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二:主角與地點之間乃獨立運作或非獨立關係?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實驗二:主角與地點之間乃獨立運作或非獨立關係?

為了避免不同作業的先後進行順序會造成次序效果(sequential effect),本實驗 針對不同作業區段的順序做對抗平衡設計,藉以控制作業順序對於辨識表現的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段內有7 個嘗試。每個區段內的各個嘗試之間的呈現順序是隨機安排的,每張圖 並不會重複出現。本實驗總共有28 個嘗試,歷時大約需要 1 個小時。

圖 11  「從粗略到細緻」的圖  ─  以同時呈現主角與地點的語意一致圖為例

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用三因子完全參與者內設計,獨變項是「作業類型」、「視覺呈現」

以及「影像層次」。「作業類型」分為「主角辨識作業」以及「地點辨識作業」。「視 層次 1 

層次 2 

層次 3

層次 4

層次 5  層次 6 

層次 7 

層次 8

層次 9

層次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覺呈現」則是分為「單獨呈現」與「同時呈現」。「影像層次」則是分為十個層次,

分別是低空間頻率訊息逐漸累加高空間頻率訊息的十種影像層次的圖片。依變項 則是場景內容的「正確回答率」,以及「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正確回答率」

與「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的計算方式與實驗一相同。

三、結果分析 正確回答率

本實驗的總正確率達94.87%。本實驗採用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進行統 計考驗。獨變項是「作業類型」與「視覺呈現」,依變項是「正確回答率」。如圖 12 所示,其結果顯示「作業類型」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F(1,15)=0.06, MSE=57.61,

p>0.05, η

2=0.005],其中主角作業的正確回答率平均數是 94.64%,地點作業的正 確回答率平均數是95.09%。「視覺呈現」的主要效果達顯著[F(1,15)=6.51,

MSE=59.31, p<0.05, η

2=0.64],同時呈現的正確回答率[M=97.32]顯著高於單獨呈 現[M=92.41]。「作業類型」與「視覺呈現」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差異[F(1,15)=0.41,

MSE=69.52, p>0.05, η

2=0.05]。

圖 12  實驗二結果:主角與地點分別為單獨呈現或同時呈現的正確回答率

本實驗採用三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three-way repeated measure ANOVA) 進行統計考驗。獨變項是「作業類型」、「視覺呈現」與「影像層次」,依變項是

「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各種情況下的平均數與標準差,請見表 7。

就主要效果部分,統計結果顯示「影像層次」主要效果達顯著[F(9, 135)=269.14,

MSE=406.06, p<0.001, η

2=0.89],「作業類型」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F(1,15)=0.30,

MSE=384.02, p=0.59, η

2=0.00],「視覺呈現」的主要效果達顯著[F(1,15)=5.81,

MSE=425.84, p<0.05, η

2=0.02]。就二因子交互作用部分,統計結果顯示「作業類 型」與「視覺呈現」交互作用達顯著[F(1,15)=21.91, MSE=412.17, p<0.001, η2=0.07],

「視覺呈現」與「影像層次」交互作用達顯著[F(9, 135)=3.97, MSE=98.10, p<0.001,

η

2=0.00],「作業類型」與「影像層次」交互作用達顯著[F(9, 135)=0.50, MSE=117.89,

p<0.05, η

2=0.00]。就三因子交互作用部分,統計結果顯示三者交互作用達顯著[F(9, 135)=4.77, MSE=133.11, p<0.001, η2=0.00]。

由於視覺系統在動態辨識過程中,對於不同作業類型以及不同視覺呈現,所 計顯著(odds ratio=0.72,p=0.18,95% CI [0.44, 1.17])。

針對地點辨識而言,探討同時呈現與單獨呈現的視覺辨識之異同,藉以反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主角訊息對於地點辨識之影響。如圖14 (b)所示,其結果顯示:針對地點辨識的 情況,單獨呈現的視覺辨識曲線比起同時呈現而言有向右偏移的情況,且其差異 達統計顯著(odds ratio=5.41,p=0.000,95% CI [3.18, 9.20])。

在單獨呈現情況下,探討主角與地點的視覺辨識曲線之異同。如圖15 (a)所 示,其結果顯示:在單獨呈現時,地點辨識的視覺辨識曲線比起主角辨識而言有 向右偏移的情況,且其差異達統計顯著(odds ratio=0.44,p=0.002,95% CI [0.27, 0.73])。可見,在單獨呈現情況下,地點辨識比起主角辨識而言需累積較多高空 間頻率訊息,兩者才能有相同的辨識程度。此結果重複驗證實驗一。

在同時呈現情況下,探討主角與地點的視覺辨識曲線之異同。如圖15 (b)所 示,其結果顯示:在同時呈現時,主角辨識的視覺辨識曲線比起地點辨識而言有 向右偏移的情況,且其差異達統計顯著(odds ratio=3.06,p=0.000,95% CI [1.85, 5.06])。可見,在同時呈現情況下,主角辨識比起地點辨識而言需累積較多高空 間頻率訊息,兩者才能有相同的辨識程度。

綜合圖15 (a)與圖 15 (b)結果,支持主角處理與地點處理並非獨立運作。綜合 圖14 (a)與圖 14 (b)結果,則是進一步解釋此非獨立關係是源於主角訊息對於地點 辨識之具影響力,而地點訊息對於主角辨識的影響則並不明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表 7 實驗二結果:不同情況與影像層次下「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之平均數 和標準差

影像層次 主角(單) 地點(單) 主角(同) 地點(同)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 3.93 (8.84) 0.00 (0.00) 1.79 (7.14) 1.79 (4.88) 3 18.51 (24.78) 4.61 (8.80) 11.90 (20.65) 21.73 (23.46) 4 39.26 (29.81) 22.62 (25.47) 30.65 (34.24) 50.74 (31.98) 5 62.65 (26.92) 53.93 (27.41) 63.24 (30.47) 79.91 (22.79) 6 83.18 (14.92) 72.59 (25.80) 78.87 (25.79) 93.75 (10.39) 7 93.45 (11.87) 87.29 (16.19) 86.16 (15.56) 97.32 (7.77) 8 97.32 (5.76) 92.56 (12.29) 92.71 (11.78) 99.11 (3.57) 9 98.21 (4.88) 96.28 (8.47) 95.39 (7.09) 100.00 (0.00) 10 100.00 (0.00) 100.00 (0.00) 100.00 (0.00) 100.00 (0.00) 註:括弧內的數值是標準差

     

 

圖13 實驗二結果:各種情況在不同影像層次的「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4  實驗二結果:單獨呈現與同時呈現的比較 

(a)主角辨識作業下,單獨呈現與同時呈現的比較。同時呈現與單獨呈現的視覺辨識曲線 未達顯著差異(p>0.05)。(b)地點辨識作業下,單獨呈現與同時呈現的比較。單獨呈現比 起同時呈現有向右偏移的情況(p<0.001)。

 

(a) 

(b)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圖 15  實驗二結果:主角辨識與地點辨識的比較 

(a)單獨呈現情況下,主角辨識與地點辨識的比較。地點辨識比起主角辨識而言有向右偏 移的情況(p<0.01)。(b)同時呈現情況下,主角辨識與地點辨識的比較。主角辨識比起地 點辨識而言有向右偏移的情況(p<0.001)。

(a) 

(b) 

*

*

1.84cpd,主角(同)情況的閾值是 2.50cpd,地點(單)情況的閾值是 2.98cpd,地點(同) 情況的閾值是1.47cp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進層面上的影響並不明顯。

第四,主角訊息需提供到哪個影像層次,方可開始對地點辨識產生影響?由 於同時呈現情況下的主角訊息與地點訊息具有相同的空間頻率訊息,所以圖14b 中主角訊息對於地點辨識之促進,應該是由主角訊息中的低空間頻率知覺成分即 可產生作用。換言之,主角訊息不需提供至完整清晰程度即可對地點辨識發揮促 進作用。

本實驗的次要目的在於探討同時呈現時是否展現物體優勢效果?本實驗結果 顯示:同時呈現情況下,地點辨識比起主角辨識只需較少知覺累積的量即可達到 相同的辨識表現(如圖 15b)。上述現象並非源於同時呈現時的主角辨識變得比單 獨呈現更不容易處理(如圖 14a 結果並不顯著),而是源於地點辨識受到主角訊息 的促進變得更容易被加以辨識所致(如圖 14b)。本實驗並未在同時呈現情況下得 到物體優勢效果,相關議題將在綜合討論第六節再作討論。

實驗二旨在驗證主角處理與地點處理之間的「非獨立關係」,主要是從促進層 面上的影響加以驗證,並獲得支持的結果。實驗三深入探討主角處理與地點處理 的相互影響,主要是從「一致性效果」分別在促進層面與抑制層面上的影響加以 探討。

根據過去研究,本實驗預期得到「語意一致性效果」(Davenport & Potter, 2004)。

根據實驗二結果顯示:地點訊息對主角辨識不具促進效果,本實驗應重複驗證實 驗二結果,因此預期不會得到地點對主角辨識的「促進效果」。綜合上述,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