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以研究發現的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以提供參考:

一、對於教學方面的建議

根據本研界結果發現,兩種教學法皆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踢球技 能的踢遠及踢準有良好教學效果,但比較兩組間的學習效果卻沒有太 大的顯著差異。所以未來在教學上,對於使用一般的教學或遊戲式的 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參考依據。

二、對於未來研究方面的建議 (一)研究項目方面

在本研究中選定踢球技能之踢遠及踢準作為研究項目,但踢遠及 踢準屬於較困難的動作技能,對於未學習過足球課程的國小五年級學 童而言,可能學習上本身就較為不易。建議可選定已有上過足球課程 的學童做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兩種教學法之間是否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以增加研究之可信度。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主要對象僅限於 105 學年度屏東市鶴聲國小五年級學童,

未來的研究可以針對不同年段、區域的學童進行施測,使研究更具普 遍性,對教學上也會更有助益。

(三)研究時間方面

本研究受限於國小體育教學現場種種因素的限制,故採四週八節 課進行足球技能的教學實驗,但教學時間的長短,對於學童練習次數 與時間的影響甚鉅,學習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故建議可採用時間長短 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探討教學與練習時間的影響。另外,由於足 球技能學習的困難,建議可以延長教學週數,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 果。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方明營(1995)。不同距離下足球員踢準能力分析探討。政大體育,8,

109-121。

王如斌、張芷瑜、余日盟(2015)。論遊戲教學之學習成效。商業職業教育,

136,101-110。

王鋒(2007)。足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系統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3(6),

93-95。

古文勝(2010)。Mosston 練習式、互惠式教學形式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發 球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台北市。

向艷梅(2014)。小議體育遊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教育研究學 刊,2,137-137。

李勝雄(2000)。體育教學法的 Mosston 教學光譜理論。屏師體育,4,

17-24。

冷屹、鍾勇、楊娟(2008)。淺談足球運動員心理、技術、戰術、體能之間 的相互關係。咸寧學院學報,28(2),185-186。

沈連魁(2003)。幼兒體能游戲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大專體育,65,

19-24。

邱郁琇(2006)。運動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動作技能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周昊(2009)。遊戲教學法在普通高校足球課教學中的應用。長春師範學院 學報,28(2),95-97。

林育葦(2014)。足球訓練介入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怡滿、李美玲、周芸頻、蔡淑君、洪慧英(2015)。幼兒園課程變革之行 動研究:從傳統到學習區。長庚科技學刊,22,53-70。

林奇輝(2012)。摩斯登命令式、練習式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毽球發球 學習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 北市。

林家正(2005)。Mosston 教學光譜應用於國中籃球育樂營教學效果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范毅、王丹(2007)。淺談足球技術訓練中意識的培養。咸寧學院學報,27(3),

149-150。

施雅芳(2012)。快樂瘋足球。學校體育雙月刊,128,69-73。

孫寶蓮(2011)。體育教學中遊戲的探索。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3,162。

孫麗麗、楊淑萍(2013)。以遊戲精神改進當前小學德育活動。赤峰學院學 報,34(10),265-267。

馬忠躍(2011)。《足球--腳背內側踢長傳球》教學設計。昭通師範高等專 科學校學報,33(S1),142-145。

陳佑(2013)。足球遊戲設計。學校體育,136,107-113。

陳昭宇(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 體育季刊,30(2),97-104。

陳綵菁、邱榮輝、陳志豪、張宇樑(2013)。數學遊戲融入教學在國小三年 級學生除法概念學習之應用。桃園創新學報,33,313-330。

陳嘉彌、蘇慧娟、張境桓(2016)。「樂高認真玩」策略促進幼兒學習之啟 示。育達科大學報,43,63-86。

陳鴻(1983)。青少女足球選手不同位置專項體能之比較分析。體育學報,

5,61-70。

郭堉圻(2009)。以遊戲方式培養學童足球選手之協調能力。學校體育,115,

69-78。

許婷雅(2011)。練習式與互惠式排球低手傳球教學效果與學習保留效果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許睿元、掌慶維(2012)。國小學童樂樂足球遊戲型式之探討。中華體育季 刊,23(3),361-370。

梁玉秋、張登聰(2005)。現代足球技術分類解析。大專體育,79,17-21。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臺北 市:教育部。

張景珍(2005)。課堂遊戲教學之我見。琼州大學學報,12(1),85-85。

黃志勇(2007)。八週足球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平衡力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泰盛(2011)。足球運動心理與技、戰術及攻防策略對比賽影響之探討。

屏東教大體育,14,182-189。

曾憲雄、翁瑞鋒、楊宗瑜(2016)。基於真實案例之網路安全素養遊戲式教 學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2(4),305-317。

敬文(2005)。對體育課中體育遊戲教學的思考。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 報,15(5),89-90。

葉菁華(2008)。Mosston 命令式和包含式教學在國小體操教學效果之比較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趙杰(2011)。足球遊戲對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影響。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34(1),120-122。

錢富美、李裕民、吳幸玲、任慶儀(2016)。合作學習法之「小組遊戲競賽 法」與資訊融入之教學設計:以 Google Earth 融入國小社會領域「地 區生活的差異」單元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7,29-59。

薛銘文(2008)。十週足球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動作協調與自尊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薛慧玲、曾媚美(2001)。足球運動專項體能評定指標之探討。大專體育,

56,27-33。

謝宛容(2015)。後設認知策略融入 mosston 互惠式教學形式學習效益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顏士凱(2006)。足球運動教練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台北市。

羅生威(2010)。遊戲與足球之整合課程實用。學校體育雙月刊,121,

105-108。

英文文獻

Admiraal, W., Huizenga, J., Akkerman, S., & Ten Dam, G. (2011). The concept of flow in collaborative game-based learn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3), 1185-1194.

doi:10.1016/j.chb.2010.12.013

Byra, M., & Jenkins, J. (2000). Matching instructional tasks to

learner ability: the inclusion style of teaching.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71(3), 26-30.

Canadian Society for Exercise Physiology (2002). Physical Activel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PAR-Q). from

http://www.csep.ca/CMFiles/publications/parq/par-q.pdf.

Chatoupis, C., & Emmanuel, C. (2003).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inclusion style-The case of a Greek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74(8), 33-38.

Ebner, M., & Holzinger, A. (2007).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user-centered game bas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 example from civil engineer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49(3),

873-890.doi: 10.1016/j.compedu.2005.11.026

Ekblom, B. (1986). Applied physiology of soccer. Sports Medicine, 3(1), 50-60.

Guskiewicz, K., Marshall, S., Broglio, S., Cantu, R. C., &

Kirkendall, D. T. (2002). No evidence of impaired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collegiate soccer players.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0, 157-162.

Metzler, M. W. (2011). Instructional model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3rd ed.). Scottsdale, AZ: Holcomb Hathaway.

Metzler, M. W. (2005). Implication of Model-Based Instruction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A Focus on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L. Griffin, & J. Bulter (Eds.),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pp.183-199).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itchell, S. A., Oslin, J. L.,& Griffin, L. L. (2003). Sport foundation for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At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osston, M., & Ashworth, S. (1994).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Ohi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Mosston, M., & Ashworth, S. (2002).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5th ed.). Columbus, OH: Charles E. Merrill.

Mosston, M., & Ashworth, S. (2006).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Nicholas, H. L., William, S. B., & Enrique, B. G. (2002). Expanding the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New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1(2),418-438.

Papastergiou, M. (2009).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Impact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52(1), 1-12.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orton.

Rink, J. E. (2001). Investigating the assumptions of pedagogy.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0, 112-128.

Schmidt, R. A., & Wrisberg, C. A. (2008). 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 situation based-learning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weeney, M., Everitt, A., & Carifio, j. (2003).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ding: A paradigm shif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J. Bulter, L. Griffin, B. Lombardo, & R. Nastasi

(Eds.),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p.113-121).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身高:

_______________ 國民小學 班級 _______

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附錄二 學童健康情況問卷

本問卷在瞭解您的健康狀況,以確保教學時的安全;本問卷參考加拿大運 動生理學會(Canadian Society for Exercise Physiology)設計之 Physical Activel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 (PAR-Q)2002 修訂版,修正、調整成為中 文版後使用。若您不常運動,在下列問卷中有任何一題回答為「是」,那麼為了 您的人身安全,在參與本研究之教學前,務必請示醫師,並告知檢測人員。再 一次感謝家長與孩子熱心參與本次研究,敬請您確實的填寫下列問題。感謝您!

──────────────────────────────────

是 否

□ □ 1.醫師是否說過您的孩子心臟有問題,以及只可進行醫生建議之活 動?

□ □ 2.您的孩子進行體育課活動時,是否會感到胸口痛?

□ □ 3.過去一個月內,您的孩子是否有在非體育課活動時,也感到胸口痛?

□ □ 4.您的孩子是否經常覺得虛弱或頭昏眼花?

□ □ 5.您的孩子是否有血壓過高的情形?

□ □ 6.醫師是否曾說過您的孩子會因運動而使骨骼關節惡化的問題?

□ □ 7.您的孩子是否有家族遺傳之疾病,而不能參與運動的情形?

□ □ 8.是否有其他上述未提及之理由,而不能參與運動的情形?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註:您提供的資料僅作本研究之處理,遞交問卷後如欲更正,請與研究者聯絡。

孩子姓名:_______________

家長姓名:_______________

附錄三 控制組足球技能測驗記錄表

受試者編號:_______________

測驗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前測

測驗項目 成績記錄

定點踢遠(公分)

定位踢準(次)

測驗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後測

測驗項目 成績記錄

定點踢遠(公分)

定位踢準(次)

備註

施測者簽名

附錄四 實驗組足球技能測驗記錄表

受試者編號:_______________

測驗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前測

測驗項目 成績記錄

定點踢遠(公分)

定位踢準(次)

測驗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後測

測驗項目 成績記錄

定點踢遠(公分)

定位踢準(次)

備註

施測者簽名

附錄五 命令式之足球一般教學之教案

(二)收拾器材。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童 教學時間 八十分鐘

一、準備活動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童 教學時間 八十分鐘

一、準備活動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童 教學時間 八十分鐘

一、準備活動

附錄六 足球遊戲教學之教案

─第一節結束─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童 教學時間 八十分鐘

(一)教學環境佈置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童 教學時間 八十分鐘

(一)教學環境佈置

教學對象 五年級學童 教學時間 八十分鐘

一、準備活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