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第四章 實驗設計

本章主要描述實驗設計,並探討本研究所提出探勘有助於新聞社群經營資訊,對於讀者 閱讀新聞行為的影響,以及這些資訊是否有助於新聞社群經營。本研究採用社群分析、

網站使用狀況分析與問卷調查法,作為取得受試者對於系統滿意度、社群狀態與網站經 營成效的量化與質化分析工具。

4.1 實驗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以關心政大大學報線上新聞的讀者為主,會瀏覽政大大學報新聞的 讀者來自不同學校或不同科系的學生,本研究希望設計有助於社群互動的機制,以及透 過探勘有助於社群經營資訊,能夠激發出讀者多方意見與不同觀點,進而促進互動討論 形成具有「黏性」的新聞社群。

為了驗證本研究所探勘出的新聞資訊有效性,本研究隨機將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及對 照組,以本研究所提出的支援社群互動之機制作為自變項,具體說明有焦點新聞的決定 方式、評分模式及社群資訊顯示的差異,而受試者的使用滿意度與互動程度為依變項,

針對所蒐集受試者在閱讀新聞所留下的使用資訊、互動行為等各種資料進行分析。表 4.1 為兩組實驗設計上的差異比較,實驗組所使用的網站是系統自動決定的首頁焦點新聞,

使用者可以透過回應及註解來與其他新聞讀者互動,系統也會顯示出各種與新聞相關的 社群統計資訊,如新聞分歧程度、熱門瀏覽之新聞;而對照組則為專家所決定的焦點新 聞,僅帶有基本的回應功能,並且,在評分設計上也有差異,實驗組是採取在完成評分

性質間的差異,根據兩兩個體間互動關係的有無、強弱建立關係矩陣(relational matrix), 以本研究為例,n 個使用者可以得出一個n× 的關係矩陣,本研究採用的分析方法是網n 路密度(density)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網路密度的測量是用來衡量一個社會網路中內聚力的高低、彼此之間的關係緊密與 否,高密度的社會網路有助於彼此之間的合作以及產生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效 果,但是,網路密度越高越容易有排外或團體迷思的情形發生[23],而本研究目的在於 建構支援新聞社群經營的平台,因此,分析兩組之間社會網路密度的差異是本實驗觀察 的重點之一。

4.3 網站使用狀況探勘

網站使用狀況探勘(web usage mining)一直是網路探勘(web mining)中很重要的一環,

探勘的對象是網路使用者,目的是希望藉由分析使用者在該網站伺服器上所留下的網頁 瀏覽紀錄,通常為 log 檔,找出網路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透過這些行為模式讓網站管理 者或企業得知改善服務品質的方向,如瀏覽序列探勘(web access pattern mining)的應 用。有關網站使用狀況探勘的研究及工具非常多,而本研究採用 WUM(web utilization miner)[36]作為評估工具,WUM 的架構可以分成兩個部份:

1.

Aggregation service:Aggregation service 分析網站使用者的瀏覽行為,可以將

同一位使用者的連續性瀏覽行為視為同一筆交易(transaction),並列出每一筆 交易中使用者瀏覽網頁的順序(sequence),最終是為了合併所有使用者的瀏覽 順序成為一個樹狀結構(稱為聚合樹,aggregation tree)。

2.

MINT processor:MINT 是一個資料探勘的查詢語言,使用者可以透過下達

MINT 命令指揮 MINT processor,針對其感興趣的方向,找出專家所關心的樣 板(pattern)。它大部分是套用 SQL 的語法,再加上許多資料探勘所需要的機 制,除了可以處理一般頻繁集的資料探勘,還可以指定要探勘某個特定網頁起 始或結尾的所有頻繁瀏覽路徑,是一個極具彈性的資料探勘工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 WUM 的 aggregation service 從 log 檔中萃取出使用者的瀏覽路徑之後,便將相同 起始點的瀏覽路徑合併,成為一樹狀結構,稱為聚合樹。如圖 4.1 所示,在聚合樹中出 現 的 每 一 個 節 點 , 均 代 表 一 個 被 瀏 覽 的 網 頁 , 其 中 每 一 個 節 點 都 會 以

support}

), occurrence

{(page, 的格式來表示,其中 page 為此網頁的名稱;occurrence 代表

在此路徑上,該節點重複出現的次數;support 則統計有多少人透過此路徑來存取該網 頁。如圖 4.1 左邊是將所有學習者網頁瀏覽路徑序列經過整理後,得到 6 組不同的瀏覽 路徑序列,以編號 1 的序列為例,a-b-e 是其瀏覽路徑,(8)代表該路徑發生的次數;右 邊則是由這些路徑所產生的聚合樹,其中(^, 1)表示為根節點,下一個節點(a, 1), 21 則代 表網頁 a 被瀏覽 21 次,並且是在該路徑中第一次出現。

圖 4.1 聚合樹表示圖[36]

本研究希望藉由 WUM 網站使用狀況探勘工具,比較實驗組以及對照組之間點選新 聞事件的差異。由於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在網站首頁分別提供了不同的焦點新聞列表,而 新聞網站首頁通常是使用者瀏覽新聞的起點,若首頁焦點新聞列表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時,使用者可能會經由各類別新聞列表尋求其想要瀏覽的新聞,此時,其瀏覽路徑的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合樹將會變得更深,一般認為若使用者無法在網站比較前面的節點(node),如焦點新 聞列表中找到想要的網頁或文章,則是比較不好的網站設計。反之,若能將使用者需要 的新聞呈現在網站較前面的節點,可以更方便使用者瀏覽,則是比較好的設計。因此,

我們可以藉由 WUM 工具,統計出這些在末端節點的新聞出現的次數,而從這些新聞是 否存在焦點新聞列表之中,可以比較出何組所提供的焦點新聞列表較符合使用者需求。

4.4 問卷調查及分析

本研究想實際瞭解使用者在使用本系統後,對於系統所提供的社群資訊滿意程度,因此 設計了一分「線上新聞使用問卷」,如附錄一所視,調查題目內容分為四大類別,共 16 題,如表 4.2 所示。四個類別分別為:「使用者基本資料調查表」;調查人機介面設計使 用接受程度的「系統介面操作滿意度調查表」;調查系統所提供的社群資訊滿意度的實 驗組與控制組「社群資訊滿意度調查表」;「焦點新聞滿意度調查表」;以及「系統優缺 點問卷調查表」,可以讓讀者針對於系統整體優缺點以開放式問題方式提供意見。

表 4.2 問卷調查表類別與內容

類別 內容 題數

基本資料 調查使用者對於使用線上新聞的情況 5

系統操作 調查本系統的人機介面設計使用情況 2

社群資訊 調查本系統所提供的社群資訊滿意度 5

系統優缺點 調查本系統的各方面優缺點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整個研究過中力求嚴謹客觀,茲說明本研究限制如下:

1.

控制變因的掌控:本研究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已經盡可能的讓兩組實驗的環境 保持一致,除了自變數與依變數,其他的變數都應維持一致,但以本實驗而言,

在實際的情況下,我們無法要求相同的使用者群,閱讀相同的新聞,或者對於 相同的新聞進行兩次的討論,以求一致的控制變因,因此兩組間的使用者群與 新聞內容存在著差異性。

2.

樣本的代表性:由於本研究是以政治大學大學報作為新聞來源,並且僅針對大 學報部分讀報用戶進行實驗,因此,可能與實際之新聞平台有一定差距,無法 作過度一般化的推論。

3.

受試者主觀判斷與認知所產生的偏誤:本研究許多變項測量是基於受試者主觀 判斷與認知,雖然收集的資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也可能受到使用者動 機、期望、價值觀等心理因素所影響而無法測得實際狀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