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5

過以自我為中心而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想法和意見,有的則是在團隊當中多半 保持沉默缺乏參與的熱情;這個部分老師適時的會介入協調和引導,讓學生 在這個過程裡面學習究竟如何和他人進行理性的溝通與討論,最終形成共識,

也展現團隊的凝聚力。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於未來教學的建議

一、 教師能做為教室的結構者,將系統思考運用於生活之中,

讓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學習

我們身處在一個多元複雜的世界之中,往往深陷於某些結構之中而不自知。

若要打破傳統的法則,教師需要成為一個主動建立結構者,要將班級結構成 何種面貌,源於教師存在內心的那份對於教育的熱忱和理想。從事系統思考 教學的教師主要結構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關注根本和重要的事情,找出關 鍵事件的重要結構,並可以進而看到問題的本質,提出可能的根本解決之道,

展開行動以解決問題。

學習不能脫離生活,教師所建立的教室結構,在於讓學生得以在課程之中能 做為學習的主體,具備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可以在班級當中發表想法、

分享學習的成果;教師透過言教與身教,讓學生能感受到被接納與認同,因 此在安全的場域下,學生能在這樣的教室空間當中盡情的表達,和同儕分享,

進而達到學習的效果。教師不只將系統思考運用於系統思考的課程,更全面 的運用在其他課程的教學,例如在國文的課程之中許多的文章,可以利用融 入因果回饋圖的教學,讓學生看到作者如何架構文章的整體;在數學課程當 中,融入於統計的概念,教導學生看見趨勢變化;自然與社會領域課程,則 融入相關議題進行探討,部份議題的探討更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抑或 是安排課外的參訪,例如談到社區環境的議題時,便能邀請從事社區營造的 相關人士進行現場得分享,也可帶領學生走訪社區,親自觀察一些現況,而 發現問題,讓學生更能擁有實際的體驗和感受;除此之外學生日常的生活細 細思考,很多現象皆需要回到系統當中檢視,例如經常性的遲到、作業遲交、

容易打瞌睡等等狀況,當回到系統當中,找到根本的緣由,便有機會根本解 決問題。教師保持著開放性,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探索和學習,最終也能 影響學生將思考與生活結合。

二、 教師將系統思考精神融入班級經營,拉長時間、耐心等待

學生的變化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6

系統思考由改善心智模式開始,透過系統思考要教導孩子看到事物的全貌和 整體,對於一個事件、現象,嘗試釐清其來龍去脈,而能掌握事物的關鍵,

善於對複雜的現象進行思考。若要讓學生能在平時就能運用系統思考去思考 事物的緣由和發展,教師在對於班級經營時就可以下相當的工夫。例如在秩 序的經營方面,讓學生體會到班級整體的秩序是由全班同學共同維繫和經營,

在班級系統當中,每一個同學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也代表著個體的行為會 影響到整體。在小婷老師的課堂當中,她時常運用機會教育,讓學生在小組 和課堂討論的過程當中,體驗尊重和同理彼此的想法的重要性,當學生對於 這尊重和同理產生共識,教師便於學生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很重要的種子,當 每一位同學都開始對於這件事情產生關係,他們在發表想法和意見前,就會 先思考是否自己有在適當的時機,或者他的言行會影響他人,而同時學生們 彼此也能相互的提醒,這當中形成重要的正向循環力量,改善班級的秩序,

同時讓人際關係更加緊密和諧。

利用系統思考進行班級經營需要將時間拉長,耐心等待,許多事情經營初期 並不會感到顯著的效果,然而若秉持著良善的信念,而有所堅持,便可已逐 漸看到成效。拉長時間、擴大空間意味著可以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的趨勢變 化,並針對學生全面的狀況做處理。在處理學生的事物時,常常是看到一個 問題,就立即解決一個問題,但有時問題會去了又來、去了又來,彷彿永無 止盡。當回歸到系統當中時,就能意識到有時解決學生的某一個問題只是一 種症狀解,暫時的緩解狀況,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將該生的諸多問題串 連後,可以看到一個整體的面向,透過看到整體,才有機會找到根本解決之 道,這過程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經營,然則卻有機會真正的幫助和照顧到學 生的需求,而能讓班級氣氛更佳和諧。

三、 教師善用系統思考工具並增強引導思考的技巧,促使學生 思考的更深更廣

系統思考主要三個輔助思考的工具為流量儲量圖、趨勢圖和因果回饋圖,這 些工具的使用需要搭配教師引導思考的技巧,利用 5W 和 4F 的引導問答,

引發孩子更深層的思考和對話。看見哪些事物在變化?了解它們如何變化?

並深入知道為什麼如此變化?當學生透過問題的引導,將一個現象看到更深 刻,他能發揮的思考與想像也能加深加廣。

教師善於發問之餘,更需要引導學生可以主動的提出問題,就如 4F 的發問 技巧當中,學生除了可以陳述所觀察到的事實,及其對事物的感受之外,學 生更進而可以有一些新的想法和發現,並運用於未來的生活之中。當學生提 出想法後,教師進行的回應、歸納和整理,可以利用學生提出的話語做同理 和澄清,當掌握此精神後,學生可以在教師營造出的教室情境之中,進行擴 大思考、整體思維,看見事物的環狀結構,利用多元面向和角度思考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7

力求實踐。

此外系統思考目前已發展出一些電腦模擬的遊戲,若能搭配教學資源如平板 電腦,進行小組的遊戲,並且學生可以使用該工具,進行學習歷程的記錄和 反思,能夠幫助學生思考的更深入。

四、 教師採用系統思考精神結合未來想像四階段的教學設計,

促進學生思考力進而展開未來導向行動

系統思考的課程設計需要與時俱進,教育重要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具備 適應未來世界的能力。本研究實施的課程在以系統思考為基礎之下,嘗試融 入未來想像四個階段分別為探索、想像、選擇和創建未來的精神,讓系統思 考的課程能幫助孩子開展對於未來世界具體行動的可能。每一次課程設計後,

進行實際的教學再針對教學過後學生的反應、協同教師的觀察,進行課程內 容、活動、流程等等的調整,其目的便是讓教學設計活化,達到教學目的之 外,更能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即興加入創意引導。

本研究當中所實施的〈科技真是太神奇了〉的課程,在天使班的課堂裡,他 們最後的作品為針對未來科技作發想所撰寫的新聞報導的海報,然而在他們 創作之後,沒有進行實際的報紙製作,對於學生來說少了一份實際的行動和 實踐。有鑒於此,此套課程做了調整與改良,在其他國小實施時做了更細緻 的安排與發展,讓學生從探索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因子開始,並針對討論進行 2030 年針對科技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未來想像,學生再依據因果的探索以 及想像的未來,選擇一個他們想像的、想要的未來,進行報導的撰寫,實際 的進行未來日報的文編、美編,到實體報紙的印製,學校的發報行動,讓學 生在整個課程有更完整的體驗,同時真正付諸行動,透過發放報紙的過程,

宣傳他們的想法和理念,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瞭解只要願意用心 投入,便有機會將想法做出實踐。

要讓學生可以充分的在課程當中有所展現,教師需要不厭其煩的針對課程核 心的價值和內容反思,觀看學生學習的情形,調整課程進行的方式,加入更 多對於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有空間和能力,展開未來情境企劃和行動。

五、 教師善用小組討論於課程當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溝通 協調的能力,建立團隊共同願景

課程的型態轉變,在於有老師主體的講述,到學生擁有充分交流表達意見的 機會。未來世界當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學生需要及早培養團隊 合作、溝通協調的智慧。系統思考課程當中的活動、遊戲體驗和問題的思辨 與討論過程,都需要集結小組成員的想法,讓想法透過交流互動之後,精進 成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8

教師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扮演支持、陪伴並提供鷹架的角色。學生在討論之 中有時會陷入膠著的情境,不知該如何繼續進行,此時此刻,教師適時的提 供思考的方向,做為學生思考的依據,而能協助學生進行更深更廣的討論;

在團體討論之中建立共識,進而能形成共同願景目標,為完成目標努力。

貳、 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設計—採取實驗設計進行對照推論

本研究因人力與時間的限制,採取個案研究法,針對一個班級實施系統思考 課程的狀況,搭配質性觀察、訪談輔以評量和問卷進行研究的分析而言初步 的發現。透過個案研究能對於系統思考教學法先建立一個全貌的理解,並提 供未來可關注的學生學習狀況。若要對系統思考教學是否對於學生的系統思 考力、未來想像力、以及團隊合作力的培養有所影響,採取實驗研究設計,

挑選適宜的對照組進行準實驗研究,進行兩組的對照並比較差異,能做進一 步的推論,建構研究的完整性。例如在本研究當中尚未能提供明確的證據說 明學生學習系統思考對於其未來想像力的影響,僅指出兩者可能的相關性,

若透過準實驗設計,在教學的前、後,讓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系統思考 評量、系統思考反思問卷以及想像力測驗,進行兩個班級的差異比較,作為 說明系統思考力和未來想像力之間存在的關係進而是存在的影響的依據。另 外一方面也可以針對兩組學生給於一個相同的作業,例如邀請學生進行一個

若透過準實驗設計,在教學的前、後,讓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系統思考 評量、系統思考反思問卷以及想像力測驗,進行兩個班級的差異比較,作為 說明系統思考力和未來想像力之間存在的關係進而是存在的影響的依據。另 外一方面也可以針對兩組學生給於一個相同的作業,例如邀請學生進行一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