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三節 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

壹、 研究方法

過去有關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的研究不少,也各有其研究方法與研究 樣本選取的方式,以下分別就這兩方面研究以及其相關研究之研究方法說明:

一、幼兒園品質

參照與幼兒園品質相關的文獻可以發現(表 2-3-1),使用幼兒學習環境評 量表修正版中文本(ECERS-R)的研究樣本,除去一些長期研究或大規模研究,大 部分研究樣本為十所左右。

表2-3-1:幼兒園品質相關文獻樣本

研究者 樣本數

Wiltz& Klein (2001) 八所 Sylva.K.,et al(2007). 十所 許孟勤(2004) 九所 陳鳳卿(2004) 六所 戴禹心(2005) 八所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幼兒課程經驗

參照與幼兒課程經驗相關的文獻可以發現(表2-3-2),大部分為質性研究,

樣本數有一班選取兩位或是選取一整班的全體幼兒,而國外的量化研究則為每間 教室隨機選擇兩位幼兒,國內廖秀紋(2009)的樣本數最多,為每間園所大約五 到六位幼兒。

表2-3-2:幼兒課程經驗相關文獻樣本

研究者 樣本數

Howes & Smith (1995) 每班兩位 Tonyan & Howes(2003) 每班兩位 林佩瑤(2004) 每班一位 鄭青青(2002) 每班兩位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Howes & Stewart (1987) Howes & Smith

(1995) Tonyan & Howes

(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表2-3-3(續)

文獻 研究對象 幼兒園品質 資料蒐集方法 Sylva et al. (2007) 10 間,共 219

位幼兒

高品質 低品質

時 間 取 樣( 每 位 幼 兒觀察20 分鐘,每 40 秒一記錄間隔,

記錄幼兒在四個面 向的活動情形) 課程經驗 廖秀紋(2009) 10 間,共 56 位幼兒 觀察時間為研究對

象 入 園 到 離 園 為 止,以每五分鐘為 間距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考量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人力物力後,選擇六間樣本園所,依 據所衡量出來的結果做幼兒園品質的分組,每間園所選取六位幼兒做代表,在資 料蒐集的方法上,採取時間取樣的方式,來了解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的關 係。

貳、 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尚無探討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之相關研究,然而國外已有將 幼兒園品質對幼兒課程經驗的影響做初步的探究;另外綜合與幼兒園中課程經驗 相關的文獻可以發現(表2-3-4),觀察幼兒課程經驗大致可分為三個面向:分別 是活動內容、活動主導者與共同參與者。因此本研究先將各文獻做大致說明,再 將相關文獻以此三個層面做整理探討,以下分別呈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2-3-4:與幼兒課程經驗相關文獻樣本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美國學者 Howes 和 Stewart (1987) 首先探討幼兒園品質與共同參與者之關 係,其針對進入托兒所的年齡、照顧的穩定性、園所的品質三方面,來了解其對 幼兒與其它對象或同儕遊戲的影響,研究對象為 55 位來自不同托兒所平均 21 個月的幼兒以及他的家長與老師進行觀察與訪談,評量品質工具為 Family Day Care Rating Scale(FDCRS),包含 33 個項目題目,評分為七點量表,研究中提到,

當控制住家庭影響因素後,會發現幼兒園品質對於幼兒的與誰遊戲互動有很重要 的影響。結果發現在高品質園所中的幼兒活動共同參與者方面,較常與成人、同 儕或其他對象遊戲,而較常與其他對象遊戲對於幼兒日後社會情緒、認知發展有 相當大的影響。

而 Howes 和 Smith (1995)則欲探討幼兒園品質與幼兒經驗到的活動內容是 否有關,使用ECERS 和 ITERS (Infant -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做為品 質衡量的工具,選取樣本155 間園所,840 個平均 3 歲幼兒,其資料蒐集方式由 研究者觀察幼兒 2 小時,將活動的觀察面向分師生互動(忽視、基本日常照顧、

照顧與些微的關懷、簡單的回應、仔細的回應、熱情的照顧)、幼兒的遊戲活動(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造性、語言、非教師指導的學科、粗大動作、操作教具)、認知活動共三個面向,

分別觀察這三種活動時間分配情形,採時間取樣,共蒐集四個5 分鐘,每 20 秒 為一間隔紀錄,結果發現較年長的幼兒比年幼的幼兒較常進行創造、語言、非指 導性的活動,在高低品質方面則發現,在高品質園所中活動的內容較多創造性遊 戲(藝術、積木、幻想遊戲-非成人指導),可知園所品質與活動的內容有關,此研 究也提出當幼兒在提供豐富創造性活動的幼兒園環境中,且教師與幼兒間保持良 好的正向社會互動,則幼兒認知能力的增進是有幫助的。

另外Wiltz 和 Klein 在 2001 年採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進行研究,採用深入觀 察與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進而了解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之關係,在此研 究中將活動分為指導性、非指導性和功能性活動,指導性活動指由老師主導的活 動像是傳統的學科知識學習,非指導性活動則是較少成人參與、介入的活動,例 如:遊戲、玩玩具、假裝、創造和戲劇遊戲,而功能性活動則指一些園所的例行 活動,包括午睡、點心、個人照顧等,該研究以 ECERS 做為評量品質的工具,

研究對象為8 間園所中 122 位平均 4.5 歲幼兒,資料蒐集方式除了觀察、錄影外,

還另外訪談幼兒並收集幼兒作品,以了解幼兒口述出與作品中表達的課程經驗,

結果發現在幼兒活動內容方面,高品質園所較多非指導性活動,而低品質園所中 則較多指導性和功能性活動;在活動主導者方面,高品質園所中有較多機會讓幼 兒自行選擇活動與教具,而低品質園所中則較常由老師主導活動,且在活動對象 方面較常以團體活動方式進行;而高品質園所中其活動的目標較常以鼓勵幼兒參 與方式進行。研究者也提出對幼兒來說即使是同樣的活動,其安排方式是指導性 或非指導性對於幼兒來說變是不一樣的,且幼兒比較喜歡可以自由選擇的活動;

Wiltz 和 Klein 也提出由於在低品質園所中所安排的活動太強調教師主導團體進 行的活動,因此可能造成低品質園所中的幼兒對學校的態度是覺得枯燥乏味的。

在2003 年 Tonyan 和 Howes 假設在高品質園所中會有較豐富的活動,並且 另外加入幼兒的個人特質(種族、性別)想了解這是否能預測幼兒參與豐富活動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能性,由於該研究將研究對象分為三個群組(嬰兒、學步兒與幼兒),因此衡 量品質的工具除了上述的ECERS 外,還加入 ITERS 做為衡量工具,此研究在活 動內容與活動主導者方面發現高品質園所中的活動內容較多認知性活動(創造、

語言、成人高度參與的活動),而低品質園所中則較多粗大動作活動且許多活動 皆由老師主導,且此篇研究最後也提到不論幼兒在高或低品質幼兒園中,皆提供 太少與教師互動的機會。

英國亦有學者進行此方面的研究,牛津大學 Sylva、Gilden、Bell、Ereky- Stevens教授及倫敦大學Taggart、Siraj -Blatchford 教授和威爾斯大學 Totsika 教 授在2007 年共同研究想了解在不同品質的園所中的幼兒其每天所經驗到的課程 是否有所不同,及幼兒園品質與課程經驗之間的相關性,該研究將活動分為學科 經驗(語言、數學、字的認識、身體發展、創造力、社會情緒)、社會團體(獨 自、成對、分組、團體)、幼兒活動(遊戲、身體活動、操作、建構、空閒、例行 事務、藝術與音樂、數學概念、聽說讀、探索、社會性對話)、師生互動(分享 討論、直接指導、監視、鼓勵、身體照顧、社會性互動),使用的研究工具為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Extension (ECERS-E;Sylva et al., 2006)。研 究樣本的選取從英國教育部所建立的資料庫 Effective Provis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PPE) project 以 及 Researchong Effective Pedagogy in the Early Years(REPEY) ;EPPE 是 1997 年受 DfES 委任要研究學前教育對幼兒發展的影 響,包含3000 個幼兒、家庭,141 個學前機構每個機構要接受 ECERS-R、ECERS-E、

CIS 這三個工具的評估,以了解其結構品質與歷程品質;REPEY 則是 DfES 在 2000 年所做的調查研究,為了要更深入的了解不同品質園所對幼兒活動的影響,

其使用ECERS-E 做為評量品質的工具,在幼兒活動方面,主要觀察四個面向:

課程(Curriculum area)、社會團體(Social grouping)、學習活動(Learning Activity) 與師生互動(Staff-Child Interaction);本研究即從 EPPE 中 141 個園所中抽出 10 個園所,這些園所是對幼兒學習有正向效果的。根據ECERS-E 所測得的分數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園所分為兩組(尚可/好),再從這些園所中依照分層隨機抽樣(性別、學習能力)的 方式抽取219 位幼兒做為研究樣本,每個幼兒觀察在一天中隨機選擇的時間,至 少20 分鐘,每 40 秒為一個間隔來記錄幼兒在四個面向分別的活動,共會有 120 個片段 。結果發現,在活動內容上高品質園所中較多刺激幼兒認知與語言發展 的活動,而低品質園所中則較多創造力與身體發展的活動、同儕互動、假裝遊戲、

拼圖活動、藝術與音樂活動;另外在高品質園所中可以發現活動主導者可以依照 活動內容而有所不同,當活動內容為學科知識時,活動較常以老師主導方式進行,

但其餘活動則讓幼兒有自由選擇並主導的機會;活動參與者方面,高品質園所中 幼兒較常與同儕或與老師一對一互動,而低品質園所中則以空閒、單獨遊戲、教 師主導的團體活動為主,較少時間讓幼兒自行選擇。

綜上所述,以下從課程經驗的三個面向做探討,並深入比較其研究結果(表 2-3-5):

表2-3-5:不同幼兒園品質之課程經驗

文獻 高品質園所活動 低品質園所活動

Howes &

Stewart (1987)

1.共同參與者:較常與成人、同 儕或其他對象遊戲

Howes & Smith (1995)

1.活動內容:創造性遊戲(藝 術、積木、幻想遊戲-非成人指 導)

Wiltz & Klein (2001)

1.活動內容:較多非指導性活動 2.活動主導者:幼兒有較多機會 可以自己選擇活動和教具

1.活動內容:較多指導性與功能 性活動

2.活動主導者:教師

3.共同參與者:團體活動(同儕 與教師)

Tonyan &

Howes (2003)

1.活動內容:認知性活動(創 造、語言、成人高度參與的活 動)

1.活動內容:粗大動作活動 2.活動主導者:教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