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之認知與態度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之認知與態度

一地發展觀光,不論經濟、社會文化或實質環境,首當其衝的就是 當地居民。猶如 Gunn(1997)所說,人們並未全盤明瞭觀光發展潛在的 優缺點,致使當地居民必須去面臨環境惡化、交通壅塞、經濟和社會混 亂,以及其他未妥善規劃觀光發展而造成的後果。因為當地居民在觀光 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觀光發展是否能成功,與其支持息息相關。

Ap(1992)就認為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之認知與態度,無論在現在或對未 來的發展、行銷及運作上,是相當重要的規劃與政策考量點。也因此近 年來,國內外在探究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的態度與認知的文獻繼而興起,

茲整理闡述如下:

一、Doxey(1975)的 Irridex 遊客-居民互援因果論

Doxey(1975)所發表的 irridex 模式,是從 West Indies 之 Barbados 和 Canada 的 Ontario 之 Niagara on the Lake 研究結果中,發展出來 的理論架構。Doxey 認為居民與遊客的互動與互惠、干擾與刺激等現象,

會使不同階段的居民產生不同的反應。而此二者的相互衝擊,可能會轉 化成居民反應的不同程度。而且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文化、經濟 背景的居民,其反應將有所差異。Doxey 將研究經驗得出一個「惱怒指 標表」(irritation index),說明觀光地將經過興奮、冷淡、惱怒、對 立等階段,一直到居民已然忘記要去珍惜與最終環境被摧毀殆盡的階段。

38

irridex 模式可用來監督居民對觀光之反應,它以時間軸說明觀光發展 階段,居民對觀光客在認知和態度方面的變化。Murphy(1985)也藉此模 式解釋居民負面態度之演變,是不具有可逆性的(陳瑋玲譯,1992)。 以下就針對此五階段指標進行說明:

興奮階段

(The Level of Euphoria)

為觀光發展初期,居民因為推動觀光而熱切歡迎遊 客及投資者,且彼此擁有滿意的感受。認為當地有 機會推動觀光發展,且遊客將促進經濟的流動。

冷淡階段

(The Level of Apathy)

為觀光發展中期,遊客的出現被居民視為理所當 Irritation)

觀光產業發展已接近飽和點(Saturation

point),或當地社區已經到達無法再增加更多的設 施,來因應遊客數的增加。居民對觀光發展起疑 懼,而決策者則試圖以增加建設來免除居民的疑 懼,而非減緩觀光成長的速度。

39

對立階段(The Level of

Antagonism)

居民視遊客為一切問題的源頭,如造成賦稅增加、

治安問題、環境破壞等,表達對遊客的惱怒。

此時的規劃強調在補救,改善也只能減緩該地名聲 惡化。

最後階段

(The Final Level)

居民已然忘了當初歡迎遊客的熱情,他們必須學習 面對在改變中的環境系統下生活。雖然此地仍有機 會恢復昔日風采,但必須克服當地觀光資源的困 境。

圖 2-3-1 遊客-居民互援之因果論

資料來源: Mathieson A.& Wall G.,1982:138

40

此外,Doxey 將居民對遊客之態度依時間向度,分為四階段(圖 2-3-2)。

圖 2-3-2 Doxey 模式圖 資料來源: Gartner,1996:181 興奮

冷淡

惱怒 對立

厭煩 A

B

C

C’ D

遊客到達

社會衝擊程度

41

Boyne(2003)修正 Doxey 的 Irridex 模式,他認為居民態度改變與 季節性基礎有關,可將 Irridex 模式之最後階段(Final Level)修改 為倒數第二階段(Penultimate Level)。修改後的理論模式說明遊客人 數與居民態度之間,是沒有終點的,居民的態度會隨著遊客人數起伏而 改變,如圖 2-3-3。

圖 2-3-3 修正 Doxey 的 irritation index 資料來源:轉繪自 Boyne,S.,2003:31

1.興奮階段 2.冷淡階段

3.厭煩階段

4.對立階段

5.倒數第二個階段

開始一段時間

6.懷舊階段

遊客人數增加

居民厭煩程度減少 隨後遊客

人數減少

42

二、Butler(1974)居民對觀光客的活動認知行為反應關係模式 此模式原是 Bjorklund & Philbrick(1975)利用分析兩個以上的 文化族群交互作用過程而發展出的架構,Butler(1974)將其應用在觀 光客與當地居民之間的社會關係,作為居民對觀光客活動之態度與行為 反應架構(Mathieson & Wall, 1982)。

此矩陣模式(圖 2-3-4),將兩者之互動關係,由主動到被動、正面 到負面交互而成四種類型的居民。分別是:1.積極促進並支持觀光客活 動、2.沉默接受並支持觀光客活動、3.沉默接受但反對觀光客活動、4.

積極反對觀光客的活動。這四個面向中,從積極的促進到沉默的接受,

屬於多向性變動關係。意即這四種類型的居民,是可以同時存在一個地 區 , 但 隨 其 態 度 與 行 為 的 變 化 , 會 有 比 例 上 的 改 變 (Wall &

Mathieson,1982)。

43

圖 2-3-4 居民對觀光客的活動之態度與行為反應關係圖

資料來源:Mathieson A. & Wall G.,1982:139

從這項模式可說明,居民或社區對於觀光客的反應,主要取決於利

44

三、Butler(1980)的觀光遊憩區進化循環週期理論

Butler 於 1980 年 又 提 出 「觀光 遊 憩 區 進化 循 環週 期 理 論 」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架構,解釋隨著時間的改變,

觀光地的居民態度將出現不同的反應。其架構以一 S 漸進曲線呈現出來,

如圖 2-3-5:

圖 2-3-5 觀光遊憩區進化循環週期理論圖 資料來源:轉繪自 Diedrich & Buades,2009:513

初期觀光客因為受限於門路、設備及知識的缺乏,而僅以少數進入

45

將會因到達承載量的頂端而減退。以上的階段可從幾個方向觀察出來:

環境條件(如土地不足、水質、空氣品質)、自然條件(如運輸、住宿、

其他服務)、社會條件(如人口擁擠、居民的不滿情緒等)。因過度發展 與觀光客的衝擊,此觀光遊憩地的吸引力轉為衰退,觀光客的整體數量 也可能因而減少。其各階段說明如下:

(一)探査階段(Exploration)

此時期的特色是極少數的觀光客,可能被當地的自然文化或獨特景 觀所吸引前來,觀光遊憩地本身不具有足夠的設施供觀光客使用,也因 而增加了與當地居民的接觸,成為部分觀光客前來遊憩的主要吸引力。

(二)涉入階段(Involvement)

此階段觀光客數量開始上升,觀光遊憩地出現觀光設施與服務。觀 光客與當地居民的接觸依舊頻仍,也增加了居民服務的機會。此階段觀 光事業逐漸起步,其發展方向也會因觀光客的進入而被定義出來。

(三)發展階段(Development)

此階段觀光客的人數將大於或等於當地居民人數,當地涉入發展的 控制會急速衰退,外來企業提供觀光客更精緻、現代化的設施,商業廣 告、特定觀光市場陸續出現,利益被外界所取代,自然設施或文化亦被 人為設施取代,居民開始出現反對的聲浪。

46

(四)鞏固階段(Consolidation)

此時期的觀光客數量持續增加,成長率卻是逐漸下滑,但整體數量 仍超越當地居民數量。旅遊季節與市場領域因為廣告和行銷不斷擴大,

相關設施也不斷建設,卻引起沒有參與觀光事業的居民反對。

(五)停滯階段(Stagnation)

此時期觀光客的數量將到達頂峰,當地的環境、社會、經濟問題也 到達或超越可承載的程度。自然或文化的吸引力將被人為的設施所取代,

新的發展方向對當地來說將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六)衰退階段(Decline)

觀光發展呈現飽和狀態後,將可能面臨衰退的結果。因無法以嶄新特色 吸引觀光客的來訪,觀光遊憩地將進入衰退階段,僅能吸引鄰近觀光客 的到來,轉為週末或一日遊的旅遊型態,而相關設施也可能消失或轉為 其他用途。

(七)復甦階段(Rejuvenation)

觀光飽和狀態的另一可能結果,就是「復甦」。如增加人為吸引力設施,

或開發先前未利用的天然資源,使觀光遊憩地得以再度復興。

47

四、Dogan(1989)觀光社會文化衝擊模式

Dogan(1989)表示隨著觀光發展,居民對觀光所產生的社會文化 衝擊認知,會有不同的反應。若衝擊是正面的,居民會修正自己去接受 改變;但如果衝擊是負面的,居民便會開始反抗。也因此,人們會發展 出克服觀光衝擊的策略,如抗拒(Resistance)、退縮(Retreatism)、 限制管理(Boundary Maintenance)、恢復(Revitalization)、接納

(Adoption):

(一) 抗拒(Resistance)

此類型的居民,由於觀光發展,導致生存環境、人道尊嚴或當地事 業受侵略,因而對觀光產業產生敵意,並以具體行動表現出來,甚至反 對觀光客及觀光設施。

(二) 退縮(Retreatism)

因為觀光改變了當地的社會結構,形成衝擊,使得這類型的居民會 出現自我封閉的行為,如避免遊客接觸、復甦傳統習慣、增加文化與種 族意識來取代反抗。

(三)限制管理(Boundary Maintenance)

由於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大於負面衝擊,使得這類型的居民對觀 光沒有任何負面的感覺或反抗的行為。居民與遊客之間有清楚、良好的 界線定義,致使遊客對於當地文化的衝擊最小。

48

(四)恢復(Revitalization)

觀光不盡然全是破壞,有時可能是傳統文化的保護傘。因著工業化 與都市化緣故,使得消失的傳統、習俗與制度重新吸引觀光客的前來,

致使傳統文化得以復甦,藉以保存其本體與完整性(Lanfant,1980)。

猶如「當一個家庭沒有任何機會去展示它的銀器與瓷器時,他們將繼續 穿著髒污的衣服」(Ceylon Tourist Board,1980)。這類型的居民相信 觀光發展能夠保護當地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能成為觀光事業的吸力。

(五)接納(Adoption)

這類型的居民不但不反對傳統文化的消失,甚至可能接受新文化破 壞傳統的社會結構。他們認同現代文化,支持觀光發展,並且以能擺脫 傳統束縛為榮。於是主客文化差異可藉此縮小,也不失原有特色與完整 度。

Dogan(1989)相信這五種反應會同時並存,且在同一地會有不同類 型的居民,除了「恢復」階段有管理與限制上的策略,其他的四種居民 反應可由圖 2-3-6 所示:

49

圖 2-3-6 居民對於觀光發展之反應圖

資料來源: Dogan,1989:216 - 236

圖 2-3-6 中間表示純反應,當圓周靠近中間點,反應的異質性將會

50

態度與行為會隨時改變。

五、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此項理論最早由 Homans(1958)提出,從經濟學的觀點裡假設社會 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行為是一種商品交換,人們所付出的行為不是為了報

此項理論最早由 Homans(1958)提出,從經濟學的觀點裡假設社會 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行為是一種商品交換,人們所付出的行為不是為了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