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資料的蒐集與處理

本研究採取質化研究的訪談方法探討學童解讀的觀點。研究初期廣泛接受各 種資料,再透過多元的資料交互檢核訪談語料,逐步聚焦於研究目的。以量化的 問卷調查和性別角色概念量表數據呈現受訪學童的背景資料,並且將訪談錄音、

觀察軼事記錄和文件資料經由轉譯、分析,與理論相互對照,抽取相同概念歸納 成明確的主題類別,展現學童詮釋卡通中性別角色背後的意義。

壹、 蒐集資料的方式

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問卷、量表、訪談、觀察與文件。

一、 收視習慣問卷

本研究自編收視習慣問卷的目的在選取研究文本、設計訪談進程和了解學童 背景,問卷共計有22 題,分為四部分(見附錄二):

1. 基本資料:共有五項,分別為受試者的學校、班級、性別、座號、參與社 團,作為安排團體訪談的分組與時段依據。

2. 生活背景:共有七題(1-7 題),分別為家庭人口、家庭分工、交友數,了 解研究對象的家庭背景、交友情況,當作建立關係的話題和檢視語料的參考,至 於家長的職業與扶養情況事後再口頭詢問班級導師。

3. 收視習慣:共有九題(8-16 題),分別為經常收看的電視頻道、主要的收視 時段、收看卡通的時間量,以瞭解研究對象的收視習慣和卡通來源。

4. 收視情境與喜愛節目:共四題(17-20 題),分別為看卡通的限制、收視情

37

境、收看卡通的動機與最喜愛的卡通節目,是選取研究文本與了解學童解讀因素 的重要參考。

二、 性別角色概念量表

參考陳淑姻(2002)的「性別角色態度量表」、黃麗淑(2003)的「平等教育 態度行為量表」與蘇千惠(2005)的「性別角色態度量表」,自編性別角色概念量 表(見附錄三),包含「性別角色態度」和「性別角色特質」兩大部分,題目分別 有20 題、25 題,採取四點量表計分,有「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有一點符 合」及「完全不符合」四個選項,分別給予4 分、3 分、2 分、1 分。「性別角色態 度量表」得分越高者,表示越接受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另外,「性別角色特質」量 表中第一至第十四題屬於主流的女性特質,第十五至第二十五題為主流的男性特 質,得分越高者,表示越服膺主流文化的性別角色特質。施測後不做推論統計,

只呈現男、女生組所得總平均數、標準差的描述性統計量,以了解受訪學童在性 別特質和性別角色信念的程度,輔助研究者掌握學童的背景。

三、 非參與式觀察

在自然的情境之下,研究者以旁觀者的立場,只觀察而不參與活動。研究者 每週進行約三小時的課室觀察,採取「軼事記錄」的方式,觀察同儕互動呈現的 性別角色價值觀與兩性互動模式,實地記錄所發生事件始末與研究者當下感受,

不做推論或價值判斷,僅供研究者事後思考、反省,及檢證訪談資料之參考。

四、 團體訪談

Milkie(引自林秀芬,2000)認為團體成員的討論會加強對某些訊息的注意和 認知,而且許多的意義就是在彼此互動中被建立出來。是故,研究者事先設計好 訪談題目對「團體」進行訪問,期望學童與同儕互動過程中擴大討論的範圍,不 僅比一對一面談更有經濟效率,能在短時間內蒐集到大量的對話與非語言資料,

38

還有機會聽見原本受到抑制的內心聲音(胡幼慧,1996),使得訪談資料豐碩而 充實。

一般團體訪談至少要八到十人為佳,且持續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但兒童的 團體規模以五到六人較為合適,訪談長度也需減少,並由同性別參與者組成,讓 同性成員藉由相近的經驗與背景,能夠排除產生較大抑制性的可能(王文科,

1990;潘淑滿,2003),產生安全感更能暢所欲言。故研究者委請班級導師、科任 老師協同幫忙,將本研究對象班上的15名男生、18名女生各分成三個小組,從2009 年1月至3月進行團體訪談,每次討論約四十分鐘,每組各進行三次訪談。

五、 半結構式個別訪談

團體訪談結束後進行半結構式個別訪談。半結構式訪談讓研究者能精確掌握 訪談方向,又可依據訪談實際情形彈性調整問題,一對一的個別對話讓學童有足 夠時間對研究主題提供更多的描述和解釋,在沒有同儕的壓力下表現出自我最真 實的感受,同時,研究者能藉機再次釐清疑問與檢視學童先前的看法。從2009 年 4 月 09 日到 10 日進行個別訪談,每位學童各接受一次訪問,每次訪談約三十分鐘。

六、 文件資料

包括學生輔導記錄和第一次團體訪談後的學習單(附錄四),便於掌握學童的 個性、興趣及對卡通的熟悉度,幫助研究者調整第二次團體訪談題綱和提問方式。

貳、 處理資料的方式

本研究資料蒐集、整理和分析同步進行,實際作法如下:

39

一、 收視習慣問卷調查資料的處理

研究者統整研究對象收看卡通的主要頻道與時段,並分別列出男、女學童喜 歡的卡通節目排序,作為篩選研究文本的標準之一;另外,陳述學童收看卡通的 時段、情境、動機與時間量,將結果配合家庭背景和生活作息,厚實呈現研究對 象的背景資料。

二、 性別角色概念量表資料的處理

研究者將施測後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別簡介男、女生在性別角 色特質(分為女性特質與男性特質兩層面)、性別角色態度之總平均分數、標準 差,以及明顯高於或低於單題平均分數的題項,當作了解學童背景的參考資料。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學童詮釋的「觀點」,故問卷和量表所得資料不作推論與分析。

三、 非參與式觀察資料的處理

每次課室觀察後立即與班級導師針對記錄的軼事交流心得,隨後錄下自己該 次的反思與想法,然後將錄音資料轉譯成文字資料,按照觀察當日的日期予以編 號,如以「觀-090324」表示。之後,再重新閱讀一次觀察資料,寫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相關的理論,以及對學生回答有疑問的地方(範例見附錄五),以作為補充、

檢視訪談資料之用。

四、 訪談資料的處理

(一) 整理訪談資料

研究者進行團體訪談及半結構式個別訪談皆以錄音方式記錄訪談內容,過程 中在訪談日誌上加註學童強調的看法和特殊行為。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先用簡單 文字描述訪談中值得注意的話題與個人心得,並在當日將訪談錄音轉譯成逐字 稿,按照訪談當日的日期,給予編號,例如:M1-090115表示於2009年01月15日訪

40

談男生第一組,F2-090116表示於2009年01月16日訪談女生第二組,語料中男童用 B代表、女童用G表示,多人同時回答用SS為代號。隔一段時間再重新對照、檢視 提問有無疏漏之處,同時,試著寫下研究者的想法、疑惑,以便在下一回的訪談 中向研究對象澄清原意,並請學童檢查逐字稿是否忠實呈現他們的觀點,力求轉 譯的資料正確無誤,以便研究者進行訪談內容的初步分析。

(二) 分析訪談資料

質性訪談資料的編碼和分析包含三個階段:整理閱讀與反思、部分分析與歸 納和整體理解與詮釋(高淑清,2008)。首先,整體閱讀找出其中與研究主題相關 的內容,寫下最初的理解和想法。接著,將訪談資料涉及性別角色的重要關鍵字 用粗體標記,然後用紅色和藍色分別標示男、女學童的特殊觀點,從研究對象所 持的觀點進行初步編碼,編碼名稱直接引用研究對象訪談時的語彙,隔一段時間 後,再次閱讀和反思初步歸納的短句段落,同時比對不同組別訪談資料的相同和 相異觀點,抽絲剝繭研究對象解讀性別角色的可能線索,如果有相關的命名即歸 納成次主題,並且分別建檔,有時同一段文句可能不只歸於一個編碼類別中,就 先標記一個符號,待向研究對象釐清意思後歸入適當的類目中(範例見附錄六)。 等到所有的訪談資料蒐集完畢,再重新一一檢查類別內容是否有所重疊,逐步縮 小焦點,將相似的次主題依照研究者事前發展的性別角色類目面向歸納成主題,

請指導教授和專家教師檢證適性度,必要時再次重新安排段落和引句,使節錄的 文句段落能緊扣研究目的。

最後,覺察資料是否與援引的理論相應,對於受訪學童提出的獨特事例和觀 點,從個別訪談資料對照分析其背後的意義,重複調整和修訂歸類的適切性,並 配合觀察資料、文件資料以展現學童全面的解讀觀點。

本研究的結果以夾論夾敘的方式呈現,行文間所引用的訪談資料會加上「」,

41

變更字型成標楷體,文中出現的人名標上私名號、卡通名標上書名號便於閱讀,

並在其後標註資料來源,如「烏龍派出所的麻里愛就會說這個我會…」(抬高音調,

扭動上半身)(F1-090115)即表示第一組女生在2009年01月15接受訪談的回答,括 號內描述研究對象說明時的行為。研究者所呈現的資料會省略無意義的語助詞,

為了顧及研究對象的隱私,資料中所談及的人名、地名均以代號呈現,盡可能不 失原意地完整表達研究對象的意思,將資料如實的呈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