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建議

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最積極的方式是「融入」課程中,教師在轉化相關的知識 設計課程之前,研究者認為應該先掌握學童的性別角色迷思概念,將活動結合學 童的需求。本研究發現,學童在解讀卡通中的性別角色時,傾向於認同卡通中再 現的父權意識,尤其是在性別角色性格特質、身體意象、生涯規劃與發展上有嚴 重的僵化現象,學童受到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束縛而不能展現真自我,既然卡通 能「教」給學童這些性別角色的資訊,教師當然也可以從這些不平等的觀點下手。

154

從學童接受卡通中某一角色具有陰柔性格,又在某些時候能表現出男子氣概 特質,顯示學童在此時期接納資訊的彈性比成人大,加強讓學童了解男、女傳統 性格特質彼此是不相衝突,除此之外,卡通中能被學童認同的「優秀」角色都是 具有某一項被大家認可的專長,所以教師不斷地提供多元形象人物的成就表現,

才能成為學童的崇拜對象。越接近學童年齡的典範人物越能在他們的次文化中流 行,一旦成為學童次文化中的元素,自然學童樂於表現出符合次文化中的自我以 反抗主流價值的觀點,而且成功的典範也讓學童更有堅持的力量。因此,教師提 供更多元、正向的年輕楷模,呈現出溫柔、體貼、細心的男性角色也讓女生覺得 有安全感,靠拳頭解決事情是一種暴力的表現;有主見、有想法的女性角色能提 供專業性的建議,提供合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或者是同時具有兩性正向性格特質 的角色更值得他人信賴。透過楷模的經驗學習,慢慢打破單一主流的價值標準,

在學童模仿楷模的外表特徵或心理特質時,教師必須注意師生之間的行為是否展 現平等性(熊同鑫,2003),並且適時地給予學童正向的肯定,讓學童在內化的歷 程中產生價值感,從認識自己、認同自己,進而勇敢做自己,並且包容他人的性 別特質和性取向,學習尊重個人的主體性。

在教學現場,老師必須面對許多設計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壓力和困擾,沒有 適當的教材總讓老師大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實,只要站在第一線的教師願意 打開透視性別與權力的眼界,卡通就是很好的文本。本研究發現,卡通中性別角 色的呈現手法既淺顯易懂又符合學童的生活經驗,當中豐富的劇情和多元的角色 形象能夠引發學童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童的思考空間。

如林昱貞(2000)提出老師可以藉由討論教學法讓學童重新思考與解讀教學文 本的多義性,將教室當成一個意識激盪的場所,鼓勵學童自由發表自己對教學文 本的詮釋。讓學童藉由彼此的看法用新的角度去思考性別角色的事件,還可以讓 男女生聽見彼此的想法和感受,男生不是只在意女生的外表,女生也不是只會追

155

求窈窕的身材,瞭解過去以偏蓋全的刻板印象導致對異性的錯誤認知和不合理期 待,體認同性或異性之間都有多元的差異,教師在引導過程帶入性別意識的觀念,

致使學童能對收看的節目作批判。並且加強性騷擾防治教育課程,加入熟識者的 騷擾的認識、性騷擾的不同形式、易發生性騷擾的地點,以及被性騷擾的對象不 限女性,男童也要自我保護,並了解未經同意觸碰男性身體也是一種性騷擾的行 為,除此之外,還要將身體自主權與性別平權等概念加入反性騷擾的教育課程中,

摒棄過去只要求學生記誦身體重要部位的教條式教法。

貳、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發現學童在解讀卡通文本的過程中,如果當中的性別角色訊息不符合 學童的生活經驗,往往會引用其他類型的節目內容或個人背景情境因素說明自己 的觀點,也就是閱聽人基於自己在社會上的特殊位置,從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出 發點解讀文本意義,使得「主動閱聽人」和「社會閱聽人」關係似乎難以嚴格劃 分,另外,本研究受訪學童陳述自己看卡通時抱持著虛假、好笑的心態,自信不 會受到卡通內容的影響,但在解讀的過程中往往服膺卡通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 象,建議日後研究能透過長期觀察來瞭解學童對卡通中性別角色的社會真實性認 知。

156

後記

研究性別角色議題的這一路上,研究者聽到許多反對的雜音,有的人提醒:「研 究性平的人容易走火入魔,對什麼事情都要求男女平等,簡直是雞蛋裡挑骨頭」; 有的人建議:「其實,兩性已經越來越平等了,還有更重要的議題可以研究」;有 的人勸告:「兩性本來就不會平等,妳不要變得像那些女權主義者一樣…」;甚至 還有人警告:「妳不會研究出興趣就一直往上讀吧?女生讀太多書會嫁不出去」。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有些難過,就是因為大家這種鄉愿的想法,所以,擁有 高學歷的女性朋友被親友諷刺是個高級賠錢貨,或是具有陰柔特質的男學生必須 默默承受性別霸凌,研究者不禁大嘆,哪裡沒有性別不平等,這些就是最好的例 子!因此,研究者一直把這些話放在心裡,感謝這些負面的「激勵」,提醒自己用 更敏銳的眼光透視各種不平等的現象,用更柔軟的身段告訴他人性別平等的真義。

一開始,研究者只是從相關文獻中「知道」性別角色的意涵,等到真正進入 研究的主秀,和學童一次又一次的訪談對話中,研究者慢慢「體認」到性別角色 背後隱藏的秘密。也許是因為研究者和受訪學童沒有教學上的利害關係,學童能 暢所欲言心底最真實的想法,研究者也將每一次的訪談當成在挖寶,傾聽學童的 聲音。也正因為如此,研究者才知道自己不如想像中那麼了解孩子看事情的角度,

而且從他們對性別角色的迷思、迷惘,研究者才覺察到自己在教學現場的身教和 言教不知犯了多少錯,無意間成了校園裡再製父權主義的幫兇。研究的過程中,

指導教授不斷鼓勵、引導研究者從性別意識的相關理論中找尋自己的核心價值 觀,同時間,研究者在學童受訪的語料中來來回回地摸索他們的原意,一度,研

157

究者質疑自己太在意社會上「本來」就存在的兩性分化現象,直到某一次,研究 者正煩惱性別角色的內涵難以切割成獨立的概念,擔心無法順利地將某一筆資料 歸入適當的類目而影響進度,所以一遍又一遍的檢視學童的詮釋觀點。突然,在 學童的對話中看到他們對於違反社會文化規範的恐懼,像是男童不敢承認自己會 哭、會告狀,甚至害怕被同儕聽到研究者稱讚他愛乾淨,還有女童雖然想和男生 一樣自在的玩,但女性動作不能粗魯的想法讓她們無法放手去做,那一刻,那一 刻的震撼無法言語形容。

研究者也才由此「領悟」到男童用粗魯、不好看等理由限制女性不能有雙腳 張開、雙手抱於腦後的姿勢,還有醜化有主見、不順從個性的女性,這些都是男 性權威禁錮女性的身體和思想的展現,就像男童壓抑男性情感表達的需求,女童 在男性眼光下無法自在地玩樂一般,這些讓研究者真正的體認到,社會規範的性 別秩序其實包裹著性別權力分配的不公義,抽離了文字描述的性別與權力關係,

研究者自信看這個世界的眼光變得更雪亮。

研究者的文字表達能力不佳,總是憂心無法簡潔、流暢地陳述個人的觀點,

進入撰寫研究報告的階段,研究者更是常常一邊走路一邊碎碎念,想盡辦法找到 更適當的書寫方式,有時覺得選擇質性研究好像替指導教授和自己找麻煩,但也 是因為有這個歷練的過程,研究者不光是「讀到」性別角色的理論,還「體認」

到性別角色背後的權力關係,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尊重多元的性別特質,就無法 用中立的價值觀去評判事件,如果我們沒有反思社會的不公平現況,就沒有批判 思考的著力點,自然就無法具體實踐在生活中。這一路走來,研究者獲得的太多,

而回饋給受訪學童的太少,因此,研究者自我期許,未來在教學現場更努力推動 性別平等教育。

158

15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永洪(1999)。中國現代動畫電影美學特徵初探。兒童文學學刊,2,183-215。

王宣燕(1990)。電視廣告的性別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6,131-168。

吳知賢(1997)。電視卡通影片中兩性知識與暴力內容分析及兒童如何解讀之研 究。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台北市:桂冠。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 Q.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巿:桂 冠。

吳翠珍(1991)。影響兒童電視觀看時間因素之分析。新聞學研究,44,73-94。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47,

145-164。

呂錘卿(1986)。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秀美(1993)。兒童「看」電視—看什麼?怎麼看?。教學科技與媒體,7,12-22。

李宗薇(2007)。電視卡通對兒童認知及情意的影響。國民教育,47(5),80-87。

李美枝(1995)。女性心理學。台北市:大洋。

160

李美枝、鐘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淑汝(2000)。國小學童閱讀漫畫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及其與社會真實認知關

李淑汝(2000)。國小學童閱讀漫畫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及其與社會真實認知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