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實驗三 a:地點對主角辨識的促進與抑制

根據過去研究,本實驗預期得到「語意一致性效果」(Davenport & Potter, 2004)。

根據實驗二結果顯示:地點訊息對主角辨識不具促進效果,本實驗應重複驗證實 驗二結果,因此預期不會得到地點對主角辨識的「促進效果」。綜合上述,既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一致圖」的其中一張,另一張圖片的主角或地點皆不會再做為「語意不一致圖」、

「語意一致圖」或「單獨呈現」之任一用途。

除此之外,每位參與者對於同一張主角或地點只會看一次。每張圖片被分配 到需進行「語意一致情況」、「語意不一致情況」與「單獨呈現」的參與者人數相 同。

每張圖片的大小以及解析度與實驗一相同。每張圖片的十個影像層次其做法 與參數範圍與實驗一相同。本實驗中不管是語意一致或語意不一致的情況,都是 以同時呈現的方式先疊合好主角與地點,並以完整圖片進行空間頻率的濾波。單 獨呈現圖片的空間頻率濾波方式則是與實驗一相同。

實驗程序

參與者進入實驗室後,首先確定耳麥通訊設備的通訊品質完善,並讓參與者 瞭解實驗過程會使用到的儀器設備,然後簽署實驗同意書,並由主試者開始講解 指導語。本實驗的一個嘗試的流程與實驗一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本實驗只需進行

「主角辨識作業」,參與者則需判斷畫面中的主角以及主角正在做的事情。「單獨 呈現主角」由粗略而逐步細緻的呈現方式,如圖 6 所示。「語意一致圖」由粗略 而逐步細緻的呈現方式,如圖11 所示。「語意不一致圖」由粗略而逐步細緻的呈 現方式則如圖16 所示。

本實驗共有三個正式實驗區段,正式實驗開始之前有練習嘗試,確保參與者 瞭解作業流程與作業要求。區段內混合了三種圖片呈現方式,其呈現順序是隨機 安排的,每個區段內有七個嘗試。本實驗總共有21 個嘗試,歷時大約一個小時。

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用二因子完全參與者內設計,獨變項是「視覺呈現」以及「影像層 次」。「視覺呈現」分為「單獨呈現主角」、「同時呈現且語意一致」、「同時呈現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高空間頻率訊息的十種層次的圖片。依變項則是場景內容的「正確回答率」,以 及「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正確回答率」與「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的計 算方式與實驗一相同。

圖16 「從粗略到細緻」的圖 ─ 以同時呈現主角與地點的語意不一致圖為例 層次 1 

層次 2 

層次 3

層次 4

層次 5  層次 6 

層次 7 

層次 8

層次 9

層次 10 

本實驗統計結果顯示「視覺呈現」主要效果達顯著[F(2,22)=7.69, MSE=58.24,

p<0.01, η

2=0.88]。以 HSD 進行事後比較,其結果是:一致情況(M=98.81%, SD=4.52) 比起不一致情況(M=86.90%, SD=11.66)有較高的正確回答率,且其差異達統計顯 著(d=0.91, p<0.05)。至於一致情況比起單獨呈現(M=95.24, SD=6.90)雖有較高正確 回答率,但其差異未達統計顯著(d=0.07, p>0.05)。不一致情況比起單獨呈現有較 低正確回答率,其差異達統計顯著(d=0.70, p<0.05)。

 

就主要效果部分,統計結果顯示「視覺呈現」的主要效果達顯著[F(2,22)=9.04,

MSE=264.56, p<0.01, η

2=0.04],「影像層次」主要效果達顯著[F(9, 99)=131.50,

MSE=475.19, p<0.001, η

2=0.95]。進一步針對「視覺呈現」的主要效果進行 HSD 事後比較,「單獨呈現」與「一致情況」的比較(d=0.00)、「單獨呈現」與「不一 致情況」的比較(d=0.01),以及「一致情況」與「不一致情況」的比較(d=0.02),

這三種平均數差異的比較皆未獲得顯著結果。就二因子交互作用部分,統計結果 顯示「視覺呈現」與「影像層次」交互作用達顯著[F(18, 198)=2.45, MSE=110.74,

p<0.01, η

2=0.00]。 的情況,但其差異未達統計顯著(odds ratio=0.97,p=0.93,95% CI [0.54, 1.75])。

可見,「單獨呈現」與「一致情況」所需累積空間頻率訊息的量並無不同,並未 得到地點訊息對於主角辨識的促進效果。此結果重複驗證實驗二。

比較「單獨呈現」與「不一致情況」,其主角視覺辨識曲線之異同。如圖18 所示,結果顯示:「不一致情況」的視覺辨識曲線比起「單獨呈現」而言是向右 偏移的,且其差異達統計顯著(odds ratio=0.29,p=0.000,95% CI [0.16, 0.55])。可 見,「不一致情況」比起「單獨情況」需累積更高空間頻率訊息,才能達到相同 的視覺辨識程度,本實驗得到地點訊息對於主角辨識的抑制效果。

比較「一致情況」與「不一致情況」,其主角視覺辨識曲線之異同。如圖18 所示,結果顯示:「不一致情況」的視覺辨識曲線比起「一致情況」而言是向右

偏移的,且其差異達統計顯著(odds ratio=0.29,p=0.000,95% CI [0.15, 0.53])。可 見,「不一致情況」比起「一致情況」需累積更高空間頻率訊息,才能達到相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圖18 實驗三 a 結果:三種視覺呈現在不同影像層次的「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

「不一致情況」比起「單獨呈現」有向右偏移(p<0.001);「不一致情況」比起「一致情 況」也有向右偏移(p<0.001);「單獨呈現」比起「一致情況」雖有向左偏移,但其差異 未達統計顯著(p>0.05)。

*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空間頻率的閾值估計

本實驗根據表8 結果,求各種情況的閾值。結果顯示「單獨情況」的閾值是 2.24cpd,「一致情況」的閾值是 2.12cpd,「不一致情況」的閾值是 3.24cpd。此結 果可與「正確反應的平均正確率」的結果作呼應。

四、討論

本實驗主要目的在於以「一致性效果」探討地點訊息對主角辨識的影響,並 探討「一致性效果」在促進層面以及抑制層面分別作用的情況。本實驗認為地點 訊息對於主角辨識的影響,從「一致性效果」的作用來說,應該並非源於促進層 面來達成(誠如實驗二結果),而是源於抑制的作用。據此,本實驗應得到「一致 性效果」與抑制效果,而不會得到促進效果。

實驗結果顯示,就「正確回答率」的結果而言,實驗三a 結果符合預期,亦 即:得到「一致性效果」與抑制效果,且並未得到促進效果。就「正確反應的平 均正確率」的結果而言,三因子變異數分析中的視覺呈現主要效果達顯著,而事 後比較並未獲得任兩個平均數具顯著差異。再進一步進行等比優勢模型分析後,

便得到「一致性效果」與抑制效果,同樣並未得到促進效果。

本實驗並未獲得地點訊息對於主角辨識的促進效果,此結果重複驗證實驗二。

如圖14a 所示,在實驗二的主角辨識過程中,同時呈現(等同於實驗三 a 的一致情 況)並不會比單獨呈現更早被辨識出來。本實驗不僅重複驗證實驗二結果,關於地 點對主角辨識的影響,結果顯示「一致性效果」源於不一致的地點對於主角辨識 在抑制層面之影響而來。

根據過去研究,本實驗預期得到「語意一致性效果」(Davenport & Potter, 2004)。

此外,根據實驗二結果顯示:主角訊息對地點辨識具促進效果,本實驗應重複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