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共分四個部分,包括基本資料、兒童生活感 受量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兒童信念量表。

壹、基本資料

包括性別(男生、女生)、年級、家庭成員數、學前教育年數、親子 關係等基本資料。

親子關係的測量是採用語意差別法。語意差別法由Osgood等人所倡 用,主要在測量概念的內涵意義,此概念可能是一種結構、觀念或人等,

並以意義對立的成對形容詞描述,供受試者針對此概念來評分。本研究選 取六組對立的成對形容詞,分別是「溫暖-冷漠」、「了解我-不了解我」、

「寬鬆-嚴格」、「脾氣好-脾氣壞」、「可信賴的-不可靠的」及「鼓勵 我-限制我」等六組,然後以五點量尺排列,以用來測量兒童對其父母的 主觀評鑑態度。

計分方式以「溫暖-冷漠」為例,如學童認為感覺爸爸是溫暖的,則 在「溫暖」這一端打勾,得一分,依序得分愈高,靠近「冷漠」這一端,

得五分。題目分「父親」與「母親」等兩組,因此兩組總得分愈高,表示 親子關係愈不好。

貳、兒童生活感受量表 一、量表來源

本量表題目內容主要是參考國內外與害羞議題相關的問卷量表,如 Zimbardo(1977)、Cheek 和 Buss(1981)以及蘇素美(1996)等學者所 編製的害羞量表。Zimbardo的「史丹佛害羞調查表」由於無法求得總分,

而且作答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不能算是一個量表;Cheek 和 Buss所編的 問卷題目太少;蘇素美自編的「害羞量表」包含了害羞的四個層面(認知、

生理、行為、情緒),是一個能有效評量個體害羞的測量工具,但對象是 以成人為主,在加上它只能測量出個體的害羞程度,無法得知究竟是哪些 情境或人物最容易引起個體的害羞情形,因此研究者欲針對國小學童自編 一份害羞量表,不僅能夠知道個體的害羞程度,更能了解學童面對哪些情 境或人物時,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害羞情形,是否與成人有差異。

在擬編試題時,本量表根據文獻資料及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人物,將量 表分成「陌生人」、「團體」、「同學朋友」、「異性」以及「老師或長輩」等 五個分量表,企圖得知最容易引起個體的害羞情形是哪些情境或人物。每 個分量表皆依「認知」、「生理」、「行為」、「情緒」等四種害羞反應,

依序各編寫三題。因此每個分量表各有12題,全量表共有60題以作為預試 使用,經由項目分析刪題後共得43題以作為正式量表試題。

二、作答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李克特氏五點量表填答,由受試者依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作 答。每一題共有五個選項,其給分依序是「非常像我」5 分、「大部分像 我」4 分、「不一定」3 分、「大部分不像我」2 分、「非常不像我」1 分。

若為反向題,則依序給予1、2、3、4、5 分。總量表得分愈高,代表受試 者害羞的程度愈高。而受試者分別在各個分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其在各個 分量表的害羞程度也愈高。

三、預試實施

自台中市文山國小以及台中縣立新國小選取就讀四、五、六年級各一 班,共抽取六個班級的國小兒童為對象,進行預試。回收204份問卷,剔 除有明顯反應型態及漏答者,共得199份有效問卷。

四、項目分析與選題

預試問卷回收後,研究者即使用SPSS for Windows 12.0 統計套裝軟 體進行項目分析與選題工作。研究者進行題項的試題篩選標準有三:(一)

描述統計:項目平均數偏離以及偏態明顯(偏態係數接近正負1)等資料 來判斷。(二)同質性檢驗:該題與各分量表總分的相關係數相對偏低者,

可考慮刪除之。(三)Cronbach’s α係數:若刪除該題項後其所屬分層之內 部一致性α係數將提高者,該題項亦可考慮刪除之。

在描述統計方面,第4、6、11、15、18、37、53等題項,其偏態係數 接近正負1,尤其是第6、11、18、37等題其偏態係數更超過正負1。而在 各題與分量表的相關上,相關較低的題目有第1、3、5、6、8、9、15、18、

22、28、36、37、53、56等14題。第1、3、5、6、8、9、22、28、36、37、

53、54等12題刪除後α係數將提高。

經過上述三種標準的試題篩選後,為顧及量表長度過長將影響填答 意願與評量品質,因此各題項若有未達到此三種試題篩選標準的其中之 ㄧ,則予以刪除。故刪除第1、3、4、5、6、8、9、11、15、18、22、28、

表 3-3 「兒童生活感受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續上表)

* 表示已達刪題標準

(二)「團體」層面:測量個體在面對團體或一群人時害羞表現的程 度。得分愈高,表示個體在面對團體時害羞表現也愈多。題目包括第2、

12、19、24、29、39、45、50、58等9題。

(三)「同學朋友」層面:測量個體在面對同學或朋友時害羞表現的 程度。得分愈高,表示個體在面對同學或朋友時害羞表現也愈多。題目包 括第13、20、26、31、34、44、48、55等8題。

(四)「異性」層面:測量個體在面對異性時害羞表現的程度。得分 愈高,表示個體在面對異性時害羞表現也愈多。題目包括第14、17、25、

35、38、43、49、60等8題。

(五)「老師長輩」層面:測量個體在面對老師或長輩時害羞表現的 程度。得分愈高,表示個體在面對老師或長輩時害羞表現也愈多。題目包 括第7、21、27、30、33、41、46、52、59等9題。

六、內部一致性分析

經項目分析後,本量表以Cronbach α係數考驗信度,α係數越高,表示 內部一致性越好。經統計分析後,其內部一致性係數呈現如表3-4 所示。

表3-4 「兒童生活感受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表

層面 原題數 原量表α值 修正後題數 修訂量表α值

陌生人 12 .795 9 .805

團體 12 .760 9 .755

同學朋友 12 .757 8 .722

異性 12 .868 8 .881

老師長輩 12 .755 9 .767

全量表 60 .951 43 .947 由上表可知各層面的內部一致性α係數介於.755 ~ .881 之間,全量 表的α係數為.947,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頗佳,達到一般可接納 之.70 水準以上。

七、效度分析

研究者閱讀蒐集國內外害羞之相關理論、文獻以及研究資料,並參考 與害羞議題相關的問卷量表,如Zimbardo(1977)、Cheek 和 Buss(1981)

以及蘇素美(1996)等學者所編製的害羞量表,以界定所預測量之行為領 域,初擬題項60題。

針對題意內容,邀請現任國小老師提供意見,以及五位四年級學生閱 讀,是否有閱讀困難或題意不清的情形,再加以修正以更適合國小學生的 理解程度。最後進一步邀請王慶福教授、李星謙教授、陳啟明教授、歐滄 和教授等四位心理和測驗方面的教授,針對問卷題目與所屬層面之適切性 加以審查提供修正意見。研究者最後會整四位專家意見,進行各題項之修 定工作,共得預試題項60題,並於預試後進行項目分析,以刪除不佳試題,

故本量表應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在各量表及總量表的內部相關方面,以199位預試樣本的測驗結果來 計算各分量表與總量表的內部相關係數,結果如表3-5。各分量表間的相 關係數介於 .61 ~ .75 之間,皆達顯著水準,其中「團體」與「同學朋 友」相關最高,表示兩者重疊甚多;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相關係數則介 於 .83 ~ .90 ,皆達.01 的顯著水準,表示各分量表亦可以合併成一總 分來作分析和解釋。

表3-5 「兒童生活感受量表」的內部相關係數( N=199)

分量表 陌生人 團體 同學朋友 異性 老師長輩 陌生人 1.000

團體 .711** 1.000

同學朋友 .618** .752** 1.000

異性 .624** .611** .631** 1.000

老師長輩 .718** .717** .712** .650** 1.000 總分 .862** .888** .869** .831** .898**

**P<.01

參、兒童信念量表

此量表為蕭見文(1996)根據Ellis所主張之非理性信念的十種類型為 理論架構所編製而成的「兒童信念量表」,內容包含國小學生在家庭和學 校等環境中,其對己、對人、對事、對物,個人的感受、經驗和價值。全 量表共有62題,分成十個分量表,包含「要求讚許」、「自我期許」、「責 備傾向」、「挫折反應」、「情緒控制」、「過度焦慮」、「逃避困難」、

「依賴」、「無法改變」以及「完美」等十個分量表。

作答方式乃採李克特氏五點量表,量表題目均為正向題,因此「非常 不符合」得一分;「大部分不符合」得二分;「不一定」得三分、「大部 分符合」得四分;「非常符合」得五分。

本量表之信度考驗採用Cronbach’s α係數說明內部一致性係數,各分量 表之內部一致性α係數分別為.39至.71之間,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係數 為.89,且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相關自.46至.74之間,皆達.01的顯著水 準,表示其內部一致性相當高,因此本研究採用此量表以調查國小學童非 理性信念的情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