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實驗專案之教學理論

語言管理的觀念來自「語言規劃」(Language Planning)或「語言政策」的

(Language Policy)整體思維。1960年代,二次大戰結束後,很多國家結束殖民

,開始思考如何透過「語言規劃」建立國家主體性。到了1970年代,語言規劃,

不僅僅是教育或文化上的差異,更逐漸變成一種政策的制定。2009年,以色列巴 依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名譽教授伯納德•史波斯基(Bernard Spolsky)

在《語言管理》一書中提到「語言管理是種選擇(choice)」,是個人選擇自己

10

(Benjamin S. Bloom)所提倡,這種學習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預先設定學 生一個精熟標準的目標,並配合形成性與總結式測驗,允許學生在任何時間,有

11

「現代教育之父」康門紐斯(Johanna AMos CoMenius, 1592~1670)在其著 作《大教學法》中提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 員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林美谷,2014)。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重在善於啟迪,使學生 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李通,2017)。

新加坡總理的李顯龍於2004年國慶大會上提出教改方向:「Teach Less, Learn More」(少教多學),強調教育的核心在於「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他們參與的 熱情。」(Touch the hearts and engage the minds of learners.),要求全國教師教得 少一點,以便學生能夠學得多一點,即“少教多學”。“少教多學”並非是讓教

12

(六)學習檢查單(checklist)。

減法學習以能力指標作為學生學習的標竿,第一指標是對於字母的完全掌握

13

情境學習理論是最早是由Brown, Collins和Duguid等人所提出,他們根據 Vygotsky的社會認知論,及對一般人認知活動的相關研究結果,提出認知是依歸 於情境的,是文化及社會脈絡的產物,強調學習應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以生活 色(Eggen, Kauchak, 1992;鄭晉昌,1993;詹志禹,1998)。

14

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自1970年代開始崛起

,是一種以功能性為首要考量的教學方式。溝通式語言教學事實上是一種教學觀 會英文,把生活經驗和英語學習結合在一起,透過doing 、practice或是

Performance去學習(陳超明,2015)。

溝通教學法的另一個特徵為運用真實教材。為了使學者更夠接觸並使用真實 情境會使用的語言,教學者應選擇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例如:報章雜誌、電影

15

、歌曲等教材(Freeman, 2003)。角色扮演是溝通教學法的重要教學技巧,因為 學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練習不同的社會角色,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溝通(毛佩琦, 2007)。專案教師除了依據課程內容,設計對話情境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 進行練習,並且適時融入與主題相關之英語歌曲,讓學生接觸自然情境的語言用 法。

六、差異化教學-學生自主學習

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的提倡,首推美國學者Carol Tomlinson

。Tomlinson(1999)指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由於學生特質具多樣性,其 學生提供多元性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模式(Hall, Strangman, &Meyer, 2003;

Subban, 2006; Tomlinson et al., 2003)。2013年教育部差異化教學補充資料中提到 差異化教學奠基於腦部開發相關研究、維果斯基之鷹架理論、學生學習式態的相

16

(一)腦力研究(Brain-based Research):

透過腦力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哪些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了解 愈多,愈能有助於教師提供學生更有效學習。

(二)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了解學生運用視覺、聽覺或動覺接收訊息的偏好,以及學生多元智慧,

可以幫助教師採取適切的教學。

(三)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

經過測量之後,能夠瞭解學生是否學到老師所教的內容,所以課程必須 與學生學習結合,教學策略必須配合學生需求,評量必須是多元、彈性和適 切,且能評估學生持續的表現。

差異化教學指的是教師竭盡所能回應教室內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準備度

、興趣、和學習歷程,教師可以至少在三方面進行差異化,幫括內容、過程和成 果(Tomlinson, 1999)。以下就內容、過程和成果三方面分述如下:

(一)內容-教什麼內容?

教師須先確定每個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如和目標是什麼(Blaz, 2013)?依據 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適合的教材,除了課本之外,還可以提供不同程度、不 限種類、不同形式的補充教材。

(二)過程-如何教?

過程差異化指的是教師進行教學時的方式不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全 班、分組、兩兩或個人練習的不同模式(Blaz, 2013)。過程差異化亦可指教師 用不同方式讓學生學會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針對全班進行講解,或是將全班 分成兩組,一問一答地練習對話。教師可以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進行小組練 習,再點選各組的某一位組員來回答問題。兩兩配對的活動可以由第一個人指 讀或操作,第二個人聽第一個人讀的內容或檢視第一個人的操作是否正確,然

17

1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