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工作投入意涵與相關研究

本節將針對「工作投入」及其相關之研究作說明與探討,茲分為三部份:壹、

工作投入之意涵及貳、工作投入之理論基礎與參、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壹、工作投入之意涵

根據彭郁芬(2002)的研究中指出,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這個名詞 最早是由Lodahl & Mathilde於1965年所提出,定義為「一個人心理上認同其工作 或在他的自我形象中工作的重要性」,他們倆人則進一步指出「工作投入是工作 績效影響個人自尊(self-esteem)的程度」,而對這定義的前提假設為,工作投 入是早期社會化過程所形成對工作的價值觀(avalue-orientation toward work),

由此可推論,當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易改變時,其工作投入可能也不會隨特定工作 而改變。

且陳郁汝(2005)的研究中亦認為工作投入是個人面對工作與從事工作的內 在心理狀態與外顯的行為態度,心理覺知工作的價值與重要性,代表個人的特質 與組織情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結果,工作投入程度高低以受試者工作投入量表的 得分而定,得分越高表示越投入於工作,反之得分越低表示對工作越疏離。

而張怡潔(2010)對工作投入亦抱持著相同看法,其為教師對教育工作的心 理認同,屬於個人特質的一部分,受到環境及個人特質與環境之間交互作用影響 的結果;當工作投入結果越能滿足個人需求時,會有較高的工作投入。

此外,國內的研究者對於教師工作投入之定義各有不同,以下為研究者自行

整理之定義:一、蔡麗華(2001):其認為教師工作投入是教師關心學校活動或 教學工作,並願意全心投入的程度;二、黃財清(2005):其認為教師工作投入 是教師對於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抱持著樂意、專注的心情與體認,期勉自己達成 工作理想,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會進行相關的準備活動,提升教學品質,形成工 作的滿意程度,以激發對工作投入的態度;三、孫郁荃(2006):教師對工作上 的認知,進而產生認同感,願意主動參與,專注於教學工作,並且樂在其中,進 而重視從工作表現中所得到的肯定與成就,因而產生的努力程度及工作態度;

四、楊啟男(2008):教師因認同教學工作並由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及樂趣,使教 師更加專注工作並樂於主動付出的一種工作態度。

故研究者認為,教師工作投入係為教師自身經由對工作的評價,當自身概念 與工作績效一致時,個體表現出對工作努力的程度,且內外在需求是影響其工作 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教師之工作投入定義為:教師認同其教學工作 或在自我意識中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認同度越高則視為其越投入。

貳、 工作投入之理論基礎 一、期望理論

1964 年由 Vroom 提出的期望理論是一種以個人期望為著眼點的動機理論,

認為個人採取某種行為是一種審慎理性的意識選擇過程(Quick,1988)。故期望理 論(expectancy theory),簡而言之,為某人採取行動的原因是因為他所採取的行 動可導致獲取某種吸引他的成果。據吳復新(2003)所述,所謂期望理論,是指一 個人的激勵力量(即從事某一行為的動機)端視其對該行為所能產生之結果的期 望而定。

可分為下列三種情況來看:一、個體努力(effort)(或是工作)到底有多少 機會能產生所希冀的績效(performance)?這就是所謂的「個體努力導致個體績

效」;二、個體績效可能產生的結果(outcome)是什麼?且可能產生該項結果的 機率有多大? 這就是所謂「個體績效導致結果」;三、個體對於因績效而產生的 各種結果之看法究竟如何?換句話說,就是個體認為各種結果對他的重要性究竟 如何?因此,此處必須注意的觀念有二:一是個體績效所可能產生的結果不只一 種,而可能同時會有多種的結果。二是結果不可能只是是好的結果,例如獲得加 薪或晉升,它也有可能產生不好的結果,例如產生很大的工作壓力甚至導致生病 或身體不舒服等。

且林素真、林麗娟、方世杰、陳建智(2009)研究中也指出,期望理論主要 專 注 於 三 種 關 係 : 一 、 個 體 努 力 與 個 體 績 效 的 關 聯 性 (effort-performance linkage);二、個體績效與報酬的關聯性 (performance-reward linkage);三、報 酬與個體目標的關聯性 (rewards-personal goals relationship)。

其關係如圖 2-4 所示:

因此由圖 2-4 可得知,期望理論中相當強調個體績效與報酬的部份,表示個 人對於個體績效、報酬與個體目標的期望程度,說明了個人對於組織所付出的努

個體努力 個體績效 報 酬 個體目標

期 望 工 具 偏 好 值

1 2 3

1.努力與績效的關聯性 2.績效與報酬的關聯性 3.報酬與個體目標的關聯性

圖 2-4 期望理論之簡化模型

資料來源:引自林素真、林麗娟、方世杰、陳建智(2009:36)

力程度有多少誘因。且圖中所提供的報酬應與組織內成員的需求一致,這點可作 為互易領導中領導者所需注意的部份,亦可為領導者在運用交換手段過程中的考 量,故期望理論對「工作投入」而言,為相當重要的理論之一。

二、綜合理論模式

翁招玉(2010)的研究中顯示學者Rabinowitz與 Hall於1977時歸納過去有關 工作投入的研究,發現與工作投入相關的因素可歸納為個人特質、工作情境與工 作結果三類:(一)視工作投入為一種個人特質的依變項,個人特質不同將影響 其工作投入,而個人特質包含個人背景變項與人格特質變項兩部分:1.個人背景 變項: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等、2.人格特質變項:如 內外控性格、高層次需求強度與倫理特質等;(二)視工作投入為情境的函數,

如領導者行為、組織規模、決策參與、職務層次等。研究發現,認同此觀點的學 者認為,員工的工作投入受工作情境的影響,大於受個人特質的影響;(三)視 工作投入是個人特質與工作情境互動下的產物。亦即工作投入不只是由個人特質 所引發,也不是單獨由工作環境所誘導產生,乃是由個人及情境的互動相互交錯 影響,其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包括工作滿足、工作績效、離職率、曠職率與成就 等,其關係如下圖2-5 所示:

圖2-5 工作投入綜合理論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翁招玉(2010:54)

工作投入結果 工作滿足 工作績效 離職率 曠職率 成就感 個人特質

工作情境

工作投入

三、Brown 之工作投入理論架構

Work Involvement

需要滿足實現

故研究者整理上述理論與觀點,將本研究之工作投入視為個人特質與工作情 境互動下的產物,亦即當個人知覺到工作能滿足其需求的潛力時,自然會選擇對 其投入或者疏離,也顯示出其對工作的行為及態度。換言之,即當目前的工作能 滿足個人顯著的需求及期望時,個人便會對工作產生投入的態度,在心理上產生 認同;相反地,若工作不能滿足個人顯著需求及期望時,個人即對此工作產生疏 離感,此點亦與本研究之定義「教師認同其教學工作或在自我意識中教學工作的 重要性,認同度越高則視為其越投入」相符。

叁、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將最近十年內,國內學者針對學校教師「工作投入」的研究成果,分 就「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目前職務」與「服務 年資」、「學校規模」等七類背景變項進行相關研究的探討。研究者將其研究結 果,茲分述如下:

一、 性別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根據文獻結果顯示,研究者發現,大部分研究者在針對性別與工作投入的各 項層面研究中,呈現出分岐之研究結果,一為吳國正(2003)、賴秋江(2006)

及鄭依青(2008)的研究結果中顯示,不同性別之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工 作投入各層面及整體層面上並沒有差異存在;二為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女性高於 男性(黃建安,2003;劉碧雲,2008)。

因此,「性別」不同,對於教師「工作投入」的各項層面之影響,雖然各家 研究者的研究意見分歧,因此研究者認為有仍需再加以探究之必要性。

二、年齡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關於年齡的層面來看,大部分的研究顯示,不同年齡之教師,其所知覺組織 承諾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吳國正,2003;張碧珊,2008;劉碧雲,2008;賴秋江,

2006;鄭依青,2008)。

於吳國正(2003)的研究中顯示,就整體的工作投入而言, 40-49 歲、50 歲 以上整體工作投入高於 20-29 歲、30-39 歲。30-39 歲高於 20-29 歲。且賴秋江

(2006)中亦顯示年長者優於年輕者,而張碧珊(2008)與鄭依青(2008)的研 究結果也指出愈年長資深的兼任行政教師,對工作投入程度愈高。此外,劉碧雲

(2008)的研究中更深入地指出 40 歲以上的教師所知覺的程度高於其他各組的 教師。因此,不同「年齡」,對於教師「工作投入」的各項層面之影響,雖各家 研究者研究意見頗為一致,但研究者認為有其深入探究之必要性存在。

三、教育程度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關於教育程度的層面,可從吳國正(2003)的研究中看出就整體的工作投入、

工作認同感、主動參與工作程度、工作樂趣等層面而言,研究所四十學分班高於 碩士以上、大學、師大及師院。此外,鄭依青(2008)的研究中亦認為不同教育 程度的國小教師在工作投入整體層面有顯著差異,皆為主任高於組長、導師或專 任教師。其推究原因,可能是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師有強的學習意願及動機,且其 待遇及受到的尊重較一般教師高,因此激勵因素較多,反應在工作投入上較積極。

但黃建安(2003)的研究結果卻顯示最高學歷不同之國小兼組長教師在工作 投入各層面及整體工作投入上皆無顯著差異。因此,不同之「教育程度」,對於 教師「組織承諾」的各項層面之影響,雖於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中意見分歧,但研 究者認為有其深入探究之必要性。

四、婚姻狀況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就婚姻狀況這個層面來看,大部分的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已婚者知覺組織 承諾得分顯著高於未婚者(吳國正,2003;黃健安,2003;劉碧雲,2008;鄭依

就婚姻狀況這個層面來看,大部分的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已婚者知覺組織 承諾得分顯著高於未婚者(吳國正,2003;黃健安,2003;劉碧雲,2008;鄭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