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也是研究工具(The researcher is the instrument),

從資料的蒐集到整理與分析,對整體品質具有莫大的影響,而且研究者本身的人 格特質、經驗和敏銳度都可能會造成研究倫理兩難的困境(潘淑滿,2003)。以下 先介紹研究者的角色再說明遵循的研究倫理。

壹、 研究者角色

分別從研究者的背景、研究知能,以及進入現場的角色和反省加以說明。

一、 研究者的背景與研究知能

研究者本身的背景、專業、知識、信念,以及實地進行的技巧、能力與嚴謹 程度都是影響研究信實度的因素(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研究者教導國小高 年級學童已有五年的經驗,在教學現場不斷感受到性別不平等的情境框限學生的 發展,趁著任教學校承接性別平等資源中心的機會,研究者便著手在班級課程中 融入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其間還參加過多場性別平等輔導知能研習會。

43

在實際教學現場,研究者發現每一個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下的議題所牽涉 的範圍非常廣泛,如何因應學生的需求,配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考量他們 對性別角色之想法、困擾和迷思,提出適宜的教學活動是考驗教師對性別角色的 敏感度。因此,激發研究者想要了解學生內心對性別角色的真正看法,藉著在研 究所進修期間修讀「教育研究法」、「質性研究」、「行動研究」與「資料分析」等 課程,並參加不定期所舉辦的性別專題講座,增益研究知能,同時商請專家教師 和研究所同學幫忙指正訪談技巧,以及指導教授從旁協助修正研究方法的缺失,

加強研究精實度。

二、 研究者的立場和反思

在研究歷程中,研究者需要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確定研究主題和研究對象 後,於九月份第一次和研究對象的班級導師正式見面,利用連續兩節空堂時間詳 細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在首次近距離的對話中,為了不要造成林老師過大的壓力,

研究者先自我表白內心的一些想法,再透過兩校社區文化與學童背景的相似情形 拉近彼此的距離,之後,林老師放開心胸侃侃而談該校的狀況,一一介紹學童的 生活作息與趣事,整個過程中,研究者獲得的不僅是研究所需要的對象背景資料,

還能瞭解社區文化的影響、班級學生互動的實況,以及林老師和學童互動的經驗。

十月份開始,研究者於每週二早自習至第三節下課,在班級以「旁觀者」角 色進行觀察,從學生教室文化脈絡中,了解與性別角色相關的重要事件,同時,

在不影響蒐集資料的情況下,和學童閒聊個人喜好和同儕互動的情形以減少彼此 的隔閡。

如何回饋受訪學童是研究者經常反省的問題。研究初期,研究者一直對於每 週進入班級是否干擾教學而感到不安,之後向林老師坦白心中的困擾,主動要求 每週二早自習協助林老師指導學童功課,雖然與研究的議題無關,但是能讓學童

44

熟悉研究者的出現,減輕林老師的負擔,還可以在個別指導時瞭解學童的性格。

慢慢地,一進教室就能聽到學童主動打招呼,感受到彼此已經建立起信賴、友善 的關係。但另一方面總認為自己是資料的掠奪者,有目的的從學童身上獲取檢證 的資料,而自己提供的似乎還不對等,於是,研究者將蒐集的部分資料,如學童 的收視習慣和喜愛的卡通節目,先告知學童會以不記名、全班整體數據的方式提 供給林老師參考。

在觀察與分析上難免會有思考的盲點,為了獲得全面性的資料,研究者時時 自我提醒以誠懇、開放的態度與學童相處,不預設立場、不固守個人偏見,也不 要用單一觀點去評價學童的行為舉止,而是隨時關注不同的現象,掌握廣納各種 有意義資訊的機會,並且適時自我表達,維繫彼此信任關係。不論是觀察者、蒐 集者或分析者的角色,不斷地透過反省和聽取他人意見以保持立場平衡,還有學 習傾聽學童們的聲音。

貳、 研究倫理

恪遵研究倫理以確保研究對象的權益和避免造成傷害,從以下四點著手。

一、 明確告知研究目的

進入現場觀察前,即向研究對象的班級導師清楚告知自己的研究動機與目 的、研究時程、研究方法、以及需要協助部分,並向研究對象表明身份與服務單 位,詳實說明研究的目的、需要配合的活動與花費的時間,確保學童了解研究過 程中擁有的權益後才開始蒐集資料。

二、 確保匿名方式撰寫

研究中蒐集的資訊謹守保密原則,明確告知研究對象問卷中牽涉個人隱私或

45

基本資料僅為研究準備使用,並不對外公開,另外,所有人名、地名或其他可辨 識的訊息皆匿名呈現,以保護學童的隱私。

三、 建立彼此互信關係

除了進入現場時介紹研究者的個人背景,進入訪談階段,亦詳實說明訪談的 目的與流程,並且徵詢研究對象同意才進行錄音,互動過程中會謹記「保密」、「信 任」、「不評論」、「尊重」、「真誠」等立場,如果研究對象回答中斷或無法繼續時,

研究者也提供和研究文本相關訊息幫助學童繼續思考,不斷自我提醒,絕不為自 身研究目的讓學童有受傷害、不舒服的感受。

四、 真實呈現研究結果

研究過程中時時保持高度自覺,對於不清楚或模糊的部份再次向研究對象求 證,如實紀錄研究對象的用語,盡可能不涉及價值判斷,以中性的用語描述當時 的情境脈絡,全程的資料處理不假手於他人,以嚴謹的態度撰寫研究的發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