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就業準備度對工作自我效能及職場工作表現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就業準備度對工作自我效能及職場工作表現的關係

根據研究目的欲探討就業準備度對工作自我效能及職場工作表 現之關係。以下分述就業準備度內涵、工作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之 關係、就業準備度與職場工作表現之關係,而後探討就業準備度具中 介效果之文獻。

壹、就業準備度與工作自我效能及職場工作表現之關係

根據過去文獻回顧的結果,已瞭解工作自我效能與工作表現之關 係(Stajkovic & Luthans,1998;Judge & Bone,2001),且在身心障礙 復健諮商領域亦有相關實徵性研究佐證兩者間的關係(林淑玲等人,

2013;Waghorn, Chant, & King, 2005)。透過上述研究結果也發現,

身心障礙者本身所具備的就業能力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亦會影響其職 場工作的表現,因此除探討智能障礙者工作自我效能與職場工作表現 之關係外,納入就業準備度作為兩者關係考量的變項。

一、就業準備度的內涵

就業準備度(employment readiness)是為就業準備歷程的成果,

使個體具備足夠的能力不需得到外來協助,而得到並維持穩定工作,

甚至具有管理工作職務的能力(Barton & Kirsch,1990)。根據國外文 獻調查智能障礙學生具有高度的就業意願,但往往因為缺乏就業準備 之能力,包括處理危機衝突、與同事互動及與雇主回應等的技巧而造 成就業上的困難。且就業能力與未來就業成功具有高度相關(吳訓 生,2004),是故培養就業準備能力,將有助於智能障礙學生就業之 後的工作表現。

就業準備度的範疇相當廣泛,國內外的文獻對就業準備度及職場 就業力有相當多的討論。以 Chan、Rubin、Lee 與 Pruett(2003)評 估學生就業準備度(job-readiness)的情形就包涵四個向度:生活技

巧(life skills)、情感相關技巧(affective skills)、就業技巧(employability skills)及求職技巧(job seeking skills)。而各別向度之下,亦包含許 多內涵,整理如表 2-1。此外,美國俄亥俄州職業教育委員會調查 60 位雇主,分析其對於智能障礙者工作要求條件為何,研究結果顯示整 潔的穿著、獨立作業、表達溝通能力、準時上班、小心使用工具、工 作時注意安全、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工作、有耐心、能做決定、能更正 錯誤、能接受批評的壓力、能服從指令及能和他人合作等(Kallio, 1993;引自張萬烽,2002)。

而在國內亦針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就業準備度進行調查。陳 曉瑩、王智弘(2007)將就業準備度定義為透過瞭解輕度智能障礙學 生對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及生涯信念的準備程度,協助其未來職業生 涯的適應;謝靜儀(2012)歸納就業準備度是為個體具有足夠的能力 可以找到工作、持續工作,且穩定工作的能力,並將就業準備度的構 念區分為三大向度,分別為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及職涯規劃。此外,

張萬烽與陳靜江(2004)發展智能障礙者一般就業技能評量表,以瞭 解智能障礙學生的工作情形,包括五個向度:工作能力、工作態度、

工作社會能力、個人社會能力及功能性學科能力,以作為就業轉銜的 參考工具。

綜合上述,欲瞭解智能障礙者就業準備度的內涵及向度相當廣 泛,將上述向度與內涵整理如表 2-1,並進一步歸納就業準備度的基 本範疇。不同研究者所提出之向度及所包括的內涵不盡相同,然而從 中可大略歸納基本的向度,大致可分成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及工作社 會能力,可瞭解就業準備度基本應具備的內涵,且均強調智能障礙學 生需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期望藉由就業歷程的評估,對個體就業準 備度有更深的瞭解,因就業準備度即是個體發展就業力的整體成果表 現,提供智能障礙者本身及輔導轉銜者對個體所具備的就業力有更深 的評估。

表 2-1

國內外文獻對就業準備度之向度與內涵統整摘要表

提出者/年代 向度 內涵

Chan, Rubin, Lee, &

Pruett(2003)

表現比工作人格及工作價值觀更需加強;生涯信念發展最低,推估生 涯信念尚未成熟,並且在「我具備有專業領域的能力」表現最低,表 示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領域及自我認同普遍低落。而方淑秋(2005)調 查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在面對職業上發生問題的解決能力,發現高二 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顯著低於三年級的學生。然謝靜儀(2012)調查 台北市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參與技能檢定訓練與就業準備度之關 係,研究結果指出參與技能檢定學生自評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及職涯 規劃皆頗正向。

高淑琴(2009)從雇主角度調查對於學生進入職場實習所需具備 之工作能力、工作態度與身心狀況的看法。研究結果指出不同職類雇 主對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工作態度上皆未達顯著差異,換言之,僱 主認為工作態度準備度甚為看重,且以遵守紀律為最重要之態度;工 作能力部分在遵守指導能力、清潔能力、清潔辨識能力、精細動作、

口語表達能力、口語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為最需要。此外,美國近幾 年強調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就業復健計畫是需要有實證基礎及績效 的,Müller與 VanGilder(2013)從家長、個體本身、雇主及就業輔 導員的觀點調查參與 SEARCH 計畫的身心障礙者與就業準備度之間 的關係。對家長及身心障礙個體本身而言,均認為提升自信心及自尊 心的重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獨立與成熟度的增加,更了解職場的工 作文化需求及期望;對雇主而言,與同事的相處更加融洽職場的氣氛 較佳與更有動機學習。其中,雇主特別強調四個就業準備度之能力是 身心障礙者缺乏的,分別為溝通技巧、時間效率、問題解決、尊重職 場的文化及了解職場期待。而就業輔導員與雇主的觀點未達顯著差 異。

綜合上述,透過智能障礙學生自評在工作態度及工作能力的就業 準備度表現結果雖不一致,但在職場均缺乏自信心。自雇主及就業輔 導相關人員觀點評估對智能障礙學生的就業準備度,可以發現工作社

會能力是智能障礙學生亟需加強的能力,包括職場的溝通能力及與同 事的人際互動,Strauser、Waldrop 與 Ketz(1999)也談到個體未能就 業的原因最主要缺乏與工作職場社會互動的技巧。換言之,智能障礙 學生會因為就業準備度的不足,尤其是社交互動的技巧而影響其在職 場的工作表現與滿意度,進而影響其工作自我效能。

貳、就業準備度與工作自我效能及職場工作表現關係之相關研究 以下依就業準備度與工作自我效能及職場工作表現,及就業準度 在兩者間的關係進一步的探討。

一、工作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之關係

Li 與 Goh(2011)以 47 名新加坡 16 至 21 歲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為對象,調查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欲瞭解自我 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之關係。其將自我效能分成一般自我效能與社交自 我效能,探討兩者與就業準備度之關係,並將社交自我效能作為一般 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之中介變項。研究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與 就業準備度具有高度的正相關;社交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也具有正 相關;社交自我效能具有中介作用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之效果。換 言之,當個體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則其擁有較高的就業準備度,但是 其社交自我效能低時,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並不一定可以有良好的就 業準備度。由此研究結果可知工作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具有正相 關,且社交技巧會影響就業準備度的結果。

此外,智能障礙者對於自身就業準備程度的知覺,也有可能影響 工作自我效能與就業準備度之關係。根據 Keim 與 Strauser(2000)

以 77 個參加過職業準備訓練計畫的身心障礙者及四位就業輔導員為 對象,研究兩者之間對於就業準備度完成度的認知是否有差異。研究 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身心障礙的工作者與就業輔導員在就業準備度 完成的知覺是有差異的,且身心障礙的工作者對於自己工作上的自信 比就業輔導員還高。換言之,身心障礙的工作者本身的工作自我效能

高,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工作,但卻造成較少的練習,較不願意去傾聽 就業輔導員和未來雇主的意見和回饋。因此往後會在工作上遭遇挫 折,而無法維持工作。

綜上所述,工作自我效能對就業準備度具有正相關。然而,障礙 者自覺準備度與實際表現不符合也會因此影響兩者之間的關係。

二、就業準備度與職場工作表現之關係

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學校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課程的指導之 後,所學得之技能實際就業率仍低。為使身心障礙者能夠穩定就業,

國內外進行許多以實證為基礎的(evidence-base-plan)職業復健

(vocational rehabitation)計畫,目的是透過職業復健的計畫方案,

以訓練身心障礙者之就業準備度,確保其能進入職場穩定就業。

以美國 SEARCH 計畫為例,Christenson、Hetherington、Daston

與Riehle(2015)對接受就業準備計畫之身心障礙者進行五年長期追

蹤調查。研究發現接受就業準備計畫之後有 65%的身心障礙者順利 進入競爭性的就業職場,而五年之後仍有 83%的身心障礙者持續在 職場上就業。換言之,透過具有實證本位的復健計畫,能協助身心障 礙者獲得及維持就業。

此外,Dicky(1992)針對社區大學身心障礙者所做之研究,發 現同事關係發展有助於工作場域的能力訓練,職場就業準備度與能力 訓練,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期中有 90%的受訓員工提升 43%的工作

此外,Dicky(1992)針對社區大學身心障礙者所做之研究,發 現同事關係發展有助於工作場域的能力訓練,職場就業準備度與能力 訓練,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期中有 90%的受訓員工提升 43%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