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排球發球技術的演進

根據國際排球總會  (FIVB)  將排球運動分成 5 項技術,包含發球 

(service)  、救球  (dig)  、舉球  (set)  、攻擊  (spike)  、攔網  (block)  ,其中發球 技術是屬於主動、積極的,不受其他技術直接或間接影響(宋成達、林森,2007;

孫苑梅,2004;許明彰,1996)。隨著發球規則的演變,發球技術也隨著不斷創 新(表 2-2),在現在的排球比賽中,已經變成一項攻擊性技術,它的攻擊性主 要表現在力量、速度和落點三個方面。發球攻擊性的技術指標,表現在直接得分 率和破壞對方接發球的成功率兩方面,直接得分是最佳效果,而破壞對方接發球 在排球比賽中的作用也十分明顯,可以降低對方的網上攻擊力,提高己方的攔防 成功率,為贏得比賽爭取主動。

表 2-2 發球技術的演變

年代 發球技術的演變

50 年代 東歐獨霸期,以東歐的技術水平最高,多採用上手發球。

60-70 年代 日、蘇對抗期,日本創造勾手飄球。

70 年代末期 出現了攔網發球技術,使發飄浮球技術受到威脅,隨之便出 現了遠距離發飄浮球,以加強發球的攻擊性。

80 年代 跳躍發球、遠距離平砍式飄球。

90 年代 跳躍發球被大量運用。

2000 年以後 強力發球成為主流,尤其是各式跳躍發球、跳發飄球。

資料整理自:林光宏(2003);孫苑梅(2004)

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手、勾手發球的特點是力量和旋轉,七十年代 的勾手和正面上手飄球的特點是飄晃,八十年代的遠距離發球特點是飄晃和避免

被攔網,九十年代以來的跳躍發球的特點是速度和力量,無論哪種發球,其目的

資料整理自:黃瓊慧、陳寶源(2004);孫苑梅(2004)

再從各項調查研究來看,先從使用各種發球技術的人數來看,馬金鳳 (2005)

研究雅典奧運女子排球賽 6 場比賽發現:俄羅斯主力選手,使用跳躍發球 3 人、

跳飄球 1 人、站立飄球 2 人;美國隊選手使用跳躍發球 4 人、站立飄球 2 人;中 國隊選手使用跳躍發球 3 人、跳飄球 2 人、站立飄球 1 人。高寶龍(2007)從第 十五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得分分布探討中國女排的得分能力發現中國女排主力陣 容中,使用跳躍發球、跳發飄球和站立發飄球各兩人。吳素琴(2007)對第 15 屆世錦賽中國女排發球技術的統計分析,發現目前世界女排強隊採用站立式發球 與採用跳發球方式人數各佔一半,9 支隊伍上場球員 70 人中,17(24.3 %)名用 跳躍發球、20(28.6 %)名用跳發飄球和 33(47.1 %)名用站立發飄球。

再從發球數量來看,張建平 (2007) 對第十三屆亞洲女排錦標賽中國對韓國、

哈薩克兩場 144 次發球研究,發現使用跳躍發球總數 90 球(佔 62.5 %),跳發飄 球總數 27 球(佔 18.8 %),站立發飄球總數 27 球(佔 18.8 %)。田雪霞(2006)

對雅典奧運女子排球賽 6 場比賽共 1268 次發球研究,發現跳躍發球總數 668 球 (佔 52.68 %)、跳發飄球總數 159 球(佔 12.77 %,其中單腳跳飄 64 球、雙腳跳 飄 95 球)、站立發飄球總數 438 球(佔 34.54 %,其中上手飄球 210 球、平砍式 飄球 228 球)。所以現在世界女子排球強隊的發球趨勢是沒有一支隊伍採用清一 色跳躍發球,因此目前世界女子強隊的發球形式主要有:跳躍發球、跳發飄球和 站立發飄球三種。

第四節 排球發球技術動作分析

馬瑞與王漢濱(2003)對 2001 年世界女排大獎賽哈爾濱站比賽的中國、巴 西、日本、古巴、德國和美國 6 支隊伍進行研究。目前世界強隊發球方式主要有 跳躍發球、跳發飄球和站立發飄球 3 種。其中發球攻擊性的強弱取決於球的飛行 速度、擊球點的高低、擊球力量大小、弧線和性能等。

就發球速度來說,張紅松(2004)對中國、巴西、義大利男排跳發球效果比

較,發現發球速度(節奏)快慢對發球效果有巨大影響。張建平(2007)針對第 十三屆亞洲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發球效果分析,發球球體飛行時間(節奏)已成 為影響發球效果的第一因素。

就擊球點來說,擊球點越低,球出手時仰角就越大,球飛行的拋物線高,不 便施力,速度慢,而攻擊性小;隨著擊球點的升高,球出手時仰角相對變小,球 飛行的拋物線降低,擊球便於施力,球飛行的速度加快,力量加大,攻擊性隨之 加強。所以提高擊球點是增強發球攻擊性和成功率的重要途徑之一(董倩玲,

2003)。

再就發球落點來看,王曉松與王大可(1999)在對排球發球和接發球的效果 提到 ,大量的發球 (佔 22.6 %) 都是落在離網 6-7.5 m 處 ,其效果同落點在 4.5-6.0 m 處的發球效果相近,效果最好的是發至離網 7.5-9.0 m 之間的球(7 %)。張婷 與張平(2000)對 1997-1998 世界男子排球聯賽和錦標賽的研究發現,跳躍發球 的落點多在後區,該區落點佔總數的 75.6 %,中區落點佔總數的 23.2 %。落點 在 1、3、5、6 號位區域佔總數的 89.7 %,世界強隊跳發球的落點成△型分布。

本節就發球球體離手速度、擊球點高度和發球落點三方面來對跳躍發球、跳發飄 球和站立發飄球加以探討。

一、跳躍發球運動學分析

跳躍發球是由拋球、助跑、起跳、空中動作和落地五個動作連結構成的,具 有擊球點高、球的飛行軌跡過網俯角大、球速快、過網後落點近、突發性攻擊等 特點,是目前比賽中較具威脅性的一種發球技術。因此,強而有力的跳躍發球就 如同一次有威脅性的後排攻擊(廖德泰,2000)。曾黎(2000)針對排球跳躍發 球技術教學中提到,跳躍發球技術是充分利用腰腹力量和手臂鞭打,全手掌擊球 的中下部,使球加速上旋向下飛行的一種發球方法,隊員面對球網,立於端線後 3-4 m 外,利用單手或雙手將球向身體前上方拋出,高度約 3-4 m,落點在端線 附近。其中拋球是跳躍發球技術的關鍵。賈衛國(2001)在對排球發旋轉球的分

析与探討中提到,拋旋轉球時,運動員站在距端線 2-2.5 m 的地方,用單手拋球,

由下向擊球手臂的前上方拋出,在球離手時,手掌、手指給球體以撩撥動作,用 力從球體重心的後下方通過,手給球一個附加外力矩,使球獲得一個初角速度,

然後再用手掌擊球,使球沿同方向轉動,則擊球後角速度為

w

w

0 +

△t)。

因此把球拋旋轉後再擊打,可加快球體的旋轉。張歡(2003)也提到,跳躍發球 技術是由轉體、伸肩、收腹合成的三維動作。譚文輝(2002)對我國女排運動員 跳發球的生物力學加以分析,跳躍發球的空中擊球動作屬於動力鏈運動  (kinetic  chain motion) ,從近端到遠端依次為上臂、前臂與手腕,是以大關節帶動小關節,

依次進行,其末端的速度,由近端環節動量依次傳遞和速度的疊加而成。丁海勇 與林世行(2006)在對女子沙灘排球跳躍發球空中擊球技術的分析也提到,較大 的髖關節角度變化幅度,加大了髖關節的工作半徑及肌力的作用時間,使動力鏈 運動加長。以髖關節開始的動力鏈動作明顯比以肩關節開始的技術要好。研究發 現,髖關節的角位移與擊出球後的最大球速呈高度相關  (R=.955)  ,說明髖關節 在鞭打過程中的角位移幅度對擊球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再從發球速度的測量方法及結果來看,張紅松(2004)、劉華(2005)、尹兆 友(2002)與張建平(2007)等人測量發球速度的方法是用兩個碼錶手動計時的 平均值 ,以跳躍發球者擊球手觸球開始計時,於球接觸接發球者的手時停止計時。

張雪臨(2000)在測量中外優秀男子排球運動員跳躍發球時認為,研究球速需高 科技手段,用傳統的手動計時的方法測量,開、停錶將會導致至少 0.06 秒的誤 差且認為開啟和關閉碼錶需要 0.2 秒的時間,這對球的飛行時間僅 0.15 秒的發 球而言,無疑將會產生失真的結論。因此他運用中醫脈象理論來達到研究目的,

使用舌尖高速頂震上牙床內側,舌尖一次震動所耗時間是 0.07-0.08 秒,而且在 短時間內人的誤差極小,以舌尖震動次數乘以 0.075(取舌尖震動 1 次耗時範圍 的平均值),即為跳發球飛行的時間量。

而以兩台攝影機進行拍攝發球速度的三維運動學分析,整理如表 2-3

表 2-3 以三維拍攝方式測量排球發球速度之相關研究

張歡(2004) E  SONY­DCY­VX100 型數 位攝影機,快門 1/1000

國四強國際男女排球挑戰賽,中華隊吳智民。依女子、男子、年代順序。

由上表可知,世界女排強隊跳躍發球速度大約在 18-23 m/s 左右,男排大約 在 30 m/s 左右。跳躍發球技術已成為世界女排強隊普遍採用的進攻性發球之一 和得分主要手段。

再從擊球高度來看:增加擊球點的高度,使其擊出具有較小出手角度的球,

是增加跳躍發球威力的重要因素。譚文輝(2002)針對第 14 屆亞運會中國女排 5 場 8 局的跳躍發球統計, 測出楊昊和張靜擊球點分別為 2.88 m、 2.74 m 。 Masanao  Masumura, Walter Q Marquez, H. Koyama, Michiyoshi AE (2007)  針對 2006 世界男 子排球錦標賽 4 名選手以 2 部高速攝影機,快門 1/2000 秒,拍攝頻率 250 Hz 拍攝,最大擊球高度約為 3.30 m。張歡(2003)針對中國選手陳方和波蘭選手 帕普克,測出跳躍發球擊球高度分別為 3.03 m 和 3.04 m。胡林煥等(2007)針 對 2002 三國四強國際男女排球挑戰賽,中華和委內瑞拉比賽,測出吳智民選手 跳躍發球擊球高度 3.11 m。可知不論是世界女子排球強隊或男子排球強隊,其 跳躍發球擊球高度皆高出球網約 60 cm 以上,因此發出的球弧度小、落點近、球 的飛行時間相對較短,同時也能在空中完成展體、轉體、收腹、揮臂等動作,增 大發球威力。

最後從發球落點來看,稅尚雪(2004)針對 2001 台灣大專男排聯賽四強不 同發球型態與發球落點對排球技術表現之分析,發現跳躍發球在不同發球落點之 排球技術表現上有明顯的差異,後場的三個區域是跳躍發球的主要落點分佈區 域,且中間次數最多。

跳躍發球的優點有可以藉由自己拋球、助跑、跳躍、發球,以助跑跳躍的方 式有效的拉近發球者與接發球者之間的距離,並縮短了發球後球所需的飛行距 離,藉由高擊球點及手臂揮擺扣球的動作,可以使得球速加快,當球體飛行時,

跳躍發球的優點有可以藉由自己拋球、助跑、跳躍、發球,以助跑跳躍的方 式有效的拉近發球者與接發球者之間的距離,並縮短了發球後球所需的飛行距 離,藉由高擊球點及手臂揮擺扣球的動作,可以使得球速加快,當球體飛行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