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客觀技能學習效果

本節是根據研究問題探討學生經過 Mosston 包含式教學後,在客觀技能評量 成績的資料分析,因先前調查兩班的學生均未接受過蛙泳教學的訓練,故設定客 觀技能評量起始點為零,直接進行兩班後測的分析與比較。本節的內容有:水中 拾物 2 次、蹬牆漂浮 3 公尺後站立、打水前進 10 公尺、游泳前進 15 公尺且換氣 3 次以上與游泳前進 25 公尺且換氣 5 次以上,其結果如下:

一、水中拾物 2 次學習成效之比較

表 4-19 的資料是以獨立樣本t 檢定來比較兩班在檢測水中拾物 2 次上的差 異情形。

表 4-19 兩班學生在教學後水中拾物 2 次評量的效果比較

測驗名稱 班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水中拾物

2次

X班 19 20.00 0 0 0 Y班 18 20.00 0

*因兩個群組的標準差皆為零,所以無法計算t值

從表 4-19 的結果發現,兩班學生在水中拾物 2 次的評量上平均成績皆為滿 分 20 分,顯示兩班學生之間沒有差異性,皆能完成水中拾物 2 次的動作技能。

二、蹬牆漂浮 3 公尺後站立學習成效之比較

研究者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來比較兩班學生在蹬牆漂浮 3 公尺後站立的學習成

效,比較結果如下表 4-2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8

表 4-20 兩班學生在教學後蹬牆漂浮 3 公尺後站立評量的效果比較

測驗名稱 班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蹬牆漂浮3

公尺後站立

X班 19 20.00 0 0 0 Y班 18 20.00 0

*因兩個群組的標準差皆為零,所以無法計算t 值

根據表 4-20 的結果顯示,兩班學生在蹬牆漂浮 3 公尺後站立的技能平均分 數皆為滿分 20 分,表示兩班學生皆能完成蹬牆漂浮 3 公尺後站立的技能項目,

且兩班學生之間沒有差異性。

三、打水前進 10 公尺學習成效之比較

表 4-21 的資料是以獨立樣本t 檢定來比較兩班在檢測打水前進 10 公尺的差 異情形。

表 4-21 兩班學生在教學後打水前進 10 公尺評量的效果比較

測驗名稱 班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打水前進

10公尺

X班 19 20.00 0 0 0 Y班 18 20.00 0

*因兩個群組的標準差皆為零,所以無法計算t 值

從表 4-21 的結果發現,兩班學生在檢測打水前進 10 公尺的平均成績皆為滿 分 20 分,說明兩班學生皆能完成打水前進 10 公尺的動作技能,且兩班學生之間 沒有差異性。

四、游泳前進 15 公尺且換氣 3 次以上學習成效之比較

表 4-22 的資料是以獨立樣本t 檢定來比較兩班在評量游泳前進 15 公尺且換 氣 3 次以上的差異情形。

49

表 4-22 兩班學生在教學後游泳前進 15 公尺且換氣 3 次以上評量的效果比較 測驗名稱 班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游泳前進15公尺

且換氣3次以上

X班 19 17.89 6.30 .056 .956 Y班 18 17.77 6.46

從表 4-22 的結果發現,有包含式教學融入的 X 班平均成績為 17.89 略高於 沒有包含式教學融入的 Y 班成績 17.77,但兩者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性 (t=.056,p>.05)。說明在游泳前進 15 公尺且換氣 3 次以上的評量上,兩班學 生的學習成效沒有差異性。

五、游泳前進 25 公尺且換氣 5 次以上學習成效之比較

研究者以獨立樣本t 檢定來比較兩班學生在游泳前進 25 公尺且換氣 5 次以 上的學習成效,比較結果如下表 4-23:

表 4-23 兩班學生在教學後游泳前進 25 公尺且換氣 5 次以上評量的效果比較 測驗名稱 班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游泳前進25公尺

且換氣5次以上

X班 19 15.78 8.37 -.805 .426 Y班 18 17.77 6.46

根據表 4-23 的結果發現, X 班在有包含式教學融入的平均成績為 15.78 略 低於平均成績為 17.77 沒有包含式教學融入的 Y 班,但兩者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 顯著性(t=-.805,p>.05)。說明在檢測游泳前進 25 公尺且換氣 5 次以上的技能 上,兩班學生的學習成效沒有差異性。

六、兩班整體客觀技能之學習成效比較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t 檢定來比較兩班在客觀技能評量成績的差異情形,其結 果如表 4-24 顯示: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0

表 4-24 兩班學生在教學後客觀技能評量的效果比較

測驗名稱 班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p值 客觀技能 X班 19 93.68 13.42 -.431 .669

Y班 18 95.55 12.93

X 班融入 Mosston 包含式教學在客觀技能評量上的平均成績為 93.68;Y 班 未融入 Mosston 包含式教學的在客觀技能評量上的平均成績為 95.55,比較兩班 在客觀技能成績的差異後,發現兩班沒有達到顯著差異(p>.05)且兩班學生的客 觀技能成績皆偏高。

七、討論

經由上述資料可知,經過 10 週 20 節課的游泳教學後,X 班融入 Mosston 包 含式教學的客觀技能評量成績與 Y 班未融入 Mosston 包含式教學的客觀技能評量 成績均在 90 分以上,且兩班在客觀技能評量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性。根據 吳萬福(1977)曾指出游泳教學必須連續上 7 節課才能達到效果相符合,本次實驗 課程為期 10 週 20 節課,學生能在課堂中獲得充分的練習機會。

而根據丁益文(1992)指出在蛙泳、捷泳先後教學的順序上如果先教捷泳之後 再教蛙泳,對於蛙泳學習上會比較容易產生效果。本次的實驗學生以六年級為主,

且實驗學生均從一年級便開始接觸游泳並以捷泳為基礎,對於水是非常熟悉的,

這有助於實驗學生蛙泳的學習。

研究者認為影響此次客觀技能評量成績普遍偏高的原因,除了因連續 10 週 的游泳課學生能獲得充分的練習次數之外,更因先前有捷泳的底子,讓學生在學 習蛙式上有遷移的效果,故兩班在客觀技能評量上的平均成績均偏高。

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節是根據研究的結果與討論,提出下列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教師或後續 研究者之參考。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茲依各節分述如 下: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並對應研究假設,將 Mosston 包含式教學 對六年級學生情意態度、主觀技能和客觀技能之結論分述如下:

一、情意態度

(一)有接受包含式教學的學生不管在運動精神、學習態度構面或整體情意態 度上皆有學習成效。

(二)無接受包含式教學的學生在運動精神構面與整情意態度上有學習成效,

但於學習態度構面無產生明顯的學習成效。

(三)有接受包含式教學的學生不管在運動精神、學習態度構面或整體情意態 度上的表現都比無接受包含式教學的學生有學習成效,且兩者之間有顯 著差異。

二、主觀技能

(一)有無接受包含式教學的學生,在手臂姿勢、換氣成功與否、打腿動作、

身體協調與整體的主觀技能上均有學習成效。

(二)惟無接受包含式教學且採單一標準教學之學生學習效果優於接受包含 式教學且採多重標準教學之學生,足見評量標需端視多重標準或單一標 準而定。

三、客觀技能

有無接受包含式教學的學生在客觀技能評量上均有良好表現,且兩者之間並 沒有顯著差異。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2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的結果,針對學校體育教學發展與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一、對體育教學發展之建議

(一)經情意態度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經過教學後兩班的情意態度成績皆有 顯著提升,但有包含式教學介入的班級,其成績提升幅度明顯高於未有 包含式融入的班級。說明包含式教學與一般教學相比,確實能夠大幅提 升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與建立學生在運動項目上的自信心。建議端看教 學的目的,若教師教學以建立學生學習自信或內在動機為目的,可將包 含式教學融入在課堂中,會有不錯的效果。

(二)經主觀技能研究結果發現,未融入包含式教學的班級成績明顯高於有融 入包含式教學班級的成績。因包含式教學流程著重在多重標準卡,教師 沒有在其中介入太多,學生僅依多重標準卡式的提示進行動作的學習,

故在動作姿勢的評量上成績普遍偏低。說明在動作姿勢的學習上,尚需 要教師在一旁協助動作指導,才更能將動作做到更為標準更為完美。建 議端看教學的目的,若教師教學是以動作姿勢做到好且做到確實為目的,

並不建議以包含式教學作為教學方法。或者在評量工具上,避免採齊頭 式平等的單一標準評量,應參照多重標準卡的內容,設計一套符合容許 個別差異存在且多重標準的評量工具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經客觀技能研究結果發現,是否有融入包含式教學的兩班在客觀技能的 成績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且通過率皆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說明有無包含 式教學的介入,對於學生是否能學會游泳並沒有太大差異。建議教學者 應端看教育目的,選擇將最適合的教學模式套入在教學情境中。

53

(四)本研究發現在實施包含式教學前的諸多課前準備中,多重標準卡關卡的 設計是最困難也是最辛苦的一項作業,建議未來在實施包含式教學前,

盡可能與相關領域專長的教師或班導師作討論以及溝通,並且在課前多 方了解學生的能力,如此一來不僅能集思廣益創造更多元化教學的內容,

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對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

(一)本研究採量化的研究方法,並未收集過多的質性資料,有鑑於近來體育 教學的研究漸漸偏向質性研究以探討更深層的資料。故建議日後若有從 事相關研究時,可加入質性資料的研究。

(二)本研究在主觀技能評量部分採單一標準評量,並不適用於容許個別差異 娘調多重標準的包含式,故研究者建議日後若需評量包含式教學的成效,

建議能採多元評量的方式,應盡量避免單一標準的評定,才能真正落實 包含式教學著主軸。

參考文獻

54

參考文獻

吳萬福(1977)。游泳教學的探討。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86-297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吳萬福(1977)。游泳教學的探討。大專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86-297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