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八章 貿易自由化對台灣婦女的貢獻

四、 對女性就業的影響

表3-7 台灣家庭主要收入供給者性別比率 家庭主要收入供給者

年份 男性 女性

人數(人) 百分比(%) 人數(人) 百分比(%)

2001 5410881 0.803 1320005 0.196 2002 5444127 0.796 1395263 0.204 2003 5487526 0.788 1474033 0.212 2004 5552700 0.784 1530745 0.216

(資料來源:本表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資料)

除了薪資所得之外,在所得面,女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的比率,也逐 年提升。傳統上皆是由男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然而女性擔任收入提供者的 比率從2001 年的 19.6%提升到 2003 年的 21.2%(如表 3-4 所示),相較於東亞其 他國家,女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的比率已相對較高。

四、 對女性就業的影響

  貿易自由化會提高全民福利,藉由降低貿易的扭曲程度,活絡進出口貿易,以 強化本國的國際競爭力,並使國內的產業結構得以進行合理的調整。然而,在此同 時,國內的各種生產要素亦將重新配置,因此伴隨產生的,可能就是勞動密集產業 衰退、資本密集產業成長、或各種產業外移或景氣因素造成的失業現象。而男、女勞 動力先天上即有勞動特質的差異,客觀來說,男、女勞動力在不同工作職缺間並無 法完全移動、完全替代。因此,當台灣加速貿易自由化時,降低關稅、縮減進口配額 等貿易自由化的措施必須推行,產業結構將會調整,女性的就業機會也將會與以往 不同。

  過去的研究多半強調女性勞工受到貿易自由化的負面衝擊,卻對女性就業機會 增加、產業結構轉變、女性高階工作機會增加等正面效果沒有著墨,然而事實上貿 易自由化可能會使得女性原本就佔優勢的部門或職位增加勞動需求、進而提高女性 的就業機會或所得;也有可能創造新機會或新產品、新部門,使得女性的就業機會

增加。

  經濟學家已用經濟模型,針對貿易自由化對女性就業機會造成的衝擊進行推估。

林國榮、張靜貞、徐世勳(2003)『入會承諾對台灣男女勞動需求衝擊之動態一般均 衡分析』的研究中,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對台灣的男女勞動力進行多部門

(multi-sectoral)異質勞動需求預測;該研究以『加入 WTO』做為貿易自由化事件 的定義點,預估結果為農業勞動市場將隨著入會承諾的推動而加速萎縮;本土工業 部門就業市場則將遭受負面衝擊影響,服務業部門勞動需求量則呈穩定增加。整體 來說,女性的就業機會仍是成長的,尤其是在高階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方面,產業 別則為服務業,女性就業機會增加的比例尤其顯著。

  林國榮、張靜貞、徐世勳的研究結果(如表3-4)顯示,若就男、女勞動需求衝 擊觀察,隨著入會自由化承諾施行,額外創造女性就業機會需求的部門依職缺增加 最多者仍為商業,根據估計,至2006 年累計多出 3 萬 7 千名女性職缺,其次依序 為其他服務業及工商服務業。由於加入WTO 後台灣服務業發展益形加速,而一、二 級產業相形萎縮,故使得非體力性操作之女性勞動力取得就業競爭之相對優勢,女 性勞動需求擴張的程度較男性為多。而隨著低階技術之比較不利益產業的出走、營 造業復甦力道不足、電腦大量在行政事務處理上的使用,及傳統工業工作線上作業 員陸續裁退,政策模擬期間,不論男、女性,非專技人員的勞動需求成長幅度均低 於專技人員需求增幅。

  上述為經濟模型預測結果;由於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入會承諾仍未全面實現,

上述的預測值須待全面落實承諾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檢證,但若對照近年來台灣女性 就業機會的實際數值,可發現自台灣加速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以來,女性就業機會的 變化,的確合於經濟模型之預測。

對照表3-5「2000 年~2005 年台灣兩性職業別從業人員逐年成長率」,可發現相 較於其他職業別,自2000 年以來,女性高階管理人及民意代表的人數,其逐年成 長的比率為最為高,人數膨脹最快,其成長率甚至遠超過男性,可見在高階管理人 及民意代表中,女性人數增加的幅度遠比男性大。

 而就其餘職業別來看,女性就業人數年成長率次高者,則為技術員及助理專 業人員、以及專業人員這兩項。人數衰退最多的則為農林漁牧工作人員,年年均為 負成長。這顯示出2000 年以來,尤其是在台灣加入 WTO 之後的這幾年,女性的確 得到了更多更專業、更高階的工作機會;然而,在此同時,農林漁牧的女性從業人 員受到的負面衝擊是最大的。

表3-8 加入 WTO 後台灣各產業職業別女性就業人數模擬預測(單位:千人)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1-2005

平均年增率

女性就業者 3907 3964 4012 4053 4096 1.2

農業 195 186 178 171 164 -4.2

商業 1106 1133 1161 1189 1215 2.4

運輸倉儲通信業 105 109 113 117 121 3.6

金融保險不動產業 235 239 242 245 248 1.4

工商服務業 145 148 151 154 158 2.2

其他服務業 1037 1061 1082 1102 1120 1.9

專技及行政人員 1854 1891 1923 1952 1982 1.7

農業 3 3 3 3 3 0.0

非專技人員 2053 2073 2089 2101 2114 0.7

農業 192 183 175 168 161 -4.3

運輸倉儲通信業 19 19 19 19 19 0.0

金融保險不動產業 3 3 3 3 3 0.0

工商服務業 10 10 10 10 10 0.0

其他服務業 349 360 370 380 389 2.7

(資料來源:林國榮、張靜貞、徐世勳(2003),『入會承諾對台灣男女勞動需求衝 擊之動態一般均衡分析』,人口學刊第 27 期,頁 1-36,2003 年 12 月)

表3-9 2000 年~2005 年台灣兩性職業別從業人員逐年成長率 男 女

民意代表企業主管及經理人員

2000 -1.16% 2.23%

2001 -2.02% 2.68%

2002 4.70% 3.04%

2003 -0.70% 8.68%

2004 3.90% 8.52%

2005 0.32% 1.38%

生產及有關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工及體力工

2000 1.09% 1.50%

2001 -4.12% -3.16%

2002 -3.19% -1.82%

2003 0.22% -0.35%

2004 2.12% 1.87%

2005 1.66% -0.76%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2000 1.75% 0.70%

2001 1.11% 2.00%

2002 1.35% 5.17%

2003 1.64% 5.51%

2004 3.26% 3.62%

2005 1.99% 5.25%

事務工作人員

2000 -0.22% 4.22%

2001 -1.82% 0.37%

2002 1.03% 1.70%

2003 3.66% 1.44%

2004 2.19% 4.80%

2005 2.44% 2.34%

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2000 2.09% 3.29%

2001 0.04% 3.46%

2002 2.17% 3.05%

2003 0.84% 1.99%

2004 1.13% 2.21%

2005 0.67% 1.15%

專業人員 2000 5.10% -1.94%

2001 2.28% -0.52%

2002 5.95% 5.08%

2003 4.16% 4.81%

2004 9.18% 4.79%

2005 9.84% 9.16%

農林漁牧工作人員

2000 -4.26% -6.47%

2001 -3.83% -5.43%

2002 0.84% -0.41%

2003 -3.17% 0.24%

2004 -8.23% -7.29%

2005 -8.17% -8.0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庫) 1980 1522664 71.03% 28.97% 2207889 65.53% 34.47%

1981 1574552 68.09% 31.91% 2176215 65.60% 34.40%

1982 1617561 66.80% 33.20% 2248727 64.83% 35.17%

1983 1683750 66.84% 33.16% 2411194 65.05% 34.95%

1984 1811786 67.18% 32.82% 2477422 66.02% 33.98%

1985 1864964 66.66% 33.34% 2555973 66.38% 33.62%

1986 1936604 66.65% 33.35% 2652424 67.18% 32.82%

1987 2010581 65.52% 34.48% 2736478 67.24% 32.76%

1988 2082594 63.31% 36.69% 2772348 65.81% 34.19%

1989 2097430 60.29% 39.71% 2738881 63.92% 36.08%

1990 2061089 56.82% 43.18% 2771245 62.37% 37.63%

1991 2083284 55.12% 44.88% 2926132 61.61% 38.39%

1992 2178996 52.61% 47.39% 3046737 60.65% 39.35%

1993 2251836 50.33% 49.67% 3201764 59.58% 40.42%

1994 2360073 48.53% 51.47% 3309547 59.06% 40.94%

1995 2452020 45.69% 54.31% 3255904 56.80% 43.20%

1996 2431200 44.57% 55.43% 3289896 56.35% 43.65%

1997 2466893 44.04% 55.96% 3288214 56.31% 43.69%

1998 2506626 43.14% 56.86% 3286170 56.17% 43.83%

1999 2538917 42.68% 57.32% 3318571 55.88% 44.12%

2000 2606131 42.46% 57.54% 3178670 55.61% 44.39%

2001 2526323 41.66% 58.34% 3102516 55.04% 44.96%

2002 2495947 41.32% 58.68% 3133976 55.07% 44.93%

2003 2531249 41.16% 58.84% 3215893 55.05% 44.95%

2004 2617016 41.06% 58.94% 3271374 54.91% 45.09%

2005 2667861 40.36% 59.64% 2667861 54.50% 45.50%

(資料來源:本表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