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由於海嘯相關資訊的缺乏,管理海嘯的研究亟需基本的空間分布資料與工程研 究作為佐証。除了前述建議針對建築與都市計畫領域之研究方向,以下針對其他的 領域提出研究方向的建議。

在海嘯模擬方法,以台灣現況而言,可以參考暴潮之模擬。此處考量是基礎於 下列原因:海嘯風險機率低,對台灣之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小於因颱風所造成的暴 潮。在台灣過去針對與核能電廠進行的研究,發現相同重現期的海嘯水位高度,是 小於暴潮的水位高度。在缺乏充分歷史資料的佐証之下,利用思考管理暴潮的研 究,來規範海岸地區的土地利用,或許是較為合理的做法。

未來的工作可以比較海嘯與暴潮的模擬結果與影響範圍,進而劃設海嘯(暴 潮)潛勢區。這方面研究並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工作內容,但都市計畫與建築的 應用研究,要有充分的基礎研究作為支持。

災害潛勢地區劃設首先應從重要人口聚集地區開始。台灣潛在會發生海嘯的地 點,與歷史上曾經發生海嘯地點有限,甚至有部份學者不認為海嘯會對台灣造成威 脅。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全台灣海嘯潛勢地區的劃設,會受到各個領域學者對於研 究必要性的執疑。

海嘯與其他災害管理對策的整合。海嘯發生的機率低,雖然南亞大海嘯造成了 接近三十萬人的死亡,對四周臨海台灣,多數人對於海嘯議題的重視程度仍然非常 的低;為了妥善管理海嘯的問題,對於已有管理制度、其他災害的管理,無論是減 災、備災、應變,與復建,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都必須可以同時考慮海嘯的管理問 題。例如,緊急應變人員在備災計畫當中,可以思考:颱風來臨前的疏散工作,可 不可以將海嘯的疏散一併考慮?颱風的警報系統和海嘯的警報系統是否相聯結?結 構工程師在思考建築物抵抗地震災害的時候,是否可以同時檢討海嘯發生時的結構 安全?

也是因缺乏對於海嘯管理的重視,管理海嘯必須找出簡單便宜的方法。其中最 便宜的減少海嘯損失的方法,就是災害整備中發布警報並進行疏散。因此,警報機 制的建立是這個行動中最關鍵的要素。警報與疏散沒有辦法減少財物的損失,但是 對於災害所造成的生命損傷有立即的效果。海嘯管理的應強調建置有效的警報系 統。

附錄一 期初簡報會議紀錄

一、 時間:94年12月2日(星期五)下午2時30分正 二、 地點:建築研究所會議室

三、 主持人:何副所長明錦 四、 出席人員:略。

五、 主席致詞:略。

六、 業務單位報告:略。

七、 計畫簡報:略。

八、 問題詢答:

黃教授煌輝:

1、 台灣有關海嘯之研究已有約 20 年歷史,遠自核三、核四廠建廠時,便有針對 海嘯對於核電廠影響問題進行研究,但受限於課題敏感性,此一報告鮮為外 人所得知。而此一報告研究重點為海嘯對於冷卻水取水口運作時間之影響,

並未針對土地使用及建築物管理進行研究。

2、 台灣東部海岸海岸坡度較為陡峭(坡度 1/6~1/10),故其波高不會很高,然 西部海岸坡度較為平緩(1/300~1/1000),如發生海嘯造成傷害就會很大,故 有其必要進行相關研究。

3、 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具有世界最為先進之造波機,可模擬海嘯之作用,

可作為海嘯對建築物影響之用。

4、 關於此一課題可由減災觀點進行研究,例如海嘯警報發佈後之人員疏散避 難、海岸植栽可減低波浪之作用、建築物之排列採不規則配置,均有減低災

害之效果。而土地使用及建築物管制,雖可有效減低災害損失,但由於台灣 地狹人稠,民眾守法情形不佳,是否可以有效實施?其成效有待評估。

馬教授國鳳:

3、 有關台灣歷史紀錄中,有關可能海嘯之影響區域,中央大學地球物理所曾進 行初步研究,此一研究成果可提供相關研究參考。而由程式模擬分析結果,

較為擔心基隆、金山、野柳一帶,或許有海嘯災害之潛勢,可加強當地居民 之教育訓練,及建立有效廣播警告系統,以達到減災之目的。

4、 而國內有關海嘯潛勢區域之評估研究,係由國科會負責推動研究,而將針對 歷史海嘯及精確海底地形等條件進行研究。此一研究計畫希望能於三年內

(95 年 8 月~98 年 7 月)能有具體成果,以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郭主任鎧紋:

1、 中央氣象局負責海嘯之警報發佈,著重於應變措施,而本研究重點在於平日 之準備與防災,兩者可相輔相成、密切配合。

2、 中央氣象局曾針對台東成功外海之地震所誘發之海嘯進行分析模擬,此一海 嘯之浪高不高並未造成災損,但其到達時間卻較分析結果慢了約 10 餘分鐘,

可能欠缺精密海底地形資料所致。

3、 中央氣象局有關海嘯警報發布原則為規模大於 7.0、震源深度小於 35km 才發 佈海嘯警報,此外僅進行觀測,並不發佈警報。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吳子修博士:

1、 預警系統應包含廣播系統,以通知民眾疏散避難。此外,應有避難據點及疏 散路線之規劃。

2、 本研究計畫中,建議將警察消防據點設置於災害潛勢區域之外,建議可考量 將此類據點設置於潛勢區域之內,以增取防救災時效,而此類建築物則採用 較高標準設計標準,以維護安全。

營建署都計組代表:

1、 由防減災觀點出發,海嘯潛勢區域其人口密度如何降低,以減低可能之災 損。而警報發佈後,人員疏散難亦為值得探討之課題。

2、 而根據國土計畫法及海岸法(草案)之精神,本計畫研究成果與防護區之劃 設、防護計畫之管制事項相關,而防護區之業務屬於水利署,爾後會議可請 水利署參加。

營建署建管組代表:

1、 當海嘯發生是否需成立專家小組評估建築物受損情形,建議可參考本組之地 震災損評估小組之專家名單。。

基隆市政府代表:

1、 基隆市 93%土地為山坡地,如需因海嘯管制土地使用,對於基隆市之發展將 造成極為嚴重之影響。而由於海嘯發生之機率不高,如何於防災需求及都市 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建議研究團隊加以考量。

2、 現今科技技術,海嘯可以預警,是否加入疏散避難以降低災損課題之探討。

此外,建議增加建築物適度強化,以減低海嘯可能發生損失之研究。

何副所長明錦:

1、 本研究為先期研究,研究方向將廣泛聽取各方專家意見,而所規劃之研究課 題,將斟酌本所業務執掌,於往後年度陸續執行。

2、 而可行性研究係由防減災觀點出發,探討可研究方向,尤其與建管有關課題 應特別探討,進而規劃後續研究課題。

計畫協同主持人薩教授支平答覆:

1、 海嘯之防減災工作中,警報之發佈及人員疏散避難為重要事項。而由都市發 展及國土開發之觀點,若能事先能有良好規劃設計及管理,將可減低災害發 生之損失。

2、 相關意見將作為本計畫執行之參考。

九、 結論:

1、 會議中各專家學者意見之重點部份,承辦人員詳實紀錄,簽核後分送與會人員 及各計畫協同主持人。

2、 計畫協同主持人將會議意見回應表附於成果報告。

十、 散會(下午五時)

附錄二 專家學者諮詢名單

姓名 服務單位

吳杰穎 銘傳大學 都市計畫與防災學系 助理教授 李泳龍 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 副教授 林文苑 銘傳大學 都市計畫與防災學系 助理教授 邵珮君 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 助理教授 周士雄 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 副教授 紀雲曜 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 助理教授 洪鴻智 台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學系 副教授 柯于璋 義守大學 公共事務學系 助理教授 陳亮全 台灣大學 城鄉與建築研究所 教授 陳天健 屏東科技大學 水土保持系 助理教授 黃智彥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詹士樑 台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學系 教授 鄧慰先 聯合大學 建築系 副教授

劉怡君 國科會 防災科技中心 研究員

附錄三 期末簡報會議紀錄

一、 時間:94年2月10日(星期五)上午9時30分正 二、 地點:建築研究所會議室

三、 主持人:丁所長育群 四、 出席人員:略。

五、 主席致詞:略。

六、 業務單位報告:略。

七、 計畫簡報:略。

八、 問題詢答:

許教授銘熙:

1、 本研究報告內容充實,值得肯定。

2、 根據國外相關研究指出,海岸種植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海嘯危害,故於規劃海 岸土地使用管理辦法時,可與其他方法配套應用。

3、 如能規劃足以承受海嘯危害、結構良好之建築物,美日等國所採行之垂直避 難方法,不失為一有效疏散避難方式。而台灣地狹人稠,海岸土地管制使用 難度可能甚高,如何加強防護及提高建築物安全性,降低危害程度,為較為 可行之方法。

馬教授國鳳:

3、 國內有關海嘯課題之基礎研究已有一定成果,相關單位應持續支持類似研究

(如海嘯災害潛勢區域之劃設),政府相關單位方可有足夠資料進行政策及 法規制定。因此,希望能有後續政策研究配合執行。

黃教授煌輝:

5、 海嘯潛勢區域範圍之研究應積極進行,以劃定可能產生災害區域的參考,並 建議以科專計畫進行。

6、 海嘯潛勢區域劃定後,宜再深入研究在此一區域之溯上高度與距離,此一部 分國內已有研究執行能力,也希望能以科專計畫方式處理。

7、 以上資料完成後,建研所即可規劃此區域在垂直方向之避難高度及規劃水平 逃難距離及路線。

8、 土地利用在私有土利上很難有所控制,在國有土地可由內政部規劃,海岸植

8、 土地利用在私有土利上很難有所控制,在國有土地可由內政部規劃,海岸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