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情形

為了探究實驗組達顯著差異的原因,研究者找幾位學童進行晤談,

「T」表示教師的引導語,「S1」則表示 1 號學童的回答記錄,其中較 具代表性的晤談內容如下

1.課程內容的理解

T :你認為電腦畫面中的哪個概念呈現最了解?

S1 :捲起來的線按一下就會變直線。

S8 :鉛筆ㄆ可以移到ㄅ下面,就可以看出ㄆ比較短。

S9 :對呀,可以把每一枝筆排在一起比,很容易看出誰比較長。

S3 :直線和曲線的比較很容易懂。

S21 :斜斜的路可以移成平平的路,就知道它比平平的路還要長了。

2.學習興趣

T :你認為電腦畫面中的哪個部分最有趣?

S12 :鉛筆可以旋轉、移動,很有趣。

S17 :曲線點一下就可以拉直,再點一下又可以縮回來,很有趣。

根據晤談內容發現,資訊融入的多媒體傳達能吸引學童注意力、增 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較傳統的教具教學更能清楚的讓學生理解吸收,因 此實驗組會有較佳的表現。

貳、 長度個別概念的差異情形 一、長度初步概念的差異情形

針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受試者所做的初步概念之學習表現,其題 號為 a1、a4、a5、a8、a15,共 5 題,每題 1 分,共 5 分,進行獨立樣 本 t 考驗,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生在初步概念上是否有差異,其 結果如表 4-2-3:

表 4-2-3 受試者長度初步概念差異 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4.52 0.73

控制組 4.04 1.25

43

1.567 .125

* p<.025

由表 4-2-3 可知 p=.125>.05,推得兩組學生在初步概念的學習 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從學童答題中發現實驗組學童在初步概念後測的平均數高達 4.52 分,控制組學童在初步概念的後測平均數雖為 4.04 分,略低於 實驗組,但兩組的平均數均接近滿分 5 分,因此兩組在初步概念並 無顯著差異且均對初步概念有正確的認識。

二、長度保留概念的差異情形

針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受試者所做的保留概念之學習表現,其題 號為 a2、a9、a11、a18、a20、a22、a24、a25,共 8 題,每題 1 分,

共 8 分,進行獨立樣本 t 考驗,探討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生在保留概 念上是否有差異,其結果如下表:

表 4-2-4 受試者長度保留概念差異 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4.35 2.14

控制組 3.82 2.11

43

.835 .408

* p<.025

由表4-2-4可知p=.408>.025,推得兩組學生在保留概念的學習表現 並無顯著差異。

從學童答題中發現實驗組學童在保留概念後測的平均數為4.35 分,控制組學童在保留概念的後測平均數雖為3.82分,只低實驗組0.53

分,兩組的平均數約為滿分的一半,因此兩組在保留概念不但無顯著差 異且尚未完全具備保留概念。

三、長度直接比較概念的差異情形

針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受試者所做的直接比較概念之學習表現,其題 號為 a3、a6、a7、a10、a12、a13、a14、a16、a17、a19、a21、a23,共 12 題,每題 1 分,共 12 分,進行獨立樣本 t 考驗,探討實驗教學後兩 組學生在直接比較概念上是否有差異,其結果如表 4-2-5:

表 4-2-5 受試者長度直接比較概念差異 t 考驗摘要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10.26 0.86

控制組 9.18 1.68

43

2.73 .009*

* p<.025

由表 4-2-5 可知 p=.009<.025,推得兩組學生在直接比較概念的學 習表現達到顯著差異,表示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之學 童,其直接比較概念的表現優於教師以傳統方式進行教學之學童。

第 第

第 第三 三 三 三節 節 節 節 實驗組之實驗前後概念的改變情形 實驗組之實驗前後概念的改變情形 實驗組之實驗前後概念的改變情形 實驗組之實驗前後概念的改變情形

壹、實驗前後整體長度概念改變情形

針對實驗組學童之實驗前後整體長度改變情形,進行成對樣本t考驗,

探討實驗教學前後實驗組學童在整體長度概念上是否有改變,其結果如表 4-3-1:

表 4-3-1 實驗前後整體長度概念測驗成對樣本 t 檢定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前測成績 15.74 2.40

後測成績 19.6 5 3.01

22

-6.05 .000 ***

由表 4-3-1 可知 p=.000<.001,達到極顯著差異,推得實驗前後實驗組 學童之整體長度概念改變達到極顯著差異。

一、實驗前後實驗組學童喜歡數學課的情形

研究者為了瞭解實驗前後實驗組學童喜歡數學課的程度,透過一對 一晤談方式進行,晤談對象共 23 人,晤談結果如表 4-3-2:

表 4-3-2 實驗前後喜歡數學課的程度 喜歡數學的程度

不喜歡 普通 喜歡 很喜歡 實驗前 2 人 18 人 3 人 0 人 實驗後 0 人 0 人 2 人 21 人

由表 4-3-2 可知實驗前實驗組只有 13% (3 人/23 人)的學童喜歡上 數學,但經過實驗處理後,實驗組 91%(21 人/23 人)的學童變得很喜 歡數學課了。

二、實驗前後學習成效逹顯著差異的原因

為了探究實驗組實驗前後達極顯著差異的原因,研究者找幾位學童 進行晤談,「T」表示教師的引導語,「S28」則表示 28 號學童的回答記錄,

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晤談內容如下:

1.課程內容的理解

T :你認為電腦畫面中的哪個概念呈現最了解?

S28 :繩子切成 2 段,可以分開來,又可以接回來。

S19 :線可以變細,又可以變粗。

2.學習興趣

T :你認為電腦畫面中的哪個部分最有趣?

S12 :鉛筆可以從手中拉出來,再放回去,好像變魔術哦!

S17 :點一下就可以畫出一條線了,好好玩!

T :用電腦上課會讓你更喜歡上課嗎?

S18 :因為上課很有趣,所以會喜歡。

S20 :喜歡呀!因為可以操作電腦,移動裡面的東西比較長短。

3.想上數學課的動力—當研究者問學童:這次的上課方式會讓你更 喜歡數學課嗎?全部的學童均一致的表示更喜歡上數學課了。「T」表示 教師的引導語,「S1」則表示 1 號學童的回答記錄,其喜歡的原因如下:

T :為什麼你會更喜歡上數學課?

S1 :因為會發出聲音。

S3 :動畫很有趣。

S5 :可以討論。

S7 :操作電腦很有趣。

S11 :電腦可以動。

根據晤談內容,因資訊融入的多媒體傳達能吸引學童注意力、增加 學生學習的興趣、輔助其理解較抽象的概念,因此實驗前後實驗組之長 度概念改變會達到極顯著差異。

貳、實驗前後個別長度概念改變情形

針對實驗組學童在實驗前後個別長度改變情形,進行成對樣本t考驗,

探討實驗教學前後實驗組學童在個別長度概念上是否有改變,其統計資料分 析如下:

一、實驗前後長度初步概念改變情形

針對實驗組學童之實驗前後長度初步概念改變情形,其題號為a1、

a4、a5、a8、a15共5題,每題1分,共5分,進行成對樣本t考驗,探討實 驗教學前後實驗組學童在長度初步概念上是否有改變,其結果如表 4-3-3:

表 4-3-3 實驗前後長度初步概念成對樣本 t 檢定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前測成績 4.22 1.00

後測成績 4.52 0.73

22

-1.274 .216

*p<.025

由表 4-3-3 可知 p=.216>.025,未達到.025 顯著水準,推得實驗前 後實驗組學童之長度初步概念改變未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學童在 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長度初步概念的表現並無顯著 優於教學實驗前。

從學童答題中推得初步概念在前測時平均數就高達 4.22 分,後測 時平均數雖提昇為 4.52 分,但前、後測的平均數均已接近滿分 5 分,

因此實驗前後學童初步概念並無顯著差異,研究者從學童答題及晤談中 得知初步概念多為知識性問題,題目較簡單且與學童的生活經驗相似,

因此初步概念受到電腦多媒體的影響較小。

二、

實驗前後長度保留概念改變情形

針對實驗組學童之實驗前後長度保留概念改變情形,其題號為 a2、a9、a11、a18、a20、a22、a24、a25共8題,每題1分,共8分,進 行成對樣本t考驗,探討實驗教學前後實驗組學童在長度保留概念上是 否有改變,其結果如表4-3-4:

表 4-3-4 實驗前後長度保留概念成對樣本 t 檢定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前測成績 2.13 1.55

後測成績 4.35 2.14

22

-4.67 .000***

*** p<.001

由表 4-3-4 可知 p=.000<.001,達到.001 極顯著水準,推得實驗前後

實驗組學童之長度保留概念改變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學童在教師 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長度保留概念的表現顯著優於教學 實驗前。

三、實驗組學童之實驗前後長度直接概念改變情形

針對實驗組學童之實驗前後長度直接比較概念改變情形,其題號 為a3、a6、a7、a10、a12、a13、a14、a16、a17、a19、a21、a23共12 題,每題1分,共12分,進行成對樣本t考驗,探討實驗教學前後實驗 組學童在長度直接比較概念上是否有改變,其結果如表4-3-5:

表 4-3-5 實驗前後長度直接比較概念成對樣本 t 檢定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顯著性(雙尾) 前測成績 9.13 1.32

後測成績 10.26 0.86

22

-4.60 .000***

*** p<.001

由表 4-3-5 可知 p=.000<.001,達到.001 極顯著水準,推得實驗前後 實驗組學童之長度直接比較概念改變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實驗組學童在 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長度直接比較概念的表現顯著 優於教學實驗前。

第 五 章 第 五 章 第 五 章

第 五 章 結論 與 建議 結論 與 建議 結論 與 建議 結論 與 建議

本章共分二節,第一節結論,目的在歸納研究主要研究結果與發現;第 二節研究建議,本節分為兩大部分,一方面對教學方面提出建議,另一方面 則是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針對國小一年級長度概念學習方面,相較於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以資訊融入 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之後,經過成就測驗的表現及訪談,得到下列研究結果:

壹、長度概念的理解情形 一、後測得分分佈情形

1.實驗組:得分集中在 21~23 分的學童最多,即答對率約 8 ~9 成;

15~17 分次之,即答對率約 6 ~7 成的學童次之。

2.控制組:得分集中在 20~21 分的學童最多,即答對率約 8 成;

16~18 分次之,即答對率約 6~7 成的學童次之。

二、 長度個別概念的學習表現

在本研究中長度個別概念答對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初步概念83.50%

>直接比較概念82.52%>保留概念48.89%,因此發現一年級學童已具備 長度的初步概念與直接比較概念,但仍有半數的一年級學童尚未具有長度 的保留概念,此研究結果和駱美如(2002)的研究大致符合。

(一)長度的初步概念

國小一年級學童初步概念的答對率在83.50%以上,顯示一年級 學童已具備長度的初步概念。但描述物件的長度之概念是答對率最 低的。從學童答題及晤談中得知答錯學童的解題策略受到直觀的影 響,學童答題時大部分將注意力集中在圖形上,忽略了文字題的說

明,這符合Tirosh & Stavy(1999)的直觀法則的特徵。

明,這符合Tirosh & Stavy(1999)的直觀法則的特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