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家長對子女使用網路管教行為

有關家長管教的方式在孩童不同類型行為上,國內外學者研究定 義不盡相同,如 McClun 與 Merrell 採「回應」與「要求」雙向度的方 式架構出「開明權威」、「寬鬆放任」、「專制權威」、「忽視冷漠」

等四個類型的管教方式,在國內有以此定義架構用於家長管教學生網 路成癮和網咖消費行為之研究(教育部,2015;呂傑華、鄭志平,2014)。

有關家長管教孩童在網路使用行為的分類,目前仍未有一致性的分 類,如 Nikken 與 Jansz(2004)以因素分析得到 3 種主要管教類型,限 制性管教(restrictive mediation)、評價性管教(evaluative mediation)、

覺察性一起玩(conscious co-playing)等 3 種類型;Mendoza(2009)

的研究採一起看(coviewing)、限制管教(restrictive)、主動性管教(active mediatilon)等 3 種類型;Clark(2011)則採取主動、限制、一起看的 3 種分類方式;Navarro 等人(2013)係採取限制性(restricting),評估 性(evaluating)和共同使用(co-using)的家長管教策略分類方式;Sasson 與 Mesch(2014)的家長管教分類則是主動指導(active guidance),限

16

制性監督(restrictive supervision)和不介入(non-intervention),但諸 多分類下,意涵上可大致歸納為主動性管教和限制性管教等兩大主分 類,前者有家長陪同、指導以及一起使用網路的概念,後者則是設定 規則,並以允許或不允許限制孩童使用網路。

歐盟 25 個國家跨國性調查,歐盟孩童上網(EU Kids Online)以 及歐盟孩童行動上網(Net Children Go mobile)則採用網路使用主動性 管教(active mediation of internet use)、網路安全主動性管教(active mediation of internet safety)、限制性管教(restrictive mediation)、技術 性限制(technical restrictions)、監控性管教(monitoring),則是屬於更 精細的分類方式,主動性管教再細分為使用與安全等兩個子分類,並 且將使用技術和工具來限制孩童上網的管教方式獨立出來形成監控性 管教(Livingstone et al, 2014;Mascheroni et al., 2014;Benrazaviet al., 2015)。

此外,亞洲國家孩童普遍有近視的問題,行動裝置由於可能更長 時間且隨時隨地使用,對於視力的健康危害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國內家長也希望能更有效對孩童使用網路時的視力問題作預防保健,

因此研究者將視力保健管教納入研究範疇(劉乃昀與陳政友,2008;

蔣丹丹等人,2016)。

17

二、 家長管教對子女使用網路管教行為之相關研究

英國通訊管理局 2016 年的孩童與家長媒體使用與態度調查報告發 現,家長使用各種方式來管教他們的孩童對上網內容和服務的瀏覽和 使用,包括使用技術工具、定期與他們的孩童談論管理上網風險、監 督他們的孩童並設定網路使用規則,大多數家長使用這些方法中的至 少一種。而有 15%的 3-4 歲兒童的家長和 34%的 12-15 歲兒童及青少 年的家長使用以上所有四種方法。58%的 5-15 歲的家庭使用寬頻網路 的家長知道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家庭網路分級內容過濾器,並且有 大約三分之一家長使用。84%的 5-15 歲的家長和他們的孩子討論過關 於上網的風險。64%的 5-15 歲的家長表示他們至少每幾個月與孩童談 論上網問題(Ofcom,2016)。

各種管教方式的相關文獻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 主動性管教

網路使用的主動性管教是當孩童上網時,家長和孩童談論上網內容 或在旁邊看、分享上網經驗的方式,而網路安全的主動性管教是家長 教導以及向孩子解釋網路安全以促進孩童的上網安全的方式,有 68%

的家長會採用至少 2 項以上的網路使用的主動性管教策略,77%的家長 採取網路安全的主動性管教,是越來越主流的管教方式(Mascheroni et

18

al., 2014)。家長採用主動性管教可降低孩童的網路危險的相關風險,

家長執行主動安全管教比較常用於孩童經歷過網路騷擾之後,以防止 進一步的問題(Livingstone et al., 2015)。

(二) 監控性管教

監控性管教是用軟體或工具去過濾、監控或限制孩童上網活動以及 監控或檢查孩童的上網活動紀錄,深度訪談與焦點訪談發現家長往往 沒有察覺到智慧型手機上設計用來提供家長控制功能,26%的家長在網 路使用上有採用監控性策略,而僅 14%家長在孩童智慧型手機使用上 採用監控性策略(Mascheroni et al., 2014)。

研究發現家長常使用過濾器與較少的網路風險有關,但是當以統計 控制兒童的年齡因素時,該相關性消失。可能是家長更經常對年幼的 孩童應用過濾器,而年幼的孩童風險較少,因為他們少使用網路,所 以在控制年齡後,家長使用過濾器和風險之間沒有統計上的相關

(Livingstone et al., 2015)。

國外研究發現認為家長需要多使用監控性管教,以盡量減少網路遊 戲對青少年和兒童的負面影響(Benrazavi et al., 2015)。此外,在電腦 上安裝的監控軟件,參與設定上網時間和分享個人資料共享規則,有 助於減少上網受害的可能性(Navarro et al, 2013)。

19

(三) 限制性管教

限制性管教是設定使用規則或條件以限制孩童上網的管教方式,

65%的家長採取限制性管教,是次於主動性管教的方式,並發現在歐盟 各國,當限制性管教越多時,孩童在自己臥室使用網路的情形會越少,

限制內容的策略包括下載或上傳不當的內容以及限制使用智慧型手機 或平板的使用時間或時段(Mascheroni et al., 2014)。限制性管教也能 降低網路風險,但也降低了孩童的上網機會和數位技能,因為孩童沒 有更多的自由去探索、學習,對網路風險也比較採取被動方式因應

(Livingstone et al., 2015)。

Lee(2013)研究家長限制性管教的影響因素,並檢查家長限制性 管教(parental restrictive mediation)對兒童上網使用的影響。Lee 透過 對四至九年級的韓國兒童及其家長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孩童的年 齡,家長所感知的上網的負面影響,家長所感知的他們的孩童的低自 我控制,和家長上網技能,是限制性管教的重要預測因子。限制性管 教與減少上網風險和減少上網時間顯著相關,並且與成癮性使用無關,

而且 Lee 發現限制性管教對上網時間和上網風險的影響在具有低自我 控制的兒童上更大。

(四) 視力保健管教

20

孩童越大,看螢幕時間(screen time)越難以管理,接近九成的 3-4 歲兒童的家長以及四分之三的 5-15 歲兒童及青少年的家長同意他們的 孩童在看螢幕時間和做其他事情之間有好的平衡。兒童和家長似乎是 一致的,大約三分之二的 12-15 歲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同意這樣的描述。

然而,隨著兒童年紀的增長,看螢幕時間變得難以管理。12-15 歲的家 長中有 41%表示他們很難控制孩童的螢幕時間,而有 35%的家長表示 孩子的看螢幕時間妨礙家庭時間(Ofcom,2016)。

探討家長視力保健管教與智慧型手機上網的關係方面,目前文獻仍 然不多。劉乃昀與陳政友(2008)以台北市兩所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童 525 名家長為研究對象,發現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會因學童學 業總成績、母親近視與否及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研究發現小學生家長的視力保健知識得分隨其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

家長近視表現、近視治療和用眼習慣對近視影響的得分,會隨著家長 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蔣丹丹等人研究發現 59%的家長能夠經常發現 並糾正孩童不良的用眼習慣,對於近視的孩童,58%的家長帶孩童進 行驗光檢查的頻率為每年 2 次,54%的家長不瞭解自己孩童的近視狀 態,低年級小學生視力保健知識的獲取以家人教育為主,家長則是大 部分來自媒體(蔣丹丹等人,2016)。

21

三、 家長管教對子女網路風險影響之相關研究

家長管教對於子女網路風險是有影響的。研究發現家長管教孩童的 網路使用較少時,兒童被網絡霸凌的風險會增加(Baldryet al., 2015),

而較少的家長管教、較差的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網路風險有相關存在

(Sasson and Mesch, 2014)。家長管教是具有保護性的,Mesch(2009)

認為需要更多的家長參與孩童的網路使用,以減少孩童因上網而引起 的人際溝通風險。

Sasson 與 Mesch(2014)抽樣以色列 495 名六年級到第十一年級學 生為研究樣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年齡,性別,上網使用時間和 上網活動後,只有限制性的家長監督管教有顯著的影響。這種監督實 際上增加了青少年的上網風險行為。Sasson 與 Mesch(2014)認為同 儕認同風險行為的感知減少了限制性家長監督的影響,因而導致上網 增加了風險行為。

Berríos 等人(2015)對智利聖地亞哥 9 至 12 歲的私立學校的 422 名兒童做問卷調查,發現風險行為與兒童如何使用通訊工具和他們感 知家長管教的看法有關,在沒有成人監督的情況下,電子設備上網的 時間越長。

Chng 等人(2015)以新加坡 3,079 名學生的進行關於病理性網路

22

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發生在過度的網路使用導致成癮 的症狀,對人的整體功能和健康造成有害的後果的研究。已發現家庭 功能不佳與青少年成癮的上網使用有關,以及家長使用主動性和限制 性管教可減少上網風險。結果顯示,病理性網路使用學生的家庭環境 顯著偏低。只有限制性管教與病理性網路使用呈現負相關。這種關係 對在更高的家長兒童間依附,家庭溝通和家庭舒適度更強,這意味著 限制性管教的有效性隨著在一般家庭環境中的溫暖程度和支持程度而 變化。

Clark(2011)發現家長管教的理論,已經發展到考慮家長如何利 用人際溝通來減輕他們所認為傳播媒體對他們的孩童的負面影響。其 理論提出除了主動性(active),限制性(restrictive),以及共同觀看

(co-viewing)為家長管教策略外,未來的研究需要考慮家長和孩童之 間互動的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ing),做為數位媒體時代的因應 策略。

Haddon(2015)調查兒童的家長介入對他們的上網使用的觀點,

Haddon(2015)調查兒童的家長介入對他們的上網使用的觀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