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築技術規則節能設計相關規定發展現況

第三章 智慧綠建築節能節水相關指標與法令規範盤點比較 25

第四節 建築技術規則節能設計相關規定發展現況

我國綠建築政策之發展,自88 年起迄今已歷經 19 個年頭,循 序從基礎技術研究擴展至建立綠建築與綠建材標章制度,同時積極 應用推廣;另於 97 年及 99 年分別報奉 行政院核定「生態城市綠 建築推動方案」及「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開創國際間以政府政 策導向全面推動綠建築的先例。建築技術規則於93 年 3 月 10 日增 訂第十七章綠建築專章,開啟了綠建築法制化的新頁,並自 94 年 1 月 1 日實施「綠建築設計技術規範」,98 年 7 月 1 日則將前述建 築技術規則十七章章名修正為「綠建築基準」;該部分條文及設計 技術規範並於101 年 5 月至 6 月賡續修正施行;108 年 8 月再大幅 修正,納入海拔800 公尺以上氣候區相關建築節能設計規定。

新建建築物外殼節能設計,主要是管制建築物來自外部的熱能,

以減低建築空調負荷與耗能。現行建築節能法規針對新建或增建建 築物之管制項目,包括:(1)屋頂與外牆隔熱性能、(2)建築外殼耗 能量、(3)立面開窗部位之窗熱傳透率與遮陽係數、(4)窗面平均日 射取得量及(5)外殼等價開窗率。其中部分項目並依臺灣氣候差異,

區分為北、中、南三區不同基準。我國新建建築物節能設計法令與 制度推動歷程:

一、強制性法令規定:我國自民國84 年起於建築技術規則增訂辦公

廳 等 4 類 增 建 或 新 建 建 築 物 須 進 行 建 築 物 外 殼 耗 能 量

(ENVLOAD)設計,並持續修法擴大管制項目與管制範疇,

101 年修正後每年全國新建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 85%以上已納 入節能設計管制。建築節能法規推動歷程:

(一)84 年 3 月增訂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45 條之 1 至3 規定增建或新建(辦公廳類、百貨商場類、國際觀光 旅館、觀光旅館)建築物,地面以上樓層總樓地板面積 4,000m2以上之建築物外殼耗能量(ENVLOAD)

(二)88 年 8 月增修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45 條之 1 至第45 條之 7 規定,建築節能設計管制項目擴大,包括:

建築物外殼耗能量(ENVLOAD)、外殼等價開窗率(Req)、

平均熱傳透率(屋頂與外牆U 值)

(三)93 年 10 月訂定發布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17 章

「綠建築」,建築物節約能源在建築外殼方面採用

ENVLOAD、Req 指標之強制型規範,為較先進的性能式法 規;98 年 5 月修正為「綠建築基準」,並增修相關條文與 基準。

(四)101 年增訂建築物外牆及開窗部位之隔熱與遮陽基準, 2 種檢討方式擇一適用;適用範圍為學校類、大型空間類、

住宿類建築物不限面積全面適用,除特殊情況外,其他各 類建築物樓地板面積超過1000 m2亦應適用。

(五)108 年 8 月 19 日再修正發布建築節能法規,並自 109 年 1

月1 日實施。修正重點包括:

1.導入動態 ENVLOAD 基準,增加管制分類並簡化公式與規 範。

2.新增高海拔山地氣候建築節能規範。

3.建立自然通風節能評估法規,誘導良好通風平面的設計。

我國位處亞熱帶氣候區,夏天高溫炎熱,故要避免室外的熱傳 入室內;但在冬天時氣候涼爽,也需確保人、照明與設備之發散熱 能傳出至室外,並引入較涼爽的氣流。透過「建築技術規則」建築 節能法規,管制建築隔熱與外殼耗能量(ENVLOAD),從建築方 位、合理開窗、外遮陽、隔熱與自然通風等不同面向綜合評估,以 達到節能設計要求。

我國已訂定亞熱帶氣候區最嚴格的屋頂隔熱標準,以阻隔透過 建築物水平屋頂面傳入室內最大量的太陽日射熱能。另在建材隔熱 性能方面,依建築研究所研究發現,隔熱性能太高的建材,雖然夏 季可有效阻隔太陽日射熱能,但秋冬外氣涼爽季節,卻也阻礙室內 熱之排出,反而需開啟空調,造成耗能的不合理現象。目前我國建 築隔熱標準法令,正是兼具隔熱與通風排熱功能的科學量化基準。

3-1 各國隔熱基準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修正。

3-4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17 章綠建築基準規範項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新建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標準

(一)為防止中央空氣調節系統超量設計,102 年 6 月 19 日內政 部、經濟部會銜發布「新建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標準」,將 中央空調系統納入節能管制規定。

(二)配合建造執照申請作業,中央空調系統設計由空調技師簽 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