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形塑大學生公民參與的成因很多,可能是家庭因素、學校因素、或是社會 因素,其中各因素又可細分許多原因。本研究主要聚焦在學校因素,以探討大 學生的社團參與能否提升其公民參與,本節依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以供大學生、

教育及學校相關單位等參考,以期藉由提出社團經營策略來提升整體的公民參 與;最後,並提出數點後續研究之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參考之用。

壹 壹

壹 壹、 、 、 、對 對 對 對大學生之建議 大學生之建議 大學生之建議 大學生之建議

一 一

一、 、 、 、學習時間管理 學習時間管理 學習時間管理 學習時間管理

經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平均每週參與社團時間 17 小時以上,其整體公民表現 越佳,亦即為大學生平均每週參與社團時間越長,在整體公民參與表現就越高;

顯示大學生參與公共事務占去了課餘大部分的時間,雖然我們鼓勵大學生參與 社團、參與公共事務,但學生的本職仍是課業及專業上的精進;因此,大學生 需學習時間管理技巧,妥善規劃個人生活,平衡兼顧課業準備、社團、打工、

愛情等。

二 二 二

二、 、 、 、積極參與 積極參與 積極參與 積極參與社團 社團 社團 社團

本研究發現有參與社團的大學生,在班級、學校和社會參與上較沒有參與 社團的大學生高,有參與社團及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大學生在之整體公民參與也 較積極;或許是因為有參與社團的北區大學生,願意花時間及精神投入於社團 的經營中,造就他們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於所有事務上,而整體公民參與相對較 正向積極。因此,建議大學生應積極參與社團,以獲得更有意義的生活經驗,

培養多方面學習與興趣,養成良好人際關係與合作能力,並積極參與服務性社 團,培養服務精神與責任感,以期畢業後能繼續持著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態度。

93

三 三

三 三、 、 、 、熱心擔任社團幹部 熱心擔任社團幹部 熱心擔任社團幹部 熱心擔任社團幹部

經本研究發現發現擔任社團幹部「一學期至未滿三學期」及「三學期(含)

以上」之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學校、社會以及整體公民參與,顯著高於沒有擔 任社團幹部及擔任幹部未滿一學期者,顯示擔任社團幹部經驗的多寡與大學生 公民參與有正相關;因此,建議大學生應熱心擔任社團幹部,除可訓練自身領 導、活動企畫、溝通協調、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能力,亦可將對社團付出的 關懷與責任態度帶入班級、學校及社會上的公共事務,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整體 公民參與。

貳 貳

貳 貳、 、 、 、對 對 對 對教育及 教育及 教育及 教育及學校 學校 學校 學校相關單位 相關單位 相關單位 相關單位之建議 之建議 之建議 之建議 一

一 一

一、 、 、 、私立大學應更 私立大學應更 私立大學應更 私立大學應更重視大學生的公民參與 重視大學生的公民參與 重視大學生的公民參與情形 重視大學生的公民參與 情形 情形 情形

經本研究發現北區大學生僅具有中下程度的公民參與,就讀公立大學的大 學生在班級、學校、社會和整體公民參與上,較私立大學學生高,整體而言就 讀公立大學的大學生公民參與較理想。表示北區大學生普遍對於班級經營、事 務、活動、學校自治活動、各類活動及競賽、學校志工服務及社會公共利益活 動、社會服務以及社會上的公共議題等的參與上,稍嫌不足;但公立大學較私 立大學來來得積極,公私立的學生有其學校政策、校園文化及發展重點、多元 的學習需求。學校應針對自身的特色,設計適合自身學校特色的公民參與方案 主題,並鼓勵學生投入參與,與他校做交流及學習,經與他校交流互動中學習 成功的公民參與方案設計、執行與反思,以提昇學校內大學生的公民參與行為。

二 二

二 二、 、 、 、鼓勵學院 鼓勵學院 鼓勵學院 鼓勵學院發展 發展 發展各自的 發展 各自的 各自的公民參與 各自的 公民參與 公民參與方案 公民參與 方案 方案 方案

經本研究得知就讀教育學院的大學生,在班級、學校和整體公民參與上較 其他學院高,整體而言就讀教育學院的大學生公民參與最理想,究其原因,可 能是就讀教育學院的大學生,身負對教育使命與責任,責無旁貸的積極參與公

94

共事務,因此建議學校應發展各自的公民參與方案,不同學院的學生有其不同 生活與學習的狀況、不同的成長需求,學校應針對不同學院的差異,設計適合 各學院參與的方案主題,並鼓勵各學院學生投入與參與,經與同儕互動中學習 尊重他人、容忍異己、主動關懷、負責任的精神,以提昇學校內各學院的公民 參與行為。

三 三 三

三、 、 、 、規劃 規劃 規劃 規劃大三 大三 大三 大三、 、 、大四 、 大四 大四學生同儕互動交流的活動 大四 學生同儕互動交流的活動 學生同儕互動交流的活動 學生同儕互動交流的活動

經本研究得知就讀大二以下的大學生,在班級、學校、社會的參與最高,

整體而言,就讀大二以下的大學生公民參與最積極也最理想,究其原因為大一 入學時,學校會安排各類班級性交誼活動,如迎新宿營、迎新茶會、親師座談 會、啦啦舞比賽、班級歌唱比賽、新生盃球賽等,皆能讓同儕間產生互動、相 處融洽,去除冷漠感與疏離感,間接促進學生間彼此的情誼及團隊合作精神,

因而產生認同感並積極參與各類公共事務;然而,升上大三、大四的學生,或 許因修課各自不同或外務繁忙等、且未有同儕互動及合作的活動規劃,未對班 級、學校產生認同感,覺得班級及學校讓他感覺冰冷,沒有溫馨的感受,以致 對同儕、學校疏離冷漠,覺得公眾的事務事不關己,沒有意願參與。因此,學 校應規劃融入班級及學校之同儕互動交流方案與活動,如系際盃球賽、全校性 運動會、與師長座談會、社會論壇等,讓大三、大四的學生覺得自己是班級、

學校及社會的一份子,對班級、學校及社會有認同感,有休戚與共的責任心與 榮譽感,以增加凝聚,間接可提升整體公民參與情形。

四 四

四 四、 、 、 、提供更多 提供更多 提供更多 提供更多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團 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團 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團的方案 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團 的方案 的方案, 的方案 , ,進而催化大學生公 , 進而催化大學生公 進而催化大學生公 進而催化大學生公 民參與 民參與

民參與 民參與

本研究發現有參與社團的大學生,在班級、學校和社會參與比起沒有參與 社團的大學生高,有參與社團的大學生之整體公民參與也較積極。建議學校若 想提升大學生的公民參與,可鼓勵大學生參與社團。而學校在鼓勵學生積極參

95

與社團的作為上,可投入更多具體鼓勵措施,如擴充社團軟硬體設備、友善舒 適的社團活動空間及社團辦公室、充裕的社團經費、支持的機制等,讓大學生 透過「參與」過程培養積極投入的能力,並促成大學生能從實際參與社團中,

培養其積極參與之行為,待日後能將這份心力運用在公民社會的參與上。

五 五

五 五、 、 、 、持續獎助 持續獎助 持續獎助 持續獎助大學 大學 大學與 大學 與 與社團 與 社團 社團連結之服務學習 社團 連結之服務學習 連結之服務學習計畫 連結之服務學習 計畫 計畫及課程 計畫 及課程 及課程 及課程

本研究發現參與自治性社團的大學生,在班級和學校參與最高;參與服務 性社團的大學生在社會參與最高,整體而言,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學生公民參與 最理想,此或與教育部補助與社團連結的服務學習計畫有關。因此建議教育部 持續補助與社團連結的服務學習計畫,如社團帶動中小學服務計畫、教育優先 區、國際志工服務計畫…等志工服務方案,營造校內志工服務的氛圍,吸引更 多同學投入志工服務,期許透過志工服務的機會,讓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與社 區服務活動,進而能主動關懷社會,學習承擔責任,以提昇自我成長的能力,

促使其更能主動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對同學、朋友、社會、國家付出關懷及承 擔責任。

六 六 六

六、 、 、 、鼓勵 鼓勵 鼓勵 鼓勵學生擔任社團幹部 學生擔任社團幹部 學生擔任社團幹部 學生擔任社團幹部

本研究發現擔任社團幹部三學期(含)以上的之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學校 及社會參與最高,而擔任社團幹部最高職位為「社(會)長、副社(會)長」

在整體公民參與亦最高。整體而言,擔任社團幹部三學期(含)以上及擔任社

(會)長或副社(會)長的大學生公民參與最積極也最理想,表示大學生擔任 社團幹部的時間越久、職位越高,相對就會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因此,建議 學校可透過適當的做法,如提供績優幹部獎勵金、記功嘉獎、社團競賽等方式 鼓勵學生擔任社團幹部是提升公民參與的捷徑之一,以鼓勵學生擔任幹部的動 機,藉此以提升大學生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96

參 參 參

參、 、 、 、未來研究建議 未來研究建議 未來研究建議 未來研究建議

研究者以本研究為基礎,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一 一 一

一、 、 、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本研究從大學生的個人背景變項以及社團參與情形探討其對大學生公民參 與的影響,後續研究者可針對社團參與以外的其他校園經驗與大學生的公民參 與之相關進行延伸研究。此外,可考慮將大學生公民參與的延宕效果納入研究 的範圍,例如:可針對大學生的公民參與進行縱貫式研究,追蹤大學生畢業後 的公民參與情形,如此更能解釋大學生公民參與的發展情形。

二 二

二 二、 、 、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北區大學生為受試者,除研究地區僅限於北部地區外,亦未納 入技職體系學校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故仍會造成研究結果推論至全國大學校院 學生的限制,因此後續研究者可將研究對象擴及全國大專校院,將會使研究結 果的推論更具代表性。

三 三

三 三、 、 、 、研究變項 研究變項 研究變項 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學校生活中社團參與面向來探討大學生公民參與,然而,根據文 獻分析得知,校園經驗、通識課程修習、服務學習課程修習及閱讀活動等四個 面向,亦是影響大學生公民參與的因素之一,或許後續研究可將上述四個面向 當作自變項或其他變項來進行相關性研究,例如學校政策、文化、人際經驗、

服務學習課程的種類、通識課程修習的種類、通識課程修習的學期數、閱讀的 時間多寡、每月閱讀量、閱讀的方式等,未來之研究均可考慮增加。

四 四

四 四、 、 、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量化分析,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資料進行統計 分析,但在實施過程中無法顧及問卷填答時之作答意願、情緒、誠實與否以及

97

問卷內涵與題數的影響,而且問卷調查採封閉式的問題,只能獲得普遍一般的 情況,無法深入了解有意義的個別行為。未來如能增加個案研究或焦點訪談及 長期觀察等質性研究,應能彌補量化研究分析之不足。

98

99 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10/today-life15.htm 吳慧瑛(2007)。家庭背景與教育成就:五個出生世代的比較分析。人口學刊人口學刊人口學刊,人口學刊,,,

34,109-143。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訓育研究訓育研究訓育研究,,,,39(1),1-3。

100

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210-237 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

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210-237 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

相關文件