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人關係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家人關係及相關研究

第二節 家人關係及相關研究

一、家人關係的意義

家庭是一些人經由血緣、婚姻或其他關係,居住在一起,分享共 同利益和目標的組合(黃迺毓,1988)。在家庭中,我們出生、成長及 終老。家庭也是最基本、最早、最持續、最親密、影響我們最深遠的 社會團體(周麗端,1999b)。因此,家庭具備了無可替代的特殊性(彭 懷真,1998)。

在家庭中的成員形成了家人的關係,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國內 外學者對「家人」的定義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朱岑樓(1969)認為家 庭成員是至少一對無血緣關係而經由結婚的成年人及其婚生子女所組 成;Trost (1988) 認為家庭成員的組成至少要有一對配偶或父母之一與 一個孩子。到了 1993 年 Popenoe 和 Tallman 已經不認為家庭成員必須 是經由婚姻或配偶婚生而組成,Popenoe 認為家庭成員就是親戚團體,

由最少一個成年人和一個依靠者所組成;Tallman 更認為一群相依賴的 人即為家庭成員;Olsin 與 DeFrain (1994) 則認為二個或二個以上互相 許諾、分享者便為家庭成員了(引自黃迺毓,2001a)。

組成家庭後的成員,彼此之間就會產生「關係」,也就是指兩個或 更多因素間的互相影響所形成獨特的單位(彭懷真譯,1991)。這樣的 獨特單位就是指「家人關係」,如夫妻關係,血親關係(含親子關係、

祖孫關係、手足關係、親屬關係),以及姻親關係(如婆媳關係、妯娌 關係)(周麗端,1999b)。

10

11

家庭受到台灣家庭價值體系與傳統中華文化的影響(楊文山,

2009),除此之外,家庭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影響其他社會運作的因素(章 英華,1994)。人類學家李亦園(1981)曾說:家庭其實就是基礎文化 養成之地。不同的文化,就會產生不同的家庭型態,也會影響家庭中 的每個成員及其互動關係。因此,文化塑造了家庭生活,而家庭生活 也形成了文化(黃迺毓,2001b)。

近年來,台灣受到西方現代文化的影響,人口結構已逐漸轉變為 低出生率及低死亡率,加上教育普及、國民所得提高、女性受教育的 比率提升,這些皆使得台灣的家庭產生了結構上的變遷。以往傳統的 父母與子女同住的居住型態已有所改變,但不論中高齡者是否與子女 同住,中高齡者與家庭成員的親疏程度都會影響其幸福感。

二、家人關係與中高齡者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

由於家庭在華人社會中的獨特重要性,家庭價值觀、家人角色與 關係及家庭結構都與中高齡者的生活調適、滿意度及正負向情緒密切 相關。在以個人主義為文化基底的西方社會中,中高齡者的幸福感多 源於其獨立性與自主生活的能力。然而在以集體主義為文化基底的東 方,中高齡者的幸福感仍在某種程度上與傳統家庭的價值與規範緊密 相關。在華人社會中,孝道、責任感、親人間相互依賴扶持,榮辱與 共等情感與規範直接影響高齡者的幸福感 (Ku, Fox, Kenneth, &

McKenna, 2008)。此外,對其他東方社會高齡者的研究,例如

12

Ingersoll-Dayton, Saengtienchai, Kespichayawattana 與 Aungsuroch (2004) 對泰國高齡者幸福感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關連,認為泰國 高齡者的心理幸福感與文化中對團體歸屬、互助與和諧關係等價值規 範高度相關。也因此在本研究中,家人關係的互動親疏被認為是影響 中高齡者主觀幸福感最重要的指標。

除了文化背景的因素,家庭關係的親密在中高齡階段愈趨增強的 情況,亦是影響中高齡者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根據社會情感選擇理論 (George, 2010),中高齡者因自身關係網絡、資源與生命力的衰減,而 更加注重資源的配置與情感的投資 (strategic investments of resources)。

他們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賦予最重要的家人,以經營並維持良好的家 庭關係,也因此所感受的幸福感更加受到家人關係的影響。這個觀點 實與家人間「相互依賴與支持」的中國文化背景相呼應。根據 Kivet (2000) 的研究指出,家人的支持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Mair 與 Thivierge-Rikard (2010) 研究亦顯示美國老人的非正式的社會連結,包 括親戚、朋友與鄰居的面對面互訪,最能夠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三、家人關係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許多實證研究均顯示家庭關係的親密與高齡者主觀幸福感存在著 顯著的關係 (Merz & Consedine, 2009)。Cheng, Li, Leung 與 Chan (2011) 曾從社會交換理論 (social exchanges) 的觀點,研究 1,005 位居 住於香港的社區高齡者的主觀幸福感,並發現高齡者與自己關係緊密

13

的、垂直代間家人關係(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孫子女 等)之間的交換互動,顯著地影響正向的幸福感。林頡翔(2011)在 台北市以 296 位 50-75 歲的退休老人為研究對象,發現家人關係是退休 老人幸福感最重要的預測因子。Phillips, Siu, Yeh 與 Cheng (2008) 也 同樣發現家人關係是整體社會網絡中最重要的一環,高滿意度的家人 親密關係與香港高齡者幸福感呈現著高度相關。Cheng 與 Chan (2006) 指出雖然孝道的整體重要性依舊存在,家人對中高齡父母的「尊重」

則是最重要的指標。此外,對中國社會的實證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 (Deng, Hu, Wu, Dong, & Wu, 2009)。

從家庭關係的「質」來看,Lang 與 Schütze (2002) 研究 83 個德國 家庭中的家人感情支持,發現家人對高齡父母的情感支持,包括擁抱、

親吻、想辦法使父母開心等,而非實質物質上的幫助,更能增強高齡 者幸福感。相較於與人同居的高齡者,香港獨居高齡者的生活滿意度 較低,且憂鬱症的症狀較多,這應與獨居高齡者較少與親戚朋友來往,

以及得到較少的實質與情感的支持有關 (Chou & Chi, 2000)。另外,以 281 位台灣高齡婦女為研究對象的 Lin, Chang 與 Huang (2011) 則指出 親密的代間情感,特別是與子女保持緊密的情感連結,與高齡婦女的 生活滿意度呈現正向關係。

14

四、影響家人關係因素的相關研究

(一)性別

就不同背景變項來看,性別的不同有不一樣的家人關係,朱瑞玲與 章英華(2001)分析了 1999 年及 2000 年兩次的臺灣地區「華人家庭 動態資料庫」2,953 位樣本,發現就整體家人關係而言,女性與家人之 間的情感較佳;此與另一項針對 381 位中年世代所探討的家人關係與 生活滿意度研究分析結果相同,研究中以訊息交換、情感傳達及問題 解決為測量家人關係的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女性的情感傳逹優於男性

(洪晟惠,2010)。

另外,王靖惠(2006)的研究有不同的發現,其研究針對 296 位 40-60 歲的中年已婚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性別在婚姻與家庭生活層面 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二)年齡

依照家庭生命週期的變化,家人關係也會有不同的改變。根據黃 琬婷(2011)針對屏東縣 200 位的社區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發現年齡 在家庭支持上有顯著差異,而且家庭支持正是最重要的家人情感性支 持。洪晟惠(2010)的研究中以訊息交換、情感傳達及問題解決為測 量家人關係的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家人關係的顯著變項,年齡 越大的中年世代有越良好的訊息交換。

但也有研究顯示年齡對家人關係沒有影響 (朱瑞玲、章英華,2001;

王靖惠,2006)。

15

(三)宗教

在宗教信仰方面,國內研究以高雄縣市 520 位成人為對象,進行 的問卷調查,顯示成人對宗教態度越積極,其家庭支持度亦高(陳毓 茹,2005)。林美珠(1994)在台中縣市針對 244 位參與志願服務的家 庭主婦進行的調查研究亦發現宗教信仰直接對家庭關係產生影響。

(四)家庭結構-居住安排

在居住安排上,黃于玲(2007)擷取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3 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庫」中 57 歲 以上老人共 3,778 個樣本進行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跟家人親友同住 的老人,可從家人中得到更多情感性支持。

此外,沈水雲(2012)擷取「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 期追蹤(第三波及第六波)調查」兩波資料庫中分析樣本為 1996 年 2,114 名及 2007 年 2,052 名年滿 70 歲以上的老年人,經統計分析發現,與家 人同住的老人獲得情感的支持,會使老人生活的滿意度提高。

(五)健康狀況

黃琬婷(2011)對社區老年人的研究顯示健康狀況在家庭支持上 有顯著差異。

另一項針對彰化縣 400 位 65 歲以上的老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健康 狀況與子女孝順程度呈現顯著的差異性,即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認為自

16

己的子女,比病痛多需人照顧的老年人的子女孝順,反之,身體病痛 多需人照顧的老年人認為自己的子女較不孝順;且同一研究發現,身 體健康狀況較佳的受訪老年人對於家庭氣氛的自評滿意度較高。(洪婉 純,2001)

(六)社經地位

分析社經地位與家人關係的研究不多,許多研究將教育程度和職 業類別合併成一個變項觀察。蘇慧君(1996)的研究發現,社經地位 與家人關係並無顯著差異。

洪逸涵(2002)的研究指出,職業類別與家人關係之間存在著關 聯。從事專業、服務類的工作者,因工作時間不具彈性,與家人關係 較低落。

教育程度的相關研究指出,在探討華人社會的家庭倫理與家人互 動的研究中發現,教育程度高則與家人感情較佳(朱瑞玲、章英華,

2001)。但王靖惠(2006)的研究顯示教育程度與家人關係之間是沒有 關聯的;此與洪晟惠(2010)的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與家人關係並沒有 顯著的相關相符。

經濟狀況就收入來探討,以已婚職業婦女為研究對象探討家人關 係的研究結果,顯示個人收入愈高者,其生活滿意度及家人關係都較 良好(陳媛嬿,1987)。林頡翔(2011)的研究發現,退休中老年人 的家庭收入對家庭支持及幸福感的影響具有調節作用,家庭收入低的 時候,家庭支持與幸福感有較強的關係。洪婉純(2001)的研究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