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語言和幼兒情緒理解的關係

第四節 語言和幼兒情緒理解的關係

情緒理解是心智理解的重要成份之一,在探討語言和幼兒情緒理 解的關係之前,必須先對語言和心智理解能力之間關係的文獻進行探 討,方可瞭解問題的始末。

自兒童心智理論的研究受到重視以來,語言能力和心智理解能力 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著許多的爭議。Bartsch 和 Wellman(1995)指出,除 非我們能對心智理論的發展和語言發展之間的關係有更多的瞭解,否 則我們對於兒童心智理發展的研究將難有進展;Astington(2001)在回顧 各種有關兒童心智理解的研究在蔚為「兒童心智理論」後所獲得的進 展與面對的困難時,她在「The future of theory of mind 」的評論文章 中仍指出,在兒童心智理論的研究上必須克服的最重要難題之一即是 釐清語言和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之間難分難解的關係。

2000 年以後,檢視語言和心智理論發展關係的研究大量的出現,

Harris、de Rosnay 和 Pons(2005)以及 Schick 等人(2007)對相關的文獻進 行回顧,歸結出語言與心智理解能力之間的關連可能發生在下列情 況:(1)語意—心智語彙的使用使幼兒獲得心智理解:有研究發現幼兒 對心智動詞語意上的理解與幼兒的心智理解作業得分有關,亦有研究 發現,母親和幼兒說話時使用較多心智語彙者,幼兒後來通過心智理 解作業的時間點較早(Ruffman, Slade, & Crowe, 2002; de Rosnay et al., 2004);(2)句法--特定語法的習得使幼兒獲得心智理解:研究發現,幼 兒對表時態的補語句法的理解與其心智理解能力有關,可能的原因是 心智談話通常會以大量的表時態的補語句法呈現(de Villiers & de Villiers, 2000);(3)語用—在實際語境中作適當使用的心智言談使幼兒 瞭解到心智的存在並獲得關於人類心智知識的各種觀點:越來越多親 子心智言談的研究證實了母親與幼兒心智談話的量和品質與幼兒的心 智理解能力有密切的關係(Harris, 2005)。Milligan 等人(2007)則針對了 104 篇探討語言和心智理論關係的研究進行後設分析,結果指出了語言 和心智理解能力發展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兩個層面:(1)在因果方向的解 釋上,早期語言能力對後期心智理解能力有顯著的解釋力,但早期心

智理解能力對後期語言能力的解釋力多數是不顯著的,因此,語言的 習得和使用是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發展的重要鷹架;(2)整體語言能力對 心智理解能力的解釋量高於語彙或句法等特定語言成份對心智理解能 力的解釋量。

在這些回顧性的文獻中,共同的結論是:在因果關係上,主要是 語言能力影響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共同的難題是:語意、句法 和語用之間對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發展的相對貢獻難以釐清。

之所以會有語意、句法和語用之間相對貢獻難以釐清的問題存 在,主要的關鍵在於在心智言談中,心智動詞通常就出現在表時態的 補語句型中,而這些以心智動詞為主要動詞的補語句法就被使用來解 釋進行心智的內涵和運作,這種心智動詞、補語句法和心智言談始終 伴隨出現的情形使特定的成份如何在研究中被分開檢視成為一大問 題,加上絕大多數探討語言與心智理解能力關係的研究都是以單一的 錯誤相信作業為效標,而在錯誤相信作業中,題目的說明一定會同時 使用到心智動詞、補語句型和心智描述。

這個長久以來的難題近年來在改以情緒理解作業為幼兒心智理解 能力的效標時卻獲得了解決。首先,由於情緒詞彙不像一般的心智詞 彙幾乎都是動詞(例如:小紅帽看到奶奶時很高興),因此在進行測試時 並不像錯誤相信作業一定要以補語句型呈現,因此情緒詞彙和補語句 型的關係就脫鉤了,研究發現,母親和幼兒在談話時的心智詞彙數不 僅可以預測錯誤相信作業的得分,也可以預測情緒理解作業的得分,

而補語句型的理解只能預測錯誤相信作業的得分,卻不能預測情緒理 解作業的得分,因此幼兒心智理解能力應主要是與言談中心智語詞的 使用有關(de Rosnay et al., 2004);其次,當進一步在親子言談分析中區 分「只是提及情緒狀態」與「不只提及情緒狀態還對情緒加以解釋」

時,許多研究的結果發現,對情緒狀態的因果解釋和說明才是幼兒的 情緒理解能力的主要預測變項,僅提及情緒狀態是沒有解釋力的 (Garner, Carlson-Jones, Gaddy, & Rennie, 1997; Brown, Donelan-McCall,

& Dunn, 1996; Ruffman et al., 2002);最後,情緒理解作業測試的面向並 不是單一的,其內容可以包括辦識情緒表情、解釋情緒發生的原因或 是理解情緒不同的存在狀態等,不同的測試作業需要使用到的心智語 彙和句法不完全相同,而研究發現,唯有親子間情緒言談的量和品質 與幼兒情緒理解各個層面的測量得分都有相關(Taumoepeau & Ruffman, 2008)。

就這樣,語言與心智理解能力的關係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澄清,「語 用」的觀點獲得實證的支持,即心智言談的內容使幼兒在談話中瞭解 到人是有心智存在的、心智是外在事物的表徵而非事物本身以及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等重要的心智知識。

語言能力與心智理解發展之間的關係在研究上的突破,使親子間 的心智言談與情緒理解關係的探討在近年倍受重視,並被視為是解答 兒童心智理解發展機制的關鍵;而前一節所述的家庭因素和語言因素 在情緒理解上相對影響力的澄清也支持了親子間的心智言談才是幼兒 情緒理解能力發展的關鍵(Tenenbaum et al., 2008; Taumoepeau &

Ruffman, 2008)。因此,在探討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時,除了觀察幼兒 情緒理解能力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變化外,親子間的心智言談更是檢 視幼兒情緒理解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五節 親子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的關係

Harris(2000)指出,儘管人類和動物都會有情緒產生,但人類和動

物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在於:人類的情緒可以用語言表達。語言的使 用使人類不只可以表達情緒還可以對情緒經驗進行溝通,因為語言有 可以脫離此時此地(decontextualized)的特性,因此人類對其情緒經驗進 行溝通時就不只限於對此時此地的情境的感受,而可以談論其過去的 經驗、未來的想像、甚至對假設性情境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這種對 情緒經驗的言談溝通使人類得以分享並解釋其情緒經驗。

家庭則是幼兒主要的成長環境,在家庭中語言的使用與孩子情緒 理解能力的獲得有很大的關係,每個家庭提供給幼兒的情緒言談經驗 都不同,尤其是父母如何與孩子談論情緒感受、如何解釋情緒發生的 原因,以及如何教導幼兒情緒表達規則,都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 展有重要的影響。

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親子間情緒言談的質與量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 的發展有關。

一、親子情緒言談的「量」與幼兒情緒理解

Dunn 等人(1991)記錄三歲半幼兒與其母親間的談話,結果發現在 近一個小時的錄音中,有些孩子完全沒有提到任何與情緒有關的語 詞,有的孩子則可以出現將近二十五個與情緒有關的語句,有趣的是,

媽媽部分的語料分析顯示,媽媽情緒言談出現的數量和孩子情緒言談 出現的數量有很高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媽媽的情緒言談少孩子的情 緒言談就跟著少,如果媽媽出現很多情緒相關經驗的談話,孩子也會 出現很多有關情緒的談話。不僅如此,這個研究還發現,三歲半時親 子間情緒言談的量可以用來預測幼兒在六歲半時在情緒理解上作業的 得分,顯示母親如果多和孩子談論情緒將使孩子的情緒理解能力較為 成熟。

Brown 與 Dunn(1996)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該研究在幼兒兩歲 九個月時紀錄幼兒和母親的心智談話,然後分別在幼兒三歲半和六歲 時讓幼兒進行情緒理解測驗,結果發現早期的親子心智言談的量可以 預測幼兒後來在情緒理解作業上的表現。

Lagattuta 和 Wellman(2002)的研究則指出,父母對孩子解釋情緒發 生原因時的偏好會影響幼兒對情緒理解的程度和範圍,父母特別強調 或作較多解釋的部分孩子的理解就較好,該研究發現,父母傾向於對 負向情緒發生的原因作較多的解釋並和孩子討論,但較少去說明正向 情緒發生的原因,而幼兒情緒理解測驗的結果發現,幼兒在推測他人 負向情緒的原因時表現較佳,較能考慮人、情境和過去經驗的影響,

卻在推測正向情緒的原因時較少考慮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

這些研究都顯示親子間情緒言談的量反映出到幼兒曝露於情緒情 境的機會,較多的情緒言談使幼兒多注意到情緒、多想到情緒,也使 幼兒在言談過程中理解到情緒發生的原因和對行為的影響;同時,幼 兒對父母進行較多情緒言談的情境或主題有較好的理解顯示,父母情 緒言談的習慣或偏好對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的形成是有影響的。

二、親子情緒言談的「品質」與幼兒情緒理解

除了親子情緒言談的量與幼兒的情緒理解有關,亦有研究者指 出,情緒言談的品質更為重要。

Dunn 與 Brown(1993)的研究發現,母親解釋情緒的次數對幼兒情 緒理解作業得分的解釋力高於母親情緒語言總量的解釋力;Denham 等 人(1994)的研究則發現,親子言談中提到情緒的次數對幼兒情境-情緒 理解作業的得分並無預測力,而是對情緒提供解釋的次數與幼兒的情 緒理解能力有關,在控制了一般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後,此變項的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