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排球發球規則的演進

排球技術的發展變化與規則的修改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每當規則改變對排 球技術的發展皆有極大的影響作用。從排球發球規則的演進軌跡中,可以概略 說明排球發球技術的變化(表2-1)。

表2-1 排球發球規則的演進及造成的影響

時間 規則修正主要內容 造成影響

1958 執行發球時,當球離開持球的手之後,

在著地前應以單手或單臂將球擊出。

1966 在裁判員鳴笛的五秒鐘內 ,必需完成發 球動作。而在試圖發球之後的重新發 球,僅以一次為限。

增加發球時拋球的穩定性

時間 規則修正主要內容 造成影響

1977 攔網後可以三次擊球 出現了攔發球技術及一套接發 球站位的陣形。

出現快速反擊進攻戰術。攔發 球技術的出現,相對制約了發 球的攻擊性。

出現了遠距離發飄浮球。

1984 不允許攔發球 攻擊性發球得到發展,並出現 跳躍發球技術。

1984 第一次接球取消連擊 促進防守及接發球技術的發 展。

1984 接發球隊若非高手手指動作的觸擊,

允許連擊。

增加接發球的方式。

1988 第五局每球得分制

得分之極限為17分,於第五局採得權 得分制(每贏得一球 即一分)。

有利於發球技術、一攻技、戰 術等的全面發展。決勝局關鍵 時刻發球穩定性與攻擊性,突 顯了發球技術的重要性。

1992 一次試圖發球後,裁判員應立即鳴笛 指示發球,發球員須在下一個3秒中內 將球發出。

提升發球動作的穩定度。

時間 規則修正主要內容 造成影響 1994 擴大發球區,在9公尺寬的底線後面任

何一個位置,都可以發球。

發球可依據比賽現況改變發球 戰術。

1996 將球壓減至 0.30~0.325 kg/ cm 2 減低接發球員對接跳躍發球的 難度。

1998 每球得分制 一攻作用得到根本上的改變,

使防反的能力提高。發球得分 比重大幅度下降。

1998 自由球員的設立 對防守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增加接發球的成功率,最 大特點就是彌補全隊防守的不 足。使攔網水準得以提高。

資料整理自:林光宏(2003);廖德秦(2000)

從排球發球規則的演變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發 球、接發球兩者之間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關係。因此規則的修正有些是 以技術演進為依歸。由排球運動百餘年來的發展中可發現,排球發球從早年的休 閒排球時期,只求將球發入對方場區內,所採用的低手發球或肩上發球,到了1964 年排球步入奧運殿堂,進入排球競技時期,各國排壇對發球技術有了科學化的研 究,而產生了新技術,如:勾腕飄浮球、肩上定點發球、遠距離肩上飄浮球,到 80年代的跳躍發球產生,1984年規則修改為不允許發球攔網後,就更能突顯跳躍 發球的威力。從整個發球史的足跡可看出,發球的演變,擊球點由低演變到高,

球速由慢到快,落點遠、近的交替變化等,各種技、戰術的改變全是為了增強發

球的攻擊性,以破壞或抑制對方的進攻組合,爭取第一波的主動權,以減輕己隊 攔網的壓力,為反攻得分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廖德秦,20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