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實施 IDEAS 教學的歷程及困難

本節將從時間調配、應用活動、概念圖的繪製、科學閱讀的實施加以説明。

一、時間調配

依據IDEAS 科學讀寫模式的目的主要是利用統整課程來增加學生學習科學的 時間,所以實施時每天一定要有兩個小時的深入科學概念的教學。依照IDEAS 科 學讀寫模式的精神,研究者設計的教學現場為一天兩節課。研究者先與學校行政 人員溝通,進行課務上的調整,取得進行實驗班級的導師時間,每週利用兩節綜 合課、四節導師時間、三節自然與生活科技時間、一節健康與體育,一週總節數 共十節的時間,來作為每一單元課程的實施時間。

研究者於101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實施第一單元的教學,由於研究者是科任 教師,有許多事情要與級任老師做聯繫、溝通、處理,所幸學校同仁間能相互 體諒,因此在課務上都能順利。課程一開始實施時仍感覺有些許的匆促,所幸 都能夠及時處理解決。

就要開始進行課程教學了,在教學前先跟教導柯主任打聲招呼,她很高興我能開始進行

研究所課程教學,並且全力支持,校長那裏她也會打聲招呼。接下來便是五年級尤老師溝 通課務調整,原本心中忐忑不安,想說他可能嫌麻煩不會答應這麼大規模的調整,想不到 他一口答應,還說如果時間不夠還可以再跟他借課。還好平日跟他交情不錯,第一個設想 的難處便解決了。(省思日誌T120904)

第一單元的教學,學生與研究者都在相互摸索階段,對於課程的進行研究者 也要對學生加以說明,因此耽擱了一節課的時間,但在閱讀活動的時間加以縮減,

最後雖然時間有些趕,但也能如期完成。第二單元與第三單元的教學,研究者與 學生之間的默契越來越好,課程進行時的摩合度也漸入佳境,學童在概念圖繪製、

閱讀活動也能捉住重點,學童的成長也顯而易見。

二、應用活動

應用活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歷程,因為應用活動是屬於較動態的性質,

不像傳統課室的教學,比較活潑、比較有趣,所以幾乎所有孩子在寫學習日誌時,

都會提到當週的活動。而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擁有屏東縣數一數二的能源教室,能 源教具一應俱全,教學上較能得心應手,學生也能應證所學,所遭遇的困難較少。

茲將實施應用活動的歷程與困難分敘如下:

(一)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活動設計為「愛鄉土」,藉由一連串有關環境的教學活動,讓 學生了解水資源與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節水與愛護環境的觀念。活動 一是觀看天下雜誌出版「看河十年後」影片,讓學生了解南台灣的生命之河—

高屏溪從十年前,它骯髒、惡臭、奄奄一息,隨處可見垃圾堆積、砂石盜採 和養猪排泄到十年後,垃圾場變成公園,水流新生了小魚,猪隻也搬離水源,

現在,它已獲重生。十年來的演變及汙染情形。學生看完後,對於高屏溪的 水質改變都皆有所感。

學童對「看河十年後」影片的感想

S06:看到高屏溪的水好髒、好臭,沒有人想靠近,好難過。(日誌S06-120918)

S17:我們居住的高樹鄉原本養了很多豬,但自從劃為水源保護區後就不能夠養豬,

原本不知道為什麼,但看完影片後我才知道高樹鄉位於高屏溪中上游,養豬的 豬糞、豬尿排入高屏溪,那高屏溪的水沒人敢用。(日誌S17-120918)

S04:我曾跟爸媽到九如看螢火蟲,雖然看到很多螢火蟲,但那裏旁邊就是養豬場,

排水溝都是豬尿,黑黑油油的,又臭又噁心。(日誌S04-120918)

接下來的應用活動是水質檢測,除了讓班上分小組檢測校園圍牆外的灌溉溝 渠,讓學生了解社區農民平日所引水灌溉的溝渠水質情形,並導入愛鄉水的觀 念。

研究者為了提升學童跨越社區藩籬,與實際生活情境結合,想將高屏地區飲 用及灌溉水源—隘寮溪排入水質檢測的範圍。首先先跟學校行政及五年級級任老 師協調,將隘寮溪水質檢測排入校外教學的課程,搭配校外教學進行五年級學生 隘寮溪水質檢測活動。學生對於這項有別於以往的校外教學活動,皆感新奇與期 待。排定的第一站取水點是三地門鄉三地門橋,第二站為接近社區的高泰國中旁 野溪,藉以比較人類行為對於溪流汙染情形。採樣結果三地門的水質較高泰國中 旁野溪的水質較佳。可見人類行為對於水質的污染是有影響的。活動下來,發現 很多課堂中常常是旁觀者的學童,在這次的活動都能夠參與。而透過此活動,學 童了解身處水源保護區的他們,很多的行為如不節制,都會影響到中下游的居民,

對於水源保護區的諸多限制便能釋懷,也願意去保護水源。

圖4-2-1水質檢驗第一站(隘寮溪)

圖4-2-2水質檢驗第二站(高泰國中旁野溪)

學童對於「社區水質檢測」活動的感想

S08:我很喜歡這一次的校外教學,很特別。劉老師先帶我們下去隘寮溪的河床取水,再發 給我們一些藥片及塑膠瓶,要我們測量溶氧量及濁度,是從沒有過的經驗。

(日誌S08-121009)

S10:檢測隘寮溪溪水質的活動好有趣,雖然要把藥劑搖散要搖很久,很累,不過很有意義。

(日誌S10-121009)

S15:第二站在高泰國中旁的野溪取水,這條溪會流過村莊。下去一看,天啊!還蠻髒的。

捏著鼻子趕緊取完水吧!(日誌S15-121009)

(二) 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活動設計為「『綠』油遊」,活動設計為認識堆肥區及尋找碳足跡。

樹葉堆肥區是學校落葉集中的場域,平日學生只是將落葉集中在此,不會花心思 去了解後續的處理情形。這門課進行前,為確保課程進行順利,研究者特地去參 加環保局辦理落葉堆肥相關研習,也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得知落葉堆肥需要溫度 及濕度,因此設計此課程。

課程首先翻開上層落葉堆,一陣熱氣傳了過來,研究者請學生把握機會彎腰 摸一下,感受堆肥所需的溫度。部分學童一開始不敢靠近,但在研究者的鼓勵之 下,每一位學童都能做到這項指令。再接著往下層翻開,成堆落葉已經不見蹤影,

取而代之則是成堆的腐質土,鬆軟潮濕,並可看到雞母蟲和蜈蚣等。研究者請學 童每一人能摸一摸腐質土,並發表為何成堆的樹葉會變成腐質土。學童們有的說 是自然爛掉的,有的說是雞母蟲吃掉的,有的說是細菌分解掉的。研究者不揭曉 答案,而請學童自行找答案。

圖4-2-3研究者與學童一同觀察學校落葉堆肥區

這個活動下來,學童共同的結論是身為農家子弟,如能善用落葉堆肥,而不 用燃燒方式處理,除了可以減少空氣汙染,減少碳排放量,更能豐富地利,減少 購買有機腐質土的開銷,一舉數得。

學童對於「落葉堆肥」活動的感想

S01:家裡種棗子,每一次看到爸爸棗子收成完後都會將棗子枝砍掉燒掉。如果能將這些枯 枝落葉堆肥,應該很棒!(日誌S01-130225)

S15:每一次看到阿公都要買很多有機肥來施肥,說這樣蓮霧才很甜,聽完劉老師的上課後,

我回家後要叫阿公試試將吃剩的剩菜剩飯和落葉來堆肥製作有機土,看看蓮霧會不會 更甜。(日誌S15-130225)

S16:好可怕!落葉堆裡有好多雞母蟲和蜈蚣,還有很多蟲,重點是—他們都好肥喔,牠們 應該是吃這些落葉的。天啊,我還摸牠們的便便土,真的好噁心!(日誌S16-120225)

第二個活動是尋找碳足跡。在學童藉由閱讀活動了解二氧化碳對於環境可能 造成的影響之後,研究者進行接下來的探索活動—尋找碳足跡就無需太多的解釋 了。活動進行前先帶學童至學校能源教室,利用壁牆介紹何謂碳足跡,怎樣的行 為會增加碳的排放亦或減少碳排放。

圖 4-2-4 學校「尋找碳足跡」學習角

接著研究者請學童準備一些商品,藉以比較這些商品的碳足跡。這個活動遭遇的困 難點是雖然法令規定要標示商品的碳足跡,但因為未全面實施,所以部分學生帶來的商 品未能標示。而大部分學童帶來的商品都是鋁箔飲料,雷同性太高,無法做不同類別商 品的比較。

S15 尋找碳足跡學習單

S09 尋找碳足跡學習單

S02 尋找碳足跡學習單

圖 4-2-5 學童「尋找碳足跡」學習單

(三)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活動設計為「『碳』為觀止」,活動設計為樂能小車及田子省電俠。 第一活動樂能小車就是太陽能積木車,學童分組將學校樂活屋內的能源教具—太 陽能積木車組裝,並進行分組競賽。這個活動花費的時間較多,小組進行中常有 小組是一個人組裝而已,其他人會被排除在外。這時老師角色適時介入,須常提 點這次活動是小組活動,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雖然如此,但還是有些小組無法 全部的人都操作,或是即使某人組裝完後,另一人會認為他的位置組裝錯誤而將 其拆掉,因此這個活動小爭執不斷,花費時間也最長。組裝完畢後進行小組競賽,

研究者提供會議長桌在跑道上,讓小組們組裝的太陽能車在太陽下進行比賽,看 哪一組的行進距離最遠,藉此讓學童了解太陽能也是能夠提供機械能的一種方式。

學童透過此活動,雖然在活動進行中偶有爭吵,比賽時必須在大太陽底下曝曬,

但每一組在比賽過程中沒人喊熱,太陽能車一運轉不順,馬上搶著進行調整,此 時小組分工合作,共同追求第一的目標一覽無遺。而活動進行時的爭吵只是小孩 特有的討論方式,又何須太在意。

第二個活動是田子省電俠,藉由指導學童觀察自己家裡的電費帳單,知道自

第二個活動是田子省電俠,藉由指導學童觀察自己家裡的電費帳單,知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