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在資訊發達的社會,我們大多數的訊息來自視聽媒體,令人擔憂的是,國內 電視媒體的各種類型節目都有再現父權社會中性別角色意識型態的現象(羅燦 英,2000),尤其媒體在追求高收視率的競爭壓力之下,很容易迎合原本社會文化 中的主流價值。根據兒童收視行為的調查研究顯示,兒童將觀看電視當成打發時 間的首要選項,在他們享受娛樂、獲取新知的同時,無意間也產生了連帶的學習

(incidental learning)(陳世敏,1993),或者加強既有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個人的 生活方式與未來發展,因此,激起研究者想要探討電視媒體中與性別角色有關的 議題。

之後,研究者基於以下的三個理由,逐步將研究的焦點放在學童對電視卡通 節目中性別角色的詮釋。

一、 電視卡通節目中潛藏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透過媒體傳播的通俗文化中,就屬卡通最能展現製作者的創意。以誇張的手 法與簡潔的線條捕捉人物最重要、最鮮明的性格及情緒,讓連續的靜態影像能夠 展現出動感的生命力(王永洪,1999),結合圖像與聲音的特點,炫目的聲光效果 及幽默的題材,比文字更容易被人接受,且能滿足兒童暫時跳脫現實的想像,難

2

怪在吳翠珍(1998)研究中高達 35%的兒童表達「非常喜歡」卡通。另外,兒童 用了與在教室學習等量的時間看電視,其中有高達 71%的學童,週一到週五平均 每天花二到三小時看電視,到了例假日更長達五個小時之久,當中收看的節目類 型又以卡通為主,比例達67.4%(男孩約佔 71.5%、女孩約佔 64%)(廖鳳瑞,1995), 無庸置疑,卡通是兒童最喜愛的節目。

近年來,隨著雙薪、單親和隔代家庭型態俱增,家長無暇照顧兒童的課後生 活,因而默許電視扮演兒童保母的角色,尤其是有線電視頻道普及後,兒童可以 接觸到的電視卡通節目數量倍增,其中的劇情內容更成為日常生活經驗的一部份

(Real, 1996:133)。在吳知賢(1997)、陳君雅(2008)與 Basow(1992)的研究 中提及兒童和同儕間互動的話題與遊戲的模式深受卡通影響,加上新聞報導高年 級學童中近七成有過模仿、學習劇情內容的經驗,在研究者的班上也察覺到類似 的問題,這才深刻意識到卡通中也可能潛藏危機。

研究發現卡通內容呈現許多性別角色固著的現象,當中隱含有不平等、性騷 擾、性暴力等問題(李美枝、鐘秋玉,1996),以及女性形象過少和錯誤再現的情 形(張錦華、劉容玫譯,2001)。電視的鏡頭窄化了兩性都能有多元發展的可能,

藉由卡通中角色人物的行為舉止、穿著打扮、處事風格等,複製社會文化的刻板 印象與強化父權的主流價值,鞏固男性的優勢權力,成為強化學生性別角色刻板 信念的主要來源之一。

另外,許多研究證實,隨著收看電視節目頻率的增加,兒童越容易和劇情內 容有同質的看法,表現出更多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李宗薇,2007;陳君雅,2008;

McGhee & Freuh, 1980;Meyer, 1980; Morgan, 1982;Witt, 2000)。突顯偏頗內 容對於正值發展期而價值判斷能力未臻成熟的學童影響甚鉅,所以,研究者認為 探討卡通中的性別角色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3

二、與卡通中性別角色相關的研究忽視兒童的觀點

媒體對兒童的影響力已是無庸置疑,然而,相關研究從七0年代至今仍不斷 在發展,尤其當傳播效果的研究典範幾經更迭,從單向討論媒體的功能,轉而逐 漸加入閱聽人複雜的社會心理因素,越來越多研究注意到閱聽人本身對訊息的選 擇與反應。研究者在帶班的經驗中看到高年級學童常會質疑教材本身的意義,對 相同的文本產生不同的想法,所以研究者認為研究不應該忽視兒童的觀點。但是,

過去國內研究著重在分析文本中潛藏的意識型態,缺乏以兒童詮釋卡通文本中性 別角色為主的研究資料。即使國外針對兒童與文本中性別角色互動的研究相當豐 富,但性別角色意識型態深受文化的影響有明顯差異,不能完全概括適用於台灣 兒童的身上,因此,研究者認為探討兒童解釋卡通中性別角色訊息的觀點可以更 豐富媒體與兒童互動領域的研究。

三、研究者為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做準備

一直以來,從家人、周遭朋友的生命歷程中,看到因為性別分化所造成「可 預期」、「不公平」的遺憾事件,總覺得這是整個社會文化難以鬆動的主流價值觀,

個人無能為力改變。直到研究者讀到《解放校園行動筆記》1中一文,老師帶著國 小學童一起檢視教科書中的性別角色意識型態,挑戰文化規範中性別不平等的現 象,讓學生看見自己成長環境中潛藏的性別角色訊息,激發研究者從教學現場著 手推展性別平等教育的動力與信心。

電視媒體中潛藏了許多性別角色的負面訊息,有必要儘早培養兒童識讀媒體 的能力,在教導兒童主動探索媒體中的性別角色偏見,學會批判與分析資訊媒體 中的性別迷思之前,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童認識性別角色意識型態,這一點有賴教

1 陳俐雯(2007)。帶著學生抗議教科書的性別偏見。載於蕭昭君、林昱瑄(主編),解放校園行動 筆記(頁121-127)。台北市:女書文化。

4

師將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轉化成相關知識融入課程。誠如陳伯璋(1998)所言:

「教育研究若只停留在客觀事實的認識,不去瞭解和詮釋其背後的意義,那麼對 教育事實的瞭解或批判,則無法深入。」兒童既然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要先 了解他們接收了媒體中哪些性別角色訊息?以及存有哪些既定的性別角色刻板印 象?才能對症下藥,設計符合兒童需求的課程活動。

學童並不會自己敞開心胸等你認識,教師要了解學童真正的想法必須要採取 主動,加上研究者想繼續在教學現場利用卡通獨特、豐富、絢麗的特殊效果融入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不管在教學設計或教學方法上的突破都需要實際的發展和 研究(張如慧,1998)。因此,研究者想將媒體當成與學童對話的媒介,了解他們 詮釋卡通中性別角色訊息的觀點,彌補現有量化資料中無法深入學童的生活情境 的缺失,作為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參考資料。

貳、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研究者希望將卡通當作與學童溝通的媒介,傾聽他們 的想法。本研究欲達成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學童對卡通中性別特性的解讀及其性別差異 二、 學童對卡通中性別互動的解讀及其性別差異 三、 學童對卡通中性別分工的解讀及其性別差異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