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結果提供以下建議給辦理國小運動社團之學校與相關單位、指導教 師、家長參考,以及後續相關主題之研究者之參考依據。

一、一般建議

(一)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家庭文化涵養對於學生獲得運動社會支持與運動社團認 知學習成效具有正向影響力,故建議家長能從帶領孩子觀看比賽、參加文化活 動或了解學生在校的運動狀況,陪伴孩子一同成長,使得孩子能更有自信進行 社團運動活動,獲得好的運動學習成效;在本次研究也發現,家庭社會支持中 家人陪伴運動的狀況較低,根據黃淑貞(2009)的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生在家人的 陪伴下較能開始從事身體活動,建議家長能撥時間了解學生帄日的運動狀況,

透過口頭關心讓學生產生進行運動的動力,若家長能與學生一同進行運動,則 能讓學生透過大人的協助學得更好更快。

58

(二)本次研究發現具有運動習慣與參加社團時間則在家庭文化、社會支持與運動 社團學習成效上具有差異,倘若能從家長端開始養成學生運動之良好習慣,並 鼓勵與協助學生參加運動社團,更能加速學生的運動社團學習成效。

(三)在學校端,本次研究發現花東學生具有良好運動習慣與花費較多時間在社團 生活,因此建議校內班級導師能延續學生運動之習慣,讓學生能透過在日常所 累積之習慣鞏固運動基礎,以期在社團的運動上能有更專業的發揮;另外本次 研究發現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皆帄均的分配在參與未滿一年、一年至三年、三 年以上之三類,建議社團帶領老師或教練可以讓資深社團學長帶領團隊後輩一 同成長,不僅是技能的鍛鍊或認知的累積,情意的學習上更能有所增進。且本 次研究發現教練支持、同儕支持、訊息支持、與工具支持跟運動社團學習成效 具有相互的影響力,故建議學校行政端規劃學校課程計畫時,構想長期且頇團 隊合作之體育活動,由學校端主導提供資訊與工具的支持,各體育社團與班級 配合進行給予自尊與同伴的支持,更能提升學生運動學習成效。需要注意的是,

本次研究運動社團學習成效發現學生自覺學業成績進步與學習運動傷害防護的 程度相對的低,建議教練或教師連結班級導師,交換課業或體育表現之訊息,

規劃相同獎勵制度或教學策略提升孩子學習成尌;運動傷害防護的之能學習更 能落實在班級活動培養,校方則為學生與教練進行專業增能,透過專業防護員 到校研習或聘用到校,更能讓學生在預防運動傷害學習這方面有所得。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本次研究針對花東國小高年級有參加運動社團之學生進行研究,故建議後續 研究可以細分種運動類型社團,藉以暸解其不同社團類型的運動習慣、家庭文 化資本、體育社會支持與體育學習成效上的狀況,進而能針對該社團提出更精 準之建議。

(二)本研究探討社會支持對於運動學習成效之影響程度,獲得社會支持與運動社 團學習成效相互具有影響之結果,但國小高年級學生正值自我統整階段,自我 意識剛萌芽之時期,建議後續研究能增加學生對於自我的概念與期望與學生人 格特質分析之調查,並進行多年期的調查,定能觀察出學生成長過程中,其社 會支持、建構自我與運動社團學習成效之間的影響能力。

(三)本次研究的區域僅止於花東兩縣市,建議後續研究者進行花東研究時能將研 究區域細分為市區與偏遠地區,進而驗證區域是否為影響學生運動社團學習效 能之成因;更甚者能擴及到全台灣各縣市,進而能全方位分析區域之間與城鄉 間的差別,所得之研究結果能給予教育部進行資源分配之依據。

59

(四) 本次研究透過調查學生家庭文化涵養與設備建構學生之家庭文化資本,注 重在文化層面,但家長教育期待與家長之職業類別對於家庭文化的構成並無多 加著墨,故建議後續相關研究增加家長職業類別分析與家長與學生之教育期待 調查與分析,進以完備經濟、文化雙層面之研究。

6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明傳(2013)。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嘉 義縣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王枝燦(2008)。家庭結構對青少年子女學習成尌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新北市。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臺灣社會第二版。臺北:巨流。

古志銘、林宏恩、陳文貞(2010)。大學院校生運動社會支持量表之編製。島嶼觀 光研究,2(4),80-101。

朱富源、吳慧莉(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研究。高應科大 體育,12,29-39。

何瑞珠(1999)。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述,教育學報,27

(1),233-261。

吳淑芬(2012)。國小學童文化資本與社會領域學業成尌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論 壇,3(2),89-107。

呂學智(2013)。新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李秉澔(2013)原住民運動會選手的社會支持與主觀社會階層對運動價值觀之影 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李威伸(2002)。文化資本與學業成尌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61

李珮菁(2010)。彰化縣國民小學運動社團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東華大學,花蓮縣。

李素箱、楊文廣、林志偉、陳坤厚(2013)。國中生運動性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 係與學習成效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3),13-34。

汪美伶(2014)。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之影響 —社會支持之調節作用。東吳經濟 商學學報,86,61-92。

林呈樺、張俊一(2012)。社會支持對學童運動參與動機之影響。雲科大體育,14,

55-61。

林建良(2006)。社會化媒介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之影響,北體學報,14,

106-119。

林碧芳(2009)。從文化資本探討才藝學習對學習成尌的影響。教育與社會研究,

17,111-134。

林碧芳(2011)。家庭文化資本與個人學習動機對青少年學習成尌影響之貫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北市。

邱秀霞(2003)。探討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之關系。大專體育,64,33-39。

洪煌佳(2012)。社會支持與生涯信念對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發展之影響。成大 體育,44(1),17-33。

洪煌佳、陳癸享(2010)。聽障選手的社會支持及參與動機之關係研究。成大體育,

42(1),1-18。

孫青山(1997)。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19,95-139。

62

徐維辰、邱文信(2008)。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體育態度之影響。中華 體育季刊,22(3),50-56。

張仲豪、季力康(2011)。父母社會化模式與兒童運動社團參與行為。中華體育季 刊,25(1),82-90。

張怡潔、吳聰義、林季燕(2013)。臺灣基層運動選手社會支持對運動參與動機之 影響。運動教練科學,30,15-25。

張芳全(2006)。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教育期望對學業成尌影響之結構方程模式 檢定。測驗學刊,53(2),261-295。

張芳全(2011)。家長教育程度、文化資本、自我抱負、學習興趣與數學成尌之關 係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1),29-56。

張芳全(2014)。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的家庭 社經地位、家庭文化資本與家庭 氣氛之縱貫性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0(3),57-94。

張奕華、許正妹(2010)。非營利組織與學校策略合作及其學習成效-以永齡希望 小學為例。中國行政,82,51-80。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逸琦、范真領、李炳昭(2015)。臺灣學校運動性社團發展概況之探析。臺中教 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0,52-65。

梁榮宗、洪煌佳(2015)。國小學童的家庭財務資本、運動社會化媒介與運動社團 參與之研究。運動與健康研究,4(2),29-41。

許宏儒(2004)。Bourdieu 文化資本的思想在教育機會均等議題上的闡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63

許崇憲(2002)。家庭背景因素與子女學業成尌之關係:臺灣樣本的後設分析。中 正教育研究,1(2),25-62。

陳怡靖、黃毅志(2011)。學科補習、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高中多元入學關係之 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5(2),87-111。

陳祖瑞、張志銘、詹正豐(2014)。以社會支持為干擾變項探討運動性社團對學業 成績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1),1-21。

陳順利、黃毅志(2015)。解除 Coleman 等人報告書的魔咒:學校中的班級因素對 學業成績之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2),111-138。

陳麗如(2005)。父母對子女學習的影響-家庭資源之探討。教育與社會研究,9,

121-152。

彭馨潁(2008)。臺北市青少年休閒運動參與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北體學報,16,193-205。

曾明淵(2008)。臺北巿國小學生課後運動社團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黃任閔、柳立偉、呂謙、蔡順得(2014)。高雄市國小籃球運動代表隊選手社會支 持與參與動機之研究。休閒與觀光運動學報,4(4),69-86。

黃光智(2010)。以文化資本探究學校體育之發展。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9,75-80。

黃彥翔(2014)。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身體自我概念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臺灣運動教育學報,9(2),23-44。

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胡益進(2007)。國中生的社會資本與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8,105-126。

64

黃淑貞、盧俊吉、洪文綺(2009)。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 活動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2,107-123。

黃隆興、張德勝、王采薇(2010)。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家庭社經背景及文化資本 之比較研究。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2,59-94。

黃毅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路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帄的社會階層體系

黃毅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路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帄的社會階層體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