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教學現場常常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學生在閱讀時,對文章的理解有困 難,也無法從中摘要重點;在回答問題時,常常一臉茫然,不知如何思考,總 是直接以老師的意見為意見,沒有自己的看法;在需要記憶時,又沒有相關的 技巧,總是生吞活剝,囫圇吞棗,花了很多時間,卻是成效不彰。學生學習時 倍感挫折,再加上看不到自己的學習成效,對於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致來了。

長久以來,教科書一直是教室裡師生教學互動的主要甚或唯一的依據,教 科書的內容幾乎等於教師教導與學生學習的全部。美國 EPIE(Educational Products Information Exchange, 1976)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室內的活動有 90%的教學時 間集中在教材使用,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教科書上(引自洪若烈,2003), 有了這麼明確的教材,很多學生還是覺得在學校學得很辛苦,不是因為他們缺 少能力,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學習策略。只要擁有好的學習策略,不論是哪個年 級的學生,都可以提升學業能力(Gettinger & Seibert, 2002)。然而教科書裡除了 呈現學科知識以外,針對學生如何學習的策略又究竟提供了哪些?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語文領域指出,本國語文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 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暨結合資訊網路,

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育部,2003)。可見 國語文並不是只侷限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還要有自學的能力。為了要使學生準 確熟練的掌握本國語言文字,絕不是單純掌握語言文字知識概念,而是在於提 高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馮永敏,2003)。因此,語文教材除了知識體系外,

還應提供有助於各種能力發展的學習步驟、思維方法(趙鏡中,1999)。由此可 知,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學生有了自學能力,懂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有 助於學習其他學科。

2

最近二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學習策略能夠改善學生的學業能力。有了學習 策略,學生變成更有效率、更會思考、更獨立的學習者,而且在學校的表現更 好。張新仁(2006)指出,就學習策略的影響而言,大多數的實證研究一致發 現,學習策略和學業成績之間成中度正相關(李咏吟,1987;張新仁,1982;

陳麗芬,1995;Gagne, 1985;Mayer,1987;Weinsten & Mayer, 1986)。不過,同 樣也有實證研究顯示,近二十年來的國小學童在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使 用上,一直是不理想的、使用頻率偏低的(吳靜吉、程炳林,1992;林建平,

2002;邵秋桃,2007;張新仁、傅粹馨、邵秋桃,2006;楊招謨、陳東陞,1997), 而這是否與我們的教科書有關,在我們教科書裡,對於能夠促進學童學習效果 的認知策略以及後設認知策略究竟提供了哪些?

目前我們的教育皆偏重在內容知識的吸收與學習,大部分課程也是以內容 知識的傳授為主。如果就一個人的學習、思考與解題來看,認知策略與監控認 知的發展反而更顯得重要,因為它是吸收知識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不只可以提 高學童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讓學童自行學習新事物與解決問題(鄭昭明,

2006)。研究者在研究所修習「語文課程發展研究」這門課時,教授曾經談到在 教育界被廣泛應用的 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已做了修改,在 2001 年新版的 教育目標中改變和調整了原有的分類層次,以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構成的 目標分類來取代原來的單一向度(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而 其中探討”教什麼”的知識向度的內涵重視的就是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後 設認知知識(葉連祺、林淑萍,2003)。研究者身為第一線的教師,發覺孩子們 在學習過程中明顯缺乏學習策略,總是硬著頭皮上課,被動的學習,研究者翻 閱國語教科書,發現學習策略會出現在單元後的統整活動,因此引發研究者探 討國語教科書中究竟提供了哪些學習策略的興趣。而且,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 指出,學習策略是可以被教導的,當學生學會之後,有助於往後的學習(引自 張新仁,1989)。那麼在我們的教科書裡教導學生學習策略時,要呈現那些內涵

3

讓學生內化學習,這也是研究者深感興趣的部分。

近年來關於國語教科書的研究不少,但以單元後統整活動為研究範圍的論 文不多。目前有吳佩儒(2009)「九年一貫國語文第二階段教科書語文統整練習 之研究」1,楊靜芳(2008)在「九年一貫國語教科書第一階段統整練習研究」

2,林曉茹(2006)「國小國語教科書語文統整練習之句型建構探討」3,但都沒 有針對學習策略做分析研究。有鑑於此,研究者欲以「國小國語教科書一般性 學習策略之分析研究」為主題,想探討各版本國語教科書究竟提供了哪些適用 於各學科的一般性學習策略及內涵。

1.吳佩儒(2009)探討各年級語文統整練習(即單元後之統整活動,又稱語文天地)在六 大語文能力指標的分布狀況,再以豐富性、與指標的符合性、順序性、延續性、實用性、統整 性六大規準分析其內容與組織。

2.楊靜芳(2008)比較部編本與九年一貫版統整活動的差異,再探討九年一貫版各版本第 一階段統整練習題型分布與編寫情形、題目設計的內涵以及內容的差異。

3.林曉茹(2006)則是探討各版本句型教材的編排概況、形式份量、分布情形與內容的差 異,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