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實驗專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實驗專案」之研究 "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實驗專案」之研究

研究生:林若蕎 撰

中華民國一Ο六年九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實驗專案」之研究

研究生:林若蕎 撰 指導教授: 何俊青 博士

中華民國一六年九月

(4)
(5)
(6)

謝 誌

擁有碩士學位一直是我給自己的期許,現在好不容易達到自己的目 標,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激與喜悅。能夠順利完成論文,最要感謝的是我的 指導教授何俊青博士。由於初入研究之門,加上本身資質不敏,因此論文 寫作的過程十分艱辛,還好有何老師的耐心指導和提供建議,才讓我的論 文能遵循正確的方向前進。同時也要感謝王前龍老師與蔡佩玲老師在研究 計畫時的細心審閱,在論文口試時所給予的寶貴建議,讓我的論文能夠呈 現更完整的研究內容,更加完善。

其次,我要感謝本研究對象,也就是我的英語實驗專案的教學夥伴,

感謝你們無條件地接受我多次的打擾,因為有你們的熱心、毫無保留地協 助,我才能順利地完成專案的研究。還有我要感謝陳超明教、鄭宗記教 授、吳正成校長、多益 TOEIC 臺灣區代表忠欣公司與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 協會的授權與提供的資料,讓此份論文得以完成。

最後,我要感謝娘家和公婆兩家人對我的關心和支持,尤其要感謝我 的先生吳冠霖,感謝他的體貼和包容,並且一手擔起照顧小孩的責任,幫 忙分攤家事,讓我能夠安心地念書與工作,完成我的學業。最後再次感謝 大家的協助與一路陪伴,在此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

林若蕎 謹致 中華民國 106 年 9 月

(7)

i

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實驗專案」之研究

林 若 蕎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從全國學生英語文學習成效及教學資源深度M型化發展的現況來看,臺東縣 已顯現不該存在的地板效應。為解決英語學習之困境,臺東縣政府與臺灣全球化 教育推廣協會於2011年共同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目 前專案計畫已邁入第六年,不僅為臺東縣英語教育引進新的教學法和思維,並且 成功地為臺東縣創造提升英語文教學成效的契機。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法、觀察與文件分析來蒐集研究資料,探討 英語實驗專案之理念、現況、成效、困境與解決方式。研究主要結論歸納如下:

一、英語實驗專案之核心理念有四項,分別為改變教師教學模式、教會優於教 完、以能力指標取代進度、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二、英語實驗專案現況為13位國小英語教師,18所國民小學參與計畫。專案教材 為現行教育部審定合格之英語教科書,使用原則為一學年一冊並提供補充教 材由專案教師參酌使用。

三、英語實驗專案之實行成效由學生測驗成績的進步、自信心的建立、學習興趣 的提升與教師專業的成長四個面向皆可看出明顯差異。

四、 專案困境與解決方式有(1)校內教師的態度,因為學生成績的進步,由質疑 轉變成肯定。(2)面對家長的焦慮,學校舉辦多場專案說明會,消除其心中 的不安。(3)研習須課務自理的問題,教師採調課及事後補課來處理。(4)學 生程度差異的問題,以差異化教學來改善。(5)透過增加練習強度、補充教 材與線上閱讀軟體,解決學生學習單字、書寫句子和閱讀文章方面的困難。

關鍵字:實驗專案、教學成效、差異化教學、減法教學

(8)

ii

The Study of Taitung County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Improvement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uo-Ciao Lin Abstract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of English learning students and the M-shape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Taiwan, reflect a “floor effect” in Taitung County, an effect which should not exist. To overcome the Englis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 Taitung County government and Glob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Taiwan collectively started to promote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2011. The English experimental project that has been active for over 6 years not only introduces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thinking to English education in Taitung, but it also successfully provides the leverage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and result of English teaching there.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collects data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a documen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deology, status quo, results,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the English experimental project.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I. The English experimental project encompasses four core ideologies, to

change the models of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idea that teaching for

learning surpasses teaching for fulfilling the duties, to replace keeping to

the schedule with assessing and evaluating learning and abilities, and to

strengthen student motivation.

(9)

iii

II. Presently thirt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eighteen elementary schools are part of the English experimental proj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projects are the current English textbooks approved and authoriz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goal is to complete one textbook per school year along with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used at the discretion of the teachers.

III. The results of the project were revealed from four aspects: improved test scores, rising confidence, growing enthusiasm for leaning, and higher levels of professionalism among teachers.

IV.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the project include, 1) the doubts of the school teachers were replaced by affirmation due to the improving test scores; 2) multiple information seminars held by the schools removed the worries and insecurity of the parents; 3) teachers rescheduled or made up the classes by themselves when being part of the workshops; 4) differentiation was applied to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5) th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vocabularies, making sentenc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re overcome by increasing the practice intensity,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and using online reading software.

Keywords: experimental projects, teaching efficiency, differentiation, teach less learn more

(10)

iv

目 次

摘 要……….….i

目 次………...….iii

表 次……….v

圖 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實驗專案之教學理論………...………..9

第二節 實驗專案之簡介………...……18

第三節 英語差異化教學之相關研究………..…….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23

第二節 研究方法……….…..…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28

第五節 研究流程………...33

(11)

v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4

第七節 研究的信實度..……….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3

第一節 實驗專案之核心理念...43

第二節 實驗專案實施現況………...46

第三節 實驗專案成效………...53

第四節 實驗專案之困境與解決方法………...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2

參考文獻………...107

附錄………...113

附錄一 訪談題綱……….113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14

附錄三 英語教學課室觀察表………..………...115

附錄四 授權同意書……….117

附錄五 專業媒體報導……….120

(12)

vi

表 次

表2-1 英語差異化教學之相關研究………..20

表3-1 「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施測時間表…..………...….…....31

表3-2 訪談記錄格式表………..……….….….…...34

表3-3 受訪者編碼代號表………..……….…...36

表3-4 訪談編碼意義說明………..….………...36

表3-5 觀察編碼代號表………..37

表3-6 觀察編碼意義說明………..37

表3-7 文件編碼代號表………..38

表3-8 文件編碼意義說明………..39

表4-1 傳統教學與減法教學之差異………..44

表4-2 實驗專案分段能力指標………..45

表4-3 實驗專案之國小與區域………..47

表4-4 實驗專案師資表………..48

表4-5 教育部審定版課程進度表……….………..……...49

表4-6 英語實驗專案計畫課程進度表………..49

表5-1 臺東在地字彙………105

(13)

vii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23

圖3-2 實驗專案試題內容圖………..31

圖3-3 研究流程圖………...………...33

圖4-1 繪本教材教案內容………..50

圖4-2 實驗專案學習單內容………..51

圖4-3 英語實驗專案計畫之墊板內容………..…52

圖4-4 字母書寫能力檢核結果………..67

圖4-5 字母書寫能力成效對照………..…69

圖4-6 字母聽寫能力檢核結果………..70

圖4-7 字母聽寫能力成效對照………..72

圖4-8 字母拼讀能力檢核結果………..…...73

圖4-9 字母拼讀能力成效對照………..………75

圖4-10 單字識別能力檢核結果………....76

圖4-11 單字識別能力成效對照………77

圖4-12 101學年度補救教學篩選測驗結果………...79

圖4-13 102學年度補救教學篩選測驗結果………...79

圖4-14 103學年度補救教學篩選測驗結果………...80

圖4-15 101-103學年度補救教學測驗結果對照………79

圖4-16 101-103學年度補救教學測驗整體成績對照………79

(14)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

」之實施現況、成效、困境與解決方式。本章共分成四節論述,第一節為研究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及普及化的行動數位裝置,加速了全球化與地球村的成 型。在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中,如何最快獲取最新知識已成國際市場上最重要關 鍵條件,因此共通的國際語言遂相形重要。英國文化協會預估,2010年全球將會 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學英語。應用語言學家格蘭多(David Graddol)也預測,估 計十年內,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約三十億人能用英語溝通,英語將成為真正的

「世界語」(吳怡靜、何琦瑜,2011)。身處在國際地球村,提升英語能力,就 是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英語能力的高低,就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指標。

英語是當前國際間認同的共通語言,多數現代國家為提升國人英語能力,逐漸 將英語教育提前至國小階段實施。英語的學習已成為未來世界中,升學與就業競 爭之必要技能之一,重視英語文教育已成為必要的教育趨勢。為了厚植國家競爭 力,提升國人英語能力相形重要。教育部自2001起將英語教育納入國民小學正規 課程,從五年級起開始實施英語教學;而後於2005年起將英語課程向下延伸至國 民小學三年級開始實施。2006年提出「補助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設備及活動實施 要點」,充實國民中小學英語設備,平衡城鄉差距,協助輔導國中小營造英語生 活環境標示英語化、資訊網站雙語化,提供優質多元生活服務,增進國際化親善 環境之營造。2009年頒布「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改善方案」,充實英語師資、提升

(15)

2

教師知能、營造優質學習環境、增設教學媒體等措施(教育部,2006a)。2011年 核定「提升國民中小學英語文教學成效計畫」藉由強化學校本位管理,適當增加 學生英語學習時間,以多元管道晉用具備英語專長之師資,協助學校營造英語學 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整合中央、地方與學校力量,共同推動英語教育

(教育部,2012)。2012年為配合十二國教上路,提升國中小教學品質,教育部 整合原有「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以及「教育優先區-學習輔導」方案資源,發 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小一到國三學生,國、英、數三 科沒有達到教育部訂定各年級最低「基本學習內容標準」,都要接受補救教學以 鞏固學生基本學科能力。補救教學篩選及成長測驗,以標準化之評量系統來篩選 需被補教教學之弱勢低成就學生,並個案列管每年施以2次之成長測驗,以追蹤 其補救教學之學習進展狀況,期盼透過計畫,提高學生學力,確保教育品質,期 以真正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理想,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教育部,2011)。2014年立 基於九年國民教育,以五大理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鑑於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實施後,國中學生將可免經升學考試直接進入高中(職)或五專就讀。因 此,確保每一位國民中小學學生之基本學力,已成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核心 課題之一,亟需藉由擬訂補救教學實施方案予以具體實踐。由於臺灣地區地方教 育主管單位對國小英語教學的政策作法不同和缺乏相關配套措施,因此使得立意 良好的英語教學政策,在推行之後問題與爭議不斷。

臺東縣雖然幅員廣大,因地處邊陲及交通不便的因素造成相對弱勢的經濟與社 會發展條件,而教育成效亦落後西部縣市。既使近年來師資條件及硬體設備上均 有明顯提升,但是對於邁向「國際化」過程中最重要環節的外語教育而言,與都 會地區相較之下仍有明顯落差,而外語教學成效亦復如是。依據2013年「臺灣學 生學習成就評量(TASA)」結果報告書顯示,臺東縣國小六年級平均分數為 227.23分,相較於全國平均值有高達25.62分之落差;而國中八年級的學生平均分 數為215.68分,相較於全國平均值,落差則擴增至36.16分。再從2012年教育部針

(16)

3

對臺東縣國中小進行補救教學檢測結果顯示,全縣國小有10.76%的學生未通過,

在部份弱勢地區甚至高達35%以上;國中部份則更加嚴重,全縣平均有38.07%的 學生未通過,在部份弱勢地區焦點學校,甚至向上飆升高達60% 以上。從上述 TASA及教育部補救教學檢測數據均顯示,臺東縣國中小學生在英語文能力上落 後全國平均值甚多,英語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效上仍有很大之努力空間,有待急起 直追,加上縣內國小大多數屬於班級數少之小校、交通及經濟環境、教育經費拮 據、配課不均等條件影響,超過一半以上的英語教學必須仰賴代理教師才能順利 進行,且必須二所甚至三所學校一起共聘,教學條件相對惡劣及不友善,以致英 語教師的異動性高,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文學習成效的延續性。疲弱的英語學習氛 圍,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雙重不利因素之下,形成了英語學習上的「無形匱 乏」,導致臺東縣國中小學生在英語文學習成就表現(包含全國基測表現)明顯 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除了英語學習成就表現之外,臺東縣英語文教學環境亦因長 期缺乏應到位之挹注,以致整體英語教學的硬體與環境條件明顯落後其他縣市,

除了全縣大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經費設立專用語言教室,聽力教學設備嚴重缺乏,

校園雙語化環境建置也尚未全數完成,在英語教學上亦出現了「有形匱乏」,這 樣的雙峰現象正快速的隆起,因而呈現英語學習的雙重匱乏之「M型化」不平現 況。

為改善臺東縣英語教育環境,臺東縣國民教育輔導團語文學習領域國中小英語 組召集人自2010年起開始建構「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並尋求 此實驗專案的支援體系,希冀藉由專業團隊的協助,引進外界英語教學資源,有 效提昇臺東縣英語教學與學習成效。在縣長及教育主管機關的積極努力下獲得了 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lob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Taiwan,GEAT)理事長 陳超明教授及TOEIC多益臺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的認同,為實驗專案增添學術及專 業團隊的協助。而後陳超明教授向縣長提出英語減法教學「教會優於教完」之教 學理念,獲得縣長與教育主管機關的支持,並於2011年正式推動「提升國中小學

(17)

4

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希望透過更多接觸與練習的機會,讓孩子從小開始 接觸英語,並培養孩子的興趣與信心,進而奠定日後學習的基礎,以培育具備

「多語能力」的新世代公民。

二、研究動機

臺東縣因幅原廣大,交通、經濟環境等條件不佳,人口外流嚴重,導致國民中 小學平均班級學生數明顯偏低,不利學習過程中的社會性發展;加上多數國民小 學英語文教學師資因係代理教師身份導致異動率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文 學習成效的延續性。此外,偏鄉學生家庭教育功能未能有效延續學校教學之成 效,因此臺東縣學生在英語文學習領域之成就表現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從全 國學生英語文學習成效及英語文教學資源深度M型化發展的現況下來看,臺東縣 處在這個M型的極左端,顯現出不該存在的地板效應(floor effect)。

為了使『提升英語學習成效』不再是口號,自2011年起臺東縣政府與臺灣全球 化推廣協會(GEAT)攜手合作,簽署了為期四年的「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實驗專案」計畫。目的是不讓任何一個後山孩子落於人後。

在傳統的教師信念中,「遵從教學進度」幾乎是所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奉行 的圭臬,趕課的結果就會造成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提早放棄學習,影響日後銜接教 育的學習成效。因此在實驗專案正式推動之前,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針對 臺東國中英語教師進行專案實施前之問卷調查,研究中顯示臺東國小學生畢業前 尚無法完全正確辨識26個英文字母大小寫高達51%,國中端之英語教師對國小英 語教師的期望僅有國小學童能學完26個字母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要求,充分顯示 出國中小英語教師教學缺乏溝通,國中小英語課程銜接困難。

研究者擔任臺東縣英語巡迴教師已有15年,於2011年加入臺東縣推動「提升國 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成為英語專案計畫的成員,從實驗專案開始施 行迄今,一直擔任專案之種子教師並參與所有的課程設計與實際推動歷程,深切

(18)

5

得知教學理念與課程操作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有很大的影響。實 驗專案推動至今年已邁向第六個年頭,第一階段的成效符合預期,呈現正向實驗 成果,推動過程中,實驗學校及教師們一路走來面臨許多困境與阻礙,同時也獲 得許多寶貴的經驗。研究者期望透過本研究作為其他學校日後推動臺東縣「提升 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與英語教師精進教學專業能力之參考,此為 本研究之主要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有:

(一)瞭解英語實驗專案之理念。

(二)瞭解英語實驗專案之現況。

(三)瞭解英語實驗專案之成效。

(四)瞭解英語實驗專案之困境與解決方式。

二、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英語實驗專案之理念為何?

(二)英語實驗專案之現況為何?

1.參與學校?

2.參與師資?

3.使用教材?

4.教學管理與成效檢核?

(三)英語實驗專案之成效為何?

1.教師教學成效是否提升?

2.學生學習成效是否提升?

(四)英語實驗專案之困境與解決方式為何?

(19)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臺東縣「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

本研究之臺東縣「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係指臺東縣政府 於2011年與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合作,共同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 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簡稱英語實驗專案。此英語實驗專案在依循教育部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規定下,進行體制內的改革,不增加師資員額、不增加教學時 數,並且利用國小現有教材,唯一改變的是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老師們在教學 上以「解放進度、練習多於講解、學習於校內完成、沒有回家作業」之減法教學 與「教會優於教完」之教學原則,配合「大量課堂練習與學習單取代回家作業」

之教學策略規劃專業師資培訓,以及教師團隊共同活化編修教材,以最貼近臺東 縣教學環境條件之方式推動。

二、英語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是指學生在接受教學策略前、後之行為變化,亦即接受教育後之「

終點行為」減去接受教育前之「起點行為」所產生之實質變化,代表的是「直接 的」學生學習成效(王如哲,2010)。

英語學習成效是指學生經由教師教學指導後,對英語學習內容之聽、說、讀

、寫基礎能力的掌握程度。本研究中的英語學習成效乃是彙整分析實驗專案相關 資料而來。資料包含五位專案成員訪談內容以及專案學生經過教師教學後在接受

「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與「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評量」兩種 測驗的成績進步情形來呈現學生之英語學習成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方法,旨在探討臺東縣「提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 實驗專案」在國民小學推動之理念、現況、成效、問題與解決方式,因此有其研 究範圍與限制,如下所述:

(20)

7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範圍為參與實驗專案之十八所國民小學,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取三 所國小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焦點主要為2011年開始加入實驗專案之校長、主任 與教師,透過對實驗專案五位成員之訪談,探討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 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之情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法,除了文獻探討之外,還透過訪談、觀察及文件 資料蒐集等方式,深入分析了解。訪談內容以研究者擬定之訪談大綱,針對五 位專案成員進行訪談,探究臺東縣「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

之理念、現況、成效、困境與解決方式。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僅選取參與臺東縣「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之三 所國小校長、主任和英語教師為主要訪談對象,因為三所學校皆屬中小型學校

,加上各所學校之校園文化、人員組成、組織風氣不盡相同,因此在推行的作 法上亦有所差異,研究者僅能蒐集幾位執行專案之教育人員的看法及觀點,無 法蒐集到所有參與成員的意見,因此呈現的結果並不能代表所有實驗專案教師 的想法,故在研究上有所限制。

(二)研究方法限制

本研究以質性訪談為主要研究方法,透過訪問與實地觀察方式瞭解英語實 驗專案推行之理念、現況、成效、困境與解決方式。研究者本身為實驗專案之 種子教師,因此在編制訪談大綱容易受本身經驗、教學理念及訪談技巧所影響

。為求研究客觀,研究者除了要跳脫身為實驗專案種子教師的身分,以第三者 角度來進行研究,更期望藉由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客觀的分析與詮釋。

(21)

8

(三)實徵論文研究限制

研究者查閱文獻後發現,國內外對於英語「減法教學」模式和英語「教會 優於教完」原則的相關研究並不多,目前僅有少數幾位學者提出此概念,以致 本研究無法廣泛地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作分析比較,因此從英語實驗專案的另一 個重要教學理念「差異化教學」,進行相關研究資料的蒐集,期盼此份研究能 夠受到多一些學者的關注瞭解,並提供教學者更多元的教學方式與策略。

(22)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對英語實驗專案之相關文獻及理論進行分析與探討,共分為三節。第 一節為英語實驗專案之教學理論,第二節為英語實驗專案簡介,第三節為英語差 異化教學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實驗專案之教學理論 一、

語言管理-建立能力指標

語言管理的觀念來自「語言規劃」(Language Planning)或「語言政策」的

(Language Policy)整體思維。1960年代,二次大戰結束後,很多國家結束殖民

,開始思考如何透過「語言規劃」建立國家主體性。到了1970年代,語言規劃,

不僅僅是教育或文化上的差異,更逐漸變成一種政策的制定。2009年,以色列巴 依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名譽教授伯納德•史波斯基(Bernard Spolsky)

在《語言管理》一書中提到「語言管理是種選擇(choice)」,是個人選擇自己 的語言目標及如何培養這些語言能力;也就是公私部門、教育單位等組織選擇設 立語言管理目標,有計畫、有步驟地執行,最後達成目標。語言管理的定義為在 特定的一段時間中,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針對某個特定目標,如何有效的把握 語言能力運用到極限,並得到最大效益的策略。

陳超明教授(2015a)認為臺灣英語教學的困境,不在於教學本身,而是教 學管理與教育制度的問題。過去教學都是照著課綱及教學進度在進行,老師唯一 的管理方式就是把課本教完,而不是把學生教會。因此,要進行全面性的改革,

最重要的是落實語言管理。語言管理是前瞻性的目標管理,必須依照目標安排進 度,循序漸進地實施管理。而國小的語言管理要從能力指標著手。訂好標準,教 師採取的就是教會學生,不求快、不求多,務必要讓學生完全進入語言內化的階 段。

二、精熟學習-教會優於教完

精熟學習又稱為完全學習或掌握學習,由卡羅(John B. Carroll)與布魯姆

(23)

10

(Benjamin S. Bloom)所提倡,這種學習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預先設定學 生一個精熟標準的目標,並配合形成性與總結式測驗,允許學生在任何時間,有 機會改進其表現水準,以獲得精熟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吳清山、林天佑,2006)

布魯姆認為每個學生都能學習,只是有個別差異,所需要的學習時間個人不 一樣,只要給予每位學生足夠的時間,就有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則每個學生應該 都能精通學校要給他們學習的課程。以下為布魯姆針對精熟學習提出五點教與學 的策略(陳嘉陽,2014)。

(一)將教材區分成為許多小單位。

(二)教學過程中強調形成性評量的運用,針對教學目標使每次測驗的題目 不要太難。

(三)每次測驗後,都讓學生核對成績。

(四)學生學習較快者,都在等待時間施予充實教學。

(五)期末考試試題包括全學期通過,而且也學會的多個小單元。

臺東縣英語實驗專案的特性是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老師的教學目標是把 學生教會而不是把課程教完。傳統教學老師的授課時間佔據大部分的課堂時間,

學生的練習時間僅占一小部分,造成下課之後必須經由大量的作業來練習。英語 實驗專案強調透過課堂練習和活動加強學習成效,只要學生在課堂有充分練習的 時間,就不用再額外花時間複習或加強。實驗專案「教會優於教完」的核心精神 是課程不一定要教完,但是教過的就一定要會。如何做到教會學生,就必須藉由 不同形式的練習活動來達成精熟的學習。實驗專案國小3-6年級學童的教學目標僅 設定在精熟二十六個字母與一百二十七個核心單字的運用,相對於一般國小學童 的英語學習內容的三百個單字,教材內容幾乎減半。因為拋開進度壓力,沒有趕 課的問題,專案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將現有教科書內的教學內容重新編排,簡化去 除課本內艱澀難懂的部分,把適合學生程度的內容,拆解成小部分,進行教學;

學生們在課堂上也增加了反覆練習的次數與時間,自然就可以在課堂上完成所有 的學習。在教學現場,教師除了使用不同的操作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反覆練習,

並於每個教學活動結束後檢核學習成果,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實驗專案針

(24)

11

對程度好的學生,會進行繪本閱讀以及進階單字的教學,讓學習進展較快的學生 在等待其他同學達成學習目標的同時,也在持續地往前學習,讓每位學生都適得 其所,發展專長。教師透過不同形式的操作練習,讓學生精熟學習內容,而達到

「教會」學生的目的。

語言教學以能力為主,讓學生真正掌握,以精熟為原則,不求學太多如文法 或是音標等語言知識,這樣使用英文才能及時與實用。

三、少教多學-英語減法教學

「現代教育之父」康門紐斯(Johanna AMos CoMenius, 1592~1670)在其著 作《大教學法》中提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 員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林美谷,2014)。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重在善於啟迪,使學生 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李通,2017)。

新加坡總理的李顯龍於2004年國慶大會上提出教改方向:「Teach Less, Learn More」(少教多學),強調教育的核心在於「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他們參與的 熱情。」(Touch the hearts and engage the minds of learners.),要求全國教師教得 少一點,以便學生能夠學得多一點,即“少教多學”。“少教多學”並非是讓教 師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師教得更好,强調教學重點從教學内容的數量到教與 學的質量轉變(陳曦,2008)。學者吳俊憲也在2015年指出新加坡之中小學教學 現場,通常是教師教得多,而學生卻學得少探究其發生的可能原因在於:教師忙 於追趕教學進度,無法有效掌握教學時間,教師習慣做單向講述而不會運用多元 有效的教學方法。該教育問題,可行的解決策略應該在於:改變教師的教學習性 應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多元化與適性化的教學策略,建立學生互學與共學的學習 社群。根據學者鍾玫倫(2012)的研究認為「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應將 教材內容了解透徹,增加課室活動教學品質。因此教師必須不斷進修研習以求得 知識進而提高素質,盡其所能顧及全面,讓學生倍受重視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臺灣首府大學兼任副教授張逸中(2014),堅信即使只教會學生一半的課程

,都比教完全部,但只懂一半好很多。因為似懂非懂的知識其實是完全無用處的

,只有「教會」才真正有意義的教育目標。

(25)

12

國教署吳清山署長曾説:「學得多不如學得好,教得多不如教會。」學會了 才有興趣與熱情繼續學。一旦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就會失去學習動機與成就,

因此成為放棄學習的「棄英族」。因此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教師們應該改變舊有 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捨棄過去的趕進度教學,以教會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

, 與十二年國教所強調的成就每一位孩子相呼應。

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2015b)提出臺東縣是臺灣的偏遠地區,學童在英語學 習上出現很大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困境,臺東縣的國小在四年前,進行「英語減 法教學」實驗;臺灣教育部訂定的國小英語課綱,要求國小生要認識三百個英文 單字,但七年級的課本,卻只運用一百二十個單字編寫,其實小學生只要學會核 心的一百二十個字,就很夠用了。目的在於要學生學得扎實、練得透徹,讓孩子 對學習英文有興趣。減法學習就是「教材減半、沒有進度、沒有家庭作業」。推 動的重點是老師不須要把課本教完,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學會。所有的學習都在課 堂上完成,只要學生說「不會」,老師就要停下進度教到會,借重的是技能學習 的觀念,強調英語文學習是種能力的運用及掌握,降低內容學習份量,強化能力 的養成。而英語減法教學實施必須具備以下幾項核心概念:

(一)以各年級能力指標為基礎。

(二)減少知識傳遞(如:kk音標、文法術語)。

(三)減少母語干擾與語法結構的轉換,運用字母拼讀法、以聲音學單字、

句法使用、閱讀能力。

(四)課堂上減少教師授課,增加學生學習時數(教學20%,練習80%)。

(五)給予每個學生成就感(考一百分的機會)。

(六)學習檢查單(checklist)。

減法學習以能力指標作為學生學習的標竿,第一指標是對於字母的完全掌握

;第二指標是字母拼讀法的活用,學生遇到英文單字,不需要依賴字典或音標即 可唸出,看到單字就會念,會念就會拼。這兩項能力指標是臺東縣英語實驗專案 國小三年級學生所要達到的標準,訂立好標準,老師採取的就是「教會」學生,

不求快,不求多,只要做到讓學生完全進入語言內化階段。減法教學不是新的教 學法,而是透過語言教學管理概念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以教會學生為教學目標(

(26)

13

陳超明,2014)。

英語語言管理的教學理念就是「減法教學」。減法教學強調「減少知識灌輸

、不要求進度、沒有作業」,是一種語言教學管理策略。理念重點包括「學習在 教室完成」、「教會優於教完」、「提升學習動機」。 減法教學是一種教學管理 概念的轉變,將學習權還給學生,而不是降低教學內容的品質。

鄒景平(2014)表示「英語減法教學」最可貴的的地方就是挑戰課綱的絕對 性,教育主管們意識到城鄉差距,勇敢拋棄了專家們以城市學生為考慮而訂下的 學習標準,改而以符合偏鄉孩子學習速度的模式-「教材減半」來應對。因為內容 教得少,課堂上讓學生練習和應用的時間就增加了,學生練習熟練有了自信,自 然會對英語產生興趣,也因為學會了,學生對自我的觀感、能力評價和自尊也跟 著提高了,形成了正向的迴圈。教育的目的不是挫折孩子的自信,而是經由教學 的過程,來建立孩子的能力和自信。「英語減法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

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從「教完內容」轉變到「教會學生」,讓孩子不再懼怕和排斥 學習,進而建立學生真正的能力和自信,促成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願意主動去 探索和學習,讓孩子從「學得少」之中,收穫高品質的學習成果。

四、情境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

情境學習理論是最早是由Brown, Collins和Duguid等人所提出,他們根據 Vygotsky的社會認知論,及對一般人認知活動的相關研究結果,提出認知是依歸 於情境的,是文化及社會脈絡的產物,強調學習應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以生活 中可以接觸到的事物或現象中取材,讓生活情境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透過實際 的活動使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技能,並對知識建立合理化及有意義 的詮釋(蔡居澤,2012)。

學習者是學習的中心,教師主要的任務是協助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而所謂 知識,是對學習者有意義的、能被理解的對象。知識是存在於人與生活環境的互 動之中,是以學習者過去的先備知識,聯結到現在的生活經驗,最後建構出新的 概念,因為這些概念與學習者產生了意義,這種有意義的學習成為情境學習的特 色(Eggen, Kauchak, 1992;鄭晉昌,1993;詹志禹,1998)。

(27)

14

情境教學法是1930至1960年間,英國語言學家發展出來的一套語言學習法,

強調語言和真實情境之間的關係:語言是在情境中學習來的。語言學習最好的方 法是經由情境讓學生瞭解語意。情境教學讓學生能感受到所習得的語言,真正在 現實生活裡應用的情形。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營造教學內容的情境(陳淳麗,

2014)。教師透過實物、圖畫、肢體動作等視覺方式呈現字彙或句型中常見的情 境,而不做文法解釋和句意翻譯。學生練習的活動包括帶代換句型、引導式覆誦

、聽寫、小組口語練習。

英語實驗專案採情境式教學法,從審定版本的各年級英文課本中,依能力指 標及學習過程,挑選適合課文進行教學。並導入以情境為主的教材,依情境分類

,配合教育部及臺東縣自定的能力指標。

五、溝通式教學法-操作形式的教與學

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自1970年代開始崛起

,是一種以功能性為首要考量的教學方式。溝通式語言教學事實上是一種教學觀 點而非一種教學方法,學習語言的重心不再是精確的文法規則和機械式的練習,

而是從生活中的各項題材,擷取適合的情境,培養學生使用目標語言的溝通能力

。Brown(2007)指出溝通式教學法重視學習者學習語言的真實情境,強調學習 語言主要是讓學習者能使用目標語言而達到溝通的目的。溝通式教學法強調讓學 習者實際的在情境中體驗語言,提倡給予學習者機會,以自己所經歷的過程,建 構自己的語言能力,符合部分學生需要的「做中學」之學習風格(郭昱倫,2013

)。

英語實驗專案的溝通式教學係以學生為中心練習活動,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 提供知識或是文法講解,而是負責提供情境讓學生練習標的語言。因此課堂上應 減少教師的解說,而多給學生開口說英文的機會。英語實驗專案注重操作形式的 教與學,在課程設計上,教師教學的份量會減少,讓學生可以透過「使用」來學 會英文,把生活經驗和英語學習結合在一起,透過doing 、practice或是

Performance去學習(陳超明,2015)。

溝通教學法的另一個特徵為運用真實教材。為了使學者更夠接觸並使用真實 情境會使用的語言,教學者應選擇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例如:報章雜誌、電影

(28)

15

、歌曲等教材(Freeman, 2003)。角色扮演是溝通教學法的重要教學技巧,因為 學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練習不同的社會角色,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溝通(毛佩琦, 2007)。專案教師除了依據課程內容,設計對話情境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 進行練習,並且適時融入與主題相關之英語歌曲,讓學生接觸自然情境的語言用 法。

六、差異化教學-學生自主學習

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的提倡,首推美國學者Carol Tomlinson

。Tomlinson(1999)指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由於學生特質具多樣性,其 學習準備度、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皆有所不同,所以其學習需求自然會有所差 異。每個班級中,不同學生不僅有社經和家庭背景差異,且在認知能力、背景知 識和學習偏好也不一樣,透過差異化教學可以符應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差 異化教學乃針對不同能力學生所採取的教與學的過程,目的在配合每一個學生需 求,強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個別的成功,而不是期望學生們調整自己來配合課 程。教師更需體認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教師的角色不在傳授全部的知識,而在 於用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資源的提供,為學生創造不同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習 得 學習的技巧,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能自主學習(Tomlinson, 2001)。

差異化教學是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度、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之 學生提供多元性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模式(Hall, Strangman, &Meyer, 2003;

Subban, 2006; Tomlinson et al., 2003)。2013年教育部差異化教學補充資料中提到 差異化教學奠基於腦部開發相關研究、維果斯基之鷹架理論、學生學習式態的相 關研究以及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教師教學需考量到個別學生的背景、學習準備度

、學習興趣、學習情況等,以提供適當的學習支援,幫助每個學生發揮潛能,達 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學者吳清山(2015)也提出差異化教學係指教師能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

,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引導學生適性發 展,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能夠產生有效的連結。它是建立在下列的三個理論基 礎上。

(29)

16

(一)腦力研究(Brain-based Research):

透過腦力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哪些的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了解 愈多,愈能有助於教師提供學生更有效學習。

(二)學習風格與多元智慧(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了解學生運用視覺、聽覺或動覺接收訊息的偏好,以及學生多元智慧,

可以幫助教師採取適切的教學。

(三)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

經過測量之後,能夠瞭解學生是否學到老師所教的內容,所以課程必須 與學生學習結合,教學策略必須配合學生需求,評量必須是多元、彈性和適 切,且能評估學生持續的表現。

差異化教學指的是教師竭盡所能回應教室內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準備度

、興趣、和學習歷程,教師可以至少在三方面進行差異化,幫括內容、過程和成 果(Tomlinson, 1999)。以下就內容、過程和成果三方面分述如下:

(一)內容-教什麼內容?

教師須先確定每個單元主要的教學內如和目標是什麼(Blaz, 2013)?依據 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適合的教材,除了課本之外,還可以提供不同程度、不 限種類、不同形式的補充教材。

(二)過程-如何教?

過程差異化指的是教師進行教學時的方式不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全 班、分組、兩兩或個人練習的不同模式(Blaz, 2013)。過程差異化亦可指教師 用不同方式讓學生學會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針對全班進行講解,或是將全班 分成兩組,一問一答地練習對話。教師可以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進行小組練 習,再點選各組的某一位組員來回答問題。兩兩配對的活動可以由第一個人指 讀或操作,第二個人聽第一個人讀的內容或檢視第一個人的操作是否正確,然

(30)

17

後角色互換。最後還可以設計個人的學習活動,例如抄寫習作、講義、學習單 等等(簡靜雯,2017)。

(三)成果-如何評量?

成果差異化指的是學生在展現學習內容精熟度和複雜度上的不同(Blaz, 2013)。成果可以用文字呈現、口說呈現,也可以依照學生不同的能力和學習 方式呈現。

陳超明教授(2013)解釋差異化教學的核心概念是將每位學習者當作是獨立 的個體。每位學生都有著不同之學習型態,老師就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用不同 的方式引導學習,讓班級裡中低學習成就之學生可以很容易學習;而對於某些程 度超前之高學習成就學生,提高課程挑戰性。如此,無論學生能力強或弱,皆可 在課堂中獲得信心與樂趣。陳超明教授認為差異化教學教學目標有以下八項:

(一)提昇學習成就 (二)協助弱勢學生學習 (三)協助學生學會

(四)增加已學會學生的挑戰 (五)提供學習困難學生更多協助 (六)提昇學生學習興趣與熱誠 (七)協助學生克服放棄學習的心態 (八)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信心

落實差異化教學的策略,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習風格;然後採行 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例如:實施彈性分組教學、個別化教學或問題導向教 學…等);最後則採行多元質性學習評量,來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未來教學 之改進。沒有一種教學法或是教學方式可以套用於所有的學生,所以教師們必須 清楚的知道,學生的差異會影響學習,應該盡力去創造教室環境來尊重學生個別 的差異。

(31)

18

第二節 實驗專案之簡介

研究者依據2011年至2014年之相關文件資料蒐集,將實驗專案計畫分別整理 為以下幾個要點說明:

一、法源依據

(一)教育基本法第13條。

(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二、實驗專案計畫目標

(一)調整臺東縣國民中小學現有英語文教學模式,藉以創造提升英語文教 學成效之契機。

(二)透過實驗專案之進行,建構出臺東縣國民中小學生英語文學習之核心 能力指標。

(三)依學習理論規劃學生適性化學習方式,兼顧學生應有學習權之公平與 正義,進而尋求弭平臺東縣學生英語文學習落差之機會。

(四)藉由實驗專案之實施成果,建立出能有效提升臺東縣國民中小學生英語 文學習成效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英語文學習動機與降低學習無助感之 比例,進而整體強化學生未來英語文學習之基本關鍵能力。

(五)於現行課程綱要之實施架構下,進行最少變異性之教學實驗模式,創造 可供其他縣市複製之經驗,並形成典範。

三、實驗專案人力組織

(一)行政組織

計畫主持人、計畫協同主持人、專案聯繫小組、執行秘書、教學輔導人 員

、專案教師、專案諮詢人員。

(二)任務小組

核心能力指標與課程規劃小組、整體計畫行政管理與聯繫小組、教學管

(32)

19

理與教材研發小組、檢測評量與資料庫建立小組。

四、實驗期程規劃

實驗專案自100學年度(2011年8月1日)起開始進行,逐年依實施成效檢討修 正辦理,預計連續進行4年,並於103學年度結束(2015年7月31日)後評估整體辦 理成效。

五、實施對象

實驗專案之實施對象為臺東縣教育處以指定學校指定年級中之普通班(包含 音樂、美術、體育班)所有三至六年級在籍學生為對象。

六、授課節數

國小中、高年級英語文教學節數設定每週2節。

七、師資安排

實驗專案中各校之教學人力編制將不予調整。其師資資格必須符合教育部規 範之具英語專長之合格教師。

第三節 英語差異化教學之相關研究

近年來學生英語程度參差問題日益嚴重,為了降低學生間學習成就的差距,

教育部極推展實施差異化教學策略,以提供適性而均等的學習機會(張美如,

2016)。教師建構差異化教學課堂時,須審慎全面考量教學設計、了解學生能力 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視狀況彈性調整教學流程及內容、靈活運用彈性分組策略

、以多元且持續性的學習評估了解學生學習、進行教材策略的思考轉化。而學生 經差異化教學歷程後,展現的學習轉變為:透過學習過程調整提升基礎讀寫能力

、學習內容的安排拓展進階能力,與課堂參與的改變(徐文琴,2016)。差異化 對學生英語學習成效良好,尤以低成就組學生進步幅度最大,教學者不僅能運用 彈性分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聽力與口說練習的機會;更能關注學

(33)

20

生個別差異,提升差異化教學課程設計的能力,並依據學生需求調整教學以提升 教學成效(蘇千芳,2015)。林于珊(2017)在其研究中發現差異化寫作教學能 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即使教學時間很短暫,僅僅七周,共十四節課,

也是能夠運用差異化教學並達到學習成效,

臺灣的英語教師常面臨班級內學生程度不一或人數過多的情形,因而加深教 學上的困難。在「教到會」的原則下,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 效實驗專案」之學校,倡導在課堂上運用差異化教學,以採取彈性分組之教學方 式進行。教師將學生分組後,不一定要給每一組相同學習任務,而是給每位學生 不同的練習;教師也可以每組分派一位程度較好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完成學習 任務,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教師亦可藉由巡視各小組,掌控學生 之學習程度並協助問題處理,或是隨時調整任務之難易度。假設授課教學目標是 五個英文字母,對於已經學會字母讀音、發音和書寫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教授如 何活用字母拼讀技巧;對於還沒學會之學生,則繼續加強基本訓練,透過操作型 學習,讓學生重複練習與複習,並使用同一學習內容但不同練習之學習單,讓每 位學生完成後都能達到學習目標,以提升學習興趣與建立學習自信心。差異化教 學等同解放教學進度,對實行差異化教學的教師來說,設定學生的核心學習內容 是第一要件,教師必須針對相同的教材內容,發展不同的學習單和學習計畫,幫 助學生找到自己在學習上的位置。

國內目前英語差異化教學的研究篇章並不多,本研究依所蒐集到的英語差異 化教學相關論述彙整,如下表2-1所示:

(34)

21

表2-1 英語差異化教學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林毓淵

(2014)

差異化故事教學對 台灣五年級學童英 語閱讀之影響

實驗研究法

英語故事教學結合差異化教學 能有效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之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及提升學習 態度

翁惠婷

(2015)

運用差異化教學於 國小五年級學童英 語學習成就與學習 態度之研究

實驗研究法

差異化教學實施後,實驗組學 童在英語差異化教學學習態度 表現上有相當正向的回饋

張美如

(2016)

運用差異化教學於 國小六年級學童英 語聽力能力學習成 效之研究

實驗研究法

實驗組於後測之「字音聽辨」

、「字彙聽辨」、「生活會話

」、「短文聽力」項目較前測 有顯著提升且有明顯進步

徐文琴

(2016)

建構差異化國小英

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學生經差異化教學歷程後,展 現的學習轉變為:透過學習過 程調整提升基礎讀寫能力、學 習內容的安排拓展進階能力,

與課堂參與的改變。

魏秀妤

(2016)

運用差異化教學對 提升國小六年級低 成就學生英語學習 成效之研究

行動研究

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後,可提 升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生的英 語學習表現及學習態度。

蘇千芳

(2015)

差異化教學在國小 六年級學童英語學 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差異化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成 效良好,尤以低成就組學生進 步幅度最大。

林于珊

(2016)

運用差異化教學提 升國小六年級 學童英語寫作能力 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差異化寫作教學能有效提升學 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王瓊英

(2016)

新北市國小英語教 師適性教學的觀點 與實踐之調查研究

問卷調查法

新北市國小英語教師對適性教 學秉持高度贊同的觀點且普遍 傾向實施適性教學。

(35)

22

以上文獻乃依據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NDLTD),蒐集整理與英語 差異化教學相關之文獻。從資料整理中,總結心得如下:

在差異化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不應拘泥於單一的教學策略,更不應採用單一 的教材教法教導不同程度、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而應該是情況運用多元的教學 策略、彈性的分組教學(如:同質性小組教學、異質性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亦 或大班教學)。尊重孩子的起始點不同,規劃給予適合的學習方法和進度,讓他 們的學習能夠展現色彩。差異化教學實施之關鍵,教師作好教學管理包括教學流 程管理、教學品質管理、教學行政管理與教學成效監控;學生則因為更易學習的 內容、活動式教學、易達成的學習目標而具有學習興趣。

(36)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本章節為清楚說明研究實施之面向,係以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為依據,將本 章節分為七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方法;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 究工具;第五節研究流程;第六節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七節研究的信實度。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英語實驗專案為主軸,從專案理念、實施現況、施行成效以及困境 與解決方式四方面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並透過訪談法、課室觀察與文件分析的 方式進行資料相互檢證,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如圖3-1所示: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7)

2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是指以某一個社會單元作為一個整體所從事的研究,而所從事的單 元可能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個體、一個機關、一個社區、一個地區或是一 個國家(蔡漢賢,2000)。Merriam(1988)認為只要是對一個有界限的系統如:

方案、機構、個體、家庭、社區或村落等,作全貌式的描述和分析,就是個案研 究。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目的在探討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 效實驗專案」計畫的理念、現況、成效、困境與解決方式。為達研究目的,研究 者採訪談法、觀察法與文件分析的方式,透過五位英語實驗專案校長、主任及教 師訪談,課室觀察及文件蒐集、分析來瞭解推動的現況與問題。

一、訪談

潘淑滿(2003)提出社會科學習慣將訪談法依據訪談問題設計的嚴謹度

,劃分為三種類型(Babbie, 1998;Berg, 1998;Fontana & Frey, 1998;Nieswoado My, 1993;Tutty, Rothery & Grinnell, 1996):結構式的訪談、無結構式訪談與半 結構式的訪談。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依據研究問題與目的,為了讓訪談過程順利進 行,因此在訪談進行前先設計好訪談題綱,以引導式和開放說明式的問題,詢問 受訪者真實的感受。本研究之訪談對象為健康國小(化名)。校長一名及英語教 師一名、快樂國小(化名)主任一名與英語教師一名,平安國小(化名)英語教 師一名,共選取五位受訪者進行質性資料之蒐集。訪談過程取得受訪者同意進行 錄音,於訪談結束後轉譯成逐字稿,期盼忠實呈現訪談內容。

二、實地觀察

質地研究之觀察法,大都以實地觀察為主,可分為「參與觀察」及「非參與 觀察」兩種形式。「參與觀察」是指研究者進入研究場域,對研究現象或行為透 過觀察的方式,進行相關資料蒐集與的瞭解(嚴祥鸞,1996)。「非參與觀察」

主要強調研究者不需要直接進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動場域,研究者置身於被觀察

(38)

25

者的生活世界外,從旁觀者的角度與立場來瞭解現象或行為意義(潘淑滿,2003

)。

本研究採「參與觀察」方式,親自到三所學校觀察課程進行的歷程並和教師 們交流實施心得。課室觀察要點擬定如下:

(一)專案教師如何進行英語減法教學?

(二)專案教師如何進行教會優於教完?

(三)專案教師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

三、文件分析

研究者蒐集臺東縣「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相關文件資料

,進行整理分析,輔以訪談內容與課室觀察資料。本研究所蒐集之文件包括:臺 東縣「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計畫、實驗專案會議紀錄、實驗 專案成果報告、教師執行課程實施與心得分享以及媒體相關報導等,藉由相互對 照文件資料、觀察記錄及訪談內容,使得研究內容更為完整。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節在說明個案學校的選擇與個案學校的背景,分別敘述如下。

一、 個案學校的選擇

黃瑞琴(1999)歸納彙整出質性研究者選擇研究對象之七項建議,如下:

(一)研究者對個案有足夠的興趣。

(二)研究場域是開放而明顯的。

(三)研究場域是可接近的或容易接近的。

(四)研究的範圍和複雜度能在可利用的時間及有限的資源完成。

(五)研究者具有可能擔任觀察者的角色範圍。

(六)個案為研究者想觀察的場域。

(七)研究者尚未探究該類型取向的場域。

(39)

26

研究者從2001年開始即擔任臺東縣英語巡迴教師,之後於2011年參與臺東縣 英語實驗專案,成為專案種子教師至今年已有6年的時間,對於專案計畫具有高 度的熱忱與深入的瞭解。

本研究之訪談對象採立意抽樣方式,選定臺東縣健康國小、快樂國小、平安 國小三所小學為研究對象。此三所學校從2011年開始推動臺東縣「提升國中小學 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的第一年即參與計畫迄今,是推動實驗專案之重點學 校非常具有代表性。就研究目的、個案的開放性與可接近性、研究的可行性等條 件而言,此三所學校皆符合,因此選定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二、 個案學校的背景

以下分別就三所個案學校之學校環境與訪談對象兩方面做背景介紹。

(一)健康國小 1.學校環境

健康國小是一所全校僅有六個班級之平地學校,為配合縣府推動觀光產 業,學校曾進行全面改建,整體規劃後的校園風格獨樹、群樹環繞使之成為 極具特色的優質學習環境。臺東縣之英語教學資源中心亦設置在健康國小校 園內,負責全縣之英語教學相關事務,為臺東縣英語教育之標竿學校。2017 年臺東縣政府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和推展國際化與世界接軌,在健康國小內 斥資打造「互動式英語教學資源中心」,導入AR擴增實境技術,創造浸潤式 英語學習環境,期望建康國小能成為臺東縣英語學習示範基地(林睿彭,

2017),由此可見健康國小極為重視英語教育的推動與英語品牌學校之建立

2.訪談對象

(1)校長

健康國小校長具備教育行政和課程與教學雙碩士學位,專長在課程與 教學,教學年資12年,擔任校長職務15年,在健康國小目前服務年資滿7年

,為臺東縣英語輔導團召集人。除了積極拓展學校與社區之聯繫,並致力

(40)

27

提升學生具備基礎學習能力,並以英語教育與國際教育為主軸,逐漸發展 出學校特色,具備品牌學校之潛力。健康國小校長是英語實驗專案發起人,

負責整個專案之設計規劃,此為本研究選取訪談對象之重要因素。

(2)英語教師

健康國小之英語教師,畢業於英國語文學系,教學年資十三年,在健 康國小目前服務滿11年,於2011年參與臺東英語實驗專案,為專案種子教 師,英語教學經歷豐富,在參與實驗專案前即擔任臺東縣英語巡迴教師多 年,實際參與實專案六年。

(二)快樂國小 1.學校環境

快樂國小位於海線,全校僅有六班是一所偏遠地區的小型學校。快樂國 小位在東河村中,是一個漢人與原住民混居的村落,原住民多以阿美族為主 要族群,原住民學生約占全校學生65%,亦屬原住民地區學校。學校重視學 生基本能力養成長期推動閱讀、基本能力檢測、品德教育等基本活動並積極

’發展特色課程,依據地方特色開發學校本位課程如:阿美文化課程、海洋 教育課程及衝浪課程。學校教師的穩定性高,流動率低,顯見教師對學校認 同的程度相當高。

2.訪談對象

(1)主任

快樂國小主任教學年資22年,英語教學年資7年,在快樂國小目前服務 滿17年,為臺東縣英語輔導團教師,亦為英語實驗專案之教學輔導教師於 2011年應專案發起人健康國小校長之邀約,遂即加入推動英語實驗專案行 列。

(2)英語教師

快樂國小英語教師畢業於英語相關科系,之前從事之工作均與英語相

(41)

28

關,目前英語教學年資2年,於2015年加入英語實驗專案成為專案英語教師

,雖然加入專案計畫的時間不長,但因其本身優異的外語能力,十分投入 專案計畫,具有高度教學熱忱,其教育理念與專案精神十分契合,故選取 為本研究之訪談對象。

(三)平安國小 1.學校環境

平安國小依山傍海,位居高雄至臺東之間交通方便,是一所小校小班型 學校。學校具有良好的小班教學基礎,教師年輕、有理念,具高度教育熱忱 與高度正確的教改理念。積極的學校組織文化氣息推展閱讀、直笛、原住民 傳統歌舞、足球、籃球等之學校特色,歷年參加各種比賽獲得不少佳績,展 現排灣族教育之內涵精神。社區鄉土資源豐富,家長具備「教改」知能並且 積極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也非常關心學校之發展。

2.訪談對象

平安國小之英語教師教學年資總計10年,英語教學年資8年,於2011年參 與臺東英語實驗專案為專案種子教師,至今一直在該校服務,教學積極認真

、生動活潑,參與專案年資長達6年,在加入實驗專案前曾擔任臺東縣英語 巡迴教師。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

研究者依據相關文件資料,分析整理實驗專案計畫之實施現況、設計問卷、

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親自在研究場域蒐集相關資料。因研究者本身為臺東縣推動 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之種子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必須 保持客觀持平的立場,才能獲得完整周詳的資料,使本研究結果具有代表性。

(42)

29

二、訪談大綱

研究者透過蒐集實驗專案計畫之相關文獻,編制訪談大綱,對受訪者進行半 結構式訪談,訪談重點在於健康國小、快樂國小與平安國小對於參與臺東縣小學 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之理念、現況、成效、困境與解 決方式。本研究之訪談大綱,詳見附錄一。

三、課室觀察表

研究者透過蒐集實驗專案計畫之相關文件,編制英語教學課室觀察表,對研 究對象進行整節課之課程觀察,觀察重點在於健康國小、快樂國小與平安國小之 英語教師對於參與臺東縣推動「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專案」之理念 與課程實施現況。

四、訪談與錄影輔助工具

錄音與錄影設備的使用是為了能詳細且真實的紀錄訪談及觀察的過程,在取 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後,進行全程錄音及錄影的紀錄,以便之後的整理與轉譯。

五、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

為檢核學生學習成效,實驗專案於每學期開學前進行專案試題測驗,作為檢 視專案計畫執行之成效依據。本研究探討之實驗專案成效乃係採計「英語實驗專 案試測試題」前五次較具代表性之學生施測成績作為研究工具之一。以下為試測 試題之說明。

(一) 試題結構

「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係由實驗專案之檢測評量與資料庫建立小組編 纂試題後,交由多益TOEIC臺灣區代表忠欣公司協助進行預試並通過信效度檢 定,施測過程採語音指示標準化進行並由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提出成果報 告,檢測結果僅區分「達成」及「未達成」二種級距,提供各個實驗學校參考

(43)

30

(二) 施測對象

因教育部規定國民小學英語科課程國小階段由三年級開始實施,故英語實 驗專案之實施對象為三至六年級所有在籍學生。專案學校三、四年級之英語文 教學,以字母與基礎單字之聽、說、應用能力為主;五、六年級將再加入基礎 讀、寫能力之教學。

(三) 施測層面

「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以診斷性評量方式作為命題基礎,共區分為字母書寫 能力、字母聽寫能力、字母拼讀能力、單字識別能力及單字書寫能力等五個面 向,設定實驗專案要求之最低基礎能力進行命題,依各年級進行三至五個面向 的檢測。」(文件PD001:100年專案教師師訓“臺東專案現況”PPT)

「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內容依據三至六年級學習程度之不同,分別進 行不同層面之測驗。以下分別為三、四、五、六年級之檢測層面說明。

1.三年級檢測層面

字母書寫能力、字母聽寫能力與字母拼讀能力,共三個層面。

2.四年級檢測層面

字母書寫能力、字母聽寫能力、字母拼讀能力與單字識別能力,共四個 層面。

3.五年級檢測層面

字母書寫能力、字母聽寫能力、字母拼讀能力、單字識別能力與單字書 寫能力,共五個層面。

4.六年級檢測層面

字母書寫、字母聽寫、字母拼讀、單字識別與單字書寫能力,共五個層 面。部分題本內容,如下圖3-2所示:

(44)

31

(四) 施測時間-

透過專案計畫之實施,將於設定時間進行成效測驗,以採集實驗專案所需 之數據,並作為日後改進之參考。該年級之後測,將作為下一年級前測之參考 基準。各設定之測驗時間如下表所示。

表3-1 「英語實驗專案試測試題」施測時間表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前

測 9月 9月 9月 9月

測 2月 2月 2月 2月

(資料來源:文件PB001 臺東縣辦理「提升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實驗計畫)

六、「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評量」

教育部為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鞏固學生基本學力,推動「國民 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以扶助每一位學習低成就學生,另為追蹤補 救教學受輔學生之學習成效,自2011年已全面推動「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 補救教學評量」,以標準化之評量系統來篩選需被補教教學之弱勢低成就學生,

並個案列管每年施以2次之成長測驗,以追蹤其補救教學之學習進展狀況。本研 究探討之實驗專案學生學習成效第二個重要研究工具為「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

圖3-2 實驗專案試題內容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TEM education provides impetus for the choic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of learning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for incorporating the major updates in the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The short film “My Shoes” has been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highlight different areas of cinematography (e.g. the use of music, camera shots, angles and movements, editing

Like the governments of many advanced economies which have formu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For detail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ources, please refer to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2017) Booklet 10: Quality Learning

← This allows teachers to adapt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devise learning/teaching materials that better suit the diverse abilities,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