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建議

一、中華隊與其他國家優秀女子排球代表隊,主要在高度(身高、扣球高度)上 有顯著的差異,因此中華隊在未來的選手選材上,必須提昇選手的身高和扣 球高度,以縮短和其他國家優秀女子排球代表隊的差距。

二、中華隊在 2007 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台北站的發球效果為 0.59 %,失誤率為 8.98 %,仍屬於低得分且低失分的發球表現。因此,中華隊需增加發球的形 式及技術,以增進發球表現。

三、扣球高度較高的球員,應優先採用跳躍發球的發球形式。若使用跳發飄球及 站立發飄球,應避免將球發到中央區及中央後區,以提昇發球技術表現。

四、增加使用跳躍發球或跳發飄球的發球次數,以提昇發球技術表現。尤其是跳 發飄球,其發球效果不遜於跳躍發球,且失誤率遠低於跳躍發球。

五、不論使用何種發球形式,皆應盡力提昇發球速度,減小發球球體離手角度,

以提昇發球技術表現。

六、教練應協助選手找出最適合選手本身的發球形式,定期利用科學儀器檢測各 項數據,以發球速度與球體離手角度為主要檢測項目,作為提供選手提昇發 球表現的參考,並根據選手的發球特點,設計特殊的訓練方式。

七、教練應避免球隊的發球形式過於單一化,增加多種發球形式,以擾亂對方的 接發球節奏。並於比賽中隨時提供發球員有效資訊,例如:告知發球落點或 更改發球形式等,以破壞對方的組織進攻,提昇己隊攔網及防守的效果,藉 以獲取勝利。

八、本研究在不同發球落點的發球技術表現無顯著差異,後續研究者可將發球落 點的位置,參照高中、大學術科測驗發球落點方式,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海勇、林世行(2006)。女子沙灘排球跳發球空中擊球技術的分析。

武漢體育 學院學報,40

(4) ,69-74。

万仲平、眭小琴、溫平、張紅藍(2003)。論現代排球“發球"與“一攻"的對 立統一。

中國學校體育

,2,38-39。

尹兆友(2002)。我國優秀男子排球運動員跳發球技術分析。

中國體育科技,38

(10) ,42-44。

尹威、李航 (2003)。提高排球飄球進攻威力的研究。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

(1) , 122-124。

王曉松、王大可(1999)。試析排球發球和接發球的效果。

瀋陽師範學院學報(自 然科學版)

,3,54-55。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協會(2006)。

2004 奧運會成績分析

。台北市:教育部。

中華排協(2007)。認識排球-排球起源。 

http://www.ctvba.org.tw/NewPage/toknow/volley_origin.php 

田雪霞(2006)。高水平女子排球比賽發球與接發球運用技術種類的定量分析。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2

(1) ,79-80。

朱駿(2006)。淺析排球比賽中影響發球的因素。

少年體育訓練

,1,24 頁。

李先國、翁飆(2001)。中國女排與世界女排強隊跳發球運用效果的比較研究。

福建體育科技,20

(2) ,34-36。

李黛芬、陳松盛 (2001)。世界女排發球型態與成效分析。

大專體育

,52,108-112。

宋成達、林森(2007)。中國女排跳飄球和大力跳發球技術運用效果的對比研究。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3

(5) ,76-77。

何志金(2007)。對第 15 屆女排世錦賽中國與前四名球隊隊員身體形態與主要技 戰術的比較分析。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15

(9) ,80-81。

吳忠政、許壬榮(2004)。排球接發球訓練之探討。

中華體育季刊,18

(2) ,1-8。

吳忠政(2004)。

阻斷式接發球訓練對排球運動員接發球能力影響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吳美玉(1999)。排球比賽中二種牽連技術運用性能分析—以 1998 年世界女排大 獎賽鳳山站為例。

大專體育

,41,69-77。

吳素琴(2007)。第 15 屆世錦賽中國女排發球技術的統計分析。

軍事體育進修學 院學報,26

(2),87-89。

肖勇、白濤(2007)。第 15 屆世錦賽中國女排与世界八強技術統計對比分析。

山 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2

(3) ,98-100。

邢紅林、呂旭、孫立明(2007)。2006 年世錦賽女排強隊的發球技術特徵。

體育 學刊,14

(3),108-111。

林柏化 (2005)。排球比賽關聯技術效益模式評價之研究。

大專體育學刊,7

(4) , 113-122。

林光宏(2003)。

世界女子排球技戰術發展之研究-以中華女排參加 2002 年釜山 亞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胡林煥、吳智民、陳永祥、董惠美(2007)。優秀排球選手跳躍發球運動學分析:

以吳智民選手為例。

大專體育學刊,9

(1) ,37-45。

馬成順(2006)。中外優秀女子排球運動員跳發球空中擊球動作的運動學分析。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2

(1) ,93-95。

馬金鳳(2005)。對雅典奧運會女子排球發球戰術運用的研究。

遼寧體育科技,

27

(5) ,44。

馬瑞、王漢濱(2003)。女子排球比賽不同發球方式效果探討。

哈爾濱體育學院 學報,21

(1),140-141。

秦風冰、馬瑞、汪勤(2004) 。跳發飄球在世界女子排球比賽中的運用及發展趨 勢。

中國體育科技,40

(2) ,55-57。

孫苑梅(2004)。

大專女子排球選手跳躍發球技術之運動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翁苡堅(2006)。從 2005 年瑞士女排精英賽技術統計看新一屆中國女排。

淮北煤 炭師範學院學報,27

(3) ,55-59。

高寶龍 (2007)。從第十五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得分分布探討中國女排的得分能力。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30

(10) ,1426-1428。

眭小琴、万仲平、藏建成(2004)。當今世界女排兩种戰術思想潮流的決戰。

江 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5

(6) ,42-44。

張木山、孫苑梅、陳銘鐘、紀忠呈(2002)排球跳躍發飄球之學理探討。2002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技術分析暨電腦應用研習會,74-75。

張建平(2007)。第十三屆亞洲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發球效果分析。

蘇州大學學 報(自然科學版),23

(1),87-90。

張紅松(2004)。中、巴、意男排跳發球效果比較。

中國排球

,3,32-33。

張雪臨 (2000)。中外優秀男子排球運動員跳發球負荷量與效果。

中國體育科技,

36

(3),19-21。

張婷、張平(2000)。對排球后排進攻及跳發球的防守。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6

(46),51-52。

張歡(2003)。陳方跳發球技術動作的特征分析。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

(2), 72-74。

張歡(2004)。中外男排選手發球失誤的技術原因分析。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4

(1),68-70。

許天路(2005)。從 2004 年世界女排大獎賽苗栗站預賽探討巴西和中國女排隊的 球技表現差距。

大專體育

,78,187-193。

許健、王哲(2002)。現代男子排球比賽中發球的意義、技術效果和戰術運用。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7

(4),52-54。

許明彰(1996)。排球的運動力學。

大專體育

,28,67-73。

許明榮、姚小玲(2001)。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技術教法研究。

體育科技,22

(1), 15-17。

陳志成、柯彥惠 (2005)。排球得分技術績效之探討與標竿分析法之應用:以 2004 奧運資格女子排球錦標賽亞洲參賽國為例。

大專體育學刊,7

(1) ,169-177。

陳漢修(2001)。淺談排球正面上手發飄球的技術。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 學版),14

(4),112-114。

陳麗、魏統朋、于媛媛(2007)。發球技術在女排比賽中的運用及發展趨勢研究—

兼析中國女排與優秀女排強隊發球效果之優劣。

安徽體育科技,28

(4),

18-20。

曹健仲(2007)。2006 年世界女排錦標賽我國與日本、韓國選手之技術表現分析 與評價。

排球教練科學

,10,44-54。

稅尚雪 (2004)。大專男排四強不同發球型態與發球落點對排球技術表現支分析。

體育學報

,36,73-84。

曾黎(2000)。排球跳發球技術教學探微。

娄底師專學報

,2,88-89。

黃瓊慧、陳寶源(2004)。

我國大專院校女子第一級排球選手肩上發球之研究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內研究計畫。高雄市。

楊昌陸(2006)。2005 年世界青少女排球錦標賽參賽球隊得分結構之分析。

淡江 體育

,9,135-143。

楊恩平(2007)。世界女排 3 人接發球一攻陣形探析。

遼寧體育科技,29

(5) , 55-57。

賈衛國(2001)。對排球發旋轉球的分析与探討。

中國體育科技,37

(2) ,37-38。

劉華 (2005)。世界杯排球賽中跳發球技術效果比較。

貴陽金筑大學學報,57

(1) , 86-87。

廖德秦(2000)。

男子沙灘排球與競技排球跳躍發球之運動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葛春林、張興林、黃勇潮(2005) 。對新一屆中國女排一攻進攻結構和效果的分 析。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39

(11) ,67-69。

董倩玲(2003)。排球發球技術探析。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19

(5) ,138-139。

賴其軍(2003)。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教學應注重拋球練習。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17

(1) ,66-67。

蔣曄(2005)。不同風速及對稱性對排球飄晃距離的影響。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39

(11) ,86-87。

蔣曄、毛武揚(2005)。中國女排在世界杯和奧運會比賽中發球技術的分析研究。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4

(3) ,37-39。

譚文輝(2002)。對我國女排運動員跳發球的生物力學分析。

南昌大學學報(理 科版),26

(4) ,403-404。

藍惠玲 (2002)。

我國優秀女子排球選手肩上發球運動學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饒秋琴(2004)。2003 世界女排大獎賽基本技術表現與勝負相關之分析。

大專體 育學刊,6

(2) ,173-182。

蘇睦敦(2005)。2004 年世界女排大獎賽隊伍得分技術表現相關之探討。

大專體 育學刊,7

(3) ,191-200。

二、外文部分 

Eleni Zetou, Athanasios Moustakidis, Nikolaos Tsigilis, & Andromahi Komninakidou  (2007). Does Effectiveness of Skill in Complex I Predict Win in Men’s Olympic  Volleyball Games? (Abstract)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Sports, 3(4). 

Eom, H. J., & Schutz, R. W. (1992a).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Volleyball Team  Performance.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3(1), 11­18.

Eom, H. J., & Schutz, R. W. (1992b).Transition play in team performance of  volleyball: a log­linear analysis. Research Quarterly Exercise Sport, 63(3),  261­269. 

FIVB (2007) .The Game. http://www.fivb.ch/TheGame/index.htm 

Masanao Masumura, Walter Q Marquez, H. Koyama, Michiyoshi AE. (2007).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erve Motion for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in Offical  Games.Journal of Biomechanics, 40(S2). 

Nenad Marelić, Tomica Rešetar, &Vladimir Janković (2004).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the Sets Won and the Sets Lost by One Team in A1 Italian Volleyball  League­A Case Study. Kinesiology, 1(36), 75­82.

附錄

附錄二

2006 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各隊扣球平均高度與攔網平均高度

名次 國家 扣球平均高度  (cm)  攔網平均高度  (cm) 

1 俄羅斯 309.42 302.67

2 巴西 299.75 283.08

3 塞爾維亞 301.60 288.10

4 義大利 306.29 285.00

5 中國 313.92 304.25

6 日本 308.00 297.57

7 古巴 319.42 311.00

8 荷蘭 305.55 285.55

9 美國 308.78 294.11

10 土耳其 302.33 296.50

11 德國 305.10 287.70

12 中華 287.92 277.08

資料來源:國際排球總會  (FIVB)  網站。

2006 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各隊發球排名人數、發球效果及發球失誤率

附錄三 研究者信度考驗

研究者皮爾森(Pearson’s)相關考驗摘要表

研究者一 研究者二 顯著性 Pearson 相關 1 .960** .000

個數(n) 133

**p< .01

附錄四 發球位置對照表 

發球位置參考點數值對照表

發球速度 擊球高度 球體離手角度 發球

參考點位置 百分比(係數) 百分比(係數) 百分比(係數)

計算方式

0.5m 1.041 0.981 1.001 0m 參考點值*係數 1.5m 1.043 0.994 0.983 1m 參考點值*係數 2.5m 1.043 0.994 0.981 2m 參考點值*係數 3.5m 1.033 0.997 1.008 3m 參考點值*係數 4.5m 1.033 0.997 0.986 4m 參考點值*係數 5.5m 1.038 0.988 0.993 5m 參考點值*係數 6.5m 1.033 0.991 0.999 6m 參考點值*係數 7.5m 1.034 0.988 1.016 7m 參考點值*係數 8.5m 1.023 1.005 0.989 8m 參考點值*係數

附錄五 紀錄表

2007女排大獎賽台灣站 0817第一場第一局左邊

發球隊 球員背號 發球形式 參考點 落點 表現 接發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