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因素

多數幼兒情緒理解的研究關心的是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普世性原 則,因此年齡是主要的變項;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探討造成情

緒理解發展個別差異的因素,結果發現地區、家庭社經地位、母親教 育程度、與幼兒互動的年長手足或成人數、認知能力、父母教養方式、

語言能力和親子言談經驗等因素都與情緒理解的發展有關,這些研究 都印證,不管是文化間或文化內,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都具有強烈的 社會建構本質。其中,一般語言能力和親子言談經驗被發現對情緒理 解發展最具影響力,因此成為 2000 年以後的研究焦點,茲說明如下。

一、年齡

許多研究致力於探討幼兒情緒理解的一般發展歷程,以幼兒何時 能通過某種特定的情緒理解作業作為檢驗的依據。此類研究不管探討 的是情緒理解的哪一個面向,都發現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會隨著年齡而 增長(Saarni, Mumme, & Campos, 1998)。不只是單一面向的情緒理解能 力被證實會隨著年齡而增長,Denham(1986)和 Pons 等人(2004)更試圖 將不同的情緒理解作業依發展年齡建立成階層化的測試作業,而後續 的檢測也證實,特殊兒童也好、不同國家的兒童也好,雖然發展的時 間先後有所差異,但幼兒情緒理解各面向的能力都遵循著類似的先後 順序在發展。

二、地區或文化背景

我國柯華葳和李昭玲(1988)以及鄭麗文(1993)的研究發現,台北市 的幼兒情緒理解能力較其他地區的幼兒高。Downs、Strand 和 Cerna (2007)比較美裔與西班牙裔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結果發現美裔與 西班牙裔幼兒在情緒理解各層面發展的順序上大致是類似的,但西班 牙裔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年齡較美裔幼兒為晚;Tenenbaum 等人(2008) 的研究則發現,英國倫敦的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略比美國紐約的

幼兒早;這種種族和地區上的差異顯示,文化背景可能是影響情緒理 解能力的重要因素。如前一節所述,我國目前已有研究比較幼兒在錯 誤相信作業上的表現與國外研究發現的差異,顯示文化因素的確是值 得重視的。

三、社經地位和手足數

有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較高及母親教育程度較高的幼兒其情緒理 解得分較高,可能的原因是社經地位較高及母親教育程度較高時,幼 兒可得的社會資源較多且互動品質較佳,因此形成適當的鷹架使幼兒 有較多的機會與較高層次的引導去理解情緒(Cutting & Dunn, 1999;

Dunn, Brown, Slomkowski, Tesla, & Youngblade, 1991)。

亦有研究指出,手足人數較多的幼兒情緒理解得分較高(Perner, Ruffman, & Leekam, 1994);後來的研究則發現,其實是較年長手足的 人數或家中的成人數才與幼兒的情緒理解得分有關(Lewis, Freeman, Kyriakidou, Maridaki-Kassotaki, & Berridge, 1996; Ruffman, Perner, Naito, Parkin, & Clements, 1998),這些研究說明了社會互動經驗對幼兒 情緒理解的重要性,尤其是比幼兒成熟的兄姐或成人與幼兒的互動對 幼兒的情緒理解更有助益。

四、認知能力

有學者指出,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可能與認知能力的成熟有關,

Carroll 和 Steward(1984)指出當幼兒發展出皮亞傑所稱的保留概念,能 夠同時對一件事物考慮到兩個或多個面向時,幼兒對多重情緒的並 存、不同人對相同的情境可以有不同的情緒反應等理解也會出現,因 此,情緒理解和一般的認知發展可能基植於相同的認知基礎之上。

Salovey、Bedell、Detweiler & Mayer(2000)則認為,情緒理解能力反映 的是個體對情緒訊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情緒理解能力和一般認知能力 應是密切相關的。Izard、Schultz、Fine、Youngstrom 和 Ackerman(2000) 的研究則發現,幼兒智力測驗的得分與其情緒理解測驗的得分有關。

在我國的研究方面,游雅吟(1996)、莊琇琇和黃世琤(1997)的研究也發 現幼兒理解多重情緒的能力和智力測驗的得分有關。

五、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方式也被發現與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有關,當父母是較 敏感較有回應的、較常表達感受,且較少對孩子生氣時,幼兒的情緒 理解能力較佳(Denham et al., 1994);而父母較常對幼兒表達負向情緒時 會造成幼兒的焦慮和退縮,並影響幼兒對情緒的理解(Denham, 1998);

在較極端的例子中,身體受虐、精神受忽視或母親是憂鬱症的幼兒在 情緒理解作業上得分都偏低(Greig & Howe, 2001)。在這些研究的討論 中指出,父母對子女提供的情感環境會影響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 展,常表達感情並對子女感情有回應的父母提供了幼兒探索並瞭解情 緒的空間,並使幼兒成為對情緒較為敏覺的個體。

六、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影響在許多研究中被檢視,結果 發現語言能力是影響幼兒情緒理解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Cutting 與 Dunn(1999)的研究發現,三到四歲幼兒在 British Picture Vocabulary Scale 的得分與幼兒辨識情緒表情和瞭解情緒原因的測試作 業得分有中度相關;de Rosnay 與 Harris(2002)的研究則測檢了三到六歲 幼兒語言能力和以相信為基礎的情緒歸因作業的關係,結果發現語言

得分是情緒理解得分的良好預測指標;Pons、Lawson、Harris 和 de Rosnay(2003)的研究則發現,年齡和語法理解測驗的得分可以共同解釋 幼兒在情緒理解測驗 TEC 得分變異量的 72%,而語言得分單獨的解釋 力則有 27%,顯示語言能力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間有極密切的關係。

綜合上述與幼兒情緒理解發展有關的因素可知,雖然幼兒情緒理 解能力大致是隨著年齡漸次發展,但個別差異仍然是存在的,而檢視 造成幼兒情緒理解能力差異的因素,包括社經地位、母親教育程度、

互動人數、父母教養方式和語言能力等可以發現,後天的社會互動經 驗的量和品質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這些因素當中,社經地位、母親教育程度、與幼兒互動的兄姐 或成人數以及父母教養方式等因素都與家庭有關,顯示家庭因素在幼 兒情緒社會化的歷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語言因素則是另一個重 要的影響因素。那麼,家庭因素和語言因素對幼兒情緒理解的相對貢 獻又是什麼呢?

在一些親子言談分析的研究中發現,中高社經地位及高教育程度 的父母在親子言談中心智談話的數量遠高於低社經家庭的父母(Hall, Scholnick, & Hughes, 1987),也有研究發現,低收入的母親較常對孩子 發怒並以不溫暖的方式對待孩子,但同時也伴隨著較少的心智談話。

因此,在為了瞭解家庭因素和語言因素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相對影 響力,Meins 等人(2002)以及 de Rosnay(2003)做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研 究,藉以檢視究竟是家庭中對情緒的表達和示範、父母對情緒規則的 要求以及情感的互動經驗和體驗使幼兒發展出不同的情緒敏覺和理解 程度,或根本就是親子間情緒言談的質與量使幼兒在情緒理解能力上 有所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唯有親子間的情緒言談在控制了社經地位、

母親教育程度和親子依附關係後仍有顯著的解釋力,這顯示所謂的家

庭因素所代表的社會互動品質差異可能主要仍在於幼兒所接觸的情緒 言談質量的差異。因此,「語言」才是造成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發展個別 差異的關鍵因素。

在我國的研究方面,雖沒有以針對幼兒情緒理解之家庭或語言因 素所做的研究,但周育如(2006)曾對幼兒心智理論發展其他層面的家庭 因素進行檢視,該研究將「外表—真實區辨作業」、「錯誤相信作業」

和「意圖作業」加總為心智理解總分,檢視社經等級、手足數、兄姐 數和照顧者數,以及親子共讀經驗等與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相關,結 果發現「兄姐數」對高語言能力幼兒心智總分有關,而「照顧者數」

對低語言能力幼兒心智總分有關,而社經地位並無預測力,顯示幼兒 在家庭中人際互動的機會比家庭環境的好壞更能影響其心智理解能力 的發展,與心智較成熟的兄姐或成人的互動可以形成心智理解的鷹 架,有助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獲得;該研究也以問卷調查幼兒在家中 日常的親子共讀經驗,結果卻顯示與心智總分無關,惟該研究並未進 入家庭中蒐集真實的語料,問卷也僅調查一般性的親子共讀變項,如 共讀頻率或藏書量等,並未針對「心智性」的親子共讀談話進行分析。

因此,對照 Meins 等人(2002)和 de Rosnay(2003)的研究發現,對親子間 心智言談進行探究將是瞭解家庭因素和語言因素之間關連之關鍵所 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