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由於社會經濟的安定與繁榮,醫療衛生的長足進步,人口的壽命 延長,生育率急速下降,造成人口結構老化。少子高齡化的快速降臨,

對整個社會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與影響,使得中高齡家庭遭遇到更多 適應上的困難。國人因平均餘命增長,使得中高齡者居住在家庭的時 間也隨之增加,而與家人互動在質與量上均有改變。在時間運用與分 配上,也與以往以工作或照料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主軸迥異。此外,從 生命歷程的觀點看,中高齡階段包含許多重要的人生轉捩點,例如中 高齡者由工作崗位退休、兒女成家立業,甚或經歷喪偶與面對死亡的 恐懼等(林歐貴英,2010;唐先梅,2001)。這些人生的轉變與挑戰,

固然要善加適應,更應發展相應調適的結構,因此,本研究希望了解 中高齡者的家人關係-包含家人情感、配偶互動及子女互動,並進而 探究中高齡者的幸福感。

2 society),若達 20%則稱「超高齡社會」 (super aged society)(行政院勞 委員會,2008)。台灣社會就內政部在 2013 年所公布的人口結構分析

此顯示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內政部,2013b)。另外,預估到了 2016 年我國老化指數將超過 100%,屆時全國年齡在 65 歲以上的人口,將

3

特別是中高中高在家庭中的照護,因之,中高齡者與家人的關係更顯 重要。內政部(2011)在 2009 年針對 65 歲以上的老人狀況的調查結 果發現,在身心健康方面,受訪老人有 27.2%覺得自己健康狀況不好,

16.8%的老人在自理日常起居活動上發生困難。主要照顧者以子女(含 媳婦、女婿)所占的 48.5%最多,配偶占 20.2%居次。傳統家庭觀念亦 反映在理想的居住安排上,高達 68.5%的受訪老人認為理想的居住方式 仍是「與子女同住」,其次為「僅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只占 15.6%。

再者,在家庭財務方面,老人主要經濟來源為「子女奉養(含媳婦、女 婿)」。約有 21.9% 的老人認為自己生活費不夠用,潘榮吉(2010)亦指 出預期未來家庭對老人的經濟支持能力會出現下降趨勢。以上結果發現,

高齡者亟需家人的陪伴與照護,而且家人關係的親疏會影響其主觀幸福 感甚鉅。因之,中高齡者與家人的關係及所感受到的幸福感,不僅研 析中高齡者生活情況的核心,更為探究和諧社會的主軸。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從以上的討論可知,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

1. 探討中高齡者家人關係中之家人情感、配偶互動及子女互動的親疏 狀況。

2. 探討中高齡者幸福感的狀況。

3. 探討中高齡者家人關係中之家人情感、配偶互動及子女互動的親疏 對其幸福感的影響。

根據上述的三項主要目的,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即為以下的三項:

1. 中高齡者家人關係中之家人情感、配偶互動及子女互動的親疏狀況 為何?

2. 中高齡者的幸福感狀況為何?

3. 中高齡者的家人關係中之家人情感、配偶互動及子女互動的親疏對 其幸福感的影響為何?

針對以上的目的與問題,本研究將搭建整體的理論及分析架構,

發展有關的假設,設置量表,並選擇觀察的對象,進行實證性的研析,

望能在學術上對中高齡者家人關係及幸福感的相關研究,有所貢獻。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中高齡者

「中高齡者」是指年齡層較大的族群,因每個人老化的程度不一,

年齡劃分難有統一標準。本研究是以發展的角度界定 45 歲以上的中高 齡者為研究對象。

二、家人關係

家人關係是指家人之間角色互動的關係,包含家人情感、配偶互 動及子女互動,這種關係的特性是親疏的感受,因之,家人關係的親 疏對於家庭內成員角色的維繫,具有深刻的影響。本研究所測量的家 人關係,是指受試者在「家人關係量表」上的得分,本包括家人情感、

配偶互動及子女互動,量表採 Likert 六點量表,在量表中得分越高,

表示其家人關係越親密;反之,則得分越低,則表示其家人關係越疏 離。

6

三、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個體對生活滿意程度及正負向情緒強度的整體感受 (Andrews & Withey, 1976)。本研究根據陸洛(1998)所編制「中國人幸 福感量表」(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ry, CHI) 的簡短版量表,再加以 修改所製成的「中高齡者幸福感量表」來測量中高齡者的幸福感,本量 表採 Likert 四點量表,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者,代表整體幸福感越高;得 分越低者,代表整體幸福感越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