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琵琶指法概述

第三節 左手指法

一直以來對於琵琶技法的著墨,不論在實際演奏或學術領域中,右手的訓練 與討論都比左手來的受重視,但事實上,琵琶除了右手的演奏技法引起聲音變化 外,韻味的表現是來自於左手各類吟揉、滑音等技法,而造成不同音色與樂曲風 格,每首樂曲因為演奏者的個性、想法、背景不同,其詮釋出吟揉的速度快慢、

時間長短就有所差異,因此,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音樂內涵是必須要通透左手技法 與音樂上的連結,才能完整自在的表達出音樂中的情感與精神。

(一)泛音:左手指輕點在泛音位,右手指同時觸弦彈奏。

在琵琶曲中泛音的使用,一般來說有三種安排,第一種方式為裝飾性使用,

這種使用方式為傳統古曲中常見的手法,大多用在句尾(見譜例 56);第二為泛音、

實音搭配使用,因為兩者的音色懸殊,因此泛音與實音的比例與出現的時機,需 要作曲家分配得當,才不會有一方相形失色,沒有發揮其特色(見譜例 57);第三為 整段使用泛音,這樣的使用可以製造出一種空靈悠遠的音響(見譜例 58)。

【譜例 56】《寒鴉戲水》樂句結尾的「泛音」

57

【譜例 57】《陽春白雪》「泛音」指法

【譜例 58】《梅花三弄》「泛音」指法

(二)人工泛音:左手按音,右手用小指、無名指、或手掌下緣浮點在有人工泛音的

音位處,同時用未使用的右手手指彈弦發聲。

人工泛音不是琵琶舊有的技法,在傳統樂曲中未見使用,近代使用後補強了 自然泛音不完整的缺點,音量也較大、厚實,還可以加入揉弦或左手的技法,更 豐富其音色的變化(見譜例 59)。

【譜例 59】《採蘑菇的小姑娘》「人工泛音」指法

58

(三)推:左手緊按弦在相品位後,然後向右推進。

挽:左手緊按弦在相品位後,然後向左挽出。

推挽音又因為起始音的不同,分為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以及各種不同組 合,上滑音是先左手先按在品位上,等右手彈弦後,再把弦推進或挽出到所需要 的音高上,即由低的音滑向高的音,通常為高小三度的音,根據右手彈弦的時間 又可分成兩種類型,一為右手彈弦左手同時推挽,例如《陽春白雪》起始的第一 音(見譜例 60);二為右手彈弦後左手再推挽,例如《渭水情》起始樂句的最後一音

(見譜例 61)。

【譜例 60】《陽春白雪》「上滑音」指法

【譜例 61】《渭水情》「上滑音」指法

59

下滑音是先將弦推進或挽出到所需要的音高,然後右手彈弦後同時將左手按 音滑回原位,音高由高滑至低音,例如《出水蓮》用圓潤、乾淨的滑音,製造出 一種蓮花含苞待放、隨風輕搖的畫面(見譜例 62)。

【譜例 62】《出水蓮》「下滑音」指法

除了個別使用外,上下滑音在琵琶樂曲中經常是結合一起使用的,筆者將其 分成兩種形式:ABBA,以《陽春白雪》中的推拉音 a1,b1,b1,a1 為例,右手先彈

a1 音,接著挑 a1 音後左手推或挽至 b1 音成虛音,此為上滑音,然後左手不動右 手彈 b1 音,最後右手挑 b1 音後左手滑回 a1 音,此為下滑音(見譜例 63);ABAC,

以#f1,a1,#f1,e1 為例,右手先彈#f1 音,接著挑#f1 音後左手推或挽至 a1 音成虛音,

然後右手彈 a1 音滑回至#f1 音,最後單獨挑 e1 音(見譜例 64)。

【譜例 63】《陽春白雪》「推拉音(ABBA)」指法

60

【譜例 64】《陽春白雪》「推拉音(ABAC)」指法

還有另一種 ABAC 的右手演奏方式為彈、彈、挑,右手彈 A 音後,第二音為 左手推或挽至 B 音構成虛音,第三音由 B 音滑回 A 音,最後單獨挑 C 音,此例出 現於《飛花點翠》(見譜例 65)。回滑音是由本音滑向某音後,再回到本音,例如《高 山流水》起始第一音(見譜例 66)。

【譜例 65】《飛花點翠》「推拉音(ABAC)」指法

【譜例 66】《高山流水》「回滑音」指法

61

(四)進、退、綽、注

以下四個技法是從古琴借鑑而來的,利用左手移位時滑音,產生虛實的效果,

或是配上右手的長輪,則可以有弦樂器長音的旋律線條。「進」:左手手指由較低 音位拖至較高音位,右手同時在兩個音位上彈弦(見譜例 67);「退」:左手手指由較 高音位拖至較低音位,右手同時在兩個音位上彈弦(見譜例 68)。

【譜例 67】《改進操》「進」指法

【譜例 68】《改進操》「退」指法

「綽」:左手手指由較低音位拖至較高音位,右手只彈在低音位,高音位的音由拖 滑而得的虛音;「注」:左手手指由較高音位拖至較低音位,右手只彈在高音位,

62

低音位的音由拖滑而得的虛音(見譜例 69)。

【譜例 69】《改進操》「綽」、「注」指法

「虛綽」:左手手指由較低音位拖至一個或多個較高音位,右手只彈在第一個 音,其餘均由拖滑而得的虛音(見譜例 70);「虛注」:左手手指由較高音位拖至一個 或多個較低音位,右手只彈在第一個音,其餘均由拖滑而得的虛音(見譜例 71)。

【譜例 70】《虛籟》「虛綽」指法

【譜例 71】《虛籟》「虛注」指法

(五)揉:右手彈後,左手按弦左右大幅度規律擺動。

63

64

2、慢而大的揉弦,配合力度較大及觸弦面積較大的按指

音色深沉、厚實,適合表現沉重、肅穆的情緒,例如呂紹恩的《狼牙山五壯 士》第四段(見譜例 73)。

【譜例 73】《狼牙山五壯士》「慢而大的揉弦」

3、慢而小的揉弦,配合力度較小及觸弦面積較小的按指

音色清晰、飄渺,常用來表現細膩、含蓄的情感,例如吳厚元的《訴-讀唐詩

「琵琶行」有感》(見譜例 74)。

【譜例 74】《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慢而小的揉弦」

65

4、慢而小的揉弦,配合力度及觸弦面積都適中的按指

音色圓潤、透明,常用在樂句的結束音上,使樂句結束的穩定而完美,例如

《梅花三弄》(見譜例 75)。

【譜例 75】《梅花三弄》「慢而小的揉弦」

5、快而大的揉弦,配合力度較大及觸弦面積較大的按指

音色飽滿、華麗,常用於情緒激動之處,宣洩澎湃的情感,例如《彝族舞曲》

第二段激情地段落,右手運用輪雙弦再加上左手配合揉弦,聲音更加激昂、動人(見 譜例 76)。

66

【譜例 76】《彝族舞曲》「快而大的揉弦」

除了用於情緒激動處外,還可用來表達哀怨、悲憤的之情,例如《漢宮秋月》前 兩小節配合了左手快而大的揉弦,引人入勝且使人動容(見譜例 77)。

【譜例 77】《漢宮秋月》「快而大的揉弦」

6、快而小的揉弦,配合力度較小及觸弦面積小的按指

音色富有彈性,適合用於歡樂、活潑的樂曲,例如《頑童》,用左手靈巧的揉 弦,表現頑童俏皮可愛的形象,帶給聽者愉悅的感受(見譜例 78)。

67

【譜例 78】《頑童》「快而小的揉弦」

7、重揉

重揉是利用左手指腕關節作急促的揉弦並對弦施加壓力,再加上右手的音色 變化,賦予聲音有很強的表現力,重揉不屬於美化音色的左手技法,而是使用在 表現某種風格或特殊情緒時,可使音樂有誇張及獨特性的效果,例如《陳杏元和 番》中的一個片斷,在描寫陳杏元自盡前的痛苦心情,利用快而小、快而大的重 揉,表達一種抽蓄哭泣的效果(見譜例 79)。

【譜例 79】《陳杏元和番》「重揉」

在一些地方風格的傳統樂曲中,會有些特色音,如潮州音樂中偏高的 F 及 B,因 此琵琶會使用左手按音偏高及重揉來詮釋,例如《寒鴉戲水》(見譜例 80)。

68

【譜例 80】《寒鴉戲水》特色音「重揉」

(六)吟:右手彈後左手按弦,左手指關節左右(上下)小幅度擺動,次數比揉多,密

度比揉緊促。

「吟」與「揉」在現在的記譜法與實際演奏狀況中,界線已經劃分的不是很 明確,但在一些古籍中對「吟」與「揉」之釋義,還是有其不同之處,《瀛洲古調》

(1936)提到「吟」:彈後按弦往來搖動,左右不過三四分,若吟哦然;「揉」:意與 吟相近而闊大。吟之搖動次數多而小,揉之搖動次數少而大。莊永平先生從聲樂 的觀點指出,揉弦是一種常規的基本技巧,不必刻意標記;而吟音雖也有美化聲 音的功能,但它是個別加以運用的,並會用符號特別標明,因此兩者的運用方法 是不相同的。33《陳杏元和番》是把「吟」發揮的淋漓盡致的一首樂曲,林石城先 生將其各種「吟」清楚的譜上其游離的音高,以及右手彈弦的位置(見譜例 81)。

【譜例 81】《陳杏元和番》「吟」

33 莊永平 2001,178。

69

(七)撞:急速的下滑音。

困難度在於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左手先挽,而後右手彈完左手急速滑 回的動作,左手急速滑回的過程中產生的強烈音響便是撞音的獨特之處,《瀏陽河》

中撞音與推挽的對比,更突顯音與音之間的張力(見譜例 82)。

【譜例 82】《瀏陽河》「撞」指法

(八)煞:左手指甲抵著弦,右手彈弦後發出的雜音。

「煞」之左手按音位置是根據譜上所標記之音高,常用來模擬打擊樂器或兵 器碰撞聲,例如《十面埋伏》(見譜例 83)。

【譜例 83】衛仲樂演奏譜《十面埋伏》「雞鳴山小戰」「煞」指法

70

(九)絞弦:左手手指將內弦由上拉高後,向左與外弦交疊在一起並按在品位上,左

手按音位置根據譜上所標記之音高,右手可配合各種技法彈奏。

絞弦發出的聲音類似金屬聲類的不悅耳聲響,通常用來表達激烈的情景,例 如《十面埋伏》中九里山大戰樂段(見譜例 84)。

【譜例 84】衛仲樂演奏譜《十面埋伏》「九里山大戰」「絞弦」指法

(十)打音:在空弦或是左手上指按音的狀況下,下指用力敲按品位會得一虛音。

打音與實音可形成音色上的對比,因此打音通常銜接於實音之後,例如劉天 華的《歌舞引》,利用打音與實音的交互使用,製造出一種跳躍感(見譜例 85)。

【譜例 85】《歌舞引》「打音」指法

71

(十一)帶音:在空弦或是上指按音的狀況下,下指撥弦得空弦音,或上指所按品位

的音。

打音與帶音都屬於虛音的範疇,不同之處在於打音發聲的音為左手下指所敲 按品位之音,而帶音為左手上指所按品位的音。帶音出現的型式大致上有種,其 一為同音反覆,例如《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見譜例 86);或是實音、打音 與帶音連用,例如葉緒然的《趕花會》(見譜例 87);琵琶獨奏曲《老童》的第一段,

劉德海用了打音、帶音、綽、注等虛音的技法,營造出一種空靈遙遠的情緒(見譜 例 88)。

【譜例 86】《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重覆帶音

【譜例 87】《趕花會》「打音、帶音」指法

72

【譜例 88】《老童》「打音、帶音」指法

(十二)擻音:左手指甲面擻弦。

擻音為虛音的音色,聽起來有股淡淡的哀愁,在《塞上曲》裡的用了數次擻 音,表達出聲聲嘆息(見譜例 89)。

【譜例 89】《塞上曲》「擻音」指法

(十三) 滑品:左手手指在品位上向上或向下滑動。

(十三) 滑品:左手手指在品位上向上或向下滑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