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樣本資料分析

本節主要是針對受試樣本的基本資料作一次數分配上的描述,包括了 受試者的性別、年級、家庭成員數、學前教育年數、親子關係及非理性信 念等,茲將其描述統計之結果整理成表格,並簡述如下:

壹、性別與年級

在本研究回收的有效問卷728位中,在性別方面扣除未填寫性別者2位

(即遺漏值),總計共726位,其中男生共有386位,為53.2%;女生共有 340位,為46.8%,結果顯示男生比女生稍微偏多。而年級的部分,四年 級學生共238位,為32.8%;五年級學生共234位,為32.2%;六年級學生 共254位,為35%。在性別與年級的分佈情形,則如表4-1所示。

表 4-1 性別與年級交叉表

表 4-3 家庭成員數與性別之交叉表

表 4-5 學前教育年數與性別之交叉表

由表 4-6 可看出,學生在親子關係得分的平均數為 26.10 分,由於「父 親」與「母親」兩組題目共為 12 題,再加上題目的作答方式是採五點量 表,所以可看出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大致上算是不錯的,但可以發 現親子關係得分會隨著年級而增加,也就是說年級愈高,親子關係得分愈 高,此現象值得注意。

伍、非理性信念

在學生的非理性信念方面,茲將所有受試樣本於各分量表得分的平均 數、標準差以及單題平均數,摘要如表4-7 所示。

表 4-7 非理性信念之描述統計表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單題平均數

要求讚許 7 21.63 5.16 3.09

高自我期許 6 14.65 4.65 2.44

責備 4 13.46 3.27 3.37 挫折 8 23.56 5.48 2.95

情緒控制 5 13.24 3.88 2.65

過度焦慮 8 24.92 6.77 3.12

逃避困難 7 17.34 5.40 2.48

依賴 4 11.46 3.35 2.87

無法改變 7 18.12 4.96 2.59

完美 6 17.96 4.25 2.99 由於非理性信念的各分量表的題數不等,因此須從單題平均數方面加 以比較,本量表為五點量表,若各分量表的單題平均數若在 2.5 分至 3.5 分之間,則可視為普通程度。因此由表 4-5 可知,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在非 理性信念各分量表的單題平均數均屬於普通程度。

在各分量表的得分表現上,可看出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主要的非理性信 念類型,前三名依序為「責備」、「過度焦慮」及「要求讚許」。從這三 類型而言,可能是因為在學校裡,老師幾乎每天都會教導學生什麼是不適 當的行為,或是在課文中,壞人最後的下場必會被懲罰或責備,因而會將

「做錯事」的人視為「壞人」,易將事情二分化,勉強別人來符合自己的 要求,相對地也會非常擔心自己犯錯;再加上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正處於 Kohlberg道德發展論中習俗道德期的尋求認可階段,因此會努力成為一個

「好男生」、「好女孩」,會自我要求、積極表現,以獲到他人的認可與 讚賞。

第二節 國小中高年級害羞之分析與討論

本節主要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家庭成員數、學前 教育年數以及親子關係等變項在害羞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考驗的方法主 要是以家庭成員數、學前教育年數、親子關系總分為共變項,以多因子共 變數分析來檢定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的害羞情形是否受到個人背景變項(性 別、年級)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壹、結果分析

一、「陌生人」分量表

研究者使用多因子共變數分析,以求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中高年級 學童在「陌生人」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其結果如表4-8、表4-9所示。

表4-8 不同年級與性別在「陌生人」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年級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25.68 26.29 25.95 (6.50) (7.52) (6.96) 五年級 25.17 26.21 25.70

(7.73) (7.20) (7.46) 六年級 24.62 26.41 25.51

(6.57) (7.08) (6.87) 合計 25.14 26.31 25.71

(6.91) (7.22) (7.08)

表4-9 「陌生人」分量表之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檢定 顯著性 家庭成員數 假設 8.618 1 8.618 1.80 .671

誤差 21226.444 444 47.807

學前教育年數 假設 160.959 1 160.959 3.367 .067 誤差 21226.444 444 47.807

親子關係 假設 30.245 1 30.245 .633 .427 誤差 21226.444 444 47.807

年級 假設 68.536 2 34.268 .796 .480 誤差 399.128 9.272 43.045

性別 假設 282.460 1 282.460 4.416 .089 誤差 320.680 5.014 63.960

由表4-8、表4-9可知,在「陌生人」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表現上,

並不因學童的性別、年級、家庭成員數、學前教育年數以及父母關係等背 景變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換言之,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在「陌生人」分量 表的表現上,並不會受到個人的背景變項所影響。

二、「團體」分量表

研究者使用多因子共變數分析,來求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中高年級 學童在「團體」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其結果如表4-10、表4-11所示。

表4-10 不同年級與性別在「團體」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年級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25.62 25.87 25.74 (6.63) (7.09) (6.83) 五年級 24.82 27.34 26.12

(5.79) (6.48) (6.27) 六年級 24.90 27.97 26.36

(6.99) (7.67) (7.47) 合計 25.11 27.15 26.09

(6.53) (7.14) (6.90)

表4-11 「團體」分量表之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檢定 顯著性 家庭成員數 假設 1.789 1 1.789 .040 .841

誤差 20155.232 453 44.493

學前教育年數 假設 369.686 1 369.686 8.309 .004*

誤差 20155.232 453 44.493

親子關係 假設 199.137 1 199.137 4.476 .035*

誤差 20155.232 453 44.493

年級 假設 12.719 2 6.359 .079 .925 誤差 734.175 9.101 80.669

性別 假設 320.936 1 320.936 14.610 .013*

誤差 105.391 4.798 21.967

*P<.05

由表4-10、表4-11可知,在「團體」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表現上,

僅有「學前教育年數」、「親子關係」與「性別」等變項達顯著差異,即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在「團體」分量表的表現上,會受到個人的背景變項(學 前教育年數、親子關係及性別)所影響,且女生在團體情境中較容易感到 害羞。

三、「同學朋友」分量表

研究者使用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求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中高年級學 童在「同學朋友」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其結果如表4-12、表4-13所示。

表4-12 不同年級與性別在「同學朋友」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年級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21.83 22.82 22.29 (5.94) (6.07) (6.00) 五年級 22.51 24.91 23.75

(6.27) (6.30) (6.39) 六年級 21.05 25.15 23.13

(6.63) (6.68) (6.95) 合計 21.76 24.36 23.05

(6.30) (6.44) (6.49)

表4-13 「同學朋友」分量表之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檢定 顯著性 家庭成員數 假設 80.100 1 80.100 2.055 .152

誤差 17266.356 443 38.976

學前教育年數 假設 83.693 1 83.693 2.147 .144 誤差 17266.356 443 38.976

親子關係 假設 193.203 1 193.203 4.957 .026*

誤差 17266.356 443 38.976

年級 假設 42.156 2 21.078 1.056 .386 誤差 186.329 9.331 19.968

性別 假設 564.159 1 564.159 25.095 .004*

誤差 112.095 4.986 22.481

*P<.05

由表4-12、表4-13可知,在「同學朋友」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表現 上,僅有「親子關係」與「性別」等變項達顯著差異,即國小中高年級學 童在「同學朋友」分量表的表現上,會受到親子關係與性別的不同而有所 影響,且女生在此情境中較容易感到害羞。

四、「異性」分量表

研究者使用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求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中高年級學 童在「異性」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其結果如表4-14、表4-15所示。

表4-14 不同年級與性別在「異性」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年級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21.12 21.05 21.09 (6.54) (6.91) (6.69) 五年級 20.25 20.39 20.31

(7.59) (8.14) (7.85) 六年級 21.03 20.91 20.97

(8.47) (7.99) (8.23) 合計 20.82 20.78 20.80

(7.57) (7.70) (7.63)

表4-15 「異性」分量表之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檢定 顯著性 家庭成員數 假設 6.633 1 6.633 .115 .735

誤差 26105.614 453 57.628

學前教育年數 假設 234.543 1 234.543 4.070 .044*

誤差 26105.614 453 57.628

親子關係 假設 40.752 1 40.752 .707 .401 誤差 26105.614 453 57.628

年級 假設 85.323 2 42.661 1.577 .258 誤差 247.701 9.158 27.049

性別 假設 2.891 1 2.891 .041 .847 誤差 345.698 4.946 69.899

*P<.05

由表4-14、表4-15可知,在「異性」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表現上,

僅有「學前教育年數」變項達顯著差異,換言之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在「異 性」分量表的表現上,會受到個人的學前教育年數不同而有所影響。

五、「老師長輩」分量表

研究者使用多因子共變數分析,來求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中高年級 學童在「老師長輩」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其結果如表4-16、表4-17所 示。

表4-16 不同年級與性別在「老師長輩」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年級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24.00 24.32 24.15 (6.92) (7.40) (7.13) 五年級 24.88 25.88 25.37

(7.11) (7.33) (7.22) 六年級 23.87 27.39 25.58

(6.84) (7.70) (7.4) 合計 24.23 25.95 25.06 (6.95) (7.57) (7.30)

表4-17 「老師長輩」分量表之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檢定 顯著性 家庭成員數 假設 2.459 1 2.459 .049 .825

誤差 23877.579 474 50.375

學前教育年數 假設 113.576 1 113.576 2.255 .134 誤差 23877.579 474 50.375

親子關係 假設 142.869 1 142.869 2.836 .093 誤差 23877.579 474 50.375

年級 假設 133.850 2 66.925 1.312 .316 誤差 461.650 9.053 50.992

性別 假設 316.698 1 316.698 4.280 .094 誤差 367.224 4.963 74.000

由表4-16、表4-17可知,在「老師長輩」分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表現 上,並不因學童的性別、年級、家庭成員數、學前教育年數以及親子關係 等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換言之,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在「老師長輩」

分量表的表現上,並不會受到個人的背景變項所影響。

六、害羞總量表

研究者使用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求得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中高年級學 童在總量表上的害羞差異情形,其結果如表4-18、表4-19所示。

表4-18 不同年級與性別在總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年級 男 女 合計

四年級 116.47 118.63 117.46 (27.52) (29.86) (28.52) 五年級 117.21 124.22 120.21

(28.98) (29.26) (29.24) 六年級 113.13 127.87 120.71

(30.21) (33.55) (32.72) 合計 115.39 124.10 119.85

(28.89) (31.24) (30.40)

表4-19 害羞總量表之多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檢定 顯著性 家庭成員數 假設 3.640 1 3.640 .004 .947

誤差 256410.712 314 816.595

學前教育年數 假設 6634.732 1 6634.732 8.125 .005*

誤差 256410.712 314 816.595

親子關係 假設 2721.776 1 2721.776 3.333 .069 誤差 256410.712 314 816.595

年級 假設 264.957 2 132.478 .144 .868 誤差 8702.212 9.457 920.149

性別 假設 6134.176 1 6134.176 5.557 .063 誤差 5783.565 5.239 1103.948

*P<.05

由表4-18、表4-19可知,在總量表的害羞差異情形表現上,僅有「學 前教育年數」這個變項達顯著差異,換言之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在整體害羞 量表的表現上,會因為個人的學前教育年數不同而有所差異。

貳、討論

由上述結果發現,在不同的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家庭成員數、

學前教育年數以及親子關係等變項在害羞各分量表及總量表的表現上,只 有性別、學前教育年數以及親子關係等變項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的害羞表 現有顯著差異。

一、性別方面

國小中高年級的男、女生在害羞總量表的表現上並未達顯著差異,但 國小中高年級的男、女生在「團體」與「同學朋友」分量表的表現上,卻 達顯著差異,支持本研究假設 2-1,且女生的平均得分高於男生,表示女 生在多數人面前表演或介紹自己,不論是在大眾或是在班級上,容易怯 場、緊張,出現較多的害羞情形。整體而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的害羞情 形並不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此結果與蔡政玲(2001)及陳柔蓁(2004)

相同,因此本研究假設 1-1 並未獲得支持。此結果也與一般民眾認為女生 會比男生害羞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也許是現代社會風氣開放,兩性平等 觀念的提倡,女性不再是屬於「被壓抑」的角色,因此性別並不會影響其 在害羞表現程度上的多寡。

二、年級方面

國小四年級、五年級及六年級的學童在整體害羞的表現上,以及面對 不同情境人物的表現上,均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假設 1-2 與 2-2 並未獲 得支持。但若從其在害羞的得分平均表現上,可以發現愈高年級的學童得 分愈高,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愈高年級的學生愈早進入青春期,身心 方面愈趨於成熟,因此會特別注意到自己的表現,對於別人或是同儕的評 價更為敏感與在意,因而容易出現害羞的反應。但由於各年級的得分差距

國小四年級、五年級及六年級的學童在整體害羞的表現上,以及面對 不同情境人物的表現上,均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假設 1-2 與 2-2 並未獲 得支持。但若從其在害羞的得分平均表現上,可以發現愈高年級的學童得 分愈高,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愈高年級的學生愈早進入青春期,身心 方面愈趨於成熟,因此會特別注意到自己的表現,對於別人或是同儕的評 價更為敏感與在意,因而容易出現害羞的反應。但由於各年級的得分差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