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

情緒理解是一個漸次發展的歷程,個體從出生開始,隨著年齡的 增長與互動經驗的增加,情緒理解能力會日益成熟。從嬰兒期到幼兒 期,情緒理解能力的層次會逐漸提昇,在嬰兒期的發展會經歷對情緒 訊號的注意(notice)、區辨(discriminate)及指認(recognize)等層次,到了

幼兒期,由於認知的逐漸成熟與心智理論的發展,則開始進入到對情 緒的內涵及運作有更多理解(understand)的層次(Walker-Andrews, 1997)。

從幼兒早期一直到進入小學前的這段期間,幼兒對情緒內涵和運 作的各種知識日益精細和複雜,有很多面向的情緒理解能力發展出 來,這些重要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得以適應並處理學齡前期日 趨複雜的人際互動關係,對幼兒的社會生存極為重要。茲以文獻整理 所得分別說明如下。

一、對情緒訊號的辦識

大約三歲左右,幼兒開始可以根據他人外顯的情緒表情或動作判 讀他人的基本情緒,並使用情緒詞彙來標示其情緒狀態。很多研究都 發現幼兒可以辦識照片或情緒臉譜上的表情,當研究者說出情緒詞彙 時,多數幼兒可以正確指認出高興、難過、害怕和生氣的表情(Bullock

& Russel, 1985; Denham, 1986; Dunn, Brown, & Beardsall, 1991)。但如果 要幼兒自己說出代表情緒的詞彙,則幼兒使用的詞彙會出現概括的情 形,例如 Widen 與 Russell(2003)要幼兒用一個詞說明情緒臉譜上的表 情,結果發現三歲到四歲的幼兒將所有的正向表情都說成高興

(happy),而將所有的負向表都用難過(sad)或生氣(angry)來概括,到了 四歲到五歲之間,幼兒用來描述負向表情的詞才多出了害怕(scared)。

二、根據外在情境推測他人情緒

幼兒在三到四歲間也開始能根據當下的情境來判斷他人的情緒。

在這類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會先跟幼兒說一個小故事或給幼兒看圖 卡並說明情境,然後要幼兒推測這個主角的情緒會是什麼。結果發現,

幼兒根據外在情境指認基本情緒的能力在三到五歲之間大致發展完 成,三歲的幼兒已能在正向的情境中推測主角會高興,例如幼兒在看 到收到生日禮物的圖卡時會去指認高興的情緒臉譜,四歲左右的幼兒 則可以成功的指認出一些負向的情境所造成的情緒,例如圖卡中小孩 的狗狗走丟了,幼兒會指認主角為難過的情緒,但對於引發複雜情緒 的情境,例如要學前幼兒指認引發驚訝、焦慮、厭惡或嫉妒等情緒的 情境時,幼兒則表現不佳(Denham, Zoller, & Couchoud, 1994; Hughes &

Dunn, 1998; Michaelson & Lewis, 1985)。

三、根據對他人心智狀態的理解推測他人情緒

當幼兒三到五歲之間,由於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情緒理 解能力上又有所提昇。幼兒對情緒的判斷不再只是依賴他人外顯的臉 部表情或肢體動作,也不僅考慮情緒發生時當下的情境等外在訊息,

此時幼兒開始瞭解到情緒是一種個人內在的主觀狀態,決定情緒的是 個體內在的欲求、想法、記憶和對情境的評價而非外在的情境條件。

這種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使幼兒的情緒理解產生了不同的品質(Harris, 2000)。

以心智理解為基礎的情緒推論研究主要有下列數種:

1、由他人的欲求推測情緒

通常這類的研究會有一個情境,情境中有一個標的物,然後有兩 個故事主角要對這個標的物作出反應,研究者會先告訴幼兒故事的兩 個主角對標的物的喜愛程度不同,然後看看幼兒會根據情境、自己的 感受或根據故事主角的不同喜好來推測其情緒。例如收到禮物時,但 一個是主角想要的禮物,但另一個主角想要的不是這個禮物,三歲左 右已有少數幼兒能超越外在情境的線索或自己對該禮物的喜好,推測

當禮物與預期符合時故事主角會高興,而禮物不符合預期時故事主角 則會難過或生氣,到五歲左右多數幼兒已具備此能力(Harris, Johnson, Hutton, Andrews, & Cooke, 1989; Yuill, 1984)。

2、由他人的對事物的相信狀態推測情緒

這系列的研究始於 Harris 等人(1989)將原本的 Wimmer 與

Perner(1983)以及 Hogrefe、Wimmer 和 Perner(1986)所發展的錯誤相信 作業改為情緒版,例如讓幼兒目睹狗狗傑米在兔子羅傑外出時把兔子 盒子裡他最喜歡吃的巧克力偷換成了花生,然後問幼兒兔子回家後看 到盒子時的情緒是什麼?要答對這個問題幼兒必須瞭解到自己雖然目 睹了盒子裡的東面已經被置換,但兔子是不知道的,因此在兔子誤以 為盒子裡仍是巧克力的情況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兔子要感到高興。

研究結果是幼兒要到五歲左右才能根據兔子的錯誤相信狀態作出正確 的情緒歸因。其後 Bradmetz 和 Schneider(1999)又把這個錯誤相信的情 緒歸因作業由玩偶版改成了故事版,以幼兒熟悉的「小紅帽」和「大 野狼與七隻小羊」的故事進行測試,問幼兒小紅帽在剛看到大野狼假 扮的奶奶時的情緒是什麼?小羊在聽到大野狼偽裝的羊媽媽的聲音時 的情緒是什麼?結果發現幼兒要到七歲左右才能正確的說出小紅帽或 小羊在初遇偽裝的大野狼時會因為以為那是奶奶或媽媽而不感到害 怕。

這系列的研究發現,幼兒雖在四歲左右就能通過認知的錯誤相信 作業,但對於錯誤相信的情緒推測能力則要到五至七歲間才發展出 來,這些發現也得到後續研究的證實(de Rosnay, Pons, Harris, & Morrell, 2004)。

3、由他人過去的經驗推測情緒

另有些研究探討幼兒是否瞭解情緒發生的原因可能不是此時此刻

的情境所致,可能受到對過去事件記憶的影響。Lagattuta、Wellman 和 Flavell (1997) 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研究,檢視 3 到 7 歲幼兒對過去事件、

想法和情緒之間的關連是否有所理解。他們讓幼兒看一系列的圖卡,

一開始是圖卡主角先前發生的事,例如上星期 Mary 心愛的小兔子被狗 狗追不見了,過了一個星期 Mary 又看到一隻狗,臉上顯露出難過的表 情,然後問受試幼兒「為什麼 Mary 會難過?」,研究的結果發現,許 多三歲幼兒已能將圖卡主角的情緒連結到過去經驗,到了五歲,幾乎 所有的幼兒都能成功的解釋圖卡主角的情緒是受到過去事件的影響,

能正確的回答是因為狗狗使 Mary 想起她上週走失的兔子才使她難 過。Lagattuta 和 Wellman(2001)又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在此研究的研究 一中他們修正了在 1997 年做的研究,同樣先呈現圖卡主角過去的經驗 (兔子被狗追丟:負向情境),但之後 Mary 在看到提醒物(狗)時再給一 個當時的情境,例如狗踩到她的花(負向情境)或狗友善的對她搖尾巴 (正向情境),然後 Mary 臉上的情緒則分為與此刻情境相符及過去經驗 都相符、與此刻相符但與過去經驗不符、與過去經驗相符但與此刻不 符三種,然後問受試幼兒 Mary 情緒的原因,看看幼兒會根據過去的 經驗或當下的情境作出回答;此研究的研究二則在 Mary 身旁又多畫 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未參與 Mary 的過去經驗,Mary 和她的朋友要 各自顯露出與當時或過去情境相符或不相符的情緒表情,在個研究中 除了問 Mary 情緒的原因外,也問受試幼兒 Mary 朋友情緒的原因;要 通過這個研究的測試問題幼兒至少必須理解到(1)引發情緒的原因是圖 卡主角對情境的主觀想法而非情境本身、(2)人們對當下情境的情緒反 應可能受到對過去事件的記憶的影響,以及(3)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情境 認知不同,因此可能有不同的情緒反應。研究結果發現,四歲和五歲 的幼兒在圖卡主角出現負向情緒卻與現狀不符時較能將其情緒連結到

過去的經驗,而六歲和七歲幼兒則不論情境的正負向都可以同時考慮 過去經驗和此刻情境對圖卡主角情緒的影響,而正確的判斷 Mary 和 她的朋友的情緒原因,因此,Lagattuta 和 Wellman 認為,幼兒瞭解記 憶與情緒之間關係的能力在三歲左右萌芽,在五到七歲之間漸趨成熟。

四、瞭解情緒的不同存在狀態

除了瞭解情緒發生的原因之外,瞭解情緒不同的存在狀態也是幼兒 情緒理解的研究重點之一,研究的主題主要有兩類:

1、瞭解情緒是可隱藏的

有些研究探討幼兒是否知道他人在表面的情緒表情之下,可能隱 藏著不同於表面情緒的真實感受。研究結果不太一致,較早期的研究 指出幼兒要六歲左右才開始能區辨他人的表面情緒和真實感受(Gross

& Harris, 1988; Harris, Donnelly, Guz, & Pitt-Watson, 1986),但後來的研 究在故事的說明中突顯故事主角的真實情緒後,有些四歲幼兒也可以 瞭解真正的感受是可以被藏起來的,而以社會較能接受的方式表現其 外顯情緒,例如為了不讓媽媽傷心,在故事主角在收到不喜歡的禮物 時會表現出高興的樣子( Jones, Abbey, & Cumberland, 1998; Joshi &

MacLean, 1994)。我國亦有一篇碩士論文探討此一議題(鄭麗文,1993),

研究結果與國外的研究發現類似,即四歲幼兒理解真實感受與表面情 緒可以不一致的能力尚很薄弱,但可經研究者的提醒而改善,六歲幼 兒則知道真實感受與表面情緒是有所不同的。亦有研究發現,瞭解表 面情緒和真實感受的能力受文化的影響,Hendry(1986)的研究就指出,

日本的母親在幼兒很小時就教導他們為了維護人際的和諧和禮貌,需 要學習隱藏自己真正的感受。

2、瞭解多重情緒或對立情緒同時存在的可能

許多研究探討幼兒對多重情緒並存的理解。研究的方式通常是呈 現一個故事情境,例如故事主角收到禮物,但禮物是一個突然跳出來 的玩具,然後要幼兒在單一的(高興)或同時配對出現的(高興與驚訝)情 緒臉譜中指認故事主角的感受,多數的研究都指出,幼兒對多重情緒

許多研究探討幼兒對多重情緒並存的理解。研究的方式通常是呈 現一個故事情境,例如故事主角收到禮物,但禮物是一個突然跳出來 的玩具,然後要幼兒在單一的(高興)或同時配對出現的(高興與驚訝)情 緒臉譜中指認故事主角的感受,多數的研究都指出,幼兒對多重情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