理學,頁 268。

(二)ERG 理論

Maslow 的理論雖有其優點,需求的順序假設亦不能適用於每一個人,

因此心理學家 Alderfer (1972) 將 Maslow 的理論加以修正,提出了 ERG 理論,同時認為人之需求有以下三個層次:

1.生存的需求:指各種形式的物質及生理的需求,如薪資、福利、口 渴、工作環境等等需求。

2.關係的需求:指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例如與親人、師長、部屬、

朋友間的關係,與別人共同分享思想、感情的人際過程。

3.成長的需求:指個體努力在工作上表現其能力,不斷克服挑戰,充 分發展各種潛能,自我人格統合及發展,追求成長的一切需求。

(三)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由 Adams (1963) 提出,主要有三個變項:

1.投入:個人投入學習的時間、精神及心力等。

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愛與隸屬的需求

自尊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

2.產出:因投入學習後所得到的成績、獎勵或讚賞等報酬。

3.比率:個人投入工作與所得報酬之間比較的結果。

(四)期望理論

1.本理論由 Vroom (1964) 提出。

2.期望理論主要建立在五個基本構念上,分別力量 (Force)、誘力 (Va lence)、期望 (Expectance)、結果 (Outcome) 及工具價 (Instrumentality)。

3.任何學習者的行為是出自於有意識的選擇,其選擇的標準在比較評 估後認為所選擇的行為可能具有良好的結果。(引自黃玉青,2010)。

(五)差距理論

是指出學習滿意的多寡,決定於一個人「想要的」的結果與「知覺」

所得到的結果之間的差距,差距越小越感到滿意,反之則越感到不滿意。

Smith (1986) 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感覺」他所應得的結果與「實際」

所獲得的結果之間的差距,差距越小則越感滿意。鄭巽元(2011)指出,

學習滿意度高,可有以下效益:

(一)激發學習動機、降低機構輟學率:學習者學習的滿意度高則學 習意願及動機相對也高,故其學習中輟的情況則會降低。

(二)改善課程缺失,增進服務,並提升學習人數:學習滿意度是評 鑑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之一,因此,若學習滿意度不佳,則課程教學者及 課程機構,可將此結果當成衡量方式之一,作為改善課程的參考依據,以 提供學習者更好的服務及利益。

(三)提升學習者持續學習:由於學習滿意度高,則學習者投入該班 級及該課程的精力則會增加,因此其學習態度會較認真,進而其學習的持

續力也會提升。學習者有較高的滿足感,則學習滿意度較高,相對的其學 習的滿足感也較高。

綜合上述可得知,以需求或期望是否達成來定義滿意度,當一個人需 求或期望不一致時,則滿意程度自動降低,若需求或期望達到一致,則滿 意度就愈高。

三、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探討國小樂樂足球選手之學習滿意度,係指學童對樂樂足球運 動的參與,前後主觀感受和態度,需求與期望達到程度越高,則學習滿意 度越高;需求與期望達到程度越低,則學習滿意度會降低。以下就學習滿 意度的相關研究因素加以整理如下:

李旭旻(2004)針對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研究,其學習滿度之因素構 面以「健康與成長」最高,其次依序為「隊友關係」、「教練素質」、「自我 表現」、「重要他人的支持」、「場地設備」最低;胡文聰(2004)指出宜蘭 縣國小五年級學童不同性別學童對健康與體育領域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比較

,男童高於女童,整體上達顯著差異。從各層面來探討,學習滿意度之因 素構面以「同儕關係」得分較高,「教學行政」與「場地設備」的平均得分 較低。除了「場地設備」和「教學行政」無顯著差異外,「教師教學」、「 學習成效」及「同儕關係」三個層面皆達顯著差異;黃玉青(2010)在國 小躲避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持、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的研究中,學 習滿意度四個構面「健康與成長」、「教學與設備」、「同儕關係」及「自我 表現」,其中以「同儕關係」最為滿意,而在不同性別及參加球隊年資在學 習滿意度上達顯著差異;卓旻怡(1999)針對國中田徑代表隊選手研究,

對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因素構面以「同儕關係」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習 成效」、「教練素質」、「教師教學」、「場地設備」、「教學行政」最低;陳慶 鴻(2007)針對國小學童游泳學習之研究,其學習滿意度之因素構面以「教 師教學」最高,其次為「學習情境」,「場地設備」最低;鄭國隆(2009)

臺北市中正區高年級學童不同性別在身心體能、體育教學、自我表現有顯 著差異,且男生高於女生;廖松圳(2006)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研究,其 學習滿意度之因素構面以「個人認知」最高,其次為「學習成效」、「同儕 關係」、「教師教學」,「行政認同」最低;整理歸納上述研究,本研究針對 國小樂樂足球選手為對象,將學習滿意度歸納為學習成效、同儕互動、自 我表現、健康與成長等四種構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