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策略指導內涵的相關研究

學習策略的訓練及發展,對學生認知發展及認知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陳李 綢,1988)。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學生可經由有系統的課程設計,學會有效的 學習策略,並且一旦學會後,便有助於日後的課業學習(Gagne', 1985;Levin, 1986;Weinstein & Mayer, 1986;引自張新仁,1989)。那麼,教科書裡談到學習 策略時,究竟要介紹哪些內涵,讓學生可以內化這些學習策略,進而增加學習 成效,是研究者想要瞭解的。

Paris, Lipson & Wixson(1983)認為策略學習過程至少包括三種知識:1.敘 述性知識:包括不同事情的特性及個人能力的訊息。2.程序性如識:包括如何 利用學習方法及心智技能的知識。3.條件性知識:包括何時、如何、及為何使 用學習方法和技巧的知識(引自陳李綢,1988)。也就是說,學習策略的訓練必 須同時具有敘述性、程序性和條件性知識的訓練(陳李綢,1988)。

Gagn'e et al.(1984)以七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同樣的意義化策略訓練,

為了突破學習遷移的困擾,他們的課程設計強調:(1)學生了解該策略的重要 性。(2)讓學生知道何時使用和如何使用該策略。(3)使學生親身體驗所指定 的策略確實能改善學習。這項訓練結果發現,學生不僅成功地學會何時和如何 使用該策略,同時也會在新的學習情境中,繼續主動採用該策略(引自張新仁,

1989)。

蘇宜芬、林清山(1992)指出,教導策略時,告訴學童該策略的重要性及 適用時機,並將策略運用的方法細部化、組織化,同時給予學童學習的機會,

且經常評估其進步情形,這種直接教導法可以使學童明白何時、何處及如何運 用策略,是可參考的一種策略教學方法。

林建平(2005)指出,早期學習策略的教導強調「訓練」的方法, Brown 批 評這種教導方式是「盲目的訓練」,他主張採用「告知的」教導方式,提出「告

22

知教學法」(informed teaching),強調需教導學習策略的敘述性、程序性、和條 件性知識。

張新仁(2006)認為,目前學習策略訓練最普遍的的做法是直接訓練,其 相關研究也最多。一般來說,訓練的型態可分為三類:第一是將學習策略編入 教材;第二是由各科教師自行教導學生適合該科的學習策略;第三是單獨開設 學習策略訓練課程(張新仁,1989,2002,2006)。而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觀點,

學習策略的獲得屬於程序性知識(張新仁,2006)。因此,不論採用那一種訓練 型態,其課程設計應配合程序性知識獲得的有效原則,而一般訓練程序如下(張 新仁, 2006):

1.選擇實用且可教得會的學習策略。

2.改變學生原有歸因和信念,激發受試者的學習意願和使用的動 機。

3.分析學習策略涉及的「先前知識或技能」(prior knowledge or skill),並將學習策略步驟化。

4.清楚說明選用學習策略的定義。亦即解說學習策略是什麼(what)

,這屬於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5.明確教導學生為何使用該策略,並明白告訴他們為何(why)建 議採用該策略的理由,也就是該策略為何有助我們的學習,屬於條件 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

6.明確教導學生何時使用該策略。告訴學生該策略適用的情境(when),

並提供一些情境,要求學生判斷是否是使用的適當時機。這同樣屬於 條件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

7.訓練學生如何使用教導的策略。如何使用(how),是屬於程序性 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在作法上可採下列方式(Chang, 1987;

Gagne', 1985):

23

(1)提供程序性協助。

(2)詳細解說並示範每項步驟,使學習者知所依循。

(3)多方面舉例和練習。首先練習「為何使用」,「何時使用」, 「如何使用」等三部分;當全部精熟後,再進行綜合練習。

(4)對學習表現隨時給予回饋。

(5)訓練過程可採漸進遞移方式。(頁 31-32)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的看法,學習策略是可以用直接教導的方式讓學生學習 的。編入國語教科書內的學習策略,需呈現學習策略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 識和條件性知識。也就是提供給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內涵應包括學習策略的結 構知識(what),含策略的重要性;使用技巧(how),也就是將策略步驟化、舉 例示範並提供練習;以及使用時機(when),告知該策略適用的情境。

24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